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是以信息技术和超级算法为支撑,以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扩展、超越为目标的新兴科
学技术,代表科技智能化、拟人化和前瞻化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和行
动,甚至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技术。技术究竟是一种无涉
价值的中立性存在还是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非中立性存在,一直是科技哲学界备受争议的迷思性议题。针
对此问题,工具论者的“价值中立说”一直占据着话语制高点。该观点认为,技术是人类发明用以达到特
定目的、满足特定需求的工具或手段,其本身无涉价值判断,没有善恶、美丑、好坏之分,决定技术用于
行善还是作恶的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技术中性论虽忽视了技术承载一定社会需求和主体价值理念的本
质特征,却获得了广泛支持和认可,主要因为以往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的功能相对有限,科学技术的
运作机制和实践结果尚在人类掌控之中,一切都按照人类预设的技术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现代高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庞杂结构和强大功能,正在改变以往的态势和
偏见。技术不再被认为是中立的,而是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和社会关系,具有深厚的社会学意蕴。如今,
身处美国科技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所言的万物互联时代,我们很难再以一种中立性的眼光来评判人工智
能的本质及其影响。“价值中立论”遵循技术原教旨主义思路,很容易将人工智能从感性真实的社会结构和
现实生活中抽离出去,并予以直观、片面、孤立地看待。这种貌似客观中立的评价方式,实际存在将复杂
问题简单化之嫌,至多只能获得一种实然的描述,而无法洞悉隐藏在人工智能背后应然层面的社会关系和
文化价值。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分析法恰恰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极力反对的。
谛视当下,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
从经济领域来看,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零售业、通信业等实体经济互动共融,促进了经济数字化转型,
推动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动能和优势。然而,数字媒介与智能平台的发展也为平台资本主
义、信息资本主义、数据资本主义等“新资本主义”的崛起提供了温床。资本联袂数字技术试图实现对人
从身到心的全面掌控。数字资本权力扩张急剧膨胀、几近疯狂,社会底层工薪阶层在数字化“外衣”的遮
蔽下,承受越来越深重和隐蔽的资本剥削,劳资对峙矛盾看似温和实则更加尖锐。
在文化领域,人工智能与文学、影视、音乐、游戏、传媒、出版等深度融合,涌现了大批体裁新颖、
第 1页/共 10页
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文化资源。如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数字敦煌”“数字故宫”“AI书法”“AI诗词”
等,此类文化作品借助现代智能科技将静态的文化资源立体、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丰富了人们的
文化体验,有效激活了尘封已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提振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化的
快速描摹和刻画,也引发了文化失真、审美泛化、创意庸俗化等问题。电子技术阉割原初文化内涵、侵蚀
文化素养的现象,被美国媒体文化批评家尼尔·波斯曼称为“文化向技术投降”。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化内
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了文化属性和艺术美感,值得商榷和反思。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不是无关价值的自然物,而是人类活动的社会历史产物,同社会结构紧密勾连、
相互作用,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人工智能作为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
统一。自然性是技术产生和存在的内在基础,即技术要符合自然规律;社会性指技术的人性方面,即技术
要符合社会规律,割裂这种统一,极端地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必然陷入“价值中立论”或“价值负荷
论”的思想窠臼,无法洞悉人工智能蕴含的文化社会学意蕴。
人工智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的每一次波动,都是剧烈而深刻的,既带来机遇也形成挑战,直接
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模式、组织构架和运行状态,并最终反作用于人本身,影响人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和
生命体验。人工智能通过“变革”社会,既捍卫了人的主体性,满足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消解了
人的主体性,使人的生活受到智能技术公开或隐蔽的牵制,面临诸多未知的、不确定的潜在风险。这种风
险被乌尔里希·贝克称为“技术风险”。当人们按照智能技术范式塑造的观点、立场、方法参与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时,人的主体性高度服从技术规则,不自觉地从社会系统游离出去,退至“不被需要”
的边缘化境地。
(节选自《智能在场:“价值中立”的解释限度与人工智能的社会学意蕴》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中立说”认为,技术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其本身无涉价值判断,没有善恶、美丑、好坏之分。
B.“价值中立说”忽视了技术承载社会需求和主体价值理念的本质特征,虽获广泛支持,仍具局限性。
C.“价值中立说”孤立、片面 看待人工智能,至多是一种应然的描述,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D. 人工智能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极端强调一方,或许会陷入“价值中立论”的思想窠臼。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技术,能像人那样思考和行动,甚至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B.“技术中性论”获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可,是因为现在人们能够完全掌控科学技术的运作机制和实践结果。
C. 人工智能是人类活动的社会历史产物,同社会结构紧密勾连,相互作用,对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D. 人工智能会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使人的生活受到智能技术的牵制,面临诸多未知的、不确定的潜在风险。
3. 根据文中相关内容,下列人物言论无法佐证文中观点的一项是( )
第 2页/共 10页
A. 脸书网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很多进展“可以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人的健康状况,
此外还会产生一些别的影响”。
B. 美国科技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认为,“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必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从而改变和影
响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
C. 美国媒体文化批评家尼尔·波斯曼认为,“技术垄断的盛行,使我们的文化正在用信息自我消耗,信息
失去控制机制,文化尝尽苦头。”
D. 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指出:“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面具之下的本质仍然是统计。人工智能的发展要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做好前瞻研究。”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由科技哲学界备受争议的迷思性议题,引出工具论者的“价值中立说”的观点,并指出该观点
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可的原因。
B. 文章前两段,通过以往科技发展水平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对比,指出技术中立的评价方式貌似客观中立,
却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
C. 文章列举了近年来流行的“数字敦煌”“数字故宫”“AI书法”“AI诗词”等例子,是为了凸显人工
智能在文化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
D. 文章最后一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会对社会和人类产生重大
影响,隐含着未知的潜在风险。
5. 文章第二段中说,技术“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和社会关系,具有深厚的社会学意蕴”,请结合文章谈谈
技术的社会学意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诀
聂鑫森
矮矮瘦瘦的安于山,已经从湘楚花木公司退休快一年了。年届而立的儿子安晓林,在总经理的位置上,
坐了也快一年了。安于山是全方位的交权放手,连“垂帘听政”都一概省略,只是用老眼旁观。
安于山,原来是乡下培花育草的花匠,三十年前创办了这家私营企业——湘楚花木公司。他脑瓜子活,
吃苦耐劳,又是知花识草的行家里手,在春秋更替中,让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他也成了这个行业叱
咤风云的人物。
在一场大病后,安于山突然有了莫名的疲劳感,他觉得,自己该急流勇退了。好在儿子很听他的调派,
先读林学院的园林系,毕业后老老实实到公司来当普通员工,在苗圃部、花木部、营销部、后勤部各干了
第 3页/共 10页
两年,为人低调,做事踏实,还入了党,从上到下赢得了好口碑。
“晓林,爹当总经理已经力不从心了,你来干吧。”
身高体健的儿子连忙说:“爹,我经验不足,您得先扶我上马,再送我一程。”
安于山微微一笑:“你还有话没说出来,担心我‘干政’!放心,我不会。你怎么安排领导人选,怎么
开展业务,我一概不管。”
安晓林大声说:“行!我可以走马上任了。”
令安于山诧异的是,儿子从二月上任后,公司的一切都按原程序运行。新官上任,调换各部门领导人
选是个常例,儿子居然没有任何动作。
安晓林只是在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时,说:“我们是花木公司,总部大院里不能不摆放几盆花草,这是
脸面啊。你们每人去挑自己喜欢的一盆花草,花盆外壁贴上写了自己姓名的标签,搁在花架上吧。”
安于山虽不在现场,但早有老部下悄悄打手机告诉了他。他又喜又叹:不调换领导班子,应该是为了
大家情绪的稳定,好;在总部多摆放花草,不过是世俗的面子工程,是不在紧要处做工作,唉。不过,安
于山没有当面告诉儿子自己的想法,尽管还没成家的儿子,隔三岔五都会回家来探望父母。
阳历的元旦快到了。
安于山屈指算了算,儿子上任十个月了。这十个月的业务报表复印件,儿子总是随意地放在家中客厅
的圆桌上,业务量、利润都是平稳中略有增长。安于山知道当下的市场状况,能这样就很不容易了。
这天晚饭后,安晓林邀安于山去楼上的小客厅聊天。
小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字画,红木小圆桌上摆着一壶热好的黄酒和两个浅口小瓷碗。
安晓林给瓷碗斟上酒,说:“爹,我敬你,你喝一小口,我全干了!”
安于山说:“黄酒度数低,我也干了。”
两只瓷碗轻轻碰了一下,然后父子两人仰头喝了个底朝天。
“爹,元旦后,我要调整领导班子了。您在位时,一人拉琴一人唱,不设副总经理,我现在要设一个
了。”
“谁?”
“营销部主任古文玉。”
“理由呢?”
“我先说领养花草的事。古文玉当初选了一盆荼蘼花,枝叶长得很鲜活,开花却要到晚春。古诗说‘开
到荼蘼花事了’,它开花时,春天就快结束了;古人又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很有点自甘寂寞
的意思。”
“我记得他的年纪,一入夏,就满六十了。”
第 4页/共 10页
“对。虽然他快退休了,但这盆花却依旧被侍弄得很好,到暮春时,白色的花开得又多又美,花草的
姿态可印证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那天,他找我办退休手续。我说想留用他,原职原薪,他同意了。然后
他告诉我,要换养一盆晚香玉,白色的有香气的喇叭状花,可以从 6月开到 11月。他还想出了不少营销新
招,收效极好。”
“古主任是个人物!你表姐刘艳,在花木部当主任也有年头了,……听说她领养的是月季花,花开得红
艳艳的。”
“爹,你的消息很灵通。不过,为她的花浇水施肥的,是总部大院的一个女清洁工,她自己从来没动
过手。不过,表姐常自夸,她的月季花是艳压群芳的。她还常常不在办公室,听说是逛商场、看电影去了。
她也不喜欢到花木部的基地去,谁也不敢说她,她是‘皇亲国戚’嘛。”
“可她的业绩不错呀。”
“爹在位时,是爹暗中帮忙筹划。我上任后,是我委托苗圃部的主任江天流去安排生产。江天流只比
我大两岁,上有老母,下有两个孩子,从不因家事耽误公事。他一明一暗领导着两个部,轻轻松松的。他
领养的是一盆飞燕草,用心又用情,开花时节,淡蓝的花像一只只燕子毫不张扬地衔泥筑巢,很让人感动。”
“表姐毕竟是咱自家人,你要手下留情。”
安晓林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咕咚咚喝了下去,然后说:“爹,花木部和苗圃部,是公司发展的主动力,
得用贤人、能人,表姐必须让位!”
“那让她去干什么?”
“去接待部,不是当主任,是当一般的接待员。”
“她要是不愿意去呢?”
“可以回家去逍遥,工资照发。不过,工资不由公司发,由我私人支付。爹如果不同意,我把总经理
的宝座奉还。”
安于山说:“我没说不同意……花木部的主任谁当呢?”
安晓林说:“我建议,把苗圃部、花木部合并成一个部,叫花木苗圃部,由江天流当主任。古文玉当副
总经理,兼管营销部。其他各部门的领导,一概不动。从他们领养的花草上,我认识了他们,这就是我的
花草诀。过了元旦,我准备开个大会,我先从认养花草谈到干部的调换,再谈公司发展的长远计划。”
安于山猛地仰头大笑,说:“儿子,这个花草诀说明你有眼力,也有胆气,好!你怎么认定就怎么干,
我不干涉,哈哈。”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于山退休后,只用老眼旁观,且对公司里发生 事情十分了解,但是从不出言干涉,既说明他对公司
第 5页/共 10页
和儿子的关心,也体现他对儿子的尊重。
B. 公司的报表复印件,总被“随意地”放在家中,看似“随意”,实则是儿子故意为之,既让父亲了解公
司情况,也暗含对父亲“干政”的不满。
C. 古文玉答应留任后,要将领养的荼蘼花换成花期更长的有香气的晚香玉,是为了告诫自己虽近暮年,仍
要努力奋发,可见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D. 刘艳因为自己是总经理亲戚,在工作中作风懒散,态度敷衍。安于山虽然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但是碍
于亲戚关系,仍然暗中对她提供帮助。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第二段了插叙安于山过去的经历,交代了安于山从一个普通的花匠,逐步成长为花木行业的佼佼
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小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字画。”这句话看似闲笔,却为读者营造了较为高雅的文化氛围,
有助于衬托人物形象。
C. 小说多处引用了“垂帘听政”“干政”“皇亲国戚”等词语,贴合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大词小用,
给小说增添幽默诙谐的色彩。
D. 安晓林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作者通过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又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
使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8. 小说重点叙写了父子二人在小客厅里的对话,请结合文本说说两人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这样
设计的意图。
9. 聂鑫森的小说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统一的特征,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
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
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第 6页/共 10页
材料二: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
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
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
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
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
“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
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下 A 义其罪 B 上 C 赏其奸 D 上下 E相蒙 F 难 G 与处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相同。
B.“焉用文之”的“文”,与“文过饰非”的“文”含义相同。
C.“盍亦求之”的“盍”与“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的“盍”含义相同。
D.“使人召之,则亡” “亡”与“亡去不义”(《鸿门宴》)的“亡”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流亡归国后酬劳功臣,唯独把介子推遗漏了,但介子推认为晋文公当上国君,实为天意,功臣不
应邀功求赏。
B. 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刻画了介子推母亲,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催促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验儿子的
意志是否坚决。
C. 两文都谈到介子推对漏赏无怨的至纯、介母对其的支持;关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赞文公,材料二偏重写
文公悔愧情。
D. 材料二较材料一多了“龙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现众人对介子推的同情,也引出晋文公改过的
行为。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14. 后人评价介子推为“士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第 7页/共 10页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叶
罗与之②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①东坡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作者则视其为知己。②罗与之,南宋
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缥缈、迷蒙的境
界。
B. 《海棠》后两句写作者担心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这样写主
要是想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 《看叶》开头一句写鲜花凋谢,芳草不香,作者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写看“叶”做铺垫。
D. 《看叶》一诗撷取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写出了诗人特殊的生活感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
16. 苏轼夜点高烛赏海棠花,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反常吗?请结合
诗歌《看叶》予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分,共 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
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2)《牡丹亭·游园》中描写园中繁花似锦,并蕴含无人欣赏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
冷暖,纵情泛舟洞庭。
(4)杜甫《登岳阳楼》中,体现前人评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襟豁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8页/共 10页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
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课内基础知识运用(本题共 2小题,6分)
18. 下列加点字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合力) 而听细说(微小的言论)《鸿门宴》
B.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若不阙秦(侵损、削减)《烛之武退秦师》
C.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舍不得)《齐桓晋文之事》 功施到今(延续)《谏逐客书》
D. 技经肯綮之未尝(筋骨结合的地方) 乃中《经首》之会(节奏)《庖丁解牛》
19.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B.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C.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脑机接口”已经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脑机接口技术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① :一种是根据大脑信息获取方式进行分类;
另一种则是根据执行功能进行分类。
自 20世纪 70年代脑机接口诞生至今, ② ,而科幻电影则以富有未来性、整体性以及“忧患启
迪”的视觉想象力,为我们解决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路。
在大多数科幻电影中,脑机接口不仅可以使个体实现超能力的提升, ③ 。具体而言,科幻电影
中的脑机接口装置通常采用未来科技,能使人类能够实现超乎日常想象的功能,亦可将原本伴随一个人生
老病死的神经信息——记忆,无端地删除、篡改或复制。与现实中的不同在于,科幻电影中的脑机接口技
术想象并未清晰地划分类别,而是怀有强烈的“技术忧思”,将影像作为哲学“思想实验”,对脑机接口
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审慎”的伦理思考。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
字。
21. 选段中多次出现引号,但作用不尽相同,请分析文中“技术忧思”“思想实验”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
效果。
第 9页/共 10页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习近平
材料二: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
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卡夫卡
你对以上材料有何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
第 10页/共 10页
1. C
2. B
3. D
4. C
5. (1)现代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发展,打破了技术“价值中立说”的偏见,技术不再被认为是中立的。
(2)人工智能在促进经济发展,丰富文化体验,提振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强化了数字资本的对社会的掌控
力,阉割了原初文化内涵、侵蚀了文化素养。
(3)人工智能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模式、组织构架和运行状态,并最终影响人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和生命
体验。
6. B
7. D
8. 安于山朴实通俗,安晓林文气典雅。
原因:安于山原来是乡下培花育草的花匠,文化水平不高;安晓林从林学院的园林系毕业,文化素养高。
为小说增添了古典韵味,使小说产生了雅俗共赏的整体风格。
9.①小说写的是花木公司领导人更迭后公司的人事变动,具有现实意义;
②“花草诀”以花识人,以花喻人,在古文玉和江天流的身上都蕴含着美好的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③ 安晓林尊重长辈,为人低调,做事踏实,既有原则,又待人宽容,在他身上凸现了古典主义的人文关怀。
④小说通过塑造一系列美好的人物形象,为现代生活提供了可供借鉴和矫正的文化、道德标识。
10. BDF
11. A
12. C
13. (1)谴责别人的罪过而又效仿他们,罪过就更重了。况且我说出埋怨的话,(以后)更不应吃国君的俸
禄了。
(2)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
反叛呢!
14.①淡泊名利,不求爵禄选择退隐。②居功不傲,归功于天命。③言出必行,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15. B
16. 不反常。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
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
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
17.①. 如其礼乐 ②. 以俟君子 ③.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④.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⑤. 短发萧骚襟袖冷 ⑥. 稳泛沧浪空阔 ⑦. 吴楚东南坼 ⑧. 乾坤日夜浮 ⑨. 彩舟云淡
⑩. 星河鹭起
18. A
19.B
20.①其中常见的分类有两种 ②其技术应用存在诸多难关 ③且可以将记忆重组
21.“技术忧思”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强调了对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应保持警惕和审慎的态度;
“思想实验”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形象地写出了科幻电影融入了可提供当下借鉴的伦理思考。
22.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