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壶口瀑布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7 壶口瀑布
文学常识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作家。
字词过关
1.     
字音字形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shà)时 驰骋(chěng)
漩wō涡 寒jìn噤
yū迂回 湿lù漉漉
2. 词语释义
[告诫] 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驰骋] (骑马)奔驰。
[寒噤] 寒战。
[迂回] 回旋,环绕。
[汩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深不可测] 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前呼后拥] 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旧时常用以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多,排场大。
[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课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3. 词语辨析
[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两个词都形容声音大。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主旨归纳
课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通过描写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品格,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一课一讲
句子成分搭配要恰当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通常说的“句子主干”指“主、谓、宾”,而“枝叶成分”指“定、状、补”。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结构规律,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
搭配不当类的病句主要有:
1. 主谓搭配不当。如,李太白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举世传诵的浪漫主义诗篇。此句应去掉“的”,让“李太白”成为主语。
2. 动宾搭配不当。如,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语言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口语交际本领与素养。此句可去掉“与素养”。
3.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句可在“保证”前加上“能否”。解决句子成分搭配不恰当的问题,可采用提取主干法,关注两面词。
拓展链接
关于“黄河”的诗句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 李白《赠裴十四》
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4.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7 壶口瀑布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qiào立,因为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在作者梁衡笔下,雨季的壶口瀑布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势如千军万马,沟底盛开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ǎi,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景色壮丽,让人不寒而栗。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ào(  )立 雾ǎi(  )
(2) 选段中有一处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地面对困难。
B.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 小王同学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
3. 下列有关《壶口瀑布》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 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
C.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
D. 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4. 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5. 分析画线句中“跌”字的好处。


6.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选段突出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壶口听瀑
杨绍碧
真是先声夺人。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狂风劲吹,沉雷滚动……我知道,那便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近了,那声音一阵紧似一阵地灌进两耳,我顿时精神也来了,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我急不可耐地踏着沙滩、河床,奔向壶口。啊,那一刹那,我被震惊了,我的大脑仿佛凝固了: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母亲河啊!
眺望壶口。那奔流不息的河水挟带着巨浪滚滚而来,突然坠入落差数十米的壶口峡谷,响声如雷,犹如万马奔腾,吼声动地。水蒸气不断地升腾,酷似夜间的浓雾,又酷似半透明的轻纱,令人如同置身于神话世界,不禁如痴如醉。
近了,更近了。迎面扑来一层水汽,如烟,如雾,空中似乎飘着蒙蒙细雨,把我的头发濡湿了,睫毛上也挂上了晶莹的小水珠。我仰望瀑布,惊讶极了,这是一道美丽的金色瀑布,湍急的水流倾泻而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真像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这就是著名的景观“水底冒烟”吧
浑浊的水从北到南翻滚而下,到达壶口,雷霆万钧的声音响彻山谷,腾飞的黄浪舞动壶口,飞溅的雨雾弥漫壶腰,翻江倒海的浪涛张开血盆大口肆意穿插壶底。原来,那沉雷般的响声,就是从那黄烟飞腾、雾气弥漫的地方传出来的。
站在壶口的边沿,只见奔腾的河水倾泻而下,像千万匹脱缰野马,脚下的大地在震动,耳边则是雷声轰鸣。我的双耳只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我和黄河一起在颤抖。黄河水气势磅礴地奔腾向前,激起一团团的黄雾砸向空中,好像无数的战马,嘶鸣、狂跳,掀起滚滚而来的黄尘;更像蛰伏腾飞的黄龙,激昂地怒吼、摇动,卷起遮天蔽日的黄云……
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瀑布飞泻,反复冲击着岩石和水面,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撼天惊雷、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这些声音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大抵是刚下过大雨,为了预防大水来袭,去壶口近前的拱形桥被封了,我们只能在远处的河滩上观看。放眼望去,两岸青山如黛,从远山的中间,滔滔河水闪着亮光如奔腾的野马漫过来,刹那间纵身跌入谷底,溅起二三十米高的烟雾。正是这壶口瀑布,硬生生划出了陕西和山西两省。
迎着潮乎乎的河道风,极目远眺,只见滔滔巨流,奔腾怒啸,从北向南涌来。远看瀑布,只见一道巨大的水帘悬挂在天地之间,那一泻千里的水柱真像千万匹战马奔腾而来,那声音震耳欲聋。这情景,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好壮观的景象呀!
我没见过庐山瀑布,但在书中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清雅;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巨大的水柱会形成磁石般的吸力,将你身体的力量放大,使人产生一种想要奋身其中的勇气和快感。
感受壶口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一年之后我的脑海里还不停地回响着黄河的涛声。一看到水,一提起黄河,那瀑布还在我的脑海回荡着它的波澜起伏。回想着它的粗犷、雄浑、豪迈、壮丽与浩渺,灵魂好像也被干干净净地冲刷了,淘洗了。(选自《作文周刊》,有删改)
7. ★作者写在壶口听瀑、观瀑,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8. 揣摩文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体会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9. 文章大篇幅描写作者看到的壶口瀑布的雄伟,但文题用“壶口听瀑”是不是欠妥 请谈谈你的理解。



10. (链接教材)选文与课文《壶口瀑布》相比,二者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11.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国的象征。“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大型的群众性社会公益活动,下图为“保护母亲河”的标识,请概括标识主体的构图要素及寓意。(注意:整个标识由深浅不同的绿色构成)






17 壶口瀑布
1. (1) 峭 霭 (2) “沟底盛开一道彩虹”应改为“沟底升起一道彩虹”。 2. B 解析:A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用于句中不符合语境;C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用于句中不符合语境;D项,“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用于句中不符合语境。 3. C 解析:本文应该是一篇游记散文。 4.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5. “跌”字有从高处摔落的意思,在本句中,指黄河水从壶口奔涌至下方的水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与水流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震撼之情。 6. 选段突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的特点。 7.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标志性词语有“近了”“近了,更近了”“站在壶口的边沿”。 8. 形象生动地写出瀑布落差之大、水流之急。 9. 文章虽然大篇幅描写看到的瀑布,但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还是通过写壶口瀑布的奔腾、怒吼和咆哮来展示其雄浑的气势,以表现壶口瀑布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震撼,因而用“壶口听瀑”作标题是妥当的。 10. 示例:都抓住了瀑布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威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都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从“小”的壶口瀑布去见证“大”的壮美黄河。 11. 此标识由文字与图形组成,文字为“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汉字与英文,图形是重叠的手构成的山的形状,中间蜿蜒出一条河,象征众志成城保护母亲河,保护共同的家园。整个标识由深浅不同的绿色构成,代表对母亲河的祝福和期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