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文学常识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1896—1925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字词过关1. 字音字形浩劫(jié) 指摘(zhāi)襁褓(bǎo) 萦(yíng)绕xuàn绚丽 jiā枷锁zhuō拙劣 fū肤浅目dǔ睹 diàn奠定zhì挚爱 zhōng钟爱chǎn阐述 祈dǎo祷推chóng崇 靠lǒng拢2. 词语释义[推崇] 十分推重。[分崩离析]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无所畏惧] 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指什么都不怕。[暴风骤雨] 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误入歧途] 因失误走上错误的道路。[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含苞欲放] 指花朵将开未开的时候,也比喻少女的青春年华。[自圆其说]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3. 词语辨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个词都有“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意思。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强调两件事物相互配合才完美。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强调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可以使双方的长处显示出来。主旨归纳这篇演讲词是顾拜旦对现代奥运精神的展望,作者在文中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引领听众去联想奥林匹克运动无限美好的前景,积极投身奥林匹克运动。一课一讲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顾拜旦的演讲始终围绕着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阐释,让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精神有一种直观感受。此外,在演讲中,他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广大听众,很好地拉近了演说者与听众的距离,让听众强烈地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拓展链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届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了1500年之后,法国人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1894年成立奥委会,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了首届奥运会,1924年举办了首届冬奥会,1960年举办了首届残奥会,1976年举办首届冬季残奥会。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bēng 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1) 给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襁褓( ) 行( )将就木bēng kuì( ) 携( )手(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 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 下举行的。 (2) 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 。 (3)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 ,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 A. 气氛推荐时代B. 氛围 推崇 时期C. 氛围 推荐 时期D. 气氛 推崇 时代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虽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之人,但仍有一颗赤子之心。B. 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能与万物的心灵交流。C.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D. 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4. 文学常识填空。课文作者是 , 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创始人。本文是作者在1919年4月 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在“上海奥林匹克文化讲座”上的讲演何振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于189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奥林匹克运动跟奥林匹克运动会,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运动会”。为什么称其为“运动” 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把二三十个竞赛项目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一种有自己的哲学、理念、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这个运动所举办的最主要、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但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奥林匹克运动把自己的理念称为奥林匹克主义,并指出,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追根溯源,法国人顾拜旦及其支持者于1894年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本意,是为了教育青年,激励社会。顾拜旦知道,单纯的体育运动达不到这个目的。体育运动只有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宗旨。顾拜旦之后,他的继承者,特别是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以及第八任主席罗格,也都强调这一思想。萨马兰奇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基于人文主义的考虑,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的、宗教的、性别的、意识形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少学者说,更快、更高、更强,应该加上“更美”。罗格在当选奥委会主席时,提出“‘更快、更高、更强’要与人性、干净相结合”的理念。实际上,“更快、更高、更强”,指的是体育本身追求的目的;人性、干净,那是管理体育运动时应做到的。近年来,鉴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奥委会积极提倡体育一定要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从人文的方面考虑的。国际奥委会自己身体力行,它在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时,为了保护两棵古树,两次修改建筑设计。奥林匹克运动增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说,体育、文化教育和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要素或三大维度。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恃强凌弱、纷争不断、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奥运会表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互相倾轧、相互厮杀的,而是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所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奥运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希望、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奥运会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意识之间建立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关系的桥梁。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5. 从选文看,你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6. 选文第二段引用两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话,有什么作用 7. 阅读第三段,写出本段的论证思路。 8. 选文作为演讲词,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9.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夺得40枚金牌,创境外历史最好成绩。为此,你所在学校举行“小记者采访奥运健儿”活动,假如你担任小记者采访队的队长,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 队旗上需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奥运赛场逞英豪”,下联是“ ”。 (2) 作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网球决赛的亚洲选手,21岁的郑钦文直落两盘击败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夺得金牌,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为中国奥运和中国体育创造了历史。假如你采访郑钦文,准备在一块丝绸上绣上四个字作为礼物现场赠送给她,你准备绣哪四个字 (3) 现场采访郑钦文时,你准备向她提出哪两个问题 ① ②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1. (1) qiǎng bǎo xíng 崩溃 xié (2) 针逢相对 针锋相对 (3) 拟人 2. D 3. D 解析:“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与语境不符。 4. 顾拜旦 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瑞士洛桑 5.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所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 精辟阐释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 先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基于人文主义的考虑”的观点,然后通过引用和举例,具体论述观点,最后得出“体育、文化教育和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要素或三大维度”的结论。 8. 选文语言平实严谨,没有慷慨激昂的华丽辞藻,表达上严谨科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9. 示例:(1) 祖国人民齐欢腾 (2) 王者归来 (3) ① 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网球桂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② 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网球锦标赛,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