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灯 笼文学常识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字词过关1. 字音字形争讼(sòng) 领域(yù)斡(wò)旋 静穆(mù)思mù慕 怅wǎng惘qiāng锵然 tuì褪色liáo燎原 神kān龛xī 熙熙然 暖róng融融2. 词语释义[争讼] 因争执而诉讼。[锵然] 形容金属或玉石等相击而发出清脆的响声。[斡旋] 调停,调解。[点缀]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变得更加美好。[静穆] 安静庄严。[熙熙然] 和乐的样子。[马前卒] 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不甚了然] 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张灯结彩]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垂珠联珑]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3. 词语辨析[怅惘—惆怅]两个词都有“心情失意”之意。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惆怅:伤感,失意。主旨归纳作者运用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其早年与“灯笼”有关的一些生活景象,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借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一课一讲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围绕“灯笼”组织了丰富的材料,串联起许多与灯笼相关的事情,“灯笼”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思的寄托之物。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丰富的文化内涵,寄寓着作者赤诚的家国情怀。行文显得自由随意,顺着思绪展开,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人文,纷至沓来。结尾处,画龙点睛,情绪陡然一扬,表达课文的主旨所在。课文以灯笼为纽,以真情为带,作者谈乡俗,谈亲情,谈历史,谈壮志,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聚。拓展链接灯笼文化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4 灯 笼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灯笼》一文写于抗战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情感。可以说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寄托着母子的思mù,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记录着岁月的怅惘和人情世故, 。作者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难道不是一个爱国的文人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马前卒( ) liáo( )原思mù( ) 怅惘( )(2) 成语“人情世故”的意思是 。 (3) 在文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B. 美国国务院建议美国航空运营商尊重中方要求,在旗下国际航班经过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时向中方通报飞行计划。C. 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D. 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国家还将开发更多岗位,适合中老年人,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小说家、戏剧家。B.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C.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D. 宫灯是一种八角或六角形的灯,每面糊绢或镶玻璃,并绘有彩色图画,下面悬挂流苏。原为宫廷使用,所以叫“宫灯”。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年 灯肖复兴① 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像往年大年夜一样又亮了起来。② 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会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像老爷子这样坚守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了。③ 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多晚回家,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我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我回来有多晚,无论我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④ 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能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⑤ 每年大年夜,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同样的年灯。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球形乳白色的灯罩下,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年灯被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⑥ 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这情景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着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⑦ 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⑧ 一天半夜里,我起夜,从厕所的后窗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霭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我的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⑨ 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年灯没有了。⑩ 正有些奇怪,我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但赶上了破五的饺子。又要过年了,我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 文章围绕“年灯”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 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6. 全文反复出现“年灯”有什么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 7. “年灯”“灯笼”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请结合选文和课文《灯笼》,谈谈灯文化所寄寓的情感。 8.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旅游过年、手机红包、视频拜年、网络年货节等正在成为新年俗。(1) 在新年俗盛行的同时,你是否还记得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旧年俗呢 请参照示例,写出一个你记忆中的旧年俗,并写出其内涵。示例:吃饺子。饺子谐音“交子”,过年吃饺子,便有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的吉祥寓意。 (2) 近年来,网络拜年盛行。和传统拜年方式相比,说说你更喜欢哪种拜年方式及理由。 4* 灯 笼1. (1) zú 燎 慕 wǎng (2) 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3) 示例:抒发着自己真挚的情感 2. 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籍贯”;C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于”或“使”;D项结构混乱,可改为“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国家还将开发更多岗位,这些岗位适合中老年人,使他们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 3. A 解析:“戏剧家”有误,应是教育家。 4. ① “我”年轻时,母亲为“我”留灯,温暖着“我”;② 老爷子年年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③ 去年大年夜老爷子点年灯,大年初五年灯没有了,原来他的儿子、孙子回家了。 5.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表达了老爷子对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 6. ① 结构上,“年灯”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结构完整;② 内容上,“年灯”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年灯,盼儿孙回家团聚,突出他内心的执着。 7. 示例:灯是一种语言,诉说不同的情怀。选文中的“年灯”寄托了老爷子对团圆的期盼;《灯笼》一文中的“灯笼”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8. 示例:(1) 蒸年糕。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2) 我更喜欢传统拜年方式。春节亲自给长辈送上节日礼物,表达新春祝福,能使一家人其乐融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