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最后一次讲演文学常识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字词过关1. 字音字形晓(xiǎo)得 卑劣(liè)无耻(chǐ) 毁(huǐ)灭wū诬蔑 tú屠杀悲fèn愤 chuí捶击恐bù怖 fù赋予卑bǐ鄙 蛮hèng横2. 词语释义[卑劣] 卑鄙恶劣。[无耻] 不顾羞耻,不知羞耻。[毒手] 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屠杀] 大批残杀。[赋予]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蛮横]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光明正大] 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不和睦。3. 词语辨析[诬蔑—污蔑]两个词都有“诬陷别人”的意思。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污蔑: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污蔑主要是用污辱性的事情或话语栽赃陷害。主旨归纳课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一课一讲对比手法与感叹号的妙用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课文第2段中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对反动派的愤怒、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产生了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感情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拓展链接闻一多的名言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2. 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窟里闯出来,驶入宝蓝的穹窿里去了。3. 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4.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13 最后一次讲演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更是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cǎn遭特务暗杀。朱自清评价他:“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yuān……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毛泽东同志对闻一多先生的爱国行动也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甲] ,横méi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乙]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cǎn( )遭 深yuān( )横méi( )(2) 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跃而起 表达 B. 拍案而起 表现C. 一跃而起 表现 D. 拍案而起 表达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义正词严地揭露敌人卑鄙无耻的罪行。B. 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把事情摊开明讲。C. 因为曹操的挑拨离间,马超与韩遂心里渐渐起了隔阂。D. 墙面刷成乳白色,更显空间光明正大。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讲演语言短促犀利,鼓动性强。B.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C. 教师节当天,小萌对语文老师说:“感谢您的悉心赐教,让我成长为一个懂事明理的人。”——小萌的话表达不得体。D.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动词、名词。(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4. 文中“他们”“你们”“我们”这三种人称的变化使用有什么作用 5.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这句话中的两个“恐怖”含义有什么不同 6.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清末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演讲内容实录:诸位同学,我知道你们笑什么,笑我头上这根辫子。你们看——(转身傲娇地展示辫子,台下学生笑声不断)辫子有什么好笑的呀,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一条斩不断的根。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你们愿不愿意听,只要你们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要依附于这条辫子。只不过我们不同的是,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掌声)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英语),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洋人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他们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好,下面开始我的讲课。同学们,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中国人的精神》。这个题目,我给洋人讲了好多次,但是我给他们讲课,每人要收两块大洋的门票,而且我坚决不给他们插话和提问题的机会。当然今天不同了,我是在北大的课堂上,给我自己的学生讲课,这既是我的讲演,也是我们之间的交流,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我,你们可以提任何的问题,我一定给予你们满意的答复。(掌声)何为中国人的精神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比如说美国人,他们纯朴、博大,但是他们不深沉;英国人,纯朴、深沉,但是不够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但是没有纯朴。我听过一些外国朋友跟我讲啊,他们在中国居住得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是为什么呀 为什么 好,我现在就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在思想、性格上有很多的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什么是温良啊 郭心刚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郭心刚:“回先生的话,学生以为,温良就是温顺和懦弱。温良是一种不好的精神,恰恰体现了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一种缺陷。”NO(不)!NO!NO!错错错!!!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这就是与洋人不同的地方。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是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掌声)同学问:“辜教授,您能再说得具体通俗一些吗 ”我给你举个例子,为什么与欧洲人相比,我们中国人有惊人的记忆力 因为我们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生活。心灵!用同情心和心灵的力量来记事,要强于用头脑来记事,后者枯燥无味。我再举个例子,中国人比外国人有礼貌,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情绪。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懂得自己的感情,他们会将心比心,以己及人,显示出体谅和照顾的特征。当然日本人也讲究礼貌。我个人认为,他们的礼貌是一种没有芬芳的花儿,我们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名贵的、散发着芬芳的香水儿!(掌声持久)同学问:“辜教授,您的意思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是中国人用心,外国人用脑,对吗 ”你可以这样理解,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脱帽注目)现在我就来解开这个秘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我辜鸿铭,将终生致力于弘扬与传播这种伟大的精神,虽九死而无悔!(观众起立,掌声如雷)7. 本场演讲有三次互动,说说这样的互动有什么作用。 8. 本篇演讲词是如何表达演讲者对“中国人的精神”的理解的 9. 这篇演讲词和《最后一次讲演》一样,都是记录稿,除了演讲词外,还记录了听众的反应。结合全文,阐释辜鸿铭的演讲结束时赢得“观众起立,掌声如雷”的原因。 10. ★本篇演讲词与《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风格有何相同点 请简要分析。 11. 大江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 请结合闻一多的特点,根据下联补写上联。上联: 下联:博学多才造诣精深(2) 学校准备邀请本市著名的闻一多研究专家黄教授于3月18日下午2点来学校报告厅,就“闻一多先生精神风范”做一次主题讲座。请你以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对他进行电话邀请。(60字左右) 13 最后一次讲演1. (1) 惨 渊 眉 (2) B 解析:“拍案而起”指拍着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极为愤慨或激动,符合甲处语境。“表现”指表示出来,符合乙处语境。 2. D 解析:“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 C 解析:小萌的话表达得体。 4. “他们”是向在场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变为“你们”则是对敌人直接正面的揭露,使用“我们”则表达出要与人民大众团结战斗。交替使用这三种人称对比鲜明,表达出演讲者的愤怒之情和大无畏的精神。 5. 第一个“恐怖”,指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人士的暗杀和恫吓行径,第二个“恐怖”,指国民党反动派内心的恐慌。 6. 演讲者用“一个”和“千百万个”作对比,突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表达了演讲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7. 这些互动不仅与主题关系紧密,而且能大大拉近听众与演讲者的距离。 8. 将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的精神内核进行对比,又将中国人的礼貌和日本人的礼貌进行对比等。多重对比,让听众深入理解中国人精神的伟大。 9. 示例:好的演讲能给予听众价值。辜鸿铭先生对中国人的精神解读准确、到位,听众认可;辜鸿铭先生浸透在语言中的爱国之情、自豪之情打动了听众;辜鸿铭誓言般的承诺,情绪激昂,振奋人心,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10. 都饱含情感,慷慨激昂,语言犀利,铿锵有力。 11. 示例:(1) 爱国爱民义无反顾 (2) 黄教授,您好!我是大江中学学生会主席 ,我校想邀请您于3月18日下午2点到我校报告厅,为同学们做一次关于“闻一多先生精神风范”的主题讲座,不知您是否有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