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3月份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单项选择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泡菜和腐乳是常见的发酵食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菜和腐乳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菌种一般都是单一菌种B.泡菜制作时需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加入泡菜坛,盐水需没过全部菜料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豆腐中的蛋白质被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分解后更易消化吸收2. 剁姜辣子是在剁碎的生姜和辣椒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利用乳酸菌发酵得到的一种风味独特的发酵制品。下列有关该发酵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初期将发酵坛加盖并水封,目的是使不耐酸杂菌的生长被抑制B.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CO2,使发酵坛水槽中有气泡冒出C. 将生姜和辣椒剁碎、通入无菌空气、添加“陈泡菜水”均可缩短腌制时间D. 某同学腌制的剁姜辣子亚硝酸盐含量高,可能与腌制时间和温度等有关3.我国是世界上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其传统工业化生产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等工序(如图)。制麦、糖化分别为下一工序提供α淀粉酶、糖浆,其中焙烤时杀死了种子中的胚,发酵过程包括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性状优良的酵母菌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不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B.制麦与糖化环节时,焙烤、蒸煮处理方法在杀死活细胞的同时使所含的酶失去活性C.酵母菌的繁殖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而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D.发酵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以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物的形成4.某实验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B.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会减少,pH会升高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升5.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脲酶产量(u/m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脲酶产量(u/mL) 0 1.15 1.60 1.73 1.45 0.28A.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B.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C.培养液不含Ni2+、Mn2+细菌不产生脲酶, 细菌产生脲酶的最适离子浓度相同D.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6.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无机盐B.筛选硝化细菌(自养型)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可能形成生物群落D.乳酸菌需要的特殊营养物质是指其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无机物7.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到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操作。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是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后B.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5中观察到的菌落数可能大于初始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活菌数C.4号和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8.体外动物细胞培养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是一种人造肉,具有营养可控、结构仿真、口感真实的特点。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图,图中的微载体是一种固体的细胞生长基质,其表面能使细胞贴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获得细胞悬液B.③过程中加入微载体为细胞提供更大附着面积,使细胞间不出现接触抑制,产量增加C.③④过程需使用经灭菌处理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既要提供O2也要提供CO2D.肌肉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具有全能性9.为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问题,研究者将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获得“染色体核型稳定”的EBV转化细胞。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下图表示操作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某种抗原的动物脾脏中获得B.HAT培养基和Oua筛选去除的是未融合的EBV转化细胞C.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导致抗体的产生能力下降D.图中获得的杂交瘤细胞需经抗体检测筛选后才可用于生产10.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B.图1过程①是在无菌水中进行,过程②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C.图2中属于杂种植株的是4和5,1可能是花椰菜D.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11. 中药藿香长期种植会出现种质退化、易感染病虫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对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藿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辐射处理,以期获得性状优良的突变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在接种前,外植体常用无水乙醇和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 )B. ②③④过程添加的植物激素浓度和比例不相同C. 筛选出目标突变株后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D. 由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总量会减少12. Cre-loxP系统能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如图1)。把几种荧光蛋白基因和Cre酶能识别并切割的序列(loxP1和loxP2)串在一起,构建表达载体T(如图2)。部分荧光蛋白基因会被Cre酶随机“剪掉”,且两个loxP1之间或两个loxP2之间的基因,最多会被Cre酶敲除一次,剩下的部分得以表达,随机呈现不同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re酶切下一个待敲除基因的过程,需要破坏四个磷酸二酯键B. 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不含Cre酶),其肌肉组织细胞呈红色C. 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含Cre酶),其脑组织细胞呈红色或黄色或蓝色D. 若小鼠细胞含两个表达载体T(含Cre酶),其一个细胞内可能随机出现两种颜色13.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携带荧光基团的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PCR反应进程的技术,可用于检测RNA病毒。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形成cDNA,然后进行PCR,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CT值表示PCR过程中荧光信号达到设定标准所需的循环次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探针与cDNA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具有催化探针水解的作用C.CT值越小,意味着提取到的病毒RNA含量越低D.若病毒发生单个碱基的突变,可能不会影响检测结果14. 叶绿体DNA(cpDNA)为环状双链,带电荷。下列关于cpDNA的粗提取和电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利用DNA溶于酒精,某些蛋白质不溶于酒精的原理,分离cpDNA与蛋白质 ( )B. 提取后的cpDNA可以与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发生颜色反应C. cpDNA可在电泳槽中移向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一极D. cpDNA电泳后,被染色的cpDNA需置于紫外灯下观察15.20世纪70年代,Fred sanger发明了双脱氧终止法对DNA进行测序。其原理如图,在4个试管中分别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1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并终止DNA片段的延伸。在4个试管中DNA链将会分别在A、C、G及T位置中止,并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这些片段随后可被电泳分开并显示出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这种测序方法需要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 电泳图谱中的箭头所指的DNA片段以鸟嘌呤结尾C. 测得未知DNA的序列为5'-TCAGCTCGAATC-3'D. 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核苷酸链的5'端不定项选择16.柠檬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酸度调节剂。如图为研究人员以红薯粉为原料经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简要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曲霉与生产果醋和腐乳时所用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相同B.将菌种接种至A培养基时,浸泡在酒精中的涂布器使用前需在火焰上灼烧C.将菌种转接至B培养基的目的是增加黑曲霉菌种数量D.若发酵罐C中的原料为大豆粉,可利用黑曲霉水解大豆中的淀粉制成酱油17. 水蛭素是一种蛋白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研究发现,用赖氨酸替换水蛭素第47位天冬酰胺可以提高它的抗凝血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蛭素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自然界中的酶也都可通过该工程进行改造B. 水蛭素疗效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水蛭素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C. 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进行碱基的替换可实现水蛭素第47位氨基酸的替换D. 蛋白质工程可通过合成新基因进而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18.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植物为色氨酸营养缺陷型、乙植物为苏氨酸营养缺陷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可以放置在富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无菌水中进行B. 过程②可以通过离心或在高Ca2+—高pH环境下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 过程④可以通过在不含色氨酸或苏氨酸的培养基上培养筛选杂种植株D. 该技术主要是为了获得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主要是为了获得细胞产品19. 融合PCR技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叠链的PCR产物,通过PCR产物重叠链的延伸,从而将不同来源的任意DNA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上述过程中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碱基需要完全互补配对B. 设计引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其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C. 融合PCR的第一步两条链重叠部位可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D. 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128个融合基因,理论上该过程消耗了254个引物20. 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使用流程如图,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能够利用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呈现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呈白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目的基因和载体重组的效率与载体和目的基因的浓度及比例等有关B. 过程②需要在培养基中加青霉素和X-gal以获得呈蓝色的大肠杆菌菌落C. 大肠杆菌是否成功表达出乙肝病毒外壳,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D. 该基因工程疫苗不会出现乙肝病毒感染和增殖的情况,安全性高21.曾经有报道称,小型饮水机中的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为验证这一报道的真实性,某校科研小组随机选取学校内正在使用的小型饮水机展开研究。(1)水样采集:先用75%的酒精对饮水机的冷热出水口及采样人员手部进行擦拭处理,这一做法称为 。处理后将出水口打开各流出约50mL水后,用经 处理的锥形瓶分别从出水口取样100mL。(2)水样稀释:科研小组认为所取水样可直接培养,无需进行梯度稀释,原因是 。(3)制作平板:用移液枪吸取0.1mL水样,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用涂布器将水样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每个水样制作3个平板。将上述各组平板及1个空白平板倒置放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放置空白平板的目的是 。待 后,对涂抹水样的平板中的菌落计数,取三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4)该科研小组分别从水样温度、饮水机水位、饮水机位置三个条件开展了对比研究,下表为他们的实验结果。水样温度 菌落数 饮水机水位 菌落数 饮水机位置 菌落数开水98℃ 0 100%水位 65 靠窗阳台处饮水机 8热水60℃ 35 50%水位 165 室内中间饮水机 32温水25℃ 189 10%水位 328 门口角落饮水机 289①在实验设计时,控制无关变量非常关键。在研究某一条件对水样污染情况影响时,饮水机的其他条件应该 。②请据该科研小组的实验结果,对学校饮水机的使用及饮水习惯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2.马铃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植物细胞工程在马铃薯的脱毒及育种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培育脱毒马铃薯时,外植体宜选用 (填“茎尖”或“叶片”),不选另外一个部位的理由是 。(2)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到愈伤组织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 团块。从脱分化到再分化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原因是 。(3)马铃薯栽培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野生马铃薯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利用好野生马铃薯种,通过细胞工程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种质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避免微生物污染、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在植物组织培养时,应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方面制定措施,减少污染;在培养室中培养时,注意优化培养环境,控制 (至少答出3点)等培养条件。23. 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能够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奥加伊妥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由识别肿瘤细胞表面CD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具有细胞毒性的卡奇霉素结合组成。卡妥索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其制备原理与作用原理如图所示。(1)一般无法通过只培养B淋巴细胞获取大量抗体,主要原因是___。体外培养细胞时为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是___(答出两点即可)。(2)制备卡妥索单抗时,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需要进行两步筛选,第一步筛选的方法和目的是___。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后,可向培养液添加___(物质)用于筛选产生卡妥索单抗的杂交瘤细胞AB。(3)奥加伊妥珠单抗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单克隆抗体主要发挥___的作用。单克隆抗体还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研人员推测奥加伊妥珠单抗和卡妥索单抗联合给药对恶性肿瘤的抑制效果更好。为验证这一推测,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培养好的癌细胞悬浊液对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进行皮下接种,接种后2周可观察各裸鼠背部长出肿块,证明实验接种成功;将上述处理的裸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和奥加伊妥珠单抗+卡妥索单抗组(联合给药组)。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后每两日测量并记录1次肿瘤体积。请完善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24. 人体内的t-PA蛋白能高效降解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然而,为心梗患者注射大剂量的t-PA蛋白会诱发颅内出血。研究证实,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出血剧作用。据此,先对天然的t-PA基因进行序列改造,然后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改良基因,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t-PA改良蛋白。下图是通过两次PCR操作,运用大引物进行定点突变获取t-PA改良基因和利用质粒pCLYⅡ构建含t-PA改良基因的重组质粒示意图。(注:一次PCR操作可进行多次循环)(1)PCR扩增的第一步是使双链模板DNA变性。DNA中G+C的含量与变性要求的温度有关,DNA中G-C的含量越多,要求的变性温度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PCR扩增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是______种引物、原料、模板、______。(2)在第一次PCR反应中,至少需要经过______个循环才形成图示大引物。第一次PCR的产物DNA的______条链作为第二次PCR所用的引物。与X射线诱变相比,该突变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利用微生物进一步克隆PCR定点诱变产物,其步骤包括:______、______、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从菌群中获取更多目的基因。为实现质粒和t-PA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选用限制酶XmaⅠ而不选用限制酶Sma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将t-PA改良基因连接在质粒上,还需要______________等酶。25. 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衣壳中的二氧四氢喋啶合酶(BsLS)能识别并结合核黄素合酶(BsRS)可能与核黄素合酶(BsRS)尾部的某些氨基酸序列有关。为确定相关氨基酸序列所在位置,科研人员扩增了核黄素合酶(BsRS)基因尾部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中进行转化和荧光检测。相关信息如图所示。(1)为将扩增后的产物定向插入载体并能与荧光蛋白基因正常表达出融合蛋白,需在引物末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据图可知,在R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在F1、F2和F3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2)为使扩增的BsRS基因片段能与载体进行正确连接,需要选用___(填“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选择该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从产物扩增到重组载体构建完成的整个过程共需要___种酶。(3)三种融合蛋白表达成功后,将对应的融合蛋白与BsLS混匀后、流经含BsLS抗体的介质,分离出与介质结合的物质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发现,含F1与R扩增产物的物质没有荧光,而含F2、F3与R扩增产物的物质有荧光,据此推测、BsLS识别并结合BsRS有关的氨基酸序列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