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平二:《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要关注每位学生身心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学中采用垒球为主教材,贯穿全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本课是在水平一教材投掷课程自然投掷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蹬地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快速挥臂的侧向投掷方法和用力顺序。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水平二,三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究和挑战欲望;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通过情景模拟,游戏比赛,模仿等一系列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模仿练习,竞赛中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四、教学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原地侧向投掷的动作和方法。2:通过课程的学习,70%的学生能正确完成在侧向投掷中快速挥臂的动作方法,15%的学生能完成蹬地转体的动作方法。3:通过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快速挥臂、侧向投掷,控制投掷方向。难点:原地转体、身体协调。六、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游戏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先练后教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言语激烈、学生的模拟体验,让学生在练习中、游戏中体会并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以达到教学目标。七、教学过程(详见教案)八、安全预设1、投掷过程中学生练习间距拉开,,有序捡球,避免碰撞。2、投掷过程中避免将垒球朝同学身上投掷。3、游戏比赛时讲清方法和规则,跑动中避免发生碰撞。水平段:二 年级:三 班级人数:45 上课地点:操场 课的类型:实践课教学内容 复习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的正确动作。游戏 教学器材 沙包或垒球教学重点 蹬地、转体、肩上屈肘、快速挥臂 教学难点 最后用力、动作连贯、协调用力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进行投掷锻炼,对增强学生的腰腹、肩带及肌肉力量,提高上肢爆发力,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投掷的准确度和远度。健康行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练习投掷的过程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体育品德:培养学生自信、果断、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课的结构顺序 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教学内容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时间准备部分部分 课前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学生人数。2:教师记录学生出勤情况。3: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4:安排见习生任务。 1、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 2分钟热身部分本课基本部分 1、慢跑200米2、徒手操一、复习上步投掷沙包或垒球的动作。二、抛掷游戏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200米热身跑。 教师口令学生练习。1、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持器械练习前,教师一定要强调练习时安全问题,确保课上不出安全事故。游戏主要是以抛掷沙包或垒球游戏,以“前掷沙包或垒球比远”或后抛沙包或垒球比远。 游戏规则:一路纵队,第一个同学后抛沙包或垒球,第二个接住,依次向后,第一个完成为胜利(抛接过程中不能掉地,如果掉了从头开始) 三局两胜。 1、上肢运动 2、肩部运动3、体侧运动 4、体转运动腹背运动 6、手腰膝踝 1、学生徒手练习时教师检查并纠正动作。2、学生集体按組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四路纵队听教师口令开始。 8分钟左右25分钟放松小结部分 学生放松评价本课 1:整队集合,清点人数。2: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3:宣布下次课内容及要求。4:师生道别,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收还器材。 △ 5分钟安全准备家庭作业 1.学生持器械练习时,一切行动听从教师安排,确保学生课堂安全。2.练习队形:四列横对队1、上肢力量练习2、腰腹力量练习预计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120次/分练习密度:60% 运动负荷表征 1.脸红 2. 出汗√3.气喘 4. 肌肉疼痛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