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战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模拟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作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作答非选择题时,请用黑色水性签字笔书写。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一、基础知识积累(共21分)中华诗词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让我们以诗为舟,开启文化寻根的旅程。请阅读以下语段并完成下面小题。【诗·境界】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结着先人对自然、人生的哲思。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无不彰显诗人的精神境界。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角áo 游万物:看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听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这些诗句如甘霖润泽后世心田,铸就民族的文化品格。【诗·践行】诗词不仅是案头笔墨,更是精神的火种。抗疫期间,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唤起文化共鸣;航天人用"嫦娥""北斗"命名国之重器,让千年诗意遨游寰宇。读诗不仅需要口诵心惟,更需躬身实践:在"锄禾日当午"中体悟劳动艰辛,在"报得三春晖"里传承孝道亲情。诗词正以崭新的形式融入时代血脉,成为民族复兴的文化引擎。【诗·守护】著名学者王步高教授毕生致力于诗词研究与普及。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惠及千万学子,主持的"东南大学诗词吟诵社"培育出大批青年才俊。即便身患重病,他仍坚持完成《江苏诗词史》编撰,临终前将毕生藏书捐赠学校。他常说:"诗词是民族的精神原乡,守护这份遗产是我们对先人的承诺。1. 阅读【诗·境界】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1)润泽( ) (2)áo( )游2. 以上三个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分)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1)躬行实践 (2)矢志不渝4. 根据【诗·守护】语段的内容,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最适合赞美王步高教授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抄写。(2分)①万卷诗书教子弟 ②笔酣墨畅写春秋 ③杏坛耕耘育桃李④德范长存润芝兰 ⑤两袖清风存正气 ⑥一腔热血沃新花上联: 下联: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这些诗句如甘霖润泽后世心田,铸就民族的文化品格。B.抗疫期间,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唤起文化共鸣。C.通过诗词吟诵活动的开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D.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惠及千万学子,主持的"东南大学诗词吟诵社"培育出大批青年才俊。诗词可传情言志。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相应的内容。(10分)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秋瑾 《满江红》 (小住京华) 通过写明丽的秋景反衬内心的悲哀。 ① , 。岑参 ②《 》 运用比喻,以“梨花”喻冬雪,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 《无题》 情景交融,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④ , 。杜甫 《春望》 以乐景写哀情,写“花”落泪、“鸟”惊心,移情于物,表达忧国思家、感时伤世的深沉情感。 ⑤ , 。龚自珍 《己亥杂诗》 (其五) 借“落花”自喻,表达出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⑥ , 。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①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十大类别。截至2023年,广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项,如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刘三姐歌谣等。其中,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近年通过“非遗+文创”模式焕发新生。2022年数据显示,壮锦相关产业带动广西农村就业超2万人,年产值突破5亿元。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非遗研学游、侗族大歌实景演出等项目,年接待游客量增长30%,直接拉动当地人均收入增长12%。【材料二】①非遗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广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68岁,部分技艺因传承人断层濒临失传。以宾阳炮龙节为例,制作传统炮龙骨架的匠人仅剩3位,且均年过七旬。②年轻一代对非遗兴趣不足是另一大难题。2023年广西非遗保护中心调查显示,仅18%的青少年能准确说出3项以上本地非遗项目,超60%的受访者认为非遗“与生活无关”。此外,机械化生产冲击传统手工艺,如机器刺绣挤压壮锦手工市场,导致部分手艺人转行。【材料三】①广西多措并举推进非遗保护:建立数字化非遗档案库,对铜鼓铸造、苗族银饰锻造等12项技艺进行3D建模;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编写《广西非遗读本》并纳入中小学选修课;推动“非遗+科技”融合,如运用VR技术复原壮族蚂拐节祭祀场景。②2024年,广西启动“非遗守护人计划”,招募500名青年志愿者向老艺人拜师学艺,并提供创业补贴。自治区文旅厅负责人表示:“要让非遗从‘活下来’到‘火起来’,需构建传承、创新、传播三位一体的生态链。”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A.壮锦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0亿元,成为广西经济支柱B.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非遗项目实现游客量增长30%C.宾阳炮龙节因传承人年轻化而面临失传风险D.目前所有广西非遗技艺均已实现数字化保存8.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材料二中“超60%”的数据说明青少年普遍排斥非遗文化B.删去材料三中“截至2023年”不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C.VR技术可帮助解决非遗传承中的年龄断层问题D.“非遗守护人计划”主要通过资金补贴吸引年轻人参与9.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广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仍需突破的困境。(3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4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氤氲豆角香王一如①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佝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祈求。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一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因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化作泡影。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微芽。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向着背,微笑着,“喷喷”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间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佝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几乎没享受过什么好东西,其实这是“我”的误解。B.从“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外婆生活的全部”中可看出外婆苦中作乐的无奈。C.文中的豆角生命力顽强,作者既在写物,也在写人,借此赞颂外婆勤劳、乐观的品质。D.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笔下风物鲜活灵动,有田园牧歌的味道。11.请仿照示例,用三字短语概括文章第⑤~⑩段围绕豆角所写的几件事。(4分)种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3分)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佝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祈求。本文标题“氤氲豆角香”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通过典型事件揭露"宫市"制度对百姓的剥削,以白描手法塑造了卖炭翁与宫使的鲜明形象B.“衣正单”却“愿天寒”,通过矛盾心理的刻画,深刻表现出老翁艰难处境与辛酸心境C.“牛困人饥日已高”以环境描写与"翩翩两骑"形成对比,暗示劳动成果被掠夺的必然性D.结尾“充炭直”三字运用留白手法,既揭露宫市掠夺本质,又引发读者对老翁命运的思考15.请结合诗歌内容,想象并描写宫使"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场景细节。(3分)(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14分)【甲】《周亚夫军细柳》节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乙】《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军士吏被甲 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B.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不按辔徐行(《周亚夫军细柳》)C. 广之将兵 将以下骑送迎(《周亚夫军细柳》)D. 士以此爱乐为用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17.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帝劳军时,霸上、棘门两处军营可“直驰入”,与细柳营戒备森严形成对比,突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B.周亚夫“持兵揖”而不跪拜,既恪守军礼,又维护天子威严,体现其刚正与智慧。C.文中多次描写文帝的言行(如“称谢”“改容式车”),侧面烘托周亚夫的威严不可侵犯。D.选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语言简练却生动传神,展现《史记》的文学价值。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19.甲乙两文均刻画名将形象,但手法不同。请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周亚夫与李广治军风格的差异。(3分)20.周亚夫与李广的治军之道对现代管理有何启示?请结合两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看法。(3分)三、综合性学习(本题共3小题,10分)21.学校开展"探寻文化根脉"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在研读《西游记》时,同学们发现妖怪名号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请根据名号特点补全表格。(3分)名号特点 举例外貌特征 金角大王、①________等居住地命名 黑风怪、黄袍怪等②________ 铁扇公主、灵感大王等体现佛法象征 ③________、黄眉老佛等(2)参照示例进行仿写,以"传承"为主题,要求句式一致、修辞相同。(3分)示例:汉字如舟,承载文明的江河;汉字如江,滋养智慧的沃野;汉字如野,绽放思想的繁花。仿写:(3)在"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辩论赛中,有同学认为:"古代技艺如剪纸、皮影等已经过时,没必要传承"。请你针对此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字以内。(4分)四、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厨房里飘着葱花煎蛋的香气,书包夹层总有一张折角的小便签,抽屉深处压着泛黄的成长照片,阳台上永远晾晒着带着阳光味道的校服。这些细碎的日常,都藏着家人未曾言说的深情。请以"藏在____里的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备战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参考答案1.(1)rùn (2)遨(每空1分)2.示例:口诵心惟、躬身实践、矢志不渝、焕发生机(任选三个,每个1分)需注意“口诵心惟”出自朱熹《训学斋规》,“矢志不渝”多用于赞美坚守精神。3.(1)亲身实行 (2)立志不变,形容信念坚定(每空1分)4.上联:③杏坛耕耘育桃李 下联:④德范长存润芝兰(上下联各1分)③句"杏坛"呼应教育领域,④句"德范"契合捐献藏书的高尚品德,注意平仄相对(仄起平收)。5.C(2分) 错误类型:主语缺失。“通过...使...”句式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6.(每空1分,共10分)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B解析:A项“超过50亿元”夸大,原文为“突破5亿元”;B项符合材料一第二段数据;C项“传承人年轻化”与材料二“匠人仅剩3位且年过七旬”矛盾;D项“所有”绝对化,材料三仅提及12项技艺数字化。8. C解析:A项“排斥”推断错误,原文为“认为与生活无关”;B项删去时间限定词会影响准确性;C项正确,VR技术可辅助传承(材料三VR复原场景);D项“主要”以偏概全,材料三明确“拜师学艺+创业补贴”双举措。19.成效:①经济价值凸显(壮锦产业带动就业、文旅增收);②创新保护手段(数字化、科技融合);③完善传承体系(守护人计划、进校园工程)。困境:①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材料二炮龙节案例);②年轻群体认知度低(调查数据佐证);③传统工艺受机械冲击(壮锦市场被挤压)。10.B【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联系第③段中的“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可知,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外婆生活的全部”表现了外婆的乐观与满足。故选B。11.看豆角 炖豆角 吃豆角 忆豆角12.“穿梭”“勾”“捯弄”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描绘出外婆在豆角田里忙碌的情景,突出了外婆的辛勤。13.“氤氲豆角香”表层含义是“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最质朴最纯粹的香气;深层含义是指外婆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就像豆角的香气一样使“我”怀念,让“我”赞美。(意近即可)14.C(2分)【解析】"牛困人饥日已高"是直接描写卖炭翁长途跋涉的艰辛,并非与宫使形成对比。该句重在表现劳动过程的艰难,而"翩翩两骑"的轻快姿态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暗示阶级对立。15.(3分)答案示例:两宫使高坐马上,随手将半匹褪色的红纱胡乱绕在牛角上。老翁颤抖着伸手想触碰纱绫,却被白衫儿扬鞭喝止。牛车在积雪中吱呀远去,老翁呆立寒风中,攥着轻飘飘的纱绫,望着空荡荡的泥辙,浑浊的泪水在皱纹间凝结成冰。【评分标准】需包含三个要素:①宫使的傲慢动作(如"抛""系"等动词);②老翁的痛苦反应(如神态、动作描写);③环境细节(如风雪、车痕等)。每要素1分,语言生动形象酌情加分。16. 答案:C解析:C项“将”均为“率领”之意(A项“军”分别为“军营”/“驻军”;B项“式”通“轼”/“按住”;D项“爱”为“爱戴”/“喜爱”)。17. 答案:B解析:周亚夫“持兵揖”是坚守军礼,未刻意维护天子威严,反体现其刚正不阿。18. 答案:(1)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关键词“约”“驱驰”各1分)(2)李广带兵行军,遇到缺水断粮时,发现水源,士兵没有全部喝到水,李广不靠近水边。(关键词“乏绝”“尽”各1分)19. 答案:周亚夫治军严苛:甲文通过“被甲、锐兵刃、彀弓弩”等动作描写,展现军队高度戒备、令行禁止的纪律性。李广治军宽仁:乙文通过“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等细节,表现其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亲和力。(手法1分,内容分析2分)示例:周亚夫的严明纪律能保障团队高效运转(如企业制度化管理),李广的宽仁关怀可增强凝聚力(如学校人性化教育)。启示管理者需刚柔并济:既坚守原则,又以人为本,方能激发团队最大效能。(结合文本1分,联系实际2分)21.(1)(3分)①银角大王(或白骨精)②法宝特征(或技能特征)③金翅大鹏雕解析:本题考察名著文化内涵理解。金角/银角属外貌特征;铁扇公主(芭蕉扇)、灵感大王(降雨能力)体现法宝/技能特征;金翅大鹏雕出自佛教迦楼罗,黄眉老佛假扮佛祖,均具佛法象征。(2)(3分)示例:传承似灯,照亮历史的殿堂;传承似殿,珍藏智慧的典籍;传承似籍,书写未来的篇章。解析:需构成顶针修辞链(灯→殿→籍),每句含比喻修辞,主题紧扣文化传承。(3)(4分)示例:古代技艺承载着民族智慧密码:剪纸传递阴阳相生的哲学观,皮影融合美术音乐戏曲精粹。它们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基因库。通过创新转化,完全能在现代焕发新生,如数字皮影剧《大圣归来》便是成功范例。22.【命题解析】一、审题立意题目核心:通过具体载体展现亲情温度,要求学生在"藏"字上深挖细节,于平凡处见真情。破题方向:横线需填写具体事物(如"葱花煎蛋""书包夹层""老式缝纫机"等),体现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情感落点:通过物品承载的日常关怀,展现家人含蓄却深沉的关爱,呼应"挚爱亲情"主题。二、选材建议生活化场景:父亲清晨擦拭自行车后座的绒布,奶奶用老式铝饭盒装的手工点心时代特色:爷爷用放大镜逐字批注的新闻剪报,妈妈存在手机备忘录里的生理期提醒情感触点:发现母亲染发膏遮盖的白发,父亲微信收藏夹里存满自己的作文照片三、写作指导结构示例:开头:环境描写引出线索物品(如冬夜书桌上突然出现的保温杯)发展:追溯物品背后的故事(母亲凌晨煮梨水的咳嗽声)高潮:意外发现物品新细节(杯底贴着的"小心烫"便利贴)结尾:感悟平凡日常中的深情细节打磨:听觉:煎药时砂锅"咕嘟"声与时钟滴答的和鸣触觉:晒过的棉被里阳光的重量嗅觉:爷爷中山装口袋里的薄荷糖清香四、误区警示避免空泛抒情,需依托具体物件展开叙事忌写"暴雨送医院"等套路情节,强调真实细腻的生活观察注意情感层次:由不解到察觉,最终领悟的认知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原卷版.docx 备战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模拟卷(一)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