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4.1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科学思维: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读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态度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1.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2.以下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大气圈3.相对高度一般很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4.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A.地壳 B.地幔C.地核 D.地核和地幔5.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6.有关等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图上把相对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称为等高线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等C.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D.等高线闭合且互不相交7.2024年6月20日,据贵州省安顺市水文水资源局实测数据显示,黄果树瀑布流量最高时达每秒381立方米,为2024年最大水量。图中景观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C.水圈、生物圈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8.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C.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C﹣﹣地壳、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个地壳部分构成了整个岩石圈9.下面四幅景观图与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B.山地、丘陵、盆地、平原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 D.山地、盆地、丘陵、平原10.如图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11.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中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A.①—山峰 B.②—陡崖 C.③—山脊 D.④—山脊12.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13.正确表述地球圈层相互关系的是( )A.大气圈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B.水圈中存在风、雨、云等天气现象C.生物圈对岩石圈没有影响 D.岩石圈只被水圈和大气圈覆盖14.将下列地形与其形态描述填在相应横线里 山地 A、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起伏小 平原 B、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峭. 高原 C、周围高中间低,有山岭环绕 盆地 D、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较小,边缘比较陡峻 丘陵 E、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大,但坡度较缓和.15.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填内部结构名称)(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层中。(填字母)16.下面A、B、C、D、E五点中属于山地和平原的是( )A.AB B.DC C.AE D.DB17.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18.下列关于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19.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C.①图中的虚线表示山谷D.甲到乙的坡度比丙到丁的坡度小20.读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海拔高于b处B.a、b两地相对高度400米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B.山峰①②高度相等C.④处是鞍部D.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22.如图所示,若a、b、c、d四线为等高线,且数值关系是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拔小于乙地B.甲地位于山谷C.乙地可能发育形成河流D.站在丙地不可能看到丁23.小金同学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漳州的火山岛旅游,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致。请回答。(1)在火山岛景区遍布着蔚为壮观的石柱,如图甲所示,它们是炽热的岩浆从地面喷出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2)历史上火山岛曾发生过八次以上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在图乙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24.请阅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A ;B ;C 。三地中适合攀岩活动的是 。(2)甲、乙、丙三处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理由是 。(3)E地的海拔是 米。D地的海拔是 米,D位于E地 方向;若量得DE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 米。25.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考察区域概况】(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米。(2)甲、乙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 。【活动安排】(3)选择营地:图中A、B两地适宜搭帐篷的是 地。(4)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若该两村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 千米。(5)根据李庄、吴庄所处位置,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是 庄。2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 地。(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27.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28.读图,香山是北京著名的山地公园。是登山、赏红叶的胜地。同学们在10月的一个周末相约来到香山观赏红叶。图为香山地区地形图。(1)香炉峰是公园的最高处,在这里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从图中可读出香炉峰的海拔高度大约为 ,可估算出索道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2)同学们站在香炉峰顶远眺,环视一周,判断他们 (能/否)看到图中①处的红叶景区,简述原因 。(3)户外运动爱好者设计了一条自图中A点依次经过B、C、D点的山地骑行路线。从A点出发到D点,写出骑行过程中经过的地形部位:AB段 ;CD段 。(4)路段AB和BC距离一样,但队员们的骑行时间不同。比较AB、BC段骑行用时长短。并从地形角度说明原因。29.某山区水资源丰富,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要从图上所示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4.1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科学思维: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读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态度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1.【答案】D【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解答】解: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的地形类型是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2.【答案】D【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解答】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大气圈不是地球内部三个层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内部结构,运用所学,准确作答。3.【答案】C【分析】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解答】解: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小,边缘比较陡峭;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起伏小;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五种地形的特点,理解掌握.4.【答案】B【分析】地壳下面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解答】解: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个液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故选:B。【点评】考查地球的内部构造,为基础题。5.【答案】C【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解答】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从地壳到地核,依次经过地壳一地幔一地核。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6.【答案】A【分析】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这条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都是相等的.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解答】解: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是等高线,故A不正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都是相等的,故B正确;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故C正确;陡崖处等高线相交,陡崖处除外,等高线不能重合相交,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基础题.2024年6月20日,据贵州省安顺市水文水资源局实测数据显示,黄果树瀑布流量最高时达每秒381立方米,为2024年最大水量。读黄果树瀑布图,完成7﹣7题。7.【答案】B【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三个基本圈层。【解答】解:图中包括的事物有岩石、水、生物、大气,包括地球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圈层结构,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8.【答案】D【分析】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故A叙述正确;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B叙述正确;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C﹣﹣地壳、最厚部分是B﹣﹣地核,故C叙述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故D叙述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地球的内部结构,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9.【答案】C【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解答】解:读图可知:A图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为山地;B图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C图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辽阔,为平原;D图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为高原;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五种地形的特点,结合地图理解答题即可。10.【答案】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解答】解:读图可得,①是山顶,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④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11.【答案】A【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是山峰,A正确;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B错误;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错误;④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读图结合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12.【答案】B【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解答】解: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不一定是平原;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不一定是高原,也可能是山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比较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3.【答案】A【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解答】解:大气圈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存在风、雨、云等天气现象;生物圈渗透于各个圈层,对岩石圈也有影响; 岩石圈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这些外部圈层与岩石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表层环境。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圈层的相互关系,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解答】解: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故答案为:B﹣山地;A﹣平原;D﹣高原;C盆地;E﹣丘陵.【点评】本题考查陆地地形各自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15.【答案】(1)地幔;(2)B。【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解答】解:(1)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2)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故答案为:(1)地幔;(2)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要求学生能熟练判断圈层名称及划分依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6.【答案】C【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解答】解:读图可得,A所示的是山地,B所示的是高原,C所示的是盆地,D所示的是丘陵,E所示的是平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陆地地形的特征,读图解答即可。17.【答案】C【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与三大圈层都有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①为生物圈;一般来说地球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即③为岩石圈,②为水圈。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示信息即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答案】A【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凸出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为集水线;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称为山的鞍部。【解答】解:读图可知,根据该图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出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故A正确;甲地所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为山谷,故B错误;智贤峰的海拔在500~600米之间,月影峰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间,因此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高,故C错误;图中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①坡度更缓,因为线路①所途径的地区等高线更加稀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方向的判读、海拔高度的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读图分析解答此题。19.【答案】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解:图中所示①是山顶,故A错误;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①图比例尺的分母大,①图比例尺比②图比例尺小,故B错误;①图虚线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地表示山脊,故C错误;甲﹣乙的实际距离大于丙﹣丁的实际距离,则甲﹣乙处等高线比丙﹣丁处等高线稀疏,所以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等高线的判读,结合判断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0.【答案】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解答】解: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读图可知,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说明b地海拔高于a地,故选项A错误。图中的等高距不能确定,无法判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故选项B错误。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故选项C错误。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项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1.【答案】D【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解答】解:读图可得,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山峰②高于山峰①;④是山脊,⑤是鞍部;⑥是陡崖,适合攀岩。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22.【答案】C【分析】(1)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解答】解:图中是等高线地形图,如果a>b>c>d,则甲地为山脊,乙地为山谷,能形成河流,丙为山顶;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丁,站在丙地可能看到图中任何部位。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有一定的难度.23.【答案】(1)凝固;(2)②。【分析】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物态变化:固变气为升华,固体变液体为熔化,气变固体为凝华,气变液体为液化,液变气为汽化,液体变固体为凝固。【解答】解:(1 )图示中岩浆为液体喷出地表后为岩石,故从液体变固体,为凝固。(2)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地幔,③是地核。故答案为:(1)凝固;(2)②。【点评】该题考查地球内部的结构以及物态变化的知识,结合所学理解解答。2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依据位置,图中地形部位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C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三地中适合攀岩活动的是C。(2)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可能发育河流。(3)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E地的海拔是100米,D地的海拔是200米;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D位于E地的东南方向。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DE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3×150000=4500米。故答案为:(1)山顶;鞍部;陡崖;C;(2)甲;甲处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3)100;200;东南;4500。【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263米.(2)甲、乙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甲,因为甲处等高线稀疏,坡缓.(3)若选择营地,图中A、B两地适宜搭帐篷的是B地,因为B处地势平坦,A处地势偏高.(4)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可判定,李庄位于吴庄的东北方向,若该两村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1.2×2000=2.4千米.(5)根据李庄、吴庄所处位置,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是吴庄,因为吴庄位于山谷处.故答案为:(1)263;(2)甲;(3)B;(4)东北;2.4;(5)吴.【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图中A地海拔为670米,D地海拔为1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F地,因为F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2)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3千米.(3)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流.(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C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故答案为:(1)570; F;(2)3;(3)自西北向东南流;(4)C;坡度缓和,距离也会拉长.【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7.【答案】(1)ACB;(2)乙;(3)取一张白纸,将画好线的土豆放在上面;沿着土豆上的线,用虚线垂直画出,固定于纸上;沿着虚线所固定的点,连接并且描绘出来,即为等高线图。【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等觉的地形部位。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是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综上所述,故ACB符合题意。(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大罗山主峰,小组同学分别从路线甲和乙爬到山顶,乙路线比较容易,其原因是: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若要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步骤为:取一张白纸,将画好线的土豆放在上面;沿着土豆上的线,用虚线垂直画出,固定于纸上;沿着虚线所固定的点,连接并且描绘出来,即为等高线图。故答案为:(1)ACB;(2)乙;(3)取一张白纸,将画好线的土豆放在上面;沿着土豆上的线,用虚线垂直画出,固定于纸上;沿着虚线所固定的点,连接并且描绘出来,即为等高线图。【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及等高线的绘制,理解解答即可。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从图中判断香炉峰的海拔高度大约为550~600米之间;索道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150米~200米之间,索道的相对高度范围约(550米﹣200米)~(600米﹣150米),得到350~450米之间。(2)红叶区位于山谷中,站在香炉峰看红叶区,被山谷遮挡了视线,判断他们看不到图中①处的红叶景区。(3)户外运动爱好者设计了一条自图中A点依次经过B、C、D点的山地骑行路线。从A点出发到D点,骑行过程中经过的地形部位:AB段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D段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4)路段AB段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行进,为上坡,用时长;BC段海拔高度相同,地形平坦,用时短。故答案为:(1)550米~600米;350米~450米;(2)否;红叶区位于山谷中,站在香炉峰看红叶区,北山谷遮挡了视线;(3)山谷;山谷;(4)路段AB段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行进,为上坡,用时长;BC段海拔高度相同,地形平坦,用时短。【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29.【答案】C地;C位于盆地出口处,在此建大坝省力、省钱,且蓄水量大。【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考虑蓄水量、施工的难易、建设成本等问题。【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A、B、C、D四地中,C地适合建造大坝,理由是C位于盆地出口处,在此建大坝省力、省钱,且蓄水量大,适宜发电。故答案为:C地;C位于盆地出口处,在此建大坝省力、省钱,且蓄水量大。【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水库大坝选址要求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