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艺术 唱游·音乐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第五单元 劳动最光荣 音乐万花筒 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 2.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用有弹性的声音跟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3.欣赏舞蹈《劳动节》片段,探究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劳动。 4.编创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跳集体舞。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发现歌曲的表现要素,编创表现劳动的舞蹈动作,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形象地表现劳动场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导入 教师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与学生交流故事的意义,引出课题《劳动最光荣》。新知探究 教师设计“劳动小达人”闯关游戏。 第一关:时光穿梭机,收集“能量星” 1.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感受歌曲情绪和速度。 3.边聆听歌曲边打拍子。 4.演唱歌谱,注意节奏变化。 5.观看图形谱,记忆歌词。 6.学生分小组演唱歌曲,并互相评价。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获得“能量星”,对需要改进的小组提出具体的建议。 第二关:参加凤鸣山谷劳动节,获得“劳动星” 1.劳动节场景图 学生聆听音乐,猜一猜,劳动节上凤鸣山谷里的居民在做什么。 2.音乐舞蹈《劳动节》 学生观看舞蹈并思考:舞蹈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一说日常都会做什么劳动。 3.我是小小舞蹈家 学生分组编创表现三个劳动场景的舞蹈动作并表演,收获“劳动星”。 第三关:展示自我,评出“劳动小达人”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教师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各小组讨论并编创集体舞动作。教师可提醒学生结合之前欣赏的舞蹈片段和编创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和创新。 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各小组的组织性和协调性,确保课堂安全有序。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舞蹈的节奏、队形和动作的一致性,提高集体舞的质量。 4.各小组展示编创的集体舞,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舞蹈的创意、表现力、组织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凤鸣山谷的劳动节活动变得非常有意义。我们不仅共同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还学会了《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并通过合作编创,将日常的劳动活动以舞蹈这一高雅艺术形式展现,每个作品都独具特色。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也希望你们能够成长为热爱劳动的优秀少年。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