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生思考 能力提优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人生思考 能力提优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人生思考 能力提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战国时的杨朱在魏国做大官,回畏垒山拜访老师,扬扬得意,夸夸其谈,前呼后拥的。老师下山接他,叹息道:“原以为你可教诲,今始知你不可教诲。”杨朱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神态傲 ① ,目光骄矜,谁愿与你共处 ”杨朱 ② 。与人相处不在权钱,而在合道。权钱完结,友情终止。合道则是一种亲善,更有魅力。
(1)文中加点字“矜”的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qíng  B.jīng  C.jīn  D.qíng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1分)
A.曼 B.漫 C.蔓 D.慢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2分)
A.内疚不已 B.羞愧难当
C.愧悔无地 D.伤心至极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③⑤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④③⑤①② D.④②③⑤①
3.某班围绕“勤奋”展开讨论,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4分)
A.甲:勤奋出成果。马克思艰苦奋斗几十年写成《资本论》。
B.乙:勤奋出成就。德摩斯梯尼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
C.丙:勤奋能补拙。荀子在《劝学》中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丁:勤奋出聪慧。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4.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共6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剪烛西窗,共话今宵情景的两句是“        ,        ”。
(3)我们要表达对家乡思念的情感时,常常会引用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        ”。
5.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B.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得了“火眼金睛”。
C.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僧。
D.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来芭蕉扇灭了火才得以通行。
(2)《西游记》塑造了沙僧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他的故事,说说这一形象带给你哪些情感体验。(4分)
(3)《西游记》用了大量的笔墨记叙孙悟空的故事,从孙悟空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 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22分)
(一)古文阅读。(11分)
盖①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②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有望。
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旧时伎俩③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④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盖:如果。②汩:搅乱、扰乱。③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④忝:辱,有愧于。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千里从师(    )
(2)不欲昼夜督责(    )
(3)一味勤谨(    )
(4)夙兴夜寐(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2)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朱熹让儿子外出从师学习,只因为儿子在家不愿专心读书学习。
B.朱熹让儿子外出从师学习,避免了自己日夜督促责备儿子。
C.朱熹让儿子外出从师学习,希望儿子改掉不好的习惯,勤奋学习。
D.本文作者用简短的文字表明自己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可谓情真意切、字字千金。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快乐的补漏人
刘 希
①和七岁的女儿逛完街回家,经过一个偏僻的路口,我们看见两个人正忙忙碌碌地在做饭。女儿好奇极了,问我:“妈妈,他们是在野炊吗 ”我笑了笑,指了指旁边那辆破旧的货车,对她说:“不是的,他们是从外地来的补漏人。谁家房子漏水了,只要找到他们,他们就能修好。”女儿“哦”了一下,然后微笑起来:“妈,你看他们真快乐。”他们确实快乐,一点儿也没有背井离乡的愁闷与无奈。男人正在一个水桶里洗白菜,而女人正把锅烧热、放油。虽然我没有看到像样的菜,但他们的神情那么专注,女人还小声地哼着歌,我知道那是时下的流行歌曲《我的生活不苟且》,他们那样享受做饭的快乐,享受生活,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②因为房子有些漏水,我便想着请他们看一下,他们马上应承下来,说吃过饭就来。我家就在附近,半小时后他们就喜滋滋地过来了。看完漏水点后,两人便开始在楼顶的空地上忙碌起来,支锅、熬油,不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就熟练地补好了。临走,看到我家大宝二宝在下围棋,女人露出喜悦之情,用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道:“你家也两个孩子呀。我家也两个,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上小学一年级了,女孩还没上幼儿园呢。”她自顾自地说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男人用眼神示意她别说了,她这才停住嘴,跟着他快步下楼。
③一天晚上散步,经过一家银行门口,我忽然瞥见了那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对着广场上的电视看节目,女人笑得极其灿烂。见了我,她主动起身打招呼。我说:“你们晚上睡在哪里呀 ”女人一副惊讶的样子,似乎我问的问题很唐突,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我们俩就睡车上。”我看见车门此时正敞开着,里面装满了大包小包,燃气灶、液化器、水桶,挤得满满当当。能睡的地儿,就只有车子后排那一排座椅了。我无法想象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在这么逼仄的空间里,他们能安稳地睡着。一辆不大的货车,承载一家人的吃穿住用行,也着实让人惊讶不已。女儿突然冒出一句:“你幸福吗 ”女人微笑,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说:“小朋友,我很幸福呀。”
④我不由得对他们多了一些敬佩。他们生活如此艰难,却能在艰难中保有一颗知足的心,时时处处都那么快乐,他们知足常乐,幸福安然。我在想,我们如果都能像他们那样,活得开心点,那是不是都会快乐不少呢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两个补漏人的故事,文中多处写到了女人的“笑”,体现了补漏人乐观的性格特点。
B.第②段中“支锅、熬油,不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就熟练地补好了”,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补漏人补漏动作之快、熟练。
C.第③段中“女人一副惊讶的样子”,女人“惊讶”是因为“我问的问题很唐突”,让她无法回答。
D.“女人微笑,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中的“毫不迟疑”,表明女人认为自己很幸福的态度之坚决。
10.文章以“快乐的补漏人”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11.分析文章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
12.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阅读过无数的作品。那一本本名著,也许曾让你思绪万千;那一篇篇美文,也许曾让你拍案叫绝;那一首首诗词,也许曾让你爱不释手。
请结合自我经历与感悟,以“青春路上,与    相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整洁,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C (2)D (3)B
2.D(④句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②句承接④句,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学习这种精神;③⑤①句分别写了“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担子挑轻的,先替自己打算,喜欢自吹的情况。故答案为D)
3.A(甲的发言中心是“艰苦奋斗”,不是“勤奋”,“马克思艰苦奋斗几十年写成《资本论》”与“勤奋出成果”联系不紧密)
4.(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1)D(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最后借得芭蕉扇灭了火) (2)沙僧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他肩挑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拼死相救。他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僧忠诚老实,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让我敬佩,永远值得我学习。(3)示例一:师徒取经途中,白骨精先后变作少女、老妇人、老公公,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不顾师父念紧箍咒,终将白骨精打死,表现了孙悟空疾恶如仇、勇敢无畏的可贵品质。示例二:孙悟空打倒人参果树,两次逃亡没有成功,被镇元大仙抓回。镇元大仙要求孙悟空复活人参果树,孙悟空先去了蓬莱仙岛寻访三星,并请三星求情,延缓了时间限制;再去方丈仙山寻访帝君;最后去求观音,观音以净瓶之水医好了人参果树。这一情节表现出孙悟空勇于承担责任、关爱师父的可贵品质。
6.(1)跟从 (2)责备 (3)勤奋谨慎 (4)早上
7.(1)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2)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8.A
9.C(由第③段中“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我们俩就睡车上’”可知,“让她无法回答”说法有误)
10.文章以“快乐的补漏人”为题,表明文章描写的对象——补漏人,表现了人物的主要特点——快乐,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且标题新颖,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11.结构上: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表达了“我”对补漏人的敬佩,希望“我们”都能像他们那样知足常乐、幸福安然,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