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从解放者、觉醒者到抗争者,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正如习主席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同学们在这些英雄身上都学到了哪些民族精神呢?今天我们心怀崇拜英雄心情学习本节课。导 入 新 课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804 1822 1826 1881 1882 1896 1905 1908 1911单元预览 时空坐标海地独立巴西独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埃及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胜利印度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伊朗发生立宪革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建设两大任务:一条线索: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非洲的抗争三大表现: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四大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进程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中国辛亥革命亚洲的觉醒概念解读是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是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势力。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一.拉美的独立(一)独立背景列强殖民拉美 政治经济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②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③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④发起黑奴贸易;⑤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地狱的入口”1.政治:遭受殖民压迫(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美独立的火种)问题:看视频总结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和外部因素方面 )一.拉美的独立材料1:到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器、铁器、玻璃、糖等手工工场及造船厂……在巴拿马、古巴、阿根廷和巴西兴起了造船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着殖民地走上争取独立斗争的道路——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材料2: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颂。——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材料3: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1807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被迫参加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后,英国加强了对两国海岸的控制,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交通联系被中断。随后,两国本土也被法国侵占。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还存在哪些原因?2.经济:民族经济发展(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为独立运动奠定物质基础)3.思想:启蒙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部:美、法革命推动(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了拉美人民)(一)独立背景一.拉美的独立(二)独立进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1826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宪法1910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1822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1804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889年第一阶段: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第二阶段: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一.拉美的独立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揭开拉美独立序幕杜桑·卢维杜尔(黑人奴隶)1822年萄属巴西独立,建立君主制佩得罗一世(葡萄牙王子)1826年西属拉美实现独立玻利瓦尔(土生白人)圣马丁(土生白人)1810年墨西哥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伊达尔戈(土生白人)【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1)背景上(3)领导阶级上(2)过程上——外因影响大,自身发展不充分,内部条件不成熟——时间长,阶段性强,涉及地域广——由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一.拉美的独立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学习聚焦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时期,拉美的大量土地就掌握在极少数大地主手中,形成大地产制。独立后绝大多数大地产更加扩大……大地产保留了对农民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大种植园发展单一作物制,生产与销售受外国控制,极大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拉美各国在政治上形成“考迪罗”制。大地主与天主教会、军阀结成联盟,操纵政权……军事独裁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投靠外国势力,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这就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大门。——摘编自《世界近代史》结合以上材料,说说独立后的拉美人民为什么仍然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①内忧: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②外患: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实质是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金元外交20世纪初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以金钱代替枪炮,用经济手段控制拉美,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大棒政策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美国家“循规蹈矩”,实质是加强对拉美的侵略。考迪罗原意是首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 特征: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思考】从以上可以看出,拉美的独立运动还存在什么特点?结果上: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性质上:具有反殖反封双重性质门罗主义:1823年美总统门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大棒政策:1904年12月6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其实质是加强对拉美的侵略。其特征是:武力威胁、外交讹诈。金元外交:以金钱代替枪炮,用经济手段控制拉美,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知识拓展严禁进入美洲二.亚洲的觉醒世界资本主义和俄国1905年的运动终于唤醒了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列宁《列宁全集》【思考】何谓“亚洲的觉醒”?亚洲觉醒的原因有哪些?觉醒: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9世纪末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二.亚洲的觉醒16世纪——20世纪初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殖民国家 殖民范围 殖民手段葡萄牙 亚洲沿海的一些岛屿 控制商路、建立商站西班牙 菲律宾 抢夺土地、直接控制英 南亚(印度) 建立公司、直接抢掠强征赋税、种植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法、俄 西亚(奥斯曼土耳其、伊朗) 英、法、荷、美 东南亚(印尼、越南、菲律宾等) 英、法、俄、日、美 东亚(中国、朝鲜)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激起了民众的反抗)(一)觉醒背景二.亚洲的觉醒(一)觉醒背景材料1: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寨变成生产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村......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摘编自《世纪经济史》材料2:据统计,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1901—1911年设立了650多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2.经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二.亚洲的觉醒(二)代表事件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提拉克(1856-1920),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代表人物。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万多工人的政治总罢工。提拉克英勇不屈,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但还是被判处6年监禁。印度国大党党旗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思考】国大党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提出了什么主张?大罢工有何意义?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资产阶级利益,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国家 殖民者 性质 概况 结果 影响印度伊朗中国英国英俄西方列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885年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1905提拉克主张推翻殖民统治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1911伊朗发生立宪革命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二)代表事件二.亚洲的觉醒【任务】结合教材将表格补充完整二.亚洲的觉醒【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从以下角度总结亚洲觉醒的特点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也参与其中3.斗争策略(水平):出现了资产阶级政党,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革命纲领,如三民主义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4.结果影响:带有一定国际性,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了大量文章,声援印度和伊朗等国人民的斗争。菲律宾爆发革命后,孙中山一再帮助菲律宾革命者购买武器,而后者也曾捐赠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从事革命活动的经费。中国和越南的革命者也曾互相支持对方的斗争。——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三.非洲的抗争【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抗争的背景。列强瓜分非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资源遭到无情掠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1.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2.非洲工业近代化进程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由传统阶级领导,以“武装斗争”为主斗争事件 概况 领导 结果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唤起民族意识;1882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反英斗争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1881年爆发反英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1896年打败意军祖国党(爱国军官)“马赫迪”(宗教)孟尼利克二世(皇帝)三.非洲的抗争【任务】阅读课本,梳理非洲抗争的概况。政党组织宗教宣传皇帝号召苏丹埃塞俄比亚阿拉比起义马赫迪 (拉丁文Mahdi) 阿拉伯语的中文音译,意为“被真主引上正道的人”。伊斯兰教《圣训》曾预言:马赫迪是世界末日来临前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来伸张正义,铲除暴虐,解救苦难,恢复真正的伊斯兰教。是穆斯林的领导者。孟尼利克二世埃及三.非洲的抗争埃塞俄比亚苏丹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其范围和水平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或地区斗争,而是发展成有组织的、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几乎都是由封建统治阶级或传统社会的统治者领导的。……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编》埃及(1)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规模大、有组织、斗争持久(3)传统社会阶层领导(4)宗教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以上材料,总结非洲抗争的特点。四.亚非拉独立运动的意义为什么教材中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亚洲的非洲的觉醒抗争拉美的独立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民族独立成为其首要任务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新的阶级力量参加斗争进入民族民主革命阶段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领导多是传统社会阶层仍属于旧式的民族斗争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四.亚非拉独立运动的意义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1821年 西属墨西哥独立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1826年 西属拉美实现民族独立1885年 印度成立国大党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1882年埃及掀起反英斗争1894-1896年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910-1917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1881-1899年苏丹马赫迪起义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③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1894年埃塞俄比亚和中国都爆发了反侵略战争,但战争结果却是一胜一负,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签约,最终保持了国家的独立;而清王朝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在慈禧的授意下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埃同是反侵略的抗争,结果却不尽相同,这给了我们怎样的经验和教训?“敌人侵扰了我们的国境,妄图消灭我们的信仰,破坏我们的祖国。为了爱惜我们遭受如此深重苦难的国家……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都跟我来吧。……—— 1895年孟尼利克《告全国人民书》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闻尘偶记》拓展探究同仇敌忾,勠力同心的民族精神是战胜侵略者的关键因素!欲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机,必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相结合!【课堂小结】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民族独立运动民族民主革命亚洲的觉醒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非洲的抗争埃及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阶段一:阶段二:海地独立西属拉美独立葡属巴西独立巴西废除君主制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苏丹马赫迪起义(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3)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4)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课堂精练1.20世纪初,亚洲开始改变沉睡状态,“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被宰割、被奴役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革命因素”。这根源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B.亚洲人民反帝斗争走向联合C.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D.世界殖民体系的衰退和瓦解2.1824年,法国企图干涉哥伦比亚独立,哥伦比亚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按照开罗宣言的精神与美国结盟,但美国却没有答应这一请求。1895年的“委内瑞拉危机”;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强硬态度迫使英国同意坐下来与委内瑞拉谈判,和平解决了领土争端。这反映出( )A.门罗主义推行以国家实力为基础 B.援助哥伦比亚违背了门罗主义C.美国对拉丁美洲各国主权的尊重 D.美国反对改变拉美被殖民现状AA课堂精练3.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从印度教的经典中选择了《薄伽梵歌》作为他的理论依据,他宣称《薄伽梵歌》不仅是印度“吠陀宗教树上所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而且蕴含了“东西方一切形而上学和伦理的原则”。提拉克意在( )A.推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唤起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抨击印度种族歧视制度 D.谋求国大党的执政地位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