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增强对国家文化的归属感。领悟思想理念中的担当精神,自觉承担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积极践行时代使命。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学会用思想理念滋养心灵,培育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提升道德实践与自我省察能力。要求:阅读教材P9-11,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思想理念有什么特征?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思想理念?总议题:悠扬思想,为何历久弥新?子议题一:古韵悠长,思想理念藏何意?子议题二:观往知来,理念内涵有哪些?子议题一古韵悠长,思想理念藏何意?2025年1月28日晚,央视春晚如期拉开帷幕,李子柒作为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成为当晚的一大亮点。她身着融合了13项非遗技艺的华服,包括成都漆艺、潍坊风筝、扬州绒花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她的出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惊艳的视觉享受,更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议学情境一【春晚文化知多少】议学任务1.你还知道哪些非遗文化?它们为什么能传承至今?2.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打铁花扎染剪纸“打铁花”不仅象征着富贵吉祥,更承载了农民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剪纸来自民间,一纸一剪刀,真实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思想理念深邃博大,历久弥新。【议学小结】(笔记)1.思想理念有什么特征?(P50 )(1)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2.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P50 蓝字)有人认为,“历久弥新”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这篇序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更展现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因此,“历久弥新”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经过长时间考验仍然保持着新的状态或品质的事物或人。你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议学拓展子议题二观往知来,理念内涵有哪些?议学任务这些思想名句蕴含什么思想理念?议学情境二【生活观察】思想理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是子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议学小结】(笔记)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P51-53)思想理念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都江堰水利工程遵循因地制宜,自流灌溉原则,经过历代水利人的不断完善,做到了“枯水期有水可用,丰水期防止灾害”。从此困扰千年的水患得以解决,岷江水成为润泽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都江堰为如今的繁华热闹的成都贡献了千年的智慧力量。议学情境三【都江堰生态智慧】议学任务1.都江堰的生态智慧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分组搜集并展示我国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的典型案例。【古人之智】公元前104年,由西汉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体系,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意义。知识链接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绿色能源【今朝之法】知识链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名言点击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议学小结之名言点击一李冰,战国时期秦昭王时期的人。被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的时候就发现洪水和干旱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人民。为了治水,李冰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亲自考察,亲自监督,亲自测量,亲自施工。李冰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都献给了都江堰。他儿子李二郎受父亲的影响,也将都江堰的修建视为己任。李冰父子二人都为都江堰的修建奉献了自己的大好年华。议学情境四【上阵父子兵】议学任务1.如何理解李冰父子亲力亲为修建都江堰的行为?2.怎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做每一件事?名言点击二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思想。要求: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议学小结之名言点击二“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 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 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 “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相关链接【议学小结】(笔记)(1)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2)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4.怎样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P52)都江堰的修建在大禹治水的理念上进行了创造,而最近几十年来,都江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逐渐实现了科学化、自动化,水资源调度更加科学。2006年,紫坪铺水利枢纽横空出世。它是都江堰总体规划中的水源工程,建于岷江上游,下距都江堰渠首鱼嘴3.8千米,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议学情境五【功绩万年长】议学任务紫坪铺水利枢纽横空出世体现了什么思想?议学小结之名言点击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因: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议学拓展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特点之一。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水的“尽头”也在延伸,发散状灌溉系统继续蔓延拓展。灌溉范围不断扩展的同时,灌区功能也发展成兼具防洪减灾和保障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多目标综合服务,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38县1076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为四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优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议学情境六【多功能性综合服务】议学任务让都江堰提供综合性服务说明了什么?(4)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的思想。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 民, 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治国有常, 而利民为本。议学小结之名言点击四【议学小结】(笔记)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 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 民, 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5.为什么要惠民利民、安民富民?(P5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议学总结】(重点笔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堂小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作用解读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密码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特点深邃博大、历久弥新内容1、几千年来,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延续至今。对此,我们可以感知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③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唯一精髓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2.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家开展这些节目有助于我们( )①传承发展思想理念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③彻底改变思维方式 ④努力走好人生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3.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体现了(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