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八单元质量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3道小题,12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ián) 窈窕(tiǎo) 污秽(huì) 家禽(qín)B.辗轧(yà) 鼻涕(dì) 胚胎(pēi) 祸患(huàn)C.天赋(fù) 仓库(cānɡ) 憎恨(zènɡ) 揿电铃(qìn)D.窘迫(jūn) 痴迷(chī) 驱赶(qū) 嘿呦(hēi)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以示儿曰(给,看)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中的鸟)C.乃呼儿出(就,于是)D.甚聪惠(优惠)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在专心致志地打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第一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赞不绝口。D.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可以事倍功半。4.以下句子中,与“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句话所用的手法相同的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C.难道这道题很难吗?我看很好做。D.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人口第一大国。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发现衣服上的钮扣掉了一粒。B.爸爸到仑库拿货去了。C.我们不能弯下中国人的脊粱。D.和家人一起享用美食是最幸福的事。6.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B.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不得不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C.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不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吗 D.世界上的重大发现,难道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吗 7.颜真卿是唐代者名的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的特点是( )。A.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B.结构严谨、笔力刚劲C.结构独特、笔力险峻 D.圆润清秀、端正严谨8.下列词语依次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人交际,说话很重要。谦逊有礼的语言,能使对方 ;幽默活泼的语言,能使对方 ;尖酸刻薄的语言,却会使对方。A.眉开眼笑 如沐春风 如鲠在喉B.如沐春风 眉开眼笑 如鲠在喉C.眉开眼笑 如鲠在喉 如沐春风D.如沐春风 如鲠在喉 眉开眼笑9.下列名言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像这样一位讲求道义的君子,又怎会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呢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了《手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大拇指和食指是最厉害的,其他手指都没什么用。B.《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记叙了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反驳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的故事,表达了杨氏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特点。C.《手指》的作者是丰子恺,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D.《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1.《杨氏之子》一文中,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 )12.《手指》一文的作者是丰子恺,他介绍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及作用,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 )13.《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用倒叙手法,讲述了“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趣事。( )14.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通过各种手法,讽刺、批评或者表扬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15.讲笑话的时候可以笑场来调动气氛,感染别人。(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5分)16.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7分)(1)我们xiǎnɡ shòu( )平凡的生活,但要拒绝pínɡ yōnɡ( );我们虽然 xiànɡ mào ( )平平,但也要凭 miǎo xiǎo ( )之力创造伟大。(2)cānɡ kù( )里堆满了 mǔ zhǐ( )般大小的 niǔ kòu ( )。17.读一读,将语段补充完整。(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A.柳暗花明又一村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山重水复疑无路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你碰到困难,甚至感到 时,千万不要退缩。古人云: 。你可以去看看书,因为只有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才能攻克一个个知识的堡垒。如果有些问题需要去亲自实践,那么你就大胆尝试吧。陆游说过: 。相信你经过一番探索,一定会有 的感觉。18.根据“薄”的解释完成练习。(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1)“薄利多销”中“薄”的读音是 ,意思是 。(2)“皮薄馅大”中“薄”的读音是 ,意思是 。19.读下面一则笑话,完成题目。(本题共3小题,除第(3)小题2分外,其余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张老师是一个幽默的人,在催促学生交作业时,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 不会有漏网之鱼吧 ”一个学生听罢,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张老师的意思是: 。(2)学生的意思是: 。(3)猜猜张老师会怎么回答。试着写一写,语言要风趣幽默。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1)我们在交友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如果一个人连羞耻心都没有,那么与这样的人交朋友,肯定是很危险的。(2)“ , 。”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得知:一个人如果知道同情别人,就说明他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3)面对作恶多端的坏人,我们坚信“ ,”,他们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32小题,共30分)(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第21~25小题。(本题共14分)晏婴劝谏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干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21.(2分)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稀疏——( ) 乞求——( )昏庸——( ) 浅显——( )22.(4分)晏婴是如何理解“食鱼无反,勿乘驽马”这八个字的?(1)“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2)“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23.(3分)齐景公和晏婴对金壶中所刻的句子理解不同。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群臣和晏婴各是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的形象特点。齐景公: 群臣:晏婴:24.(2分)这篇文章一共讲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1)第一件事:(2)第二件事:25.(3分)文章结尾写道“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二)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6~32小题。(本题共16分)口中剿匪记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贴切,所以我要这样说。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为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的“匪”,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为普通的“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时常作祟,而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 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绝不敢冒犯它们。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的“匪”。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举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至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从 小在我口中长大。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替我研磨食物,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岂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伤我身体,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力,而一味伤害我,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便是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因此,我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各种牙膏来孝敬它们呢!我以前反对拔牙,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不近人情。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王的暴政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牙医的劝告, 文王忽然变成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代天行道了。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纣要“血流漂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王高明得多呢。饮水思源,我得感谢许钦文先生。秋初的一天,他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就是易昭雪。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那时我还有文王之德,不忍诛暴。便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相骂了。”我不胜赞叹。并非羡慕夫妻不相骂,却是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伟大,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经过他的检查和劝说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人民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次日立即向口中进攻。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从此肃清全部贪官。我方不伤一兵一卒,全无苦痛,顺利成功。于是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太平了。 (有改动)26.(2分)作者运用哪一历史事件来比喻自己这次拔牙的事情?( )A.商纣虐民 B.武王伐纣 C.商汤灭夏 D.盘庚迁殷27.(2分)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的牙齿爱护有加?( )①作者天天洗刷牙齿,留心保养它们。②吃食物时让牙齿先尝。③牙齿从小在作者的口中长大。 ④说话时迁就牙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2分)作者把口中的十七颗牙齿比作官匪,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下面选项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不被通缉,不被严防,反而受到袒护。B.对两者都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C.作恶多,没有替大众服务的能力。D.都是被袒护的,又都作恶,害人不浅。29.(2分)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有“文王之至德”?( )A.作者宁可忍受牙齿的伤害,也不肯将其拔掉。B.作者宁可让商纣王的暴政虐民,也不肯对其诛戮。C.作者心肠好,与乐善好施的周文王非常相似。D.作者与周文王两人都一致认为拔牙违背天命。30.(2分)语言风趣幽默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牙齿丑陋的样子。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忧伤的心情。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控诉病牙的罪状。D.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1.(2分)本文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当时贪官横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请认真思考,作者写的仅仅是自己的拔牙经历吗?你还读出了什么?32.(4分)《口中剿匪记》其实就是“拔牙记”,有人认为以“拔牙记”为标题,更加直观。你同意吗?并简要说明理由。五、习作。(本大题第33小题,共20分)33. 题目: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它们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写一写。漫画一: 漫画二: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八单元质量检测语 文【参考答案】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3道小题,12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琴弦(xián) 窈窕(tiǎo) 污秽(huì) 家禽(qín)B.辗轧(yà) 鼻涕(dì) 胚胎(pēi) 祸患(huàn)C.天赋(fù) 仓库(cānɡ) 憎恨(zènɡ) 揿电铃(qìn)D.窘迫(jūn) 痴迷(chī) 驱赶(qū) 嘿呦(hēi)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指以示儿曰(给,看)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中的鸟)C.乃呼儿出(就,于是)D.甚聪惠(优惠)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在专心致志地打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B.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第一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赞不绝口。D.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可以事倍功半。4.以下句子中,与“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句话所用的手法相同的是( A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C.难道这道题很难吗?我看很好做。D.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人口第一大国。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我发现衣服上的钮扣掉了一粒。B.爸爸到仑库拿货去了。C.我们不能弯下中国人的脊粱。D.和家人一起享用美食是最幸福的事。6.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A.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B.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不得不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C.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不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吗 D.世界上的重大发现,难道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吗 7.颜真卿是唐代者名的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的特点是( B )。A.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B.结构严谨、笔力刚劲C.结构独特、笔力险峻 D.圆润清秀、端正严谨8.下列词语依次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B )。与人交际,说话很重要。谦逊有礼的语言,能使对方 ;幽默活泼的语言,能使对方 ;尖酸刻薄的语言,却会使对方。A.眉开眼笑 如沐春风 如鲠在喉B.如沐春风 眉开眼笑 如鲠在喉C.眉开眼笑 如鲠在喉 如沐春风D.如沐春风 如鲠在喉 眉开眼笑9.下列名言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像这样一位讲求道义的君子,又怎会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呢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学了《手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大拇指和食指是最厉害的,其他手指都没什么用。B.《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记叙了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反驳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的故事,表达了杨氏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特点。C.《手指》的作者是丰子恺,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D.《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1.《杨氏之子》一文中,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 √ )12.《手指》一文的作者是丰子恺,他介绍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及作用,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 √ )13.《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用倒叙手法,讲述了“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趣事。( × )14.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通过各种手法,讽刺、批评或者表扬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 )15.讲笑话的时候可以笑场来调动气氛,感染别人。(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5分)16.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7分)(1)我们xiǎnɡ shòu( 享受 )平凡的生活,但要拒绝pínɡ yōnɡ( 平庸 );我们虽然 xiànɡ mào ( 相貌 )平平,但也要凭 miǎo xiǎo ( 渺小 )之力创造伟大。(2)cānɡ kù( 仓库 )里堆满了 mǔ zhǐ( 拇指 )般大小的 niǔ kòu ( 纽扣 )。17.读一读,将语段补充完整。(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A.柳暗花明又一村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山重水复疑无路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你碰到困难,甚至感到 C 时,千万不要退缩。古人云: D 。你可以去看看书,因为只有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才能攻克一个个知识的堡垒。如果有些问题需要去亲自实践,那么你就大胆尝试吧。陆游说过: B 。相信你经过一番探索,一定会有 A 的感觉。18.根据“薄”的解释完成练习。(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1)“薄利多销”中“薄”的读音是 bó ,意思是 ② 。(2)“皮薄馅大”中“薄”的读音是 báo ,意思是 ① 。19.读下面一则笑话,完成题目。(本题共3小题,除第(3)小题2分外,其余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张老师是一个幽默的人,在催促学生交作业时,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 不会有漏网之鱼吧 ”一个学生听罢,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张老师的意思是:张老师询问作业是否全部交齐。 。(2)学生的意思是:学生表示自己未交作业,并询问是否可以明天补交。。(3)猜猜张老师会怎么回答。试着写一写,语言要风趣幽默。张老师笑着说:“哈哈,那可得早点自投罗网哦,不然我这网可就要撒出去了!”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1)我们在交友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一个人连羞耻心都没有,那么与这样的人交朋友,肯定是很危险的。(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得知:一个人如果知道同情别人,就说明他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3)面对作恶多端的坏人,我们坚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他们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32小题,共30分)(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第21~25小题。(本题共14分)晏婴劝谏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并对随从的大臣说道:“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临淄,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史孔和梁丘据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听了他们这些话,晏婴在旁独自冷笑。齐景公看晏婴冷笑,便揩干眼泪问道:“我和我的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史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21.(2分)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稀疏—茂盛 乞求—赐予 昏庸—贤明 浅显—深奥22.(4分)晏婴是如何理解“食鱼无反,勿乘驽马”这八个字的?(1)“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 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2)“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 告诫国君不要重用无德无才的人23.(3分)齐景公和晏婴对金壶中所刻的句子理解不同。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群臣和晏婴各是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的形象特点。齐景公: 故作聪明 群臣: 随声附和晏婴: 机智聪明24.(2分)这篇文章一共讲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写在横线上。(1)第一件事: 晏婴劝谏齐景公理解金壶中格言的真正含义。(2)第二件事:晏婴劝谏齐景公不要为死亡而悲伤。25.(3分)文章结尾写道“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齐景公为自己和群臣的愚昧无知以及之前对晏婴的误解而感到惭愧。(二)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6~32小题。(本题共16分)口中剿匪记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贴切,所以我要这样说。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为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的“匪”,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为普通的“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时常作祟,而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 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绝不敢冒犯它们。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的“匪”。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举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至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从 小在我口中长大。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替我研磨食物,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岂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伤我身体,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力,而一味伤害我,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便是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因此,我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各种牙膏来孝敬它们呢!我以前反对拔牙,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不近人情。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王的暴政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牙医的劝告, 文王忽然变成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代天行道了。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纣要“血流漂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王高明得多呢。饮水思源,我得感谢许钦文先生。秋初的一天,他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就是易昭雪。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那时我还有文王之德,不忍诛暴。便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相骂了。”我不胜赞叹。并非羡慕夫妻不相骂,却是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伟大,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经过他的检查和劝说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人民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次日立即向口中进攻。攻了十一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从此肃清全部贪官。我方不伤一兵一卒,全无苦痛,顺利成功。于是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练,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太平了。 (有改动)26.(2分)作者运用哪一历史事件来比喻自己这次拔牙的事情?( B )A.商纣虐民 B.武王伐纣 C.商汤灭夏 D.盘庚迁殷27.(2分)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的牙齿爱护有加?(B)①作者天天洗刷牙齿,留心保养它们。②吃食物时让牙齿先尝。③牙齿从小在作者的口中长大。 ④说话时迁就牙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2分)作者把口中的十七颗牙齿比作官匪,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下面选项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D )。A.不被通缉,不被严防,反而受到袒护。B.对两者都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C.作恶多,没有替大众服务的能力。D.都是被袒护的,又都作恶,害人不浅。29.(2分)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有“文王之至德”?( A )A.作者宁可忍受牙齿的伤害,也不肯将其拔掉。B.作者宁可让商纣王的暴政虐民,也不肯对其诛戮。C.作者心肠好,与乐善好施的周文王非常相似。D.作者与周文王两人都一致认为拔牙违背天命。30.(2分)语言风趣幽默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牙齿丑陋的样子。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忧伤的心情。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控诉病牙的罪状。D.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1.(2分)本文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当时贪官横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请认真思考,作者写的仅仅是自己的拔牙经历吗?你还读出了什么?作者不仅仅写了自己的拔牙经历,还借拔牙之事讽刺了当时社会上贪官横行、人民苦不堪言的现象。32.(4分)《口中剿匪记》其实就是“拔牙记”,有人认为以“拔牙记”为标题,更加直观。你同意吗?并简要说明理由。不同意。以“拔牙记”为标题虽直观,但“口中剿匪记”更具幽默感和讽刺意味,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旨和风格。五、习作。(本大题第33小题,共20分)答案:略33. 题目: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它们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写一写。漫画一: 漫画二: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