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亲情与友情 能力提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积累与运用(16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6分)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 时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了中华民族 的美德;荷叶对红莲的呵护 着母爱的勇敢慈怜;谢太傅寒雪日讲论文义 着浓浓的文人雅趣……语文,你如婉转柔美的歌声;语文,你如精美隽永的书法;语文,你如古朴凝重的古筝。(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tān 痪 分歧 (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诀别 尊老爱幼 映衬 洋溢B.离别 承前启后 映照 闪耀C.离别 尊老爱幼 弥漫 洋溢D.诀别 承前启后 映衬 弥漫(3)品读《咏雪》后,有同学欣羡于谢氏家族把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欣然提笔用对联表达感悟。请你试着把下联补充完整。(2分)上联:开卷有益益临此境下联: 乐在其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题。(4分)春天到了,漫山遍野的山花烂漫。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憔悴。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盛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而且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的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凋谢的却是自己的全部啊!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吗 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 , , , 。2.把下面四个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拧成慈母手中线 ②吐出棉 ③纺成纱 ④织成游子身上衣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2分)4.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诗,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二、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文,完成5~8题。慈母手中线陈柏清①那一天去看同事,她正坐在阳光下,给未出世的孩子绣一个小肚兜,看她挺着肚子费力的样子,我说:“商店里有卖啊!”她笑笑说:“我想自己绣。”看到她眼角眉梢温柔的笑意,我的心一下融化了,我的眼圈湿润了,我想起了我的母亲。②站在生命的此岸,回过头,看见记忆中的母亲,常使我泪水涟涟。曾经,她的手中握着很多东西,锅铲、盆碗,还有各色衣服的针线。她手中的每一样,都标示着一个母亲的日常,也是她爱的武器。“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母亲手中的武器,使困苦变成颜料,把日子涂抹得生动鲜活、和谐温馨。③做针线活是物资匮乏年代一个家庭主妇的必备技能,家人身上的遮羞和暖都由一针一线织来。尽管二哥哥捡了大哥哥的剩,三姐姐穿二姐姐的旧衣,可是七个孩子加上父亲和老人的穿戴,也足够我的母亲一年四季在煤油灯下忙个不停。做鞋子要搓麻绳,母亲白皙瘦削的腿被搓得通红。遇到麻上没撸净的硬皮,母亲的腿就会被割出小口。这时母亲就会咬住牙关吸口气,不由自主地轻哼一声,然后继续在已经有血痕的腿上搓麻绳。我说:“妈,不疼吗 ”母亲笑笑说:“没事儿,习惯了。”所以我小的时候最恨麻上的硬皮,常常在母亲搓麻绳时,坐在她身边,把那些成卷的麻绳翻来翻去寻找硬皮,把它撸下。每当这时,母亲就不时回头笑着看看我。④现在天一冷,商场里就挂满了各式毛衣,羊绒的、针织的,用来御寒。可是几十年前,毛衣是奢侈品,甚至是家庭上档次的一种标志。我母亲和父亲结婚的时候,姥姥就曾经给父亲母亲各织了一件毛衣作为陪嫁之物。因为穿了很多年,毛衣有些地方已经有了破洞,母亲打算拆了,给我们改成小的。那些毛衣多年没有翻织,长期折叠的地方毛线都断了。母亲洗好,把那些弯弯曲曲、纠纠结结的毛线捋直,一小段一小段把断的地方接起来,常常一坐半天才接出一小团,这很费眼力,也很费时间,但母亲终于完成了。她从别人那里借到了几根铁的毛衣针,每天有时间就织一点。那是我头一次看见织毛衣,心里充满好奇。她织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母亲总是用胳膊肘轻轻推推我:“坐开点,妞子,妈妈的针会别到你眼睛。”我坐开点,一会儿又凑近了,母亲只好不时往旁边挪一点点。她把针放下时,我摸了摸,那针被母亲的手翻来倒去,竟由刚拿时的冰凉变得温热,我想,那就是一个母亲的温度。⑤毛衣织好了,虽然穿起来扎脖子,可我还是不顾妈妈劝阻,坚持穿了好几晚,没有脱掉睡觉。母亲一年四季手上都有针线活。她去世之前还有兄长一只破洞的袜子没有补完。洗得干干净净的袜子被整整齐齐地折好,躺在母亲装着针线和布头的蓝色印花的小包袱里,旁边还有磨得银亮的顶针。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哪一个孩子不曾穿过母亲缝制的衣物 那密密缝制的每一个针脚里,都是母亲在漫长的岁月中对家人无尽的爱与呵护,就像自云隙洒落的阳光,照亮希望,抚平创伤,也温暖了岁月。(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令人感动的是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B.首段写“我”看同事给未出世的孩子绣小肚兜时“眼圈湿润”,是因为“我”想起了去世的母亲。C.第④段写母亲陪嫁的毛衣“有些地方已经有了破洞”,暗示“我”母亲小气,不舍得换新毛衣。D.第⑥段引用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照应标题,点明中心,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深深的怀念。6.本文围绕母亲详写了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2分)7.从第③段的记叙中,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分)8.本文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都写对母亲的回忆,两文在主旨的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刘义庆《咏雪》)【乙】余与芸①寄届②锡山华氏,时华夫人③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劳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选自沈复《活花屏》)【注释】①芸:陈芸,作者沈复的妻子。②届:至,到。③华夫人:陈芸的闺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俄而雪骤( )(2)公欣然曰( )(3)宽一尺许( )(4)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与儿女讲论文义 余与芸寄届锡山华氏B.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下车引之C.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D.劳教其家 出其不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此真乡居之良法也。12.甲、乙两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作用。(2分)14.有人说这是一首悲秋之曲,也是一首乡愁之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发表你的见解。(2分)四、名著阅读与写作(58分)(一)名著阅读。(8分)1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1)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 ”;多年后,当回忆她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件事时,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1分)(2)《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章中自选两篇,各写出一个情节。(3分)16.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一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写出她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的态度。(4分)(二)写作。(50分)17.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感情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以“值得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参考答案1.(1)瘫 qí (2)A (3)寓教于乐2.B3.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4.(1)影入平羌江水流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洪波涌起 (4)海日生残夜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5.C(暗示当时“我”家生活贫困)6.①写母亲做鞋子时搓麻绳。②写母亲为“我们”织毛衣。7.勤劳、能吃苦、温柔及乐观。8.两文都通过回忆,表现出母亲为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赞扬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9.(1)不久,一会儿 (2)高兴 (3)左右 (4)放置或安放10.A(A和。B助词,的/代词,指陈元方;C助词,表时间短暂/连词,表承接;D代词,她的/代词,对方)11.(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这真是乡居的好方法。12.甲文言简意丰,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乙文用语准确严密,如记叙做“活花屏”的方法中,用料“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中的“约”字,意为“大约”,这里准确写出用来排钉成凳子的两根木梢的长度,用语准确严密。 【附译文】 我与妻子陈芸寄居在锡山华氏家中,当时华夫人叫两个女儿跟芸学习识字。居住在乡间,院落空旷,夏日阳光逼人,(华夫人)烦劳(陈芸)在她们家教学,(陈芸教大家)制造活花屏的法子,(回想起来)非常巧妙。每个活花屏只分一扇,用两根长四五寸的木梢排钉成凳子四个角的样子,当中空出来,横为四个档,每个档宽有一尺左右,每档四个角凿上圆眼,插上竹条相互交错编成方眼,做成的屏风约高六七尺,再用砂盆种植扁豆放在屏中,(豆藤随竹编蔓)向上长满整个屏架,(活花屏)两个人就可以移动。多编几个花屏,随意遮拦,就好像绿荫满窗,又透风又遮蔽太阳,迂回曲折,可以随意改变(摆放的位置),所以叫作“活花屏”。有了这种方法,就是一切藤本香草植物随地都可以拿来运用做“活花屏”。这真是乡居的好方法。13.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14.同意。作者所见之景,具有晦暗、萧索、冷清的特点,显出了悲秋的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主要是因为作者离开家乡,远在“天涯”,才会有这种孤独之感、羁旅之思、乡愁之感。(意思对即可)15.(1)阿长 (2)示例:《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高兴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记叙了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事。《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16.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出去。“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倦。17.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