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1.1 法不可违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目录
mu lu
核心素养目标
01
课堂小结
02
新课讲授
03
课后练习
04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道德修养: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观念: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健全人格: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责任意识: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说一说:哪种违法行为最令你感到惊讶?
一、法律的指引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
法律要求做的
没做
法律禁止做的
做了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含义)
思考:根据违反的法律的类别不同,违法行为又有哪些类别呢?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文明养犬,从你我做起
案例:2024年5月,张某在路上遛狗,并未牵绳。黄某散步路过被狗咬伤,黄某立即去往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张某支付了接种费用。后因黄某对疫苗过敏,身体出现较大不适,在家休息多天,黄某遂来法庭咨询起诉事宜,要求张某赔偿。张某不服,在法官的调解下,张某向黄某诚恳道歉,赔偿黄某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4000元。
请你判断张某的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三、违法行为的类别
(1)民事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某风景区派出所接到景区综治组队员报告,游客周某某在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岸壁上刻画名字以示纪念。该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周某某二百元罚款的处罚。
思考:在该案件中,周某某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包括国家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以及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处罚。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拒不执行防疫规定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
北京市某职业学院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生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其余四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思考:朱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故意杀人
抢劫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制毒、贩毒
情境一:张某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表和转发侮辱、诋毁杨某的言论。
A:这个人的言论涉嫌侮辱他人,赶快向平台投诉。
探究与分享
思考: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情境二:某造纸厂偷偷把造纸废液排放到沙漠里。
B:造纸厂竟然偷排污水,我要举报。
四、违法行为的后果
(1)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包括国家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以及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处罚。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课堂小结
原因
法不可违
违反法律须担责
违法
行为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含义
类别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原因
启示
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
社会危害性
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课堂练习
1.根据下面“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图,可以推断出( )
A.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应承担法律责任B.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C.有一些违法是犯罪,有一些犯罪是违法D.违法与犯罪界限分明,法律责任不相同
B
2.家住成都的小郑养了一只秋田犬,为了狗狗能快乐地玩耍,出门时就没有拴狗绳,邻居小张见秋田犬非常可爱,就想摸一摸,没想到被秋田犬咬伤。同学们针对“小郑是否需承担赔偿责任”展开讨论。结合以下法律规定,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①李丽:不用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后果是小张逗狗导致的
②张斌:应承担民事责任,需要进行赔偿
③王刚:不用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小郑遛狗不拴绳是正常的行为
④刘强:应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小郑遛狗时未对犬只采取安全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我们将违法行为分为( )
A.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
4.2024年9月11日,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古洁受聘为华附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后,她以“与法治同行,为成长护航”为主题,开讲该校“开学第一堂法治课”,希望同学们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这是因为( )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②法律负责评判道德是与否
③违法必然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5.在“远离违法犯罪”议题式学习中,小李收集了以下两则案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案例一:孟某因在驾照吊销期间驾驶车辆,受到罚款二千元、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
案例二:徐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二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A.罚款和罚金一样,都是附加刑 B.两则案例均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
xie xie guan kan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