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学常识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字词过关1. 字音字形瞭(liào)望 缅(miǎn)怀探(tàn)察 埋没(mò)丁zhào肇中 rú儒家彷huáng徨 接chù触2. 词语释义[荣幸] 光荣而幸运。[授予] 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缅怀]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恐慌] 因担忧、害怕而慌张不安。[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3. 词语辨析[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两个词都形容做事情很容易就完成了。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主旨归纳课文是一篇演讲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 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一课一讲演讲词与议论文的区别2018年部编版教材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列为演讲词,以前人教版把它归为漫谈性议论文,那么,演讲词与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呢 从体裁的角度,演讲词属于应用文,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演讲稿的语言要求简洁明快,常使用幽默、双关等修辞手法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议论文的语言则更加正式,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严密性。演讲稿的结构相对灵活,可以根据演讲内容和场合进行调整。议论文则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模式,通常包括引言、正文(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三个部分。拓展链接丁肇中语录1.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2. 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和美好的境界,它与伟大永远是近邻,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3. 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4. 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shòu yǔ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róng yù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1) 根据拼音写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shòu yǔ( ) róng yù( )缅( )怀(2) 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B.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C.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D.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B.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原句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C. 王守仁,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D. 膜拜是古代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双手放在额上长时间地下跪磕头。今用“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①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②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③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4.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5. 第②段中,“用功”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6. 结合全文看,你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7. 课文中作者希望“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此,你有哪些想法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做有思想的行者(节选)——清华大学校长在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邱 勇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000多名同学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为校长,我和大家一样无比激动,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学们,你们在2013年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园子,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3字班。我也是3字班的,1983年,我与你们当初一样,满怀憧憬和期待来到清华园。当时的清华与你们所见的大不相同,那时五道口还没有成为“宇宙中心”,那时紫荆公寓区还一片蛙鸣,那时“三教”才刚刚建好,那时的年轻老师现在已两鬓风霜。30年后,你们有机会徜徉于艺术博物馆,沉浸在达·芬奇的惊才绝艳和毕加索、莫奈、吴冠中的名作之中;在新清华学堂,领略人文清华讲坛上演讲者的大师风范和深邃哲思;在“学堂在线”MOOC(慕课,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上,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iCenter(基础工业训练中心)、x-lab(x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上,大开脑洞将创意变成现实。清华园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充满朝气和蓬勃向上的校园氛围不曾改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风格不曾改变。清华的时代华彩和文化底色共同塑造了一代代清华人的品格。同学们,大学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库,传承人类过往的文明,孕育人类未来的希望。大学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守护社会的核心价值,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培育有思想的青年人,永远是大学的核心目标。你们在大学四年里所收获的青春果实中,最宝贵的就是你们逐渐形成的思想。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他有着怎样的思想。我们评论某人有思想,往往指他有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思想的人,不会失去目标、失去方向;有思想的人,内心是充实而丰富的;有思想的人,自有人格的魅力。思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是你们的人生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完成。思想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阅历,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思想。思想的形成需要广泛地阅读,需要深入地思考。阅读决定思想的宽度,思考决定思想的深度。你们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和自我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读到一本好书,犹如结识一位好友,读那些能让人掩卷长思的书,会让你终身受益。在你们毕业之际,我想送大家一份礼物。这是一本关于思想的书,是一本清华老师写的书。这本书就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于1928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中国哲学简史》是他饮誉海内外的著作,是影响了许多人一生的经典。希望你们深入阅读这本书,学习以世界和现代的视角看待中国文化,在思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希望你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人生阅历,离不开深入的思考。丰富的阅历是形成思想的基础和前提,阅历沉淀的过程也是思想形成的过程。没有引发行动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没有高尚思想指引的行动,是渺小的行动。宋代思想家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坐在你们当中的新闻学院的肖亚洲同学喜爱阅读路遥、费孝通关于中国农村的作品。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没有“滚足泥土”,“纵有造福底层的愿望,也可能背离底层福祉”。他用三个寒暑假到晋西吕梁山区石楼县贫瘠、闭塞的村庄里,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写成了26万字的著作《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希望同学们秉承实干的精神,让思想在扎实的行动中更加坚韧、更加强大。生活可以平淡,思想必求高远。法国17世纪的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希望你们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事业、开创未来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选自“清华大学官网”,有删改)8. 阅读全文,说说一个人思想的形成需要哪些因素。 9. 第三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 演讲者为什么要向清华大学毕业生推荐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11. 这篇演讲词感情充沛,语言生动,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仔细体味。 12. 学完课文后,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有人不以为然,请你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1) 观察漫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2)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表时,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他和学生们仔细地观看了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好的全过程。当晚,他在表店买了修表工具,和几名学生一起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成功。为此,他和学生们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 (1) 授予 荣誉 miǎn (2) 应将“怀念”的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2. 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健全”和“建立”位置互换;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作者之手”;C项搭配不当,应将“强烈”改为“有力”。 3. A 解析:“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属于“五经”之一。 4. 举例论证。 用个人经验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研究工作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使论证更令人信服。 5. 表示对埋头读书这样的“用功”持否定态度(或: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功”)。 6. ①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7. 示例: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个人行动以及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都需要实验精神。 8. 需要丰富的阅历,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需要广泛地阅读,需要深入地思考。 9. 第三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0. 因为这部书的作者冯友兰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这部书饮誉海内外,是一本关于思想的经典著作,影响了许多人的一生。演讲者希望清华学子深入阅读这本书,学习以世界和现代的视角看待中国文化,在思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在阅读和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 11. 示例:“有思想的人,不会失去目标、失去方向;有思想的人,内心是充实而丰富的;有思想的人,自有人格的魅力。”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说明了人有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 12. (1) 做任何事都不能只谈理论而不注重实效,要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2) 实践出真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