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这个跨越3000年却依然可识别的汉字,藏着中华文明延续的秘密—— 人文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目标导航
道德修养:感悟“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等生活智慧,提升个人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
责任意识: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谐、节俭等理念。
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人文精神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 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健全人格:通过"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自学导航
阅读P58-62,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0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02|中华人文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0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重要性/价值)?
相关解释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什么是人文精神?
相关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知识归纳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重要性/价值)?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②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p58
2.中华人文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生活观察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生活观察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①“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这启发我人与人之间要尊重差异,彼此包容,和谐相处。
②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启发我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我们塑造理想人格。
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这启发我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艺作品融为一体,塑造自己的审美气质。
④《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这启发我要不为物役,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
知识归纳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君甘臣酸
齐景公问晏子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晏子答:“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君甘臣酸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含义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 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睦,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会盲目苟同、随波逐流;小人只求与别人一致,但实际不讲原则,不会真正与他人保持和睦。
知识链接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年轻时管仲家庭贫困,鲍叔牙知道后,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管仲出资较少,但在分配利润时拿得较多,鲍叔牙并未不满,反而体谅管仲家庭贫困。有一次战争,管仲为照顾年迈的母亲选择逃避,鲍叔牙理解并支持他的做法。后来,在齐国的君位争夺中,管仲支持的公子纠失败,而鲍叔牙支持的公子小白(即齐桓公)胜利。鲍叔牙深知管仲的才能,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担任宰相,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使得齐国日益强盛。
2024年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强调,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
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
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
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
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
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含义 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意义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链接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
《千里江山图》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表现 ①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②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探究与分享
3、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哪些?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表现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意义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中和泰和。这是一种追求内心平和、行为适当、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态度。
“中和”出自《礼记》,强调遵循中庸之道,找到恰当的道路,避免极端和偏离,以达到内外平衡的状态,包括诸多方面,如情绪的稳定、思想的平衡、行为的适当、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泰和”,又称“太和”,出自《周易》,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和谐,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
素养提升
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具体做法
(1)节约粮食、水电,自觉践行“光盘行
动”,拒绝浪费。
(2)自觉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做简
约生活方式的先行者。
(3)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制定家庭预算,
合理规划家庭开支。
(4)适度消费,抵制搞攀比、讲排场,在生活中学会克制不必要的消费和欲望,追求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内涵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