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北京“中轴线”思考:北京中轴线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对称布局:严格对称的美学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正”的追求,反映出古人“不偏不倚”“执中守正”的思想理念。 居中为尊:中轴线处于城市中心,象征着核心与主导地位。 自然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阴阳平衡:阴阳对应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理念,强调事物的平衡与协调发展。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2.政治认同: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对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和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3.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四种思想理念的内涵教学难点:了解思想理念的重要价值思想理念的重要性1思想理念的内涵2自学导航中华文化知多少?中国最早的文字:______甲骨文中国四大发明是: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四大名著是: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中国文学的高峰:唐__宋__元__诗词曲提问:从中华文化丰富的内容和发展历程中,你悟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汉朝宋朝商朝明清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元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3.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探究与分享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点拨:(1)这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尊重、顺应大自然的表现。(2)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雨水清明大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天人合一相关链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十年禁渔”“斧斤以时入山林”“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屈从于自然,也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而是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开发自然、造福人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之路。”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内涵: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怎样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毛泽东 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发现问题笔记区怎样理解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贴合实际水平: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先设定掌握基础知识的目标,再逐步提升。分解目标:将大目标细化为每日、每周、每月可执行的小任务,像备考可按科目章节分配任务,定期检查进度认真听讲:课堂上专注老师讲解,积极思考互动,记录重点难点,不敷衍、不走过场。完成作业:独立认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巩固知识,遇到问题深入思考,不抄袭、不糊弄。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呢?“革故鼎新”——《周易》原文:“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释义:革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释义: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生活,请你为提高农业工作效率献计献策“化身农业达人”阅读书本第53页“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庶 :即增加人口。富 :即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问题。教 :即教育。 孔子的“庶、富、教”思想 是孔子提出的一种治国理念,旨在通过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和教育来达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孔子的“庶、富、教”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经济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和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探究与分享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怎样理解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坚持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文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之不如足践中华文化的思想理念,你理解了吗?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作用内涵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助于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课堂小结1.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个统一体,彼此是相通相依、和谐共存的。这个理念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顺应天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体现了( )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C.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B课堂检测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选项中与这句话蕴含相同思想理念的是(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B.春生夏长,秋收冬藏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A3、“庶、富、教”是孔子阐述的关于教育和经济的关系的论点。孔子认为国家发展必须具备庶、富、教三个条件:庶即充足的劳动力,富即使人民生活富裕,教即使人民受到教育。下列与孔子的“庶、富、教”所蕴含的思想理念相一致的是( )A.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D.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