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曾有包括德国人鲍希曼,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等外国学者,对中国建筑做过系列考察,但囿于自身知识,他们难以厘清中国建筑历史线索。清末民初学者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出版于1933年,日本人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中文版出版于1934年,遗憾的是两部最早的《中国建筑史》,学术上尚显肤浅。乐氏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书,如梁思成的评述:“伊东的书止于六朝,是间接由关于建筑的文字或绘刻一类的材料中考证出来的,还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可以说精彩部分还未出来。”因缺乏系统资料,其书前半着力早期石窟寺,后来补充了一部分,也仅对北方清代木构建筑稍有述及,遑论谈史?
从无到有建构一部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史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朱启钤领导,梁思成、刘敦桢担纲的中国营造学社肩上。
建构中国建筑史,当是梁思成很早立下的学术志向。回国之初,受邀任教于东北大学,先生就带领学生测绘沈阳周边清代建筑。这一课程,既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初步认知,也是为中国建筑史与古代建筑诠释做基础性调研之始。从学社成立,梁、刘先生加盟,到1937年抗战爆发,学社被迫南迁,短短7年时间,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一批中国建筑史界先驱,在极端困难艰苦条件下,足迹踏遍大半华北,考察数百座古建筑,绘制2870余幅测绘图。他们以现代田野考察考古研究方法,对古建筑建造年代与结构特征一一归纳分析,并将其研究成果及时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
未发现唐代建筑实例前,梁先生撰写《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为发现与研究唐代建筑作前期准备,也为最终建构中国建筑史未雨绸缪。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在时局迷茫的战争前夕,不顾自身安危,依据敦煌石窟一幅壁画,长途颠簸,迫不及待来到僻远的五台山考察,最终发现唐代大型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这一发现为中国建筑史科学建构提供了扎实充分的早期依据。
(摘编自王贵祥《为中国建筑立史,为华夏营造继绝学——梁思成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材料二:
梁思成早期的建筑设计思想特点鲜明。
建筑设计思想的民族主义。受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文人学者,大多具备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洋、东洋列强的压迫下,都为儒家文化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文人士大夫,视复兴华夏民族文化为己任。相比之下,梁思成的民族主义倾向则显得更强烈而具有代表性。某种意义上讲,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方面的成就,是其父梁启超所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的延续。在吉林西站不远处,有梁思成为原吉林大学所设计的石头楼。该建筑加装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石砌人字拱和一斗三升花纹,在门柱上部还按中国建筑风格安装了石雕螭吻。梁思成在不断探索建筑思想上表达对殖民主义的反抗和爱国情绪的抒发,逐渐在自身文化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与西方对立的建筑语汇,希冀在建筑符号上表达爱国忧民的情怀。这些可以说都在石头楼的建筑中得到应用和实现。纵观梁思成与林徽因几十年对中国建筑研究的学术生涯,可以看到坚强的民族复兴之信念一直是他们的根本精神支柱。这也是梁思成先生终其一生企图建立与西方古典主义相抗衡的中国建筑学术体系的原因。
建筑设计的形式探索。在艺术创作中,形式问题是最富有活力,也是最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梁思成先生认为形式的追求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建筑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这种对形式的追求在早期的建筑设计和教育中,更多的是直接对古代建筑符号的运用,以此体现建筑的民族形式和特征。把建筑作为民族思想艺术的高度代表,也是他一生坚持的“建筑是艺术”思想的最早体现。
建筑创作的唯美性。把建筑作为艺术是梁思成一生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的中心。他认为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建筑还要满足精神、思想上的需要。建筑师技术的提高,依赖于思想的丰富和造型艺术方面高度综合的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他指出艺术并不是与人们形式生活毫不关联的东西,也不仅仅是感情的宣泄和思想的表达,艺术融入人们对情感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建筑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身心能够得到庇护和交流的天地。在建筑审美的眼里,建筑可以引起特异的感觉,可以感到一种“建筑意”的快乐。所以在中后期,梁思成在赞同现代主义建筑论者的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扩展了建筑的意义和内涵,对建筑的艺术性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建筑学家。
(摘编自朱少华《梁思成建筑创作思想的几点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嘉藻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则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两部最早的《中国建筑史》,学术上尚显肤浅。
B.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一批中国建筑史界先驱,一生扎根华北大地,考察数百座古建筑,以现代田野考察考古研究方法研究古建筑。
C.与梁思成同时期的中国文人学者,大多具备极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洋、东洋列强的压迫下,他们视复兴华夏民族文化为己任。
D.梁思成一生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的中心是把建筑作为艺术,他进一步扩展了建筑的意义和内涵,相比其他建筑学家更重视建筑的艺术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梁思成与中国建筑,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佛光寺东大殿,体现了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C.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学成就延续了其父“民族复兴”大业。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比喻的论证方法,文章论证有力且富有文采。
3.结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课文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下列选项中的建筑与材料二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最契合的一项是( )
A.上海金茂大厦的平面构图是双轴对称的正方形。大厦上小下大,似摩天宝塔一尊,巍峨唯美;大厦两边垂直,又似通天丰碑,顶天立地。
B.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落成。大厦77米高,平面为A字形;大厦采用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米高金字塔形铜屋顶。
C.水立方采用ETFE膜材料,外形像一个蓝色水盒子,墙面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材料“ETFE”即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
D.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注重功能和结构,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大楼的主体由三栋高层建筑组成,三栋建筑之间用玻璃幕墙连接。
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学上的成就。
5.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我民族之性格”,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梁思成的建筑创作思想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悼念俞平伯先生
张中行
看报,知道俞平伯先生于10月15日过午病逝。我心里当然有些不平静。先涌上心头的是悲伤。记得去年年初,应某刊纪念“五四”之约,曾著文写俞先生,那篇文章末尾说:“现在他老了,九十高龄,有憾也罢,无憾也罢,既然笔耕大片土地已经不适宜,那就颐养于春在之堂,作作诗,填填词,唱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吧。”俞先生自七十年代晚期患轻度中风,身体不好,我知道,但推想,他不久前还往香港,仍讲《红楼梦》,总当还可以维持几年吧?想不到这样快就走了。
继悲伤而来的是遗憾。依常情,尊师重道,我应该多去问候,可是七八十年代相加,才去了两次。先一次在建国门外的学部宿舍,他走路不灵便,可是未扶杖;后一次在钓鱼台东侧的南沙沟,竟是扶案始能举步了。其后我不是不想去,可是想到会给他添麻烦,就沉吟之后作罢。就这样,断了音问,以致应该有的最后一面也竟化为空无。
时间不能倒流,人死盖棺,应该再说些定论和纪念的话。俞先生生于清光绪已亥腊八,在世九十年零九个月,以“人生七十古来稀”衡之,可算作高寿。成就也配得。上年岁:散文,诗,词,都成家;多年教学,在古典文学方面,博不稀奇,稀奇的是见得深,因为他既有才,又能作,知道其中底蕴。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像是还可以说说另一个方面,一般人或者会看作小节的,是个人的生活之道。道,难言也,更重大的是难评也,因为,虽然如《庄子》所说,可以“在屎溺”,可是可以推演为理论的,那就会牵涉到意识,以至于立脚点云云。这里只好大事化小,说说我的关于俞先生的一点点的看法。先要说说他的家世资本。他曾祖父俞曲园(樾)是清朝晚年的大学者,父亲俞阶青(陛云)是光绪戊戌科的探花,也善于诗词。这样说,是他的家世资本使他有大成就吗?又不尽然,因为有这样的资本,也可以去斗鸡走狗。俞先生的可取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用其才。还是只谈减去学业的生活之道,我的看法,他的道,用古语说是“率性之谓道”。我自1931年与俞先生相识,听他的课,读他的著作,后来还有些交往,深知俞先生是诗人气质。因为是诗人气质,所以喜欢作诗,尤其喜欢作词。不是像有些文人附庸风雅,无病呻吟地作,而是写走入诗境的心。还记得词里有这样一句,“闻道同衾还隔梦”,南宋吴文英及其后的追随者,总在辞藻上翻筋斗,是写不出来的。俞先生讲诗词也是这样,不像现在许多人,站在外面赏析,而是走进去,谈个人感受。诗人通常还有个习惯,是把实生活“认作”戏,所以俞先生喜欢唱昆曲,恰好许夫人(俞平伯的妻子)更精于此道,于是有时他们就来一两折《牡丹亭》,这大抵就如杜丽娘与柳梦梅,真入了梦境吧?这已经不是生活里有诗,而是生活变成诗了。
我的体会,研究《红楼梦》也是这样。他不是泛泛地研究小说,像孙楷第先生那样,有书必看,有闻必录。俞先生全力治《红楼梦》,不问《金瓶梅》,因为前者近于诗,后者近于柴米油盐。
我得消息晚,未能恭送八宝山,悲伤自不能免。但仔细想想,又感到安慰。人生不过是这么回事,秦皇、汉武也不免一死,所求不过是在生者记忆中的不朽。俞先生著作等身,而且很像样,不朽做到了。还有一样,是一般人很少做到的,是在诗境中过了一生,世间还有什么获得比这更贵重呢?
(有删改)
文本二:
实在的事例,实在的感触,都必经过文学的手腕运用了之后,方可为艺术品。文学的技工何等的重要。譬如回忆从前的踪迹,真是重重叠叠。选择乃文学技工之一,有了它,实感留在文学作品里的,真真寥寥可数。所召集的是代表会议,不是普通选举了。又如写一桩琐碎或笨重的事,不能无减省或修削之处。剪裁又是重要的技工。平平常常的一个人,一桩事据实写来不易动人听闻,必要在它们身上加了些大青大绿方才快心。夸饰譬如一面显微镜,把肉眼所感都给打发走了;但它也是文章的重要技工。
(节选自俞平伯《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平伯先生的突然离世在作者意料之外,作者本以为先生会悠然自得地“维持几年”,这种期待的落差让作者感到悲伤。
B.作者对俞平伯先生的离世生出遗憾之情,因怕“给他添麻烦”没有“多去问候”,而“断了音问”,这里有自责之意。
C.作者认为俞平伯先生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真正懂诗的人,而且先生还具有诗人气质,把生活变成了诗。
D.在作者看来,俞先生全力研究《红楼梦》,而不问《金瓶梅》,是因为前者用的是诗的语言,而后者用的是平民的语言。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是一篇悼文,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先生去世的悲伤和遗憾之情,情感抒发非常理性,体现出独特的行文风格。
B.“时间不能倒流,人死盖棺,应该再说些定论和纪念的话”,这个句子在文中承上启。下,使内容表述清晰,重点突出。
C.“成就也配得上年岁”是对俞平伯先生所取得成就的形象表述,诠释了“成就”与“年岁”的关系,生动说明了俞平伯先生的成就经得起岁月检验。
D.悼文的语言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自由转换,能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例如说俞平伯先生“走路不灵便”是白话文,“扶案始能举步”则为文言文。
8.作者认为俞平伯先生获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在文本二中,俞平伯先生提出了“文学技工”的理念,张中行写的这篇悼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欲建僧寺阁,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官钱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民与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中花石,凡十余事。仅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
既而勔甚,所居直面苏市孙老桥。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具称诏赐予己,迄数百家尽徙。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拔赵霖为长官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勔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
靖康之难,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节选自《宋史·朱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中花石
B.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中花石
C.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中花石
D.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中花石
1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指百姓,古代还有“众庶”“黔首”“布衣”“白丁”“匹夫”等词也是百姓的别称。
B.中国古代多用年号纪年,如本文出现的“政和”“靖康”。
C.金紫,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D.古代升降官职的说法很多,如擢、拔为提拔之意,而黜、罢、羁则有免去官职的意思。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朱勔的父亲朱冲因为修建佛寺结识了蔡京,后因向喜欢花石的徽宗皇帝进献珍异而获得表扬。
B.朱勔帮徽宗皇帝搜刮花石,当地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对其恶行进行了坚决抵制。
C.“花石纲”给天下带来祸患之后,徽宗皇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只接受朱勔、蔡攸等六人的入贡,罢停了其余的供奉。
D.方腊起兵被平定后,朱勔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权势,门下之人又都做了高官,天下人对此叹息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
(2)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具称诏赐予己,迄数百家尽徙。
14.《促织》中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文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说明这一道理?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山坡羊·闺思
(元)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因“闺思”而起。
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丫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
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16.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侍坐》中,孔子解释自己“哂由”的原因是: , 。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慨叹世事变幻、自然永恒的诗句是“ , ”。
(3)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与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处描写让人想见到洞庭湖的阔大与澄澈。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听说过“月壤砖”吗?
①所谓“月壤砖”,②是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③密度与普通砖块相当,④所以抗压强度是普通红砖、混凝土砖的三倍以上,⑤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吨多重量。
“月壤砖”呈榫卯结构,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可谓 A 。考古发现,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就已出现了榫卯结构的木构件。榫卯这一接合方式,有利于科学家未来在月球上“搭乐高”。
“月壤砖”为何要去中国空间站?
在月球上,月壤砖面临低重力、大温变、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月壤砖作为月面建筑结构基础的承载力是否会在低重力条件下显著减弱?月壤砖的性能在高低温循环作用下是否会发生退化?因为月球是真空环境,( 甲 ),所以“月壤砖”能否经受住宇宙辐射作用,也非常值得验证。为验证“月壤砖”的性能,“月壤砖”样品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
( 乙 )?
月球表面复杂环境对“月壤砖”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月壤砖”采用真空热压烧结的方式成型。首先对模拟月壤进行称重,按重量放入模具进行压制。然后把压制成型的、带有模拟月壤的模具放到真空热压炉中,加上隔热设施,将它升温烧结。最后,将温度加热至1000℃以上,10分钟左右,一个长18厘米的模拟月壤砖烧制完成。
自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了解还只是 B ,未能窥得全貌。月壤砖的诞生,是人类月球探索旅程的又一次推进。
18.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搭乐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B.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C.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表达准确严谨,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特立独行”是青年人向往的人生姿态,能避免随波逐流。他们不求世俗的名利、不按既定的规则、不惧他人的眼光,一心执着于内心的信仰,不仅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发展。
但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那些语出惊人、行为怪异的人,他们真的算特立独行吗,特立独行就一定能避免随波逐流吗?
有人认为,只有特立独行才能避免随波逐流,请你写一篇文章批驳这种观点。
要求:所树靶子明确,分析辩驳有理有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B 2.D 3.A 4.①亲自考察古建筑,绘制测绘图,建构中国建筑史。
②建筑设计中追求民族主义、建筑形式、建筑艺术性等,创作思想自成体系。
③培养建筑艺术人才,为创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5.①建筑设计思想的民族主义。在石头楼的建筑中,梁思成希冀在建筑符号上表达爱国忧民的情怀得到实现,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②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和特征。梁思成直接运用古代建筑符号,以体现建筑的民族形式和特征,把建筑作为民族思想艺术的高度代表。
③建筑创作的唯美性艺术性。梁思成认为建筑艺术需要融入人们对情感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为人类提供身心得到庇护和交流的天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共通的审美心理。
【答案】6.D 7.C 8.①家学渊源深厚,为俞平伯先生的成就奠定环境基础。俞平伯先生深厚的“家世资本”,为他深厚的文学底蕴提供了先天条件,让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②善用其才,自己努力上进。“俞先生的可取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用其才”,他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独有悟性,才华出众。
③率性自然,富有“诗人气质”。作者认为俞平伯先生的“道”是“率性之谓道”,因为其具有“诗人气质”,所以喜欢作诗填词,而且是“写走入诗境的心”,甚至把生活变成了诗。 9.①对材料的选择。抓住俞平伯先生“率性之谓道”的形象特点,以体现技工之一,即选材的代表性。
②对事迹的剪裁。从创作研究诗词、唱戏两方面写俞平伯先生的诗人气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了“减省或修削”的剪裁技工。
③对人物的夸饰。最后一段对俞平伯先生的评价,说他“著作等身”,做到了“不朽”,并“在诗境中过了一生”,体现了“夸饰”这一技工的效果。
【答案】10.B 11.D 12.B 13.(1)几天后,朱冲请蔡京到寺中视察阁址,蔡京刚到就看见几千根巨木已经堆放在庭下。(2)凡是桥东西四周的土地房屋,全部称皇帝下诏赏赐给了自己,共几百户人家让他们全部搬走。 14.(1)百姓家中宝物被随意进门征收。(2)百姓稍有不慎就被扣上“大不恭”的罪名。(3)参与此次工作的很多人都倾家荡产、卖儿卖女。(4)运输过程拆毁城墙、桥梁。
参考译文:
朱勔,苏州人。父朱冲,为人狡猾机诈。当初,蔡京移居钱塘,想为佛寺建造阁楼,需要许多集资,和尚说如果一定要使这件事成功,非找朱冲不可。蔡京把此事托付给苏州郡守,郡守喊朱冲面见蔡京,蔡京对他讲了事情的原由,朱冲愿意独自担当建阁的费用。几天后,朱冲请蔡京到寺中视察阁址,蔡京刚到就看见几千根巨木已经堆放在庭下。蔡京非常吃惊,暗中对朱冲的本事十分器重。
徽宗十分喜爱奇花异石,蔡京委婉地让朱勔传话给他父亲,秘密搜罗浙中珍奇之物进献。最初送来三种黄杨木,徽宗很赞赏。以后年年增加。到政和年间,此风才开始盛行,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只在淮河、汴河上首尾相接,号称“花石纲”,在苏州设立应奉局,挪用官方仓库的钱财犹如囊中取物,每次挪用的数目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朱勔被提升为防御使,东南一带的部刺史和郡守多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和王仲闳等人帮着朱勔干坏事,竭尽县府所管的经制钱和常平钱物作为奉献。平民家里如果有一石一木稍微值得玩赏,就带着膀大腰圆的士卒闯进家门,用黄色的封条做上标记。不立即拿走,而是让这家主人好好看护,稍微有些疏忽,就被判以大不敬之罪。百姓参与这件事的,中等水平的人家全都破产,甚至出卖子女来供应官府的索求。曾经弄到一块“太湖石”,高达四丈,用巨大的船只装载,服役者达几千人,所经州县,有时要拆水门、毁桥梁、挖城墙才能通过。徽宗也对“花石纲”困扰百姓感到担忧,于是下令禁止占用粮纲船,不准挖墓取宝,不准毁坏民居,不得用黄封条封盖别人园中的花石,一共有十多条。只允许朱勔、蔡攸等六人进贡“花石纲”,其它进奉一律停止。
不久,朱勔又变本加厉地肆意妄为,朱勔家正对着苏州城内的孙老桥,凡是桥东西四周的土地房屋,全部称皇帝下诏赏赐给了自己,共几百户人家让他们全部搬走。进而建造神霄殿,里面供上青华帝君的神像,监司、大邑的官员每逢月初和月半都要到殿庭下跪拜。提拔当地长官赵霖修建三十六个水闸,兴造不可能成功的东西。正逢天气极为寒冷,服役而死的人尸体重叠在一起,赵霖为政更加苛酷暴虐,吴、越百姓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方腊造反,以诛杀朱勔为旗号。童贯出兵讨伐,奉徽宗旨意彻底罢除进献奇花异石,徽宗又贬黜了朱勔父子弟侄中当官的人,老百姓十分高兴。然而盗贼平定之后,朱勔又重新得志,权势煊赫。一家人都做了高官,连供驱使的奴仆也位至金紫高位,天下人对此扼腕叹息、切齿痛恨。
靖康之难,钦宗采纳了御史的意见,将朱勔罢除官职,放归老家,凡是通过朱勔而获得官位的人统统罢免。查抄没收他的财产,田产达到三十万亩。台谏官仍不罢休,朝廷又将朱勔关押到衡州,移至韶州、循州,派人到朱勔流放的地方将他斩首处死。
【答案】15.D 16.不赞同删去。理由:①语言表达上,“呸”字是口语,虽然粗俗,却与前面的文雅语言相对应,产生文白并用、亦庄亦谐的奇妙效果;②曲词结构上,“呸”字是果,巧妙而简捷地呼应上文“团圆梦儿生唤起”这个因;③人物形象上,一个“呸”字,既使思妇当时的心理与神态跃然纸上,又表现了主仆关系的密切;④情感表达上,用“呸”字更能传达出思妇对小丫头的不满、嗔怪与恼怒之情。⑤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等,删去则与曲牌要求不符。
赞同删去。理由:①语体风格上,“呸”字是口语,粗俗而突兀,与前面的文雅语言不和谐;②表达效果上,“呸”字给人以恼怒讨厌之感,用语较重,冲淡了温馨而忧伤的闺思主题;③人物形象上,“呸”字,破坏了思妇云松螺髻、香温鸳被的形象美,也与其女主人的身份不合。
17.【答案】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答案】18.A.源远流长 B.冰山一角 19.②句修改为:是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而成的;
④句修改为:然而抗压强度是普通红砖、混凝土砖的三倍以上。 20.C 21.甲:存在大量宇宙辐射 乙:“月壤砖”如何制作 22.①使用专业术语,如“真空热压炉”;
②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表顺序的词语;
③确数与约数结合使用,如“10分钟左右”“18厘米”,使得语言表达准确严谨。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