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
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
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
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
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
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
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
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
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
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
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
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
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
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
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
第 1页/共 10页
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
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
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
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
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
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
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
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
《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
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
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
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
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
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
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
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
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
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
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
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
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
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
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
情和婚姻的自由。
第 2页/共 10页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
之无常。
B. 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
的悲剧。
C. 金陵十二钗认同 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
的悲剧性。
D. 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
批判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
真正的悲剧。
B. 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
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 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
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 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
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 )
A. 《孔雀东南飞》 B. 《哈姆莱特》 C. 《雷雨》 D. 《边城》
4. 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5.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
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酒香戏外
曾瓶
高明远在轩辕宫附近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高明远卖酒有规矩,每天最多卖三十斤,每人最多卖
二斤。每天卖完酒,高明远就去三泸茶园。
第 3页/共 10页
高明远去三泸茶园看戏,买票,有讲究。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离陈三卿越近越
好,不怕花钱。如果没有陈三卿的戏,不管是哪个名角,都花最少的钱,进园即可。
相传、陈三卿刚到三泸茶园演出,因相貌平平,脸上还有麻点,同行和观众并不看好。她演的是《挑
帘打饼》。陈三卿一出场,步法身段,时如蜻蜓点水,螃蟹行沙;时如电闪风犁,云行雨骤;时如垂柳摇曳,
时如海棠婀娜。看戏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
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如痴,掌声如雷。
①那天,高明远在观众席。
陈三卿有了名气,常有人请她到家中唱戏。为了热闹喜庆,名角要向主家献酒。陈三卿献酒,手中酒
壶,必盛高家酒。
城隍庙北边的张记桐油店张老板,母亲七十八岁,生了病,临时决定,提前替母亲办八十大寿,冲冲
病痛;也临时邀约,请陈三卿来唱戏喜庆喜庆。因是临时,一时难以凑上那么多高家酒。陈三卿也直率,
问张老板,我那几杯,应该准备好了吧?张老板直点头。其实,张老板藏有心眼儿,他就不信,你陈三卿,
能把酒城这家那家的酒喝出来?
锣鼓敲得昂扬激烈,唢呐吹得高亢喜庆,陈三卿端着酒献老寿星,她执酒壶,捧酒杯,正陪饮,酒刚
进嘴,即如彩虹般喷射而出。陈三卿笑盈盈的脸陡然间结满冰霜,冷冰冰地说,不是高家酒!
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手,告辞走人。
张老板还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陈师傅,怎了?
陈三卿不停脚,说,你坏了我的规矩。
这事,很快传开了。高明远心里鼓胀看一句话:以后,陈师傅,你喝高家酒,收成本价。高明远这话,
没机会说。陈三卿喝酒,用不着她到高家酒坊买。
这天,排轮子买酒的长龙中出现了陈三卿。尽管换了戏装,一眼,高明远就看到了。嘴巴,差点惊歪
了,但很快镇住神,问,陈师傅,今天什么日子,你亲自来?不管如何掩饰,还是有些磕磕巴巴,语气里,
是满当当的惊诧,甜丝丝的欢喜。
②陈三卿像还在舞台上,甩出很多笑意,像要把阳光摘下来,给高明远抛过去,说,高师傅,未必你
家的酒坊,我就来不得?得看日子,才来得?
高明远被晃得有些头晕,说,陈师傅那么忙,完全可以叫人来。陈三卿说,今天得亲自来,其他人来
要不得。
高明远的脑子使劲转,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陈三卿说,驻蓝田坝的皮团长,叫卫兵送来信,要下午去他那里唱戏。买上商家酒,带过去,正好。
望着排着轮子买酒的人头,高明远喊叫起来,陈师傅,前面来,你要去皮团长那边,你先买。
第 4页/共 10页
陈三卿没挪脚步,说,排起,排起,挨着轮子,规矩,坏不得。
陈三卿不动,高明远没办法。陈三卿前面,排着十好几人。高明远打定主意,如果到陈三卿那里,酒,
卖完了,就去酒坊取,破规矩,也要陈三卿买上。
运气还好,轮到陈三卿,坛里还有三四斤。高明远问,陈师傅,两斤酒,够不?
陈三卿眼波如酒般明媚亮堂,边笑,边问,不够又怎样?规矩,高师傅忘了?
高明远的脸大红一片,他心里有些抱怨,你就不能找一个人和你一起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陈三卿像根本不知道高明远的心思,说,够了。多了,误事。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递过来的酒坛,那是她自带的一个翡翠绿瓷坛,从手袋里拿出一张戏票,递给高明
远,声音像从街石下面飘上来,明天晚上,我的戏!
戏票上那个座位,高明远一看,惊讶得不得了。陈三卿的戏,每一次,他都买最好的位子,不怕多花
钱。陈三卿给的票上那个座位,花钱都买不到。那种座位,留给重要人物,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自己是重
要人物?高明远的心,跳上跳下。
《杀端方》,高明远看过,讲的是清末同盟会联络鄂军起义,杀了端方,掀翻了大清朝的事。高明远看
过的《杀端方》,不是陈三卿演的,陈三卿演这出戏,演什么角色?端方?议员龚向全?
陈三卿笑,到了,就知道了。
③陈三卿的笑声像钻进了陶坛瓷坛,酒香比往日浓了好多。她的眉眼上,似乎挂着什么期许,声音压
得很低,说,谢谢你,天天都来捧场!
高明远像被电击一般,原来,那个台上演出的陈三卿,看到了台下的自己啊!并且还场场都记得清楚!
高明远拿着戏票,像丢了魂。
第二天,卖完酒,高明远急匆匆去三泸茶园。卖酒的时候,听人讲,昨晚蓝田坝那边在抓共产党。驻
扎在城里的张团长,带着队伍,去蓝田坝那边,冲进皮团长的军营,抓人,还放了枪,打死一个,抓住一
个,其余的跑了。高明远三步并作两步往三泸茶园赶。
刚到门口,看见张贴栏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今天下午,陈三卿演出的《杀端方》,改为王三品演
出《思子轩传奇》。
高明远向卖票的吴跛子打听。他想知道,陈三卿怎么样了?现在在哪里?
吴跛子说,哪个晓得?有人说,被张团长带回来关在军营;有人说,跑了,是共产党,她唱戏是给那
些开会的人打幌子。
④高明远提着陈三卿送的戏票,呆立在三泸茶园门口。
不久,“泸顺起义”爆发。1926年 12月 1日,驻扎在蓝田坝的袁品文旅长以邀请军政长官参加军士训
练学校毕业典礼为名,将驻防城区的李章浦旅长诱至蓝田坝逮捕。下午四时,袁品文旅长、陈兰亭旅长宣
第 5页/共 10页
布起义。
中午,高明远推开酒坊大门,哪有往日排着长龙般买酒的队伍!
一人立在酒坊前,冲高明远喊,高师傅,来两斤酒!
高明远满脸惊喜,你还活着?
陈三卿一脸灿烂,像被龙透关顶上的朝霞涂过抹过,笑盈盈地说,起义成功,来点酒,好好庆祝!
仍是那个翡翠绿瓷坛。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打好的酒,说,明晚,川南师范,我演《杀端方》。边说,边递一张票过来。
很多年后,高明远早已离休,坐在轮椅上,酒城党史办的人找到他,送上一份资料,请高老帮忙把关。
资料写道:陈三卿,女,四川泸县人。1906年生,1924 年 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泸县特支宣传
委员、组织委员。1926年 12月参加“泸顺起义”,任泸县特支副书记、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副教导
员。1927年 4 月 22日,随起义军在与川黔联军激战中,牺牲于酒城龙透关。
高明远捧着那份只有三页纸的资料全身不住颤抖,过了很久,才说,我是由她引上革命道路的。
党史办的人拿着录音笔,他们希望从高明远那里,得到一些珍贵史料。
沉默良久,高明远才说,她的川剧,唱得真是好!《挑帘打饼》你们听说过吗?《杀端方》你们听说过
吗?
说着说着,高明远就哼唱起来。眼泪,滴在资料上,像一朵朵清明时节的花。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明远卖酒有规矩但是又想为了陈三卿打破规矩,体现他作为商人讲人情、灵活变通的一面。
B. 陈三卿因张老板冒用高家酒而中途罢演,既表现其品酒水平之高,又说明她对规矩的坚守。
C.“多了,误事”,这既是陈三卿不想多买酒的理由,又暗示她去皮团长那里不仅仅是唱戏。
D. 再见到陈三卿时高明远满脸惊喜,流露出对陈三卿的真切挂念,与打探陈三卿消息相照应。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单独句成段,强调高明远在“观众席”,极言普通,与后来看陈三卿的戏必买好位子构成对比。
B. 句子②中“甩出”“抛过去”等词语将陈三卿的笑意具象化,彰显出陈三卿阳光热情的心理状态。
C. 句子③从高明远的视角表现陈三卿笑声的穿透力,也写出高明远得到陈三卿赠票后内心的欢喜。
D. 句子④中手握戏票“呆立”的高明远像一尊雕像,满溢出他得知陈三卿是共产党员时的茫然失措。
8.“酒香戏外”作为文章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高明远对塑造陈三卿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第 6页/共 10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
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
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
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
“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
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
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
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
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
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
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
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节选自《汉书·高帝纪上》)
10. 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三处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以 A 屠 B 狗 C 为 D 事 E 与 F 高 G 祖 H 俱 I 隐 J 初 K 从 L 高 M 祖 N 起 O 丰 P 攻 Q 下 R 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项伯面见项羽”与“因击沛公”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 参乘: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
C. 为寿:在酒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健康长寿。
D. 列传:纪传体史书的体裁,是各方面代表人物、重要人物的传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哙很早就追随刘邦起事,在“鸿门宴”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气概英武,连项羽都不免赞叹爱惜。
B. 范增决意要除掉刘邦,授意项庄以舞剑为由,伺机刺杀刘邦,宴席间的气氛顿时紧张到了极点。
第 7页/共 10页
C. 刘邦脱身“独骑”,安排张良“留谢”;项羽欣然受璧,范增却怒“撞其斗”,这些细节体现出不同人
物的鲜明性格。
D.“汝属且为所虏”是范增告诫项庄不杀刘邦 后果,“吾属今为沛公虏矣”表明刘邦的表现使范增预见
项羽必败无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2)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
14. 以上两则材料对樊哙形象的勾画有一定的差异,请简要分析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
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5. 依据题材,这两首词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
A. 送别类 B. 咏史类 C. 咏怀类 D. 状景类
16. 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乡子》以眼前之景,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怅然。
B. 《南乡子》以“绕水恣行”指代作者面对时局的无奈。
C. 《桂枝香》借眼前实景与遥想虚景抒发了对历史的慨叹。
D. 《桂枝香》化用了诗句,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17. 古人认为词作境界,一种为俯仰陈迹,感慨盛衰的“文人赏”;一种为由古视今,激发爱国心志的“大
赏”。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词属于哪种?并说明理由。
第 8页/共 10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
下,成年人带小孩子自由自在游泳、吹风、唱歌,和谐和美。
(2)《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批评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极力搜刮却挥霍无度 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六国卑微送礼割地换不来尊重与和平,反
而助长秦国的贪婪与侵略。
(5)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心地纯洁、光明磊落,与
唐朝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农业社会里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是一个 A 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①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
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
书还不是 B 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
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②唐
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 C 的巨人,③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
居易……④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
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 D 。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请分析文中两个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1.“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植物,①它的花朵可以用来制作茶饮料,②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③
它的叶子和根部也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④可以作为蔬菜食用。⑤蒲公英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⑥据统计,
第 9页/共 10页
全球有 2000多种不同的蒲公英,⑦它们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各个角落分布。
蒲公英的种子传播方式独特,这是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蒲公英的每个种子都附
着在一根细长的绒毛上, ① ,它会像降落伞一样打开,减缓下落速度,使它能够落在远离母株的地
方。
蒲公英的种子在土壤中也能长时间保持活力,这是因为它的种子外壳坚硬,可以保护内部的胚芽不受
外界环境的影响。蒲公英的种子在落地后,会迅速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分 ② ,然后长出绿
色的叶子,不久之后,就会长成一株株高大的蒲公英。
③ ,这也是它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蒲公英的种子发芽生长,
它会迅速长出绿色的叶子和花朵。在这个过程中,蒲公英会吸收大量的阳光和水分,为它提供生长所需的
能量。
22.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
字。
四、写作(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海思从默默无闻的“备胎”,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企业品牌。很
多人叹服华为的未雨绸缪,多年前做出“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
此走上“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华为在自主创新上的极致坚持,正是今天力挽狂澜的强大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
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存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10页/共 10页
1 C
2. D
3. B
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
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
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
5. 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
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
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6. A
7. D
8.①表层意思:高家酒品质好,陈三卿演戏技艺高,高明远与陈三卿因“酒”“戏”结缘,演绎的一段观
众与名角惺惺相惜的动人故事。
②深层意蕴:暗含陈三卿献身革命的光辉事迹以及高明远在陈三卿的引领下参加革命的人生经历。
9.①高明远是亲历者,通过高明远的所见所闻来写陈三卿,使其演艺高超、待人平和、坚守规则的戏剧名
角形象更真实可感。
②以高明远的有限视角来写陈三卿,层层揭秘,让陈三卿的真实身份逐渐展现在读者眼前。
③高明远在陈三卿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凸显了陈三卿的影响力与革命品质,让陈三卿的形象更丰满具
体。
10. E J P
11. A
12. D
13. (1)大王听信小人的谗言,与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分裂瓦解,人心都怀疑大王。
(2)项羽认为他是壮士,就赐酒给他。樊哙乘机责备项羽。
14. 同是写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材料一的描写更具体丰富,另外材料一还有樊哙生平经历的介绍和描述。
因为材料一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虽是合传,但樊哙是传主,理应详写,突出他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材料二节选自《汉书·高帝纪上》,刘邦是传主,樊哙则是随从。另外《史记》和《汉书》风格有别,《史
记》叙事详备,细节丰富;《汉书》叙事简洁,交代事情原委。
15. A
16. B
17. 两首词属于“文人赏”。①《南乡子》在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暗含于诗
作之中。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表现诗人
追溯往昔的怀古心态,没有激发爱国之情。②《桂枝香·金陵怀古》表明“悲恨相续”的慨叹心态,表现
出了以古视今的观点态度,末句的“商女之恨”更深入了一层哀嘘之情,而无爱国豪情。
19. A无法企及 B轻而易举 C肃然起敬 D无能为力
20. 这两句都运用反问的手法,写出了唐代流失的诗歌之多,从而表达了唐诗之多、作者之多。
21. D
22.②应改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③将“富含”改为“含有”;⑦应改为“它们
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各个角落”
23.①当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飘荡时 ②在土壤中扎下根 ③蒲公英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24.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