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9  登勃朗峰
文学常识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字词过关
1.     
字音字形
翌(yì)日 穹(qióng)顶
逗(dòu)留 缭(liáo)绕
wǔ妩媚 浮zào躁
颠bǒ簸 kuàng旷野
zhuó灼热 打gé嗝
斑lán斓 chán巉峻
2. 词语释义
[翌日] 次日。
[络绎不绝] 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3. 词语辨析
[美不胜收—美轮美奂]
两个词都有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之意。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主旨归纳
课文记述了作者游览勃朗峰的经历,一方面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告诉人们应好好珍惜美景,积极投身于大自然中,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一课一讲
别样的游记笔法
一般的游记通常采用移步换景法,可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散文。
课文共十一段,分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到第六段,写作者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看到的山野胜景。这部分主要是写景状物,运用的是散文笔法。第二部分从第七段到第十一段,写作者乘敞篷马车赶路途中遇到的奇人逸事。这部分主要是写人记事,运用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读之妙趣横生。
文章虽名为《登勃朗峰》,然而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登山的过程,而是注重对勃朗峰美景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车夫和导游,向读者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马克·吐温一贯坚持的在幽默的语言和简明的句法下对社会现实和生活在这个现实中的普通人的深切关注。
拓展链接
欧洲名胜——勃朗峰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千米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连接法国、意大利的公路隧道,长11.6千米,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千米。
19  登勃朗峰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他tiào wàng远方,写下长诗:“勃朗峰耸入高空,shǎn shuò光芒。力,就在那里,这是许多景象、许多声响、许多生死的静穆的力。在没有月光的安详的黑夜之中,在寂寞的白昼,白雪降落到山峰。谁也看不到这番 A (迷蒙 迷人)的景象……”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tiào wàng(    ) shǎn shuò(    )
(2) 文段中,A处应填的词语是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他有一朋友同行,于是这友人也有暇畅饮一番。
B. 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课业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C. 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的专家参与节目的制作与策划。
D. 因为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原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B. 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C. 勃朗峰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四千八百多米,法语意为“最高山峰”。
D. 马克·吐温是著名的幽默大师,在《登勃朗峰》中也不乏幽默的语言。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梦想在珠峰之巅
林嘉 罗丽莉
① 环境越来越险恶,猛烈的山风吹得人摇摇欲坠,登山鞋已经很难扎进坚硬的冰川,这使得每一次行进都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也是最难以忍受的吃苦方式。罗丽莉必须用冰镐开路,努力挖出一个坑来才能小心翼翼地行走一步。尽管如此,脚下依然十分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在途中,她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显然是站立不稳滑下去的。攀登雪山就是这么残酷!看着他艰难挣扎的身影,罗丽莉真想下去救他,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她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她唯有默默地祝愿他自救成功。
② 卓奥友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与珠穆朗玛峰相距仅100千米,海拔8201米,山体雄健陡峭,常年被积雪和冰川覆盖,攀登难度极大。“卓奥友”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首席尊师”。迄今为止,只有20多年前一位当地的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来此之前,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1999年,一位瑞典登山者成功登上了卓奥友峰山顶,可是下撤到7000米的C2营地后,在睡梦中悄然死去;2001年,韩国一支登山队的队长因高山病死亡;2003年,猛烈的山风把一位登山者吹下山脊摔死……而登山伊始,卓奥友峰果然不断地给罗丽莉和同伴下马威:几名登山协作员从C2营地抬着一名登山者下山,他的双臂已被冻僵,毫无疑问,这双手臂将被锯掉;不久,又有一位瑞士登山者被扶着下山,他的鼻子已被冻得发黑,这只鼻子也将被切掉;在途中,罗丽莉还看到一个外国人在艰难地攀行,从他的腿部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双假腿。罗丽莉认得他,5月份攀登珠峰北坳时就见过他,就是在那次攀登中,他的腿被冻坏了。“高山把他的腿收走了,但没有收走他的命,他还是要登山,真是让人受刺激啊。”罗丽莉百感交集,暗暗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爬上去,完整地上去,完整地下来!”
③ 这时,两名照顾罗丽莉的登山协作员出现了高山反应,直叫头昏脑涨,罗丽莉只好放慢步伐反过来照顾他们。7700米处的C3营地看上去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一般难以接近。她崭新的登山靴并不合脚,脚后跟已经磨破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罗丽莉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地告诫自己要顶住、顶住!她开始出现高山反应了,晕沉沉的脑袋像要裂开一般,每走一步都变得十分艰难……
④ 好不容易到达C3营地,休息到凌晨1点,罗丽莉开始向巅峰冲刺。半夜里,风力小了点儿,更容易站得稳一些,然而迷蒙的夜色让她无法看清前方的路,却是另一种危险。夜色中,罗丽莉挥镐使劲地挖,冰镐撞在冰川上迸出的火花都能清晰地看见。头顶的探灯,只能照出十米开外,前方怎么走 她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只有凭着感觉一步步地往上移。这时的罗丽莉,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心里只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走,不停地走。
⑤ 天渐渐亮了。罗丽莉的脚底下出现了一抹抹红色,这是阳光照在低于她的平流层映射出来的迷人景象。突然,在挥镐将要挖掘下一个坑时,罗丽莉发现前方已没有坡,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到巅了!8201米之巅!
⑥ 这位二十多岁的广西女孩、广西某公司的普通职员罗丽莉以业余选手的身份一举登上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名副其实地成为“汉族女子登山第一人”。(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5. 文章开头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6. 阅读第①段,罗丽莉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为什么不去施救


7. 第②段讲“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8. 读了此文,你想对文中的罗丽莉说些什么


9. 学校决定开展以“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班级举行“大众旅游”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并研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材料二]每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青岛的“天价虾”到哈尔滨的“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都将游客当作了“待宰肥羊”;不合理的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

(2) 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 请阐述你的理由。(不少于50字)


19* 登勃朗峰
1. (1) 眺望 闪烁 (2) 迷人 2. A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C项语序不当,应将“制作”与“策划”对调位置;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3. C 解析:勃朗峰的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 4. 本文记叙了罗丽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卓奥友峰,成为“汉族女子登山第一人”的故事。 5. 环境描写。 写出了登山环境的险恶,衬托了罗丽莉等登山人不怕困难、坚忍顽强的品质。 6. 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她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 7. 插叙。 这段插叙突出了登山环境的险恶及登山可能会遇到的可怕的后果,衬托了罗丽莉顽强的攀登精神。 8. 示例:罗丽莉,你为实现梦想坚忍顽强的精神感染着大家,你将美丽的身影和精彩的人生留在巅峰之上,你是好样的! 9. (1) 示例: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2) 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支持反方观点。外出旅游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