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测试塔台模型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 测试塔台模型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6.测试塔台模型
①认识到检测工具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一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②能通过使用特定的工具完成测试项,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③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能归因问题所在,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批判性。
1.填空题。
(1)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震能力。
(2)塔台模型的基本要求是要达到_____________厘米,只要达到了这个高度,就可以在评分时拿到满分。
(3)_____________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选择题。
(1)为了增强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一般在( )使用三角形结构来增加稳定性。
A.顶面 B.底面
C.侧面 D.全部位置
(2)测试我们设计制作的塔台模型时,不需要测试的项目是( )。
A.抗风能力 B.塔台的质量
C.塔台的高度 D.抗震能力
(3)测量塔台的高度时,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
A.以立柱的长度为准 B.栏杆顶到底座所在平面间的距离
C.以侧面的长度为准 D.顶端平台到底座所在平面间的距离
(4)豆豆所在的小组在测试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时,下列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豆豆拿了10本科学书作为测试的重物
B.测试时,豆豆将科学书一本一本地放上去
C.豆豆每次测试都要将重物轻拿轻放
D.豆豆放第9本科学书时塔台塌了,因此他记录为9本科学书
(5)贝贝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时发现:1级风时,塔台模型纹丝不动;2级风时,塔台模型轻微摇晃,但没有倒;3级风时,塔台模型剧烈摇晃,最后倒了。那么,他的塔台模型最大能抵御( )。
A.1级风 B.2级风
C.3级风 D.4级风
3.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对自己搭建的塔台模型进行测试。
(1)图甲所示的情景是测量塔台模型的高度。测量塔台模型的高度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测量前一定要统一合适的测量工具
B.学生尺太短了,不适合测量
C.有些组用米尺,有些组用软尺,只要能测量出高度都可以
D.读数时,如果塔台模型太高,可以不需要平视
(2)图乙所示的情景是测试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测试工具除了书本外,还可以借助水瓶等重物,要求是所选重物需_____________。
(3)在承重测试中,塔台模型被-本书压塌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底座太大、太重
B.塔台立柱的高度不一 ,导致受力不均匀
C.连接点黏合不牢固
D.塔身结构过于简单,承重性不强
(4)图丙所示的情景是测试塔台模型的_____________,测试时,需要逐步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等级。
(5)测试完塔台模型后,进行问题梳理时发现:底部较轻,会导致塔台模型的_____________较差;使用的吸管数量过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过高,浪费材料。
4.俊希对自己所在小组搭建的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得到下面这张数据表,请你帮他一起来分析。
项目 成绩 项目 成绩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3 抗震能力 2
塔高 1 美观 3
顶端承重能力 3 分工合作 3
抗风能力 2 材料成本统计 3
(1)俊希所在小组搭建的塔台模型简洁美观,得到了较高的外形分,但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不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俊希在塔身和底部用了大量吸管,导致没有足够吸管将塔台模型搭到规定的高度,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地震模拟仪 (2)60 (3)测试模型
2.(1)C (2)B (3)D (4)D [解析]放第9本科学书时塔台塌了,应该记录为8本科学书。
(5)B
3.(1)D (2)一致(或相同) (3)A (4)抗震能力 增强 (5)稳定性 成本
4.(1)增大底座,并加固塔身和连接点 (2)对于塔身,使用稳固但节省材料的三角形结构,将节省下来的吸管用于增高塔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