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
譬如在园中最为寂寥的时候,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那些苍黑
shòu xuē①   的古柏,你惆怅的时候它们平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平静地站在那儿;譬如秋风忽至,落叶们或喃喃自语或高谈阔论,满园中播散着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lín②   其境地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yùn③   。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寂寥 B.惆怅 C.喃喃自语 D.高谈阔论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②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③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
⑦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冬季雪景的句子是:
   ,   。
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剧本的主体一般是舞台说明,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B.《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D.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选段选自下列目录中的哪一回 (3分)( )
  潘三送了李四出去,回来向匡超人说道:“二相公,这个事用的着你了。”匡超人道:“我方才听见的。用着我,只好替考。但是我还是坐在外面做了文章传递,还是竟进去替他考 若要进去替他考,我竟没有这样的胆子。”潘三道:“不妨,有我哩!我怎肯害你 且等他封了银子来,我少不得同你往绍兴去。”当晚别了回寓。
A.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B.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C.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D.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7.《简·爱》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概括出与此性格特点相关的故事情节。(2分)
(二)现代文阅读
遵义的雨季
张清霞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遵义的雨季是明亮而丰满的,令人格外动情。此时,草木与树叶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茂盛。
遵义的雨季很是神奇,一会雨,一会晴,甚至在暖阳当空时也有雨点飘洒,这里的人们叫它是“生菌雨”。这时候,大街小巷、菜市场,随处可见老人、小孩、妇女卖各种菌。
记得五十年前的四月,正是遵义的雨季。那时物资短缺,每人一月供应二两猪肉,海龙中学有十几位老师,都是学校集体购粮、购肉。学校采取老师轮流买肉的方式,这样,每家一次可以多吃点肉,既让人高兴,又省时省力。
轮到我买肉了。星期天一大早,我和先生冒着蒙蒙细雨,进城买了约三斤肉,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热烈地讨论着怎样吃法。
走到栋青园耕师礼堂下面那条小路上,已走进重重的绿色。田地里的山花像灿烂的彩云,轻轻地、盈盈地、悠悠地飘浮在半空中,浓密的树叶间,不时颤动着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鸟语和着微雨拍打着树叶的低吟,合奏出一曲大自然的优美乐章,让我和先生听得如痴如醉。
先生心花怒放,深情地赞美着:“在这如同织锦地毯一样的校园,我发现就连树桩都美得像一张精致的油画,实在不亚于宫殿和公园。”先生兴奋地拉着我看,数不清的花朵、野草蕨类植物已爬满了那片被砍去的青杠树的洞坑。树桩边,在雨中已萌芽的小树苗好嫩绿呀!
“哇!”在青青的苔藓和鲜红的野草莓遮盖着的朽木旁,我猛然发现一大堆菌子,有灰的,有白的,有红的,状如小碟子。最可爱的是青杠菌、松菌,有刚出土顶着小圆帽的,有三四朵抱在一起的,密密麻麻、挤挤挨挨一大片,给此处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我惊喜地跳起来,对先生喊道:“今天吃肉片菌子汤啰!”【甲】
我像只快乐的小鸟,跳着、笑着、唱着、采着。先生显得很兴奋,爱怜地抚摸着那些鲜嫩的菌子笑。我催促着先生:“采呀,这一大片山珍是大自然犒劳我们的。”“怎么采呢 这一大片菌子,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色彩。看着这朵比那朵光鲜,看着那朵又比这朵柔嫩,朵朵都光艳惊人,无法下手,舍不得采呀!”我看着先生温厚的神情粲然一笑,然后小声劝道:“你不采它,下午或明天就坏了,便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又浪费了这么多的山珍。”“哦!”先生急忙把外衣脱下铺在地上,又把我采的菌子拿过去放在上面,接着快速地采着菌子,像在和我比赛一样。【乙】
雨停了,和煦的阳光披在先生的头上、肩上,闪烁着比金子还要灿烂的生命之光——不,那不是一个人,先生和我肩并肩,提着一大包青杠菌,在亮丽的春光中有说有笑,松林坡捡菌子的人们的喊声、笑声此起彼伏。先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拉着我看对面公路上的情景。“哇!”真热闹,有背着的,有提着的,还有挑着的,他们约好一起进城卖菌子去。这动人的景象,这脆响的喊声,带着一股动人心魄的力量。先生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说:“今天,我更为他们高兴,这么好的菌子,街上买的人定然很多。他们卖完了菌子,可以买些生活急需品,为孩子买笔、买本子,给老人买双袜子、买双布鞋,还能为自己添点针头麻线……”先生笑盈盈地说着,深情地目送着对面公路上那支进城卖菌子的队伍,他心中奔泻着一股热流,脸上闪着春光,显出欣慰的神情。【丙】
我和先生踩着绚丽的阳光进了家门。先生劈柴烧水,我淘米煮饭;先生洗菌,我切肉。没有佐料,先生笑眯眯跑到小屋门前的土坝边,掐了一把自家种的香葱。洗净后,切成段,待肉片和菌子煮熟了,要起锅时,放进锅里,喷香满屋。我给先生舀了一大碗,急忙夹了一大块肉送进他嘴里。先生优雅地嚼着,乐呵呵地夸着:“浓香!美味!还有甜柔的情味!”【丁】
小屋里充满了浓浓情意,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菌子和猪肉的鲜香。
晚霞烧红了天边,没想到如丝细雨又从彩云的缝隙中飘下来,红霞变成了深紫色的晚霞。先生伫立在门边,一边欣赏这迷人的晚景,一边感叹:“贵州这片美好的土地,自古被视为‘蛮夷’之地,而大诗人郑珍却认为,贵州是宜人生活的地方,而且有多种色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淳朴可爱的,是勤劳勇敢的。有诗为证:‘路出没丁西,前山逐望低。农勤阡陌净,村富树林齐。古市宋时寨,小餐亭午鸡。匆匆为何事,回首意都迷。’郑珍看到农家耕作比较精细,看到阡陌整齐,田坎无杂草,看到静谧的村落,当然心旷神怡。于是,在其喜悦迷恋的心情感染着读者的同时,景物也就如画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如我现在的感觉,被眼前的紫色晚霞、密密的细雨、浓香的菌子汤深深感动。这样的情景,这样的雨季,只有咱遵义才有。”
先生和我一直没忘遵义那个雨季。
(有删改)
8.本文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文表现出的幸福的一项是(3分)( )
A.家庭温馨的幸福 B.自然给予的幸福 C.热爱生活的幸福 D.苦尽甘来的幸福
9.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
  顺口吟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栋青园内行人少,小径苔痕一寸深。青杠树下菌如云,栋青花花香喷喷。”
A.【甲】 B.【乙】 C.【丙】 D.【丁】
10.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根据提示,完成批注解读。(4分)
原句摘录 批注解读
田地里的山花像灿烂的彩云,轻轻地、盈盈地、悠悠地飘浮在半空中…… 质疑式批注:此处连用三个叠词,有何表达效果 (1) 
我猛然发现一大堆菌子,有灰的,有白的,有红的,状如小碟子。 赏析式批注:(2) 
11.作者为什么写海龙中学教师轮流买肉这一与遵义的雨无关的内容,这样写有何妙处 (4分)
诗的意象与情趣
朱光潜
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有见于物为意象,有感于心为情趣。若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意象就好比土壤,情趣就好比是在土壤上开放的花朵。
A
意象容易引生情趣,却也不一定就能引生情趣。举头向外一望,我看见房屋、树木、道路、人马等等,在我心中都印下意象,可是,我对它们漠然无动于衷,它们没有感动我,对我可有可无,我不加留恋,它们就没有成为诗的境界。
诗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其中,血不能离肉,形不能离体,为了方便了解意象、语文和情趣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姑且随意举一首短诗为例来说明。比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在这首诗里,我们一眼就看到的是语文——四句五言。这二十字有音有义。就音说,它有一种整齐的格律,声与韵组成一种和谐的音乐,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果细加玩索,这音乐也很适合于诗所要表现的情调。就义说,它写出一些具体事物的意象,如“玉阶”“白露”之类。这些意象个别的可以用感官知觉去领会。温度感在这首诗中最显著,多数意象都令人觉得“清冷”。其次是视觉,玉阶、白露、水晶帘、秋月等都有看得见的形状色彩。“生”“侵”“下”“望”四个动词可以起筋肉运动感觉。“生白露”与“下水晶帘”还可能有听得见的声音。由此可见,整首诗的意象在音和义上都有了统一,形成了完整的境界。
B
那么,意象与情趣的关系如何呢
严格地说,它们并不是两回事,意象中就寓有情趣,情趣就表现于意象。比如这首诗题的“玉阶怨”而全诗却不着一“怨”字,但是句句都在写怨。凡是表示情绪的字样,如“悲”“喜”“爱”“怨”“兴奋”“惆怅”之类,都是抽象而空洞的。比如说“喜”,你向人说“我喜欢”,人们只能用理智了解这句话的意义,那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喜的情境不同,喜的滋味也就不同。从前有一首状“喜”的打油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虽不算是好诗,却可说明这个道理。你只说你喜欢,而没有说出你为何喜欢,以及如何喜欢那个具体的情境,人就不知道那是“久旱逢甘雨”的喜还是“他乡遇故知”的喜,他就茫然无凭,不能起共情的了解。
C
诗以具体的意象表现具体的情趣。具体的意象必是一个活跃的情境,使人置身其中,便自然而然地发生那种具体的情趣。“譬如饮水,冷暖自知。”空谈冷暖而不叫人亲自饮水,他所了解的就不是饮某水的某种特殊风味的冷暖。诗不告诉人冷暖,而只请人饮水去自知冷暖。情趣譬如冷暖,饮水譬如观照意象。
无情趣不能有诗,有情趣者却也不一定就有诗,诗歌的创作还离不开生活的体验与思考。许多人自以为有“诗意”,只欠一副表现的本领。其实那“诗意”还是一种幻觉。至多也只是一种依稀隐约的萌芽。要它真正成为诗,必定要经过经营使它明朗化。这明朗化就是具体的情趣见于具体的意象。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得好,诗起于“由于沉静中回味起的情绪”。感受情绪是实际人生的事,回味情绪才是艺术的事。感受是能入,回味是能出。由感受到回味是由自我的地位跳到旁观者的地位,由热烈的震动变为冷静的观照。在这回味之际,情趣就多少已化为意象。就在这回忆中,那情绪与境界的浑整体经过熔化和洗练,由依稀隐约而化为明朗确定。
D
那我们应该如何借助生活中的意象来表达心中的情趣呢 这就要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一切诗都是主观的与客观的。纯主观的诗与纯客观的诗于理都不能存在。物与我固然有一个分别,诗或是写亲身感受,或是写观照于物。一般人把前者称为主观的,后者称为客观的。写主观的经验就需要跳出自身的局限,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讲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比如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是写自己,他把自己的遭遇当作一部戏去看,才看出那在风雨中飘摇的茅屋。这茅屋的意象就表现出他兼济天下的情怀。写客观的经验就要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投射到其他的人、事、物上,通过这些具体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比如             。
一首诗的情趣是动的,主观的,感受的;意象是静的,客观的,回味的。(有删改)
12.阅读本文后,你无法了解到的内容是(3分)( )
A.意象与情趣的区别 B.意象与情趣的关系
C.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D.生活与创作的区别
13.下面这段文字,放入文中A、B、C、D四处最适合的一处是(3分)( )
  正是因为诗里的意象都朝着一个总效果生发,充分表现出情绪的状态与个性,它们融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境界,简直可以看成一幅画或一幕戏,这就形成了一首诗歌的生命力。
14.根据文章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4分)
15.若将本文与《驱遣我们的想象》《无言之美》组成一个新的单元,请你为该单元拟写一个主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贞观政要·论求谏(节选)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 ”征对曰:
“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 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16.下列对不同人的劝谏行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被信任→劝谏→被认为诽谤自己
B.已被信任→不劝谏→空食俸禄不尽职
C.被疏远→胆小怕事→无法进谏
D.贪恋俸禄→担心不利于自身→不敢进谏
1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和本文中魏征认为“比来朝臣都不论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则谓之尸禄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怀忠直而不能言 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C.诚如卿言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D.人臣欲谏 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  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19.诗句“知君惯度祁连城”中,“惯”字的意思是“经常”,由此推断填入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3分)( )
A.喜 B.愁 C.习 D.厌
20.本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标题中都有“送”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4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贵阳所有博物馆均向公众免费开放,以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21.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在这一天去参观博物馆,班长拟定了一些活动注意事项。下面事项中不必要的一项是(3分)( )
A.按照活动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B.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不歧视体力弱的成员。
C.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D.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
22.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序号①—⑤的内容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②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③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④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⑤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3.有同学认为,临近中考不应该再参与和学习无关的活动,为此语文科代表准备组织一场辩论会。请你依据下面的安排表,拟写关于“辩论流程”的介绍。要求信息完整、连贯、简明、文从字顺。(6分)
环节 主要任务 辩手分工 时长
①立论 正面论述己方观点 正方一辨 反方一辩 双方各不超过3分钟
②攻辩 质疑对方观点,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二辩 反方二辩 双方各不超过3分钟
③自由辩论 轮流发言,强调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 正方 反方 双方各不超过3分钟
④总结陈词 对辩论进行总结 正方三辩 反方三辩 双方各不超过3分钟
五、写作能力(60分)
24.生活的滋味多种多样,酸、甜、苦、辣、咸、麻……人们忙忙碌碌,其中的滋味各不相同:有的忙碌是单一滋味,有的忙碌是多味杂陈;有的忙碌是“酸”的委屈,有的忙碌是“甜”的快乐,有的忙碌是“苦”的烦恼,有的忙碌是“辣”的热情,还有的忙碌是……请以《忙碌的滋味》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是什么人“忙碌”,具体的“滋味”是什么。
(2)充分表现“忙碌”的内容,且与“滋味”匹配,符合逻辑。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
2.①瘦削②临③蕴
3.D
4.①出门东向看②生子当如孙仲谋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⑤无限山河泪⑥必以情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⑧亲贤臣,远小人
5.A
6.D
7.答案:(示例)性格特点:倔强刚烈。相关的故事情节:在洛伍德学校,面对挨打、受饿、罚站时,她总是倔强地昂起头,不肯让泪水涌出
眼眶。
8.D
9.D
10.(1) 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花像彩云一样轻盈的情状,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运用颜色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菌子颜色的丰富和形状的可爱,表达了“我”对菌子的喜爱之情。
11.答案:作者回忆海龙中学教师轮流买肉的事,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但联系全文可知,这一段为后文叙写雨中捡菌子、做菌子炒肉做铺垫,也体现了作者对温馨往事的亲切怀恋之情。
12.D
13.B
14.答案:(示例)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就是写自己,他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奉献精神的赞扬融入所见之物中,写下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名句
15.答案:单元主题: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理由:本文论述了诗歌中意象与情趣的关系,文中举了《玉阶怨》一例,引导我们从文字上去理解内容,再从诗的意象去体味情趣,从而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这一个角度而言本文与这两篇文章一样。《驱遣我们的想象》引导读者通过文字去想象和联想文字背后的意趣和情感,《无言之美》引导我们借助意象去体会艺术的“言外之意”。
16.C.根据原文“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可知被疏远的人,害怕不被信任而无法进谏,C项“胆小怕事”表述有误。
17.答案:“王之蔽甚矣”的原因:君王身边的人因为身份、立场不同,对君王偏私、有所畏惧或有所企求,只会说献媚讨好之言,使君王很难听到真话。“比来朝臣都不论事”的原因:谏者和被进谏者的亲疏关系,谏者的才能气度都影响着劝谏的效果,朝臣担心劝谏无效或给自己带来不利,因此都沉默不言。
18.D
参考译文: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说:“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 ”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纳谏,应当有劝谏的人。然而古人说过:
‘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诽谤自己;被信任的人不劝谏,就叫作空食俸禄而不尽职。’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害怕不被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俸禄的人,担心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一起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
“(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臣子想要劝谏,总是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原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直言劝谏。你们无须因为害怕,就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19.B
20.答案: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描绘了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赞颂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并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也抒发了作者的英雄豪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1.B
22.答案: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描绘了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赞颂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并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也抒发了作者的英雄豪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3.答案:(示例)辩论共四个环节:立论环节由双方的一辩正面论述己方观点;攻辩环节由双方二辩提出质疑并回答对方提问;然后自由辩论,双方辩手可轮流发言,强调己方观点的同时进行反驳;最后总结陈词,双方三辩总结。每一环节均不超过3分钟。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