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20 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黄河筑堤图》(局部)
新课导入
新课学习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学习任务一
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
活动 1
阅读教材,梳理明朝发展经济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下令允许开垦各地荒闲的田地
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新课学习
活动 2
观察《洪武丈量鱼鳞图》,结合《相关史事》,指出明朝编制鱼鳞
图册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抑制土地兼并
清查土地隐匿
核查全国土地
编制土地文册
税收公平合理
增加政府收入
时 间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 414 495
新课学习
活动 3
观察下表,指出 1661—1766 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下
列图片,结合所学,思考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新课学习
清政府推行开荒政策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清朝开荒执照
清朝《耕织图·耕》
新课学习
明清时期经济分布图
活动 4
识读《明清时期经济分布图》,你能
获取农业发展的哪些信息?
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推广种植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
棉花、烟草、茶叶等种植面积扩大
新课学习
活动 5
阅读史料,结合所学,思考农业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皇朝经世文编》卷三七
苏湖(常)熟,天下足。
——宋朝谚语
湖广熟,天下足。
——清朝谚语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学习任务二
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特点。
新课学习
活动 1
识读地图《宋代经济分布图》和《明清时期经济分布图》,比较两
个时期棉纺织业分布有何变化。结合教材,指出明朝手工业生产中心有
哪些。
新课学习
明清时期经济分布图
宋代经济分布图
新课学习
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
新课学习
松江是棉纺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活动 2
阅读《材料研读》,思考:“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现象反映了什么?绘制示意图体现“机户”与“织工”的关系。
新课学习
机户
织工
出资
出力
雇佣
手工工场
被雇佣
手工工场中,机户提供生产资料、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
活动 3
阅读教材并结合《相关史事》,概括手工工场还有哪些特点。
新课学习
规模宏大
工人众多
制作工序细致复杂
学习任务三
知道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活动 1
阅读史料,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市场的特点。
汉口之茶,来自湖南、江西、安徽……溯汉水以运于河南、陕西、青海、新疆
……上海之茶尤盛,自本省所产外,多有湖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诸茶。
——《清史稿·食货志》
新课学习
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
活动 2
阅读教材,绘制示意图,呈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结合所学,说说这一时期的贸易往来反映了明清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新课学习
瓷器、茶叶、丝绸
白银
中国
其他国家
商帮 地域 经营内容 经营范围
晋商 全国各地
徽商 全国各地
活动 3
阅读教材,完善明清商帮基本信息表,并概括商帮的经营特点。结
合所学,分析商帮兴起的原因与影响。
山西
徽州
粮食、食盐、绸缎、茶叶等;货币金融,开设票号
食盐、粮食、绸布、茶叶、木材、典当等
新课学习
具有地域特色
经营多种行业
商业资本雄厚
经营范围广泛
商帮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活动 4
观察《姑苏繁华图》(局部)和《明清时期经济分布图》,请结合《知识拓展》,指出明清时期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有哪些。
新课学习
《姑苏繁华图》(局部)
新课学习
明清时期经济分布图
全国较大的工商业城市有北京、江宁、苏州、杭州、扬州等。其中北京和苏州工商业繁荣,新兴起的汉口镇主要从事米粮盐油等大宗商品贸易,佛山镇主要从事手工业。它们是当时全国四个重要的商品集聚地,合称“天下四聚”。
四、人口的增长
学习任务四
了解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趋势,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
活动 1
阅读教材,以时间轴形式梳理明清时期人口变化,并概括变化趋势。
新课学习
明末有下降,清朝前期呈增长趋势。
明朝鼎盛时期
超 1 亿
明末
人口锐减
康熙时期
1.5 亿
雍正时期
大量隐匿人口重现
乾隆末年
3 亿
活动 2
阅读史料,结合所学,归纳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新课学习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九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
——《清史稿·食货志》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政府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
活动 3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任选一则,结合所学,概括人口增长的影响。
范例:我选择材料 ____。通过 ________ 看出人口增长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山谷崎岖之地,
已无弃土,尽皆耕
种矣。
——《清圣祖
实录》卷二四九
材料二
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洪亮吉集》卷一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和社会繁荣
人地矛盾突出
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材料一 清朝中期人口和耕地面积
新课学习
——数据根据《清世宗实录》卷二、卷一五〇《大清会典》(乾隆朝)《大清一统志》(乾隆朝)整理
时间 人口(百万) 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亩)
1722 103.05 784.37 7.16
1734 109.42 820.35 7.50
1753 183.68 677.58 3.69
1784 286.33 700.94 2.45
农业发展
劳动力
原料
粮食产量
大幅提高
商品
商品
想一想: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思维导图呈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人口增长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人口增长
劳动力
市场
市场
课堂小结
拓展作业(二选一)
1. 瓷器读中国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瓷器烧制工艺、器型、种类等均有所发展。通过瓷器,我们可以直观感
受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参观博物馆或者利用网络,
搜集明清时期的一件代表瓷器 ,撰写解说词。
提示:从文物名称、所处年代、出土地点、文物特色、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等角度进行介绍。
课后任务
2. 白银析历史
课后任务
要求:阅读材料,围绕“白银货币化与全球性经济互动”,概括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明初,白银并非合法货币,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中国的社会需求曾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并为整体世界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