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与共存有关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分离与除杂、物质的推断、物质或离子在溶液中的共存等,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其涉及知识点多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及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是对物质的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的综合性考查,需要熟悉不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科学探究题等,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攻略01 物质的检验【典例剖析】【例1-1】(2024·甘肃武威·三模)有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l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取样分别进行不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检测,pH>7的一定是NaOH溶液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Na2SO4溶液C.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NaCl溶液D.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一定是Na2CO3溶液【例1-2】(2024·山东枣庄·三模)某混合气体由CO2、CO、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利用下图装置验证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Ⅰ→Ⅱ→Ⅲ,若Ⅰ中无现象,Ⅱ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2无水蒸气B.连接Ⅰ→Ⅱ→Ⅲ,Ⅲ处酒精灯的作用仅是处理尾气,不能验证有无CO或H2C.连接Ⅰ→Ⅱ→Ⅲ,Ⅲ处若气体能被点燃,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D.连接Ⅱ→Ⅰ→Ⅲ,若Ⅱ中无现象,Ⅰ中固体变蓝,则原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无CO2【提分秘籍】1.物质的检验(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①部分物质的颜色溶液含Cu2+的溶液蓝色含Fe2+的溶液浅绿色含Fe3+的溶液黄色含MnO4-的溶液紫红色固体MnO2黑色CuOFe粉Fe3O4FeO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Cu紫红色Cu(OH)2蓝色Mg(OH)2白色Al(OH)3Fe(OH)2BaSO4AgClCaCO3BaCO3Au黄色②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情况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浓硫酸、NaOH、CaO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NH4NO3溶于水温度不变NaCl、蔗糖化学方法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或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一般思路: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现象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通过灼热的CuO,并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变红,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CO通过灼热的CuO,并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O(水蒸气)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粉末变蓝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②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方法实验现象H+(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PH小于7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加入碳酸钙固体有气泡产生OH-(碱)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红用PH试纸测量PHPH大于7CuSO4溶液生成蓝色沉淀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l-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SO42-滴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酸化无现象,加入B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Fe3+滴加强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u2+滴加强碱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变式演练】【变式1-1】(2024·湖北黄石·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检测某水样是否为硬水 取样,滴入肥皂水振荡、观察B 除去 Ca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过滤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变式1-2】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①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②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③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在进行实验③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 来确定该气体。攻略02 物质的鉴别【典例剖析】【例2-1】(2024·西藏)下表中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A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溶于水,比较溶液温度C 铁粉和炭粉 观察颜色D 牛毛和涤纶 灼烧,观察现象【例2-2】(2024·山东滨州)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B 食盐水和蒸馏水 测 的液体为食盐水,的液体为蒸馏水C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浅绿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D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充分加热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提分秘籍】物质的鉴别(1)鉴别的原则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②现象明显:使待鉴别物质的现象对比度或区分度较大。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NO3)2或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原因:Ag2SO4微溶于水,会干扰Cl-的鉴别)。(2)常见物质的鉴别物质方法现象与结论CO与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红的是CO向装有两种气体的塑料瓶里分别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振荡瓶子变瘪的是CO2,无变化的是CO分别点燃在空气中燃烧的是CO,不燃烧的是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出现的是CO,无变化的是CO2O2与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O2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红的是O2向装有两种气体的塑料瓶里分别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振荡瓶子变瘪的是CO2,无变化的是O2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分别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CO2,燃烧更旺盛的是O2将引燃的红磷、木炭、铁丝伸入分别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红磷、木炭、铁丝剧烈燃烧的是O2,不燃烧的是CO2KCl、NH4Cl和NH4HCO3三种固体闻气味,然后向另外两种固体中加熟石灰研磨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是NH4HCO3,向另外两种固体中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NH4ClNaCl、NH4NO3和NaOH三种固体加入水中,测量温度水温升高的是NaOH,水温下降的是NH4NO3,水温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NaCl、CaCO3和CuSO4三种固体加水不溶于水的是CaCO3,形成蓝色溶液的是CuSO4,形成无色溶液的是NaClNaCl、CaCO3和锌三种固体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石灰水无气泡产生的是NaCl,有气泡产生且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aCO3,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的是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Ca(OH)2,无变化的是NaOH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是稀盐酸NaOH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的是NaOH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棉花、羊毛和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边熔化边燃烧且灰烬为硬球物质、捏不碎的是合成纤维。【变式演练】【变式2-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C.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D.用带火星木条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变式2-2】(2024河南,10)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攻略03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典例剖析】【例3-1】(2024·江苏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气体:,点燃 B.(KCl)固体:,加热C.()气体:浓硫酸 D.NaOH()溶液:【例3-2】(2024·山东济南)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通过足量溶液,干燥B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稀硫酸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D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提分秘籍】1.物质的除杂(1)物理方法:①过滤:可用于将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分离,如粗盐的提纯。②结晶:可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的分离,如KNO3与NaCl的分离。③蒸馏:可用于沸点不同的物质的分离,如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2)化学方法:①化气法:将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稀盐酸。②沉淀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再过滤除去,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可加入适量BaCl2。③置换法: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如除去Zn(NO3)2溶液中的Fe(NO3)2,可加入足量的Zn,再过滤。④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⑤加热法:通过加热将易受热分解的杂质除去,如除去CaO中的CaCO3,可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CaCO3。⑥溶解法: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如除去C中的CuO,可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H2SO4,再过滤,可得C。2.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1)气体的除杂①将杂质气体通过物质吸收、反应除去物质杂质试剂、方法O2CO2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COCO2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CO2H2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H2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②将杂质气体转化为主气体物质杂质试剂、方法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CO2HCl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通过浓硫酸③气体的干燥(即除去水蒸气)干燥剂能干燥的气体浓硫酸酸性或中性气体:CO2、SO2、HCl、H2、O2、CO、N2、CH4等生石灰、碱石灰、NaOH固体碱性或中性气体:NH3、H2、O2、CO、N2、CH4等(2)固体的除杂①当被提纯物质与杂质中只有一种可溶于水或杂质能与水反应时,可选择用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杂。②若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均溶于水,可通过加水将其转化为液体除杂,最终通过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要提纯物质。③当两种物质都难溶于水时,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用气体或液体除杂试剂。常见固体除杂物质杂质试剂、方法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或用磁铁吸引CuCuO加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NaClKNO3溶解、蒸发结晶CaOCaCO3高温煅烧(3)液体除杂第一步:对比,找出杂质离子和非杂质离子第二步:找出与杂质离子不共存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离子,确定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Na2CO3的如图所示:常见液体除杂举例物质(杂质)杂质离子除杂试剂NaOH溶液(Na2CO3)Ca(OH)2NaCl溶液(Na2SO4)BaCl2NaCl溶液(NaOH)OH-MgCl2NaOH溶液[Ca(OH)2]Ca2+Na2CO3CaCl2溶液(HCl)H+CaCO3FeSO4溶液(CuSO4)Cu2+FeNaNO3溶液(CuSO4)Cu2+、Ba(OH)23.物质的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馏、结晶等,其适用范围或原理如表。方法适用范围或原理实例过滤①可溶性固体与液体;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粗盐提纯蒸馏液体与液体制取蒸馏水,工业上制取氧气(分离液氮和液氧)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可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氯化钠中含少量的硝酸钾,用蒸发结晶法;硝酸钾中含少量氯化钠,用降温结晶法用磁铁吸引利用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进行分离铁粉与铜粉的分离【变式演练】【变式3-1】(2024·山东青岛)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B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将空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粉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D 鉴别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变式3-2】(2024·湖南·三模)生活中大部分物质以混合物存在,我们需要将有用的物质提取出来,除去其中的杂质。小明同学欲提纯下列物质,他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A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氢氧化钠 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氧化铜【变式3-3】(2024·黑龙江牡丹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方法正确的是序号 物质 杂质 方法A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B 通过灼热的炭层C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溶液 加过量的溶液,过滤攻略04 溶液中物质(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典例剖析】【例4-1】(2024·黑龙江)下列各组离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B.、、、C.、、、 D.、、、【例4-2】(2024·四川南充·三模)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NO3、NaCl、MgSO4 B.HCl、Na2CO3、H2SO4C.NaOH、KCl、AlCl3 D.FeCl2、KNO3、HCl【提分秘籍】1、熟记那些两种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等的离子,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2、离子共存附加隐含条件型首先弄明白隐含条件含义,pH<7,即溶液是酸性溶液,含有H+;pH>7,即溶液是碱性溶液,含有OH﹣;常见的有色离子:含有Cu2+溶液显蓝色,含有Fe3+溶液显黄色,含有Fe2+溶液显浅绿色。再根据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分析。①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具体条件反应物的类别反应物条件生成物条件酸+金属氧化物酸可溶下列三个条件中至少具备一个: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酸+盐盐可溶或难溶于水,酸可溶酸+碱其中一种溶于水碱+盐二者均可溶盐+盐二者均可溶可用如下口诀帮助记忆:反应物--碱与盐,盐与盐,要全溶;生成物--或沉淀,或气体,或有水。②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1)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都可溶于水。(2)碱中除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钡可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外,其余都不溶。(3)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都可溶于水。(4)盐酸盐(或氯化物)中除氯化银难溶于水外,多数都是可溶的。(5)硫酸盐中除硫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于水外,多数是可溶的。(6)碳酸盐中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于水,碳酸镁微溶于水外,其余都不溶。(7)微溶于水的物质有硫酸钙、硫酸银、碳酸镁、氢氧化钙。口诀:钾钠铵和硝酸溶,盐酸不溶氯化银,硫酸不溶硫酸钡,碳酸能溶钾钠铵,碱溶钾钠氨和钡,微溶硫酸钙银碳酸镁(还有熟石灰)。【变式演练】【变式4-1】(2024·山东滨州)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C. D.【变式4-2】(2024四川达州)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K+、Na+、SO42-、Cl- B.H+、Fe2+、CO32-、NO3-C.H+、Ca2+、OH-、Cl- D.Ba2+、Cu2+、SO42-、NO3-攻略05 物质的推断【典例剖析】【例5-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其中甲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灭火,丙溶液为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碳酸钠 B.可用硝酸钡替代图中的丁物质C.乙与丙反应有沉淀生成 D.丁与戊发生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例5-2】(2024·四川乐山)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种白色固体,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原固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和 B.一定不含和C.一定只含有 D.一定含有和【变式演练】【变式5-1】(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步骤1:取一定量的固体药品,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g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步骤2:向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沉淀全部溶解,生成0.22g气体。步骤3: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步骤4: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只有部分沉淀溶解。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a的成分只有碳酸钙B.无色滤液b中溶质为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镁C.该样品中一定有硝酸镁、氢氧化钠、碳酸钙D.若步骤3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氢氧化钡溶液,不进行步骤4的探究也能得出相同结论【变式5-2】(2024·四川自贡·三模)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固态E可用于人工降雨,D溶液可用于除锈,农业上用物质B的蓝色溶液和F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如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1)E是 (填化学式)。(2)B溶液与C溶液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 。(3)D转化为B可加入的物质是 。(4)F转化为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有一瓶无色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该气体可能是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2.鉴别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3.区别CO2和CO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2和CO的是A.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B.分别持续通过灼热的CuO粉末C.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用导气管导出点火燃烧4.(2024四川乐山)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A O2 N2 通过灼热的铜网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O2 CO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5.(2024重庆B卷)下列除杂(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序号 实验对象 试剂及方法A CuO粉末(碳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B CO2(CO) 气体通过足量的木炭,加热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D NaCl溶液(CuSO4)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6.(2024·四川自贡·三模)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钾溶液7.(2024·内蒙古赤峰)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鉴别和——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B.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C.除去溶液中的——加入过量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D.分离和的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蒸发结晶;滤渣洗涤干燥8.(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实验现象B 分离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9.(2024·山东威海)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B 鉴别硝酸铵和硝酸钾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D 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10.(2024·四川广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B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混合气体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C 分离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现象11.(2024·黑龙江绥化)如表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B.检验NH4Cl中是否含有CO(NH2)2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鉴别CaCO3、NaOH、NH4NO3、CuSO4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12.(2024·山东泰安·三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除去CO气体中的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浓干燥B 鉴别NaOH、NaCl、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C 鉴别氯化铁、氢氧化钙、硝酸钠三种溶液 只用组内试剂即可鉴别D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13.(2024·广西柳州·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B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溶液C 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检验硝酸钾溶液中是否混有氯离子 取样,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溶液14.(2024·甘肃陇南·三模)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B 鉴别、NaOH两种白色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C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适量15.(2024·山东泰安·三模)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 B.K+、OH-、C.Ca2+、、Ba2+ D.Cu2+、Cl-、Mg2+16.(2024·湖南·三模)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 B.Na+、H+、C.H+、K+、OH- D.Ag+、Mg2+、Cl-17.(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下列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A.H2SO4、KOH、Na2SO4 B.FeCl3、KNO3、NaCl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18.(2024·山东济宁·三模)某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2)向(1)中待测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无现象。分析实验,以下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可能含有 B.可能有K+C.一定有H+、Mg2+ D.一定没有Cu2+、Fe3+、OH-、19.(2024四川达州)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可提取食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回答下列问题。(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过滤后,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即可)。(3)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即停止加热。20.(2024·广东广州·一模)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C1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步骤Ⅱ:往步骤Ⅰ溶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Ⅲ: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试判断:(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2)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步骤Ⅲ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来检验。(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和解析有关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分离与除杂、物质的推断、物质或离子在溶液中的共存等,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其涉及知识点多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及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是对物质的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的综合性考查,需要熟悉不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科学探究题等,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攻略01 物质的检验【典例剖析】【例1-1】(2024·甘肃武威·三模)有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l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NaOH溶液,取样分别进行不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检测,pH>7的一定是NaOH溶液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Na2SO4溶液C.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NaCl溶液D.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一定是Na2CO3溶液【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溶液pH均大于7,不符合题意;B、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不一定是硫酸钠溶液,不符合题意;C、硝酸银与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均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不一定是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硫酸钠、氯化钠和稀盐酸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有气泡产生的一定是碳酸钠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例1-2】(2024·山东枣庄·三模)某混合气体由CO2、CO、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利用下图装置验证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Ⅰ→Ⅱ→Ⅲ,若Ⅰ中无现象,Ⅱ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2无水蒸气B.连接Ⅰ→Ⅱ→Ⅲ,Ⅲ处酒精灯的作用仅是处理尾气,不能验证有无CO或H2C.连接Ⅰ→Ⅱ→Ⅲ,Ⅲ处若气体能被点燃,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D.连接Ⅱ→Ⅰ→Ⅲ,若Ⅱ中无现象,Ⅰ中固体变蓝,则原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无CO2【答案】A【解析】A、连接I→Ⅱ→Ⅲ,若I中无现象,Ⅱ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能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水,含有二氧化碳,A正确;B、连接I→Ⅱ→Ⅲ,Ⅲ不仅可以处理尾气,还可通过剩余气体是否燃烧,判断是否含有氢气或一氧化碳,B错误;C、连接I→Ⅱ→Ⅲ,Ⅲ处若气体能被点燃,由于氢气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则不能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C错误;D、连接Ⅱ→I→Ⅲ,若Ⅱ中无现象,I中固体变蓝,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又由于气体从Ⅱ中出来会带部分溶液中的水,则无法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D错误。故选:A。【提分秘籍】1.物质的检验(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①部分物质的颜色溶液含Cu2+的溶液蓝色含Fe2+的溶液浅绿色含Fe3+的溶液黄色含MnO4-的溶液紫红色固体MnO2黑色CuOFe粉Fe3O4FeO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Cu紫红色Cu(OH)2蓝色Mg(OH)2白色Al(OH)3Fe(OH)2BaSO4AgClCaCO3BaCO3Au黄色②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情况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浓硫酸、NaOH、CaO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NH4NO3溶于水温度不变NaCl、蔗糖化学方法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或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一般思路: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现象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通过灼热的CuO,并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变红,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CO通过灼热的CuO,并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O(水蒸气)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粉末变蓝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②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方法实验现象H+(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PH小于7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加入碳酸钙固体有气泡产生OH-(碱)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红用PH试纸测量PHPH大于7CuSO4溶液生成蓝色沉淀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l-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SO42-滴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酸化无现象,加入B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Fe3+滴加强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u2+滴加强碱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变式演练】【变式1-1】(2024·湖北黄石·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检测某水样是否为硬水 取样,滴入肥皂水振荡、观察B 除去 Ca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过滤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 鉴别NH4Cl和K2CO3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答案】C【解析】A、检测某水样是否为硬水,可取样,滴入肥皂水振荡、观察,若观察到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则为硬水,若产生较多泡沫,则为软水,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则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等,所以该方法不能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氯化铵会产生刺激性气味,而碳酸钾不会,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2】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①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②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③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在进行实验③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 来确定该气体。【答案】 H2、O2、CO、CH4 二氧化碳/CO2 紫色石蕊试液【解析】②因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瓶口处末见火焰,说明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一定不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的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一定不是氧气;③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所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而除此之外的其它几种气体不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紫色的石蕊溶液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攻略02 物质的鉴别【典例剖析】【例2-1】(2024·西藏)下表中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A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溶于水,比较溶液温度C 铁粉和炭粉 观察颜色D 牛毛和涤纶 灼烧,观察现象【答案】C【解析】A、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B、分别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C、铁粉和炭粉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符合题意;D、灼烧,牛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灰烬为黑色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轻轻挤压就会变成粉末。涤纶燃烧时边熔化边冒烟,烧后灰烬为黑褐色硬块,用手指可捻碎,现象不同,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2-2】(2024·山东滨州)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B 食盐水和蒸馏水 测 的液体为食盐水,的液体为蒸馏水C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浅绿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D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充分加热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方法鉴别,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不正确。A不符合题意;B、食盐水和蒸馏水的pH都等于7。不能用测pH方法鉴别,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C、浅绿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可用观察颜色方法鉴别,鉴别方法正确,现象及结论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受热不分解。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D。【提分秘籍】物质的鉴别(1)鉴别的原则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②现象明显:使待鉴别物质的现象对比度或区分度较大。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NO3)2或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原因:Ag2SO4微溶于水,会干扰Cl-的鉴别)。(2)常见物质的鉴别物质方法现象与结论CO与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红的是CO向装有两种气体的塑料瓶里分别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振荡瓶子变瘪的是CO2,无变化的是CO分别点燃在空气中燃烧的是CO,不燃烧的是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出现的是CO,无变化的是CO2O2与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O2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红的是O2向装有两种气体的塑料瓶里分别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振荡瓶子变瘪的是CO2,无变化的是O2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分别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CO2,燃烧更旺盛的是O2将引燃的红磷、木炭、铁丝伸入分别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红磷、木炭、铁丝剧烈燃烧的是O2,不燃烧的是CO2KCl、NH4Cl和NH4HCO3三种固体闻气味,然后向另外两种固体中加熟石灰研磨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是NH4HCO3,向另外两种固体中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是NH4ClNaCl、NH4NO3和NaOH三种固体加入水中,测量温度水温升高的是NaOH,水温下降的是NH4NO3,水温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NaCl、CaCO3和CuSO4三种固体加水不溶于水的是CaCO3,形成蓝色溶液的是CuSO4,形成无色溶液的是NaClNaCl、CaCO3和锌三种固体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石灰水无气泡产生的是NaCl,有气泡产生且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aCO3,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的是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Ca(OH)2,无变化的是NaOH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是稀盐酸NaOH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的是NaOH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棉花、羊毛和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边熔化边燃烧且灰烬为硬球物质、捏不碎的是合成纤维。【变式演练】【变式2-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C.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D.用带火星木条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答案】D【解析】A、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C、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通过不同地方的炭化程度,可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D、空气和呼出气体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故选:D。【变式2-2】(2024河南,10)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取样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少、浮渣多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不能用食盐水,故A错误;氯化铵和熟石灰(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氨味气体,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味气体,不可以区分,故B错误;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的是涤纶,因此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二者,故C正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D错误。攻略03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典例剖析】【例3-1】(2024·江苏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气体:,点燃 B.(KCl)固体:,加热C.()气体:浓硫酸 D.NaOH()溶液:【答案】D【解析】A、CO2中含有少量CO时,若要使CO通过点燃方式转化为CO2,需要通入大量O2,则反应结束后有O2剩余,该操作除去了CO但引入了新的杂质O2,A选项错误;B、加入MnO2,加热,KCl不反应,KClO3在MnO2催化作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KCl、O2,最终剩余固体是KCl、MnO2的混合物,无法得到目标产物KClO3,B选项错误;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除去H2O,浓硫酸能与NH3反应生成硫酸铵,将含有少量H2O的NH3通入浓硫酸中,无法得到目标产物NH3,C选项错误;D、加入Ca(OH)2,NaOH与Ca(OH)2不反应,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OH,若Ca(OH)2适量,则所得溶液是NaOH溶液,D选项正确。故选:D。【例3-2】(2024·山东济南)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通过足量溶液,干燥B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稀硫酸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D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答案】CD【解析】A、CO2和HCl均能与NaOH反应,原有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B、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加入的是过量的稀硫酸,则杂质被除去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可得到硝酸钠溶液,符合除杂原则,故C符合题意;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钠固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CD。【提分秘籍】1.物质的除杂(1)物理方法:①过滤:可用于将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分离,如粗盐的提纯。②结晶:可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的分离,如KNO3与NaCl的分离。③蒸馏:可用于沸点不同的物质的分离,如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2)化学方法:①化气法:将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稀盐酸。②沉淀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再过滤除去,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可加入适量BaCl2。③置换法: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如除去Zn(NO3)2溶液中的Fe(NO3)2,可加入足量的Zn,再过滤。④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⑤加热法:通过加热将易受热分解的杂质除去,如除去CaO中的CaCO3,可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CaCO3。⑥溶解法: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如除去C中的CuO,可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H2SO4,再过滤,可得C。2.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1)气体的除杂①将杂质气体通过物质吸收、反应除去物质杂质试剂、方法O2CO2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COCO2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CO2H2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H2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②将杂质气体转化为主气体物质杂质试剂、方法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CO2HCl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通过浓硫酸③气体的干燥(即除去水蒸气)干燥剂能干燥的气体浓硫酸酸性或中性气体:CO2、SO2、HCl、H2、O2、CO、N2、CH4等生石灰、碱石灰、NaOH固体碱性或中性气体:NH3、H2、O2、CO、N2、CH4等(2)固体的除杂①当被提纯物质与杂质中只有一种可溶于水或杂质能与水反应时,可选择用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杂。②若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均溶于水,可通过加水将其转化为液体除杂,最终通过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要提纯物质。③当两种物质都难溶于水时,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用气体或液体除杂试剂。常见固体除杂物质杂质试剂、方法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或用磁铁吸引CuCuO加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NaClKNO3溶解、蒸发结晶CaOCaCO3高温煅烧(3)液体除杂第一步:对比,找出杂质离子和非杂质离子第二步:找出与杂质离子不共存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离子,确定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Na2CO3的如图所示:常见液体除杂举例物质(杂质)杂质离子除杂试剂NaOH溶液(Na2CO3)Ca(OH)2NaCl溶液(Na2SO4)BaCl2NaCl溶液(NaOH)OH-MgCl2NaOH溶液[Ca(OH)2]Ca2+Na2CO3CaCl2溶液(HCl)H+CaCO3FeSO4溶液(CuSO4)Cu2+FeNaNO3溶液(CuSO4)Cu2+、Ba(OH)23.物质的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馏、结晶等,其适用范围或原理如表。方法适用范围或原理实例过滤①可溶性固体与液体;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粗盐提纯蒸馏液体与液体制取蒸馏水,工业上制取氧气(分离液氮和液氧)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可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氯化钠中含少量的硝酸钾,用蒸发结晶法;硝酸钾中含少量氯化钠,用降温结晶法用磁铁吸引利用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进行分离铁粉与铜粉的分离【变式演练】【变式3-1】(2024·山东青岛)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B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将空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粉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D 鉴别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答案】BD【解析】A、除去铁粉中的碳粉: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碳粉不反应,过滤得到碳粉,而不是铁粉,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将空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粉,氧气和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得到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鉴别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取样,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钙溶液,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BD。【变式3-2】(2024·湖南·三模)生活中大部分物质以混合物存在,我们需要将有用的物质提取出来,除去其中的杂质。小明同学欲提纯下列物质,他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A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氢氧化钠 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氧化铜【答案】C【解析】A、根据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特点,A选项可以达到目的;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去除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B选项可以达到目的;C、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选用的试剂不正确,C选项不可以达到目的;D、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和氧化铜反应,所以可以去除杂,D选项可以达到目的。故选C。【变式3-3】(2024·黑龙江牡丹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方法正确的是序号 物质 杂质 方法A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B 通过灼热的炭层C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溶液 加过量的溶液,过滤【答案】AC【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可用于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故A方法正确;B、通过灼热的炭层,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方法不正确;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C方法正确;D、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方法不正确;故选:AC。攻略04 溶液中物质(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典例剖析】【例4-1】(2024·黑龙江)下列各组离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B.、、、C.、、、 D.、、、【答案】D【分析】pH=10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解析】A、亚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不符合题意;B、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且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例4-2】(2024·四川南充·三模)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NO3、NaCl、MgSO4 B.HCl、Na2CO3、H2SO4C.NaOH、KCl、AlCl3 D.FeCl2、KNO3、HCl【答案】A【解析】A、硝酸钾、氯化钠、硫酸镁相互之间不能结合为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该选项符合题意;B、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氯化铝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提分秘籍】1、熟记那些两种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等的离子,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2、离子共存附加隐含条件型首先弄明白隐含条件含义,pH<7,即溶液是酸性溶液,含有H+;pH>7,即溶液是碱性溶液,含有OH﹣;常见的有色离子:含有Cu2+溶液显蓝色,含有Fe3+溶液显黄色,含有Fe2+溶液显浅绿色。再根据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分析。①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具体条件反应物的类别反应物条件生成物条件酸+金属氧化物酸可溶下列三个条件中至少具备一个: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酸+盐盐可溶或难溶于水,酸可溶酸+碱其中一种溶于水碱+盐二者均可溶盐+盐二者均可溶可用如下口诀帮助记忆:反应物--碱与盐,盐与盐,要全溶;生成物--或沉淀,或气体,或有水。②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1)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都可溶于水。(2)碱中除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钡可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外,其余都不溶。(3)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都可溶于水。(4)盐酸盐(或氯化物)中除氯化银难溶于水外,多数都是可溶的。(5)硫酸盐中除硫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于水外,多数是可溶的。(6)碳酸盐中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于水,碳酸镁微溶于水外,其余都不溶。(7)微溶于水的物质有硫酸钙、硫酸银、碳酸镁、氢氧化钙。口诀:钾钠铵和硝酸溶,盐酸不溶氯化银,硫酸不溶硫酸钡,碳酸能溶钾钠铵,碱溶钾钠氨和钡,微溶硫酸钙银碳酸镁(还有熟石灰)。【变式演练】【变式4-1】(2024·山东滨州)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H+和碱性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2+和碱性溶液中的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和碱性溶液中的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Ca2+与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4-2】(2024四川达州)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K+、Na+、SO42-、Cl- B.H+、Fe2+、CO32-、NO3-C.H+、Ca2+、OH-、Cl- D.Ba2+、Cu2+、SO42-、NO3-【答案】A【解析】钾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相互之间不能结合成气体、沉淀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且不存在带有颜色的离子,A符合题意;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为浅绿色,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铜离子在溶液中为蓝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D不符合题意。攻略05 物质的推断【典例剖析】【例5-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其中甲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灭火,丙溶液为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碳酸钠 B.可用硝酸钡替代图中的丁物质C.乙与丙反应有沉淀生成 D.丁与戊发生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答案】B【分析】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甲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常用于灭火,甲、戊是碳酸钠和盐酸中的一种,丙溶液为蓝色,所以丙是硫酸铜,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钙、铁反应,所以乙、丁是铁、氢氧化钙中的一种,乙、戊会发生反应,所以甲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钙,丁是铁,戊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解析】A、由分析可知,甲物质是碳酸钠,故说法正确;B、硝酸钡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硝酸钡替代图中的丁物质,故说法错误;C、乙与丙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有固体生成,故说法正确;D、丁与戊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故选B。【例5-2】(2024·四川乐山)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种白色固体,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原固体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和 B.一定不含和C.一定只含有 D.一定含有和【答案】A【分析】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由 CaCl2、KCl、K2CO3 和 Cu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不能同时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钾溶液,因为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则说明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由于步骤②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则无法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综上,则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钙,一定含有碳酸钾,可能含有氯化钾。【解析】A、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故A分析正确;B、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一定含有碳酸钾,可能含有氯化钾,故B分析错误;C、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钙,一定含有碳酸钾,可能含有氯化钾,故C分析错误;D、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钙,一定含有碳酸钾,可能含有氯化钾,故D分析错误;故选:A。【变式演练】【变式5-1】(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步骤1:取一定量的固体药品,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g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步骤2:向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沉淀全部溶解,生成0.22g气体。步骤3: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步骤4: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只有部分沉淀溶解。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a的成分只有碳酸钙B.无色滤液b中溶质为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镁C.该样品中一定有硝酸镁、氢氧化钠、碳酸钙D.若步骤3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氢氧化钡溶液,不进行步骤4的探究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答案】BD【分析】取一定量的固体药品,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g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说明无色滤液b不含硝酸铜,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则1g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向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沉淀全部溶解,生成0.22g气体,由方程式,100g碳酸钙能生成44g二氧化碳,故0.5g碳酸钙能生成0.22g二氧化碳,则1g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说明固体样品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硝酸镁反应生成可溶于稀盐酸的氢氧化镁沉淀,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只有部分沉淀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则无色滤液b中溶质为硝酸镁、硫酸钠,综上,药品中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碳酸钙,没有硝酸铜。【解析】A、由分析可知,1g白色沉淀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错误;B、由分析可知,无色滤液b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钠、硫酸钠,正确;C、由分析可知,药品中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碳酸钙,一定没有硝酸铜,错误;D、若步骤1、2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3中的氢氧化钡溶液,硝酸盐都是可溶的,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故有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故有硫酸根离子,故固体样品中一定有硫酸钠,故不需要进行步骤4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正确。故选:BD。【变式5-2】(2024·四川自贡·三模)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固态E可用于人工降雨,D溶液可用于除锈,农业上用物质B的蓝色溶液和F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如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1)E是 (填化学式)。(2)B溶液与C溶液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 。(3)D转化为B可加入的物质是 。(4)F转化为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CO2(2)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3)氧化铜(合理即可)(4)【解析】固态 E 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E是二氧化碳,D 溶液可用于除锈,D是硫酸,农业上用物质 B 和 F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F是氢氧化钙,B是硫酸铜,C能与二氧化碳和硫酸铜反应,且氢氧化钙能转化为C,可推出C为氢氧化钠,A能与硫酸铜、酸反应,故A是较活泼金属,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带入验证,推理正确。(1)由分析可知,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B 溶液与 C 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现象为: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3)D 转化为 B 是硫酸转化为硫酸铜,可以加入氧化铜、氢氧化铜或碳酸铜等;(4)F 转化为 C 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一瓶无色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该气体可能是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答案】BC【解析】A、向空气中插入燃烧的木条,木条会正常燃烧,不会立即熄灭,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有一瓶无色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C、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有一瓶无色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该气体可能是氮气,故选项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故选项错误;故选:BC。2.鉴别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答案】C【解析】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为①CuCl2溶液;然后把①分别加入其它三种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的为NaOH溶液;再把④NaOH溶液分别加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②MgSO4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③BaCl2溶液。故选:C。3.区别CO2和CO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2和CO的是A.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B.分别持续通过灼热的CuO粉末C.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用导气管导出点火燃烧【答案】A【解析】A、、CO均为无色无味气体,不能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分,符合题意;B、分别持续通过灼热的CuO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氧化铜不反应,则能使黑色固体变红的是,无明显变化的是,能区分和,不符合题意;C、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无明显变化的是,能区分和,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分别用导气管导出点火燃烧,气体燃烧且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不能燃烧的是,能区分和,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4四川乐山)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A O2 N2 通过灼热的铜网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O2 CO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答案】C【解析】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和铜不反应,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再将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钾固体,故B错误;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5.(2024重庆B卷)下列除杂(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序号 实验对象 试剂及方法A CuO粉末(碳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B CO2(CO) 气体通过足量的木炭,加热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D NaCl溶液(CuSO4)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答案】C【解析】CuO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杂质没有除去,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杂质没有除去,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Na2CO3能与适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uSO4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6.(2024·四川自贡·三模)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钾溶液【答案】A【解析】A、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A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氯化钠、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无明显变化,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钡与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溶液与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4·内蒙古赤峰)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鉴别和——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B.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C.除去溶液中的——加入过量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D.分离和的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蒸发结晶;滤渣洗涤干燥【答案】D【解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烧杯内壁都出现水雾,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B、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应该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的氢氧化钙(过量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溶液,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滤渣洗涤干燥达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故选D。8.(2024·黑龙江龙江地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实验现象B 分离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答案】A【解析】A、鉴别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固体,加水溶解,硫酸铜可溶会看到蓝色溶液,碳酸钙难溶,会看到底部有未溶物,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所得滤液中除氯化钠外会混有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错误;C、在二氧化碳中除去一氧化碳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错误;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生石灰加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这样无法判断生石灰中是否混有熟石灰,错误。故选:A。9.(2024·山东威海)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B 鉴别硝酸铵和硝酸钾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D 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答案】D【解析】A. 分别灼烧两种物质,有烧焦羽毛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选项符合题意;B、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硝酸铵,没有现象的是硝酸钾,选项符合题意;C、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选项符合题意;D、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向混合物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MnO2,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2024·四川广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B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混合气体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C 分离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现象【答案】A【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C、根据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解析】A、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无明显气味的是硫酸钠,可以鉴别,故A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碳酸钙,但无法分离出氧化钙,故C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D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2024·黑龙江绥化)如表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B.检验NH4Cl中是否含有CO(NH2)2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鉴别CaCO3、NaOH、NH4NO3、CuSO4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答案】D【解析】A、K2CO3能与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稀盐酸(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再蒸发除去盐酸,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NH4Cl能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O(NH2)2不能,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不能检验NH4Cl中是否含有CO(NH2)2,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二氧化锰,应再对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钾,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吸热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2.(2024·山东泰安·三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除去CO气体中的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浓干燥B 鉴别NaOH、NaCl、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C 鉴别氯化铁、氢氧化钙、硝酸钠三种溶液 只用组内试剂即可鉴别D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然后用浓硫酸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NaOH,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的是NaCl,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NH4NO3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首先鉴别出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只用组内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和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3.(2024·广西柳州·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B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溶液C 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检验硝酸钾溶液中是否混有氯离子 取样,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溶液【答案】D【解析】A、木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粉末,混合加热生成红色的铜,但依然无法区分哪种物质是木炭粉哪种物质是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O2和CO2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CO2和NaOH发生反应被除去,但气流通过溶液会带出水,O2中又混有水。不符合题意;C、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除去了碳酸钙,但氯化钙依然在溶液中,还应该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生成不白色沉淀,证明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AgCl生成,证明溶液中混有氯离子。符合题意。故选D。14.(2024·甘肃陇南·三模)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B 鉴别、NaOH两种白色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C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适量【答案】D【解析】A、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可以用取样,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方法鉴别,选项正确;B、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形成无色溶液,故可以用取样,分别加水的方法鉴别,选项正确;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向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在进行蒸发结晶,就看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选项正确;D、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产生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D。15.(2024·山东泰安·三模)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 B.K+、OH-、C.Ca2+、、Ba2+ D.Cu2+、Cl-、Mg2+【答案】B【解析】A、H+、、Na+中H+与结合生成水,不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B、K+、OH-、与不发生化学反应,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符合题意;C、Ca2+、、Ba2+发生化学反应,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Cu2+、Cl-、Mg2+中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Cu2+水溶液显蓝色,不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B。16.(2024·湖南·三模)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 B.Na+、H+、C.H+、K+、OH- D.Ag+、Mg2+、Cl-【答案】A【解析】A、三种离子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B、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17.(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下列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A.H2SO4、KOH、Na2SO4 B.FeCl3、KNO3、NaCl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答案】D【解析】A、H2SO4、K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钾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错误;C、AgNO3与NaCl、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氯化钠、硝酸,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故选D。18.(2024·山东济宁·三模)某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2)向(1)中待测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无现象。分析实验,以下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可能含有 B.可能有K+C.一定有H+、Mg2+ D.一定没有Cu2+、Fe3+、OH-、【答案】A【解析】(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铜离子、铁离子,铜离子是蓝色的,铁离子是黄色的;(2)向(1)中待测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氢离子和镁离子,氢离子先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待氢离子完全反应后,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离子、镁离子均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3)向(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因为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A、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氢离子、镁离子,一定不含铜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硝酸根离子,符合题意;B、由以上实验,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钾离子,故可能含钾离子,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氢离子,镁离子,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铜离子、铁离子、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19.(2024四川达州)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可提取食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回答下列问题。(1)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过滤后,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即可)。(3)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即停止加热。【答案】(1)加快溶解速率(2)Mg(OH)2、CaCO3 滤纸破损(3)较多固体【解析】(1)粗盐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速率;(2)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过滤后,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化学式为Mg(OH)2、CaCO3;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导致滤液未经过滤流下、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液体从滤纸和漏斗的缝隙流下等;(3)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20.(2024·广东广州·一模)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C1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步骤Ⅱ:往步骤Ⅰ溶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Ⅲ: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试判断:(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2)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步骤Ⅲ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来检验。(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碳酸钾/K2CO3 K2SO4、CuSO4、CaCl2 氯化钾/KC1(2)硝酸银/AgNO3(3)【解析】(1)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钾或硫酸钾;综合步骤Ⅰ得到无色溶液,步骤Ⅱ可能含碳酸钾或硫酸钾,而碳酸钾或硫酸钾可与氯化钙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钙;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钾,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钾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由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碳酸钾;肯定没有:K2SO4、CuSO4、CaCl2;可能有:氯化钾;(2)要确定氯化钾的存在,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会和银离子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3)步骤Ⅲ: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可知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