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63521新 课 导 入实 验 原 理 和 思 路实 验 设 计 方 案小 组 实 验 操 作实 验 总 结 汇 报课 堂 小 结目录学 习 目 标7物理观念: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且完善运动与力的观念。科学思维:能根据碰撞模型,多角度证明实验过程满足动量守恒;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学 习 目 标科学探究: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正确测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结论。科学态度与责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团结合作,分享自己的思维看法并能客观的学习别的同学的优秀观点。1.提问:动量守恒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2)系统受到外力,但外力的合力为零。(3)系统所受外力合力不为零,但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外力相对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系统动量近似恒。(4)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新 课 导 入2.提问:生活中满足动量守恒的过程有哪些?碰撞过程 火箭发射 爆炸等过程实 验 设 计 思 路这些物理量需要满足什么关系即可证明动量守恒?问题引导1如何设计实验,使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问题引导2问题引导3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并且思考如何测量?质量测量:天平速度测量:(1)光电门(2)打点计时器(3)平抛运动碰撞中时间极短,内利远大于外力符合要求举例说明实 验 设 计 思 路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测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测出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举 例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a.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b.实验思路:利用气垫导轨来减小摩擦力,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量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通过在滑块上添加已知质量的物块来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问题引导:气垫导轨是否需要调成水平,如果需要,有哪些办法 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c. 实验情境设计1.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2.在两个滑块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个滑块连成一体运动。碰后共速。3.在两个滑块间放置轻质弹簧,挤压两个滑块使弹簧压缩,并用一根细线将两个滑块固定。烧断细线,弹簧弹开后落下,两个滑块由静止向相反方向运动。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d.数据测量(1)滑块的质量用天平直接测量。(2)速度的测量:v= ,式中的x为滑块上挡光板的宽度,t为滑块上的挡光板经过光电门的时间。由于挡光片的宽度是一样的,所以速度可以用 表示。问题引导:实验中如果碰撞前后出现速度方向不一致,如何记录?规定正方向,与正方向一致是正的数值,与正方向相反速度为负值。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e.实验数据记录表1.质量m 时间t 次数 A滑块m1 B滑块m2 A碰前t1 B碰前t2 A碰后t'1 B碰后t'2123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e.实验数据记录表2.总动量 次数123f. 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果=, 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动量守恒。.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g.误差分析(1)碰撞中其他力(例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影响带来的误差。(2)测量和读数的准确性带来的误差,实验中应规范测量和读数,同时增加测量次数,取平均值,尽量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a.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问题引导1:两个小球的质量体积有什么要求?问题引导2:如何得到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问题引导3:需要测量平抛的时间吗?.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b.总结实验思路槽的末端水平,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 (入射小球) 从斜槽上滚下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个大小相同、质量较小的小(被碰小 球) 发生正碰。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不同高度处滚下, 测出两球的质量以及它们每次碰撞 前后的速度,就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撞后的速度之比就等于它们落地时飞行的水平距离之比。.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c.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记录数据m1碰前落在B,m1碰后落在A,m2碰后落在C,记录OB .OA 和OC的长度。数据处理m1OA=m1OB+m2OC.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次数 入射小球A的 质量m1/g 被碰小球B的 质量m2/g OA (cm) OB (cm) OC (cm) 碰前 动量 碰后动量1 2 3d. 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两小球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两小球的动量之和。实验记录表.实 验 设 计 方 案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e.注意事项1.斜槽末端要切线要水平2.每次小球下滑要从同一位置处由静止释放3.要保证对心碰撞,两球必须半径相同,质量不同(如铁球碰铝球)4.小球的诸多落点要用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都圈在里面,该小圆的圆心即为小球的平均落点.小 组 实 验 操 作分组实验:验证碰撞过程的动量守恒a.分组:1到3组进行第一个实验 ,4到6组同学分组进行第二个实验,并记录数据。b.分析和处理组内思考讨论,进行数据分析c.得出结论小组内得出结论.实 验 总 结 汇 报质量m 时间t 次数 A滑块m1 B滑块m2 A碰前t1 B碰前t2 A碰后t'1 B碰后t'2123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次数 入射小球A的 质量m1/g 被碰小球B的 质量m2/g OA (cm) OB (cm) OC (cm) 碰前 动量 碰后动量1 2 3得出结论,分析各自实验中的误差和不足之处同学们分组汇报.例(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1 的滑块A与质量为m2 的静止滑块B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和B的速度大小 v1和 v2,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kg 和0.304kg 。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______kg的滑块作为A。(3)调节B的位置,使得A与B接触时,A的左端到左边挡板的距离S1与B的右端到右边挡板的距离 S2相等;(4)使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气垫导轨运动,并与B碰撞,分别用传感器记录A和B从碰撞时刻开始到各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t1和t2 ;(5)将B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A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t1/s 0.49 0.67 1.01 1.22 1.39t2/s 0.15 0.21 0.33 0.40 0.460.31 0.33 0.33 0.33真题再现..(6)表中的 k2=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7) 的平均值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8)理论研究表明,对本实验的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 判断。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 的理论表达式为______(用 m1和 m2表示),本实验中其值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该值与(7)中结果间的差别在允许范围内,则可认为滑块A与滑块B在导轨上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答案】 0.304 0.31 0.320.34你答对了么?真题再现..课 堂 小 结.反 思 与 收 获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