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社戏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 社 戏
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杂文集《坟》《华盖集》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字词过关
1. 字音字形
    
归省(xǐng) 行(háng)辈
凫(fú)水 xù絮叨
zhǔ嘱咐 dài怠慢
欺wǔ侮 cuān撺掇
yǒng踊跃 jiǎo皎洁
mí弥散 chán潺潺
2. 词语释义
[归省] 回家探望父母。
[絮叨] 形容说话啰唆。
[撺掇]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 游泳。
[皎洁] (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纠葛] 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3. 词语辨析
[屹立—矗立]
两个词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
矗立:高耸地立着。一般用于物。
主旨归纳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一课一讲
鲁迅笔下的江南风情
平桥水乡之美
碧绿的豆麦田(视觉),豆麦、水草的清香(嗅觉),月色朦胧,连山淡黑起伏(视觉),横笛宛转悠扬(听觉),多感官综合运用,描写了夜里水乡静谧、清净的景色。
童稚友好之美
每天陪着“我”掘蚯蚓、钓虾、放牛。
一起划船,陪“我”去看社戏;一起偷豆,剥豆,吃豆;尤其是阿发带着小伙伴偷自己家的豆;自作聪明地设计应对八公公指责的说辞。
民风淳朴之美
大人间和睦相处,愿意自家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借八公公的船看戏,用八公公的柴、盐煮豆,八公公细心,发现也没有“纠葛”。偷六一公公的豆,并未被责骂,得知是请“我”吃豆,又送了一大碗。
拓展链接
关于看社戏的时间
赵庄举办社戏的真正时节,往往被“春赛”之名所误导,以为那是春日里的一场盛会。然而,细品鲁迅先生的《社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文中那“碧绿的豆麦田地”,洋溢着初夏独有的勃勃生机,而“罗汉豆正旺相”的描述,更是精准地揭示了时节——罗汉豆,即蚕豆,作为浙东地区的越冬作物,其生命周期跨越春冬,直至清明后才开始挂果,至初夏时分方得成熟,方可采摘煮食。由此推断,赵庄的社戏并非春日初绽的嫩芽之宴,而是初夏时节,万物繁盛之时的庆典。这样的时节,不仅作物丰收,人心亦如这天气一般,温暖而明媚,为社戏平添了几分热闹与喜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苏州戏曲文化历史yōu久,在戏曲博物馆内, 至今还保留着一座著名的古典戏台。雕花贴彩,金bì辉煌,构筑精巧,风格独特,见到的人无不[甲]       。
苏州戏曲博物馆zuò落在中张家巷,坐北朝南,门前蹲着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 一排整齐的砖贴蝴蝶墙,飞檐高翘的吹鼓楼分列两侧,正中黑漆大门上扣着赤铜兽环,气宇[乙]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ōu(  )久 金bì(  )辉煌
zuò(  )落
(2) 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精妙绝伦 高昂
B. 叹为观止 轩昂
C. 精妙绝伦 轩昂
D. 叹为观止 高昂
2.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下面文段补充完整,使之构成排比句。
  《社戏》是一幅      的风情画;《社戏》是一曲      的人物赞歌;《社戏》是一首      的童年抒情诗。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社戏》是一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C.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 课文中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旦角。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4. 简要概括选段所写的事情。

5. 从选文第一段,可以看出六一公公怎样的性格特征

6.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吃着同样的豆,为什么“我”前后的感受会不一样呢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陪父母看戏
刘玉新
① 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就很少现场看戏了。
② 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
③ 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一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很少有机会在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
④ 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
⑤ 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
⑥ 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
⑦ 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
⑧ 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走到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他看着我,虽然没有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⑨ 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 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床上的时候,我感觉浑身的骨头都散架了。
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被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
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才退场。
天空中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选自《阅读与作文》,有删改)
7. 按照事件发展脉络,填上恰当的内容。
           →在礼堂陪父母看戏→           →回忆父亲陪“我”看展览→           
8. ★(链接教材)文中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9. 结合你的成长经历,理解文中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10. 本文第段和链接材料都写到“好戏”,说说你对“好戏”的理解。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选自《社戏》)




11. 学习《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把我们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他们决定以“拯救戏曲”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 [设计开场白] 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2) [谈谈看法] 班会上,同学们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


(3) [认识脸谱] 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写出下列脸谱代表的行当。
①     ②    
1 社 戏 1. (1) 悠 碧 坐 (2) B 解析:“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符合甲处语境。“轩昂”指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符合乙处语境。 2. 示例:五彩斑斓 深沉诚挚 热情洋溢 3. D 解析:“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应是“生角”。 4. 六一公公给“我”家送豆。 5. 六一公公是一个纯朴、好客、热诚、宽厚、善良的老人。 6. 因为“我”真正留恋的不是豆,而是平桥村热情善良聪明的小伙伴,是和小伙伴一起划船看戏吃豆的快乐经历,是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这样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决定陪父母看戏 回忆带父母游览车溪 期待再陪父母看戏 8. 描写。 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镇上看展览的人多和父亲带“我”看展览的急切心情,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感激。 9. 示例:生活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值得回忆的不仅仅是这些印象,更是它所承载的一种情感,正如文中“我”对父母的感恩及“我”要陪伴父母就像父母陪伴“我们”一样。 10. 本文的“好戏”既指好看的节目,也指“我”陪父母看戏时的美好体验,“好戏”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链接材料中的“好戏”表达了“我”对江南农村优美的风光、自由生活的热爱和怀念;对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对少年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向往之情。 11. (1) 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戏曲。把中国戏曲艺术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2) 戏曲艺术应该与时俱进,应考虑如何使古老的传统艺术跟上今天时代的步伐。 (3) ① 老生 ② 花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