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一)(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下列关于种群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不能估算种群密度大小B.在增长型年龄结构中,生殖期的个体比例最高C.年龄金字塔中的中线表示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D.每种生物均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3.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B.1920年种群的个体总数最多C.1940年种群的性别比例一定为1∶1D.19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4.(2024·钱塘联盟高二期中)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2只鼠,第二次捕获36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2只。标志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志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A.126只/公顷 B.117只/公顷C.121只/公顷 D.113只/公顷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B.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志个体统计为标志个体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冻原的旅鼠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有可能不同B.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C.对生活在同一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D.实施长江“十年休渔”计划不会改变长江江豚的环境容纳量7.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8.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和T4时草鱼种群数量相等且都将逐渐上升B.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准确掌握该池塘内的草鱼数量C.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D.为保证最大经济效益可在T2时收获一定量的草鱼9.如图所示为一个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B.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的生存阻力最小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在a、b、c、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10.(2024·金华高二期末)如图为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三点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图中c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接近零C.图中19.8 ℃条件下,藻类数量的增长不属于逻辑斯谛增长D.由图示可知,在环境温度最适宜时该藻类种群呈指数增长11.(2024·杭州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作为人类判断该生物有益或有害的依据C.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内源性因素D.性成熟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不同,会造成不同种类动物出生率有差异12.(2023·浙江1月选考,14)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有害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13.如图为1932-1962年甲、乙两地某种苍鹭的数量相对值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动都为非周期性波动B.苍鹭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甲、乙两地苍鹭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30年间乙地苍鹭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年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14.(2024·湖州高二期末)当小麦的相对湿度为14%时,米象(一种主要的仓库害虫)在最适温度下产卵最多,偏离此温度,产卵数降低。此外,产卵数与昆虫的密度有关,同一温度下,密度低时,其产卵量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米象卵的密度B.米象产卵总数最多时,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最大C.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米象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D.米象种群密度低时通过提高产卵量来提升环境容纳量15.(2023·嘉兴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种群的迁入和迁出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C.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减少D.某些昆虫在遭受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16.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17.(2024·丽水高二期末)生态学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某动物种群进行调查,并绘制2016、2017年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016年6月,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2016年6月,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80个C.2017年6月,该种群中有70个个体丧失了生殖能力D.2016—2017年间,影响该种群的生态因素可能发生了变化(2023·嘉兴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8~20小题。人们将绵羊引入某海岛后,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8.1840年绵羊种群的增长处于( )A.开始期B.加速期C.转折期D.饱和期19.1860年以后,绵羊数量基本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860年后,某些年份的种群自然增长率可能是负值B.1860年后,种群数量能达到最大值是因为种内竞争最小C.18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与衰退型交替出现D.若初始引入的绵羊数量加倍,则1860年能达到的种群数量也会加倍20.影响绵羊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传染病属于外源性因素B.食物属于内源性因素C.当地的年降水量属于外源性因素D.羊群的领域行为属于内源性因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10分)(2023·绍兴高二月考)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研究人员对桫椤种群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桫椤种群和所处群落的特征,可采用样方法,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________________调查取样。(2)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三个种群中桫椤的树龄大小,绘制成如图。注:Ⅰ.幼苗阶段;Ⅱ.幼株阶段;Ⅲ.小型植株;Ⅳ.中型植株;Ⅴ.中大型植株;Ⅵ.大型植株。①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桫椤种群甲、乙、丙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桫椤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长此下去,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成________型。22.(9分)回答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问题:(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个。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等。(2)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3.(10分)(2024·杭州高二期中)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2)上世纪初,为保护某濒危物种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____”形。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只。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第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_年。24.(9分)如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中的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______点进行捕捞。(3)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东方田鼠入侵洞庭湖地区后,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连续多年调查其种群数量获得如表数据。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时间/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数量/只 105 107 106 108 107 1010 109 108 1012 1011(1)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法估算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分析数据可知,在东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几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__增长。(2)某学者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①社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________细胞,使其分泌的激素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导致东方田鼠低血糖、休克。②社群压力导致生长代谢障碍,从而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减少,抵抗力降低。③社群压力使垂体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繁殖能力。④综上所述,种群数量过多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直接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数量减少。(3)对于洞庭湖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阐明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B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2.A [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是无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在增长型年龄结构中,生殖前期的个体比例最高,B错误;年龄金字塔的中线是用来将每一个年龄组分成左右两半,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个体数所占的比例,C错误;有些昆虫的生殖前期较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如蝉等,D错误。]3.A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之后一直减小,到1940年以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可以判断种群个体数量在减少,因此19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4.B [分析题意可知,可将第一次标志的鼠的数量视为42-3=39(只),第二次捕获36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2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X=12/36,解得X=11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117只/公顷。]5.B [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A不符合题意;若误将部分未标志个体统计为标志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B符合题意;若被标志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志个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不符合题意;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不符合题意。]6.A [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同地区的不同年份环境不同,可能导致K值不同,A正确;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不同种群适宜生活的环境不同,K值不同,C错误;实施长江“十年休渔”计划会给长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利于提高长江江豚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7.D [由图示可知,δ>1,个体数目增加,种群密度增大;δ=1,个体数目不变,种群密度稳定;δ<1,个体数目减少,种群密度减小。t1和t4时刻,δ=1,种群密度各自稳定但不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δ的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8.C [T2和T4时草鱼的种群增长速率相等,但是T2时的种群数量小于T4时的种群数量,T2和T4时草鱼种群数量都将逐渐上升,A错误;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只能粗略估计某种群的个体数量,B错误;增加饵料的投放,补充了食物,则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T3时草鱼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保证最大经济效益可在大于T3时收获一定量的草鱼,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T3左右,D错误。]9.D [由图示可知,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稳定,A错误;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之前的生存阻力较小,此后的生存阻力增大,B错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数量,C错误。]10.A [图中实线呈“S”形增长,b点时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图中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死亡率,但并非均接近零,B错误;图中19.8 ℃条件下,由于空间、资源有限,藻类数量的增长属于逻辑斯谛增长,C错误;在环境温度最适宜时,由于空间、资源有限,该藻类种群不会呈指数增长,D错误。]11.C [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外源性因素,C错误。]12.D [若有害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对各日龄阶段有害昆虫侵袭程度应一致,A不符合题意;若有害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对各日龄阶段有害昆虫消杀程度应一致,B不符合题意;若有害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有害昆虫受影响较大,C不符合题意;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有害昆虫数量变化较大,D符合题意。]13.B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不影响死亡率,B错误;因为甲、乙两地的苍鹭是同一个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14.D [米象种群密度低时通过提高产卵量来提高种群数量,但不能提升环境容纳量,D错误。]15.C [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的时间非常稳定,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即影响种群的迁入和迁出,A正确;昆虫的孵化是由胚胎发育转为胚后发育的过程,母体提供的营养已用完,自身从外界获取的能力很弱,适应外界的能力很弱,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降低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B正确;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许多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下降,但却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C错误。]16.B [题中Nt+1/Nt表示种群数量增长倍数λ,若Nt+1/Nt>1,种群数量增加;若Nt+1/Nt<1,种群数量下降;若Nt+1/Nt=1,种群数量不变。据题图可知,甲种群在0~t3段的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t3段的种群数量仍在下降,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错误。]17.B [据图可知,2016年6月,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还在增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应大于180个,B错误;2016—2017年间,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影响该种群的生态因素可能发生了变化,D正确。]18.C [据图分析可知,绵羊迁入该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在1840年,个体数达到K/2,处于转折期,C符合题意。]19.A [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处于动态平衡,某些年份的种群自然增长率可能是负值,A正确;1860年后,种群达到最大数量,种内竞争最激烈,B错误;18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C错误;1860年能达到的种群数量与环境容纳量有关,与初始引入的绵羊数量无关,D错误。]20.B [食物属于外源性因素,B错误。]21.(1)等距取样法 (2)①种群数量 增长型 衰退型 增长型 ②幼苗阶段→幼株阶段 衰退解析 (1)桫椤是一种植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可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取样。(2)①通过分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图甲和图丙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居多,所以是增长型,图乙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较少,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较多,所以是衰退型。②由题图可知,从幼苗阶段到幼株阶段的过程中,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出现死亡高峰,说明幼株阶段的成活率较低,而中大型植株到大型植株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幼年植株逐渐减少,中大型植株越来越多,年龄结构将变成衰退型。22.(1)样方法 8 随机取样 (2)①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②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解析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样方法。对于压线的植物个体要遵照“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所以图中应记录的数目为8个;在取样的时候需要做到随机取样。(2)①由题图可知,图中的A类型生殖后期个体较少,生殖前期个体较多,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属于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密度会逐渐增大。②农业生产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目的是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23.(1)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 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被标志个体容易在种群中均匀分布) 不能(2)①S 2 000 ②增长型 20解析 (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由于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被标志个体容易在种群中均匀分布),故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并未改变环境条件,故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2)①由图甲中数据可知,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大致呈“S”形。据图甲可知,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2 000只。②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前5年λ>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10年至第20年间λ值<1,种群数量减少,故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24.(1)a 大于 (2)不一定 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 b (3)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和改善它的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其种群数量自然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度放牧会影响牛羊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不仅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25.(1)标志重捕 “S”形 (2)①胰岛β 增加 ②效应B③促性腺激素 ④神经、体液、免疫 出生率和死亡率(3)不赞成;高毒性灭鼠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导致鼠的天敌死亡,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解析 (1)东方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可以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其种群数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东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几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2)①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导致东方田鼠低血糖、休克。②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③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多种促激素,其中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繁殖能力。④据题图分析可知,种群数量过多时,可通过神经(下丘脑等参与)、体液(生长激素等参与)、免疫(抗体等参与)的调节方式,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减少。(共73张PPT)章末检测试卷(一)第一章 种群<<<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 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 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 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252.下列关于种群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不能估算种群密度大小B.在增长型年龄结构中,生殖期的个体比例最高C.年龄金字塔中的中线表示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D.每种生物均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是无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在增长型年龄结构中,生殖前期的个体比例最高,B错误;年龄金字塔的中线是用来将每一个年龄组分成左右两半,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个体数所占的比例,C错误;有些昆虫的生殖前期较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如蝉等,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B.1920年种群的个体总数最多C.1940年种群的性别比例一定为1∶1D.19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之后一直减小,到1940年以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可以判断种群个体数量在减少,因此19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4.(2024·钱塘联盟高二期中)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2只鼠,第二次捕获36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2只。标志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志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A.126只/公顷 B.117只/公顷C.121只/公顷 D.113只/公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分析题意可知,可将第一次标志的鼠的数量视为42-3=39(只),第二次捕获36只鼠,其中有标志的鼠12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X=12/36,解得X=11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117只/公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B.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志个体统计为标志个体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A不符合题意;若误将部分未标志个体统计为标志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B符合题意;若被标志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志个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不符合题意;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6.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冻原的旅鼠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有可能不同B.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C.对生活在同一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D.实施长江“十年休渔”计划不会改变长江江豚的环境容纳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同地区的不同年份环境不同,可能导致K值不同,A正确;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不同种群适宜生活的环境不同,K值不同,C错误;实施长江“十年休渔”计划会给长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利于提高长江江豚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7.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 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 定相同D.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图示可知,δ>1,个体数目增加,种群密度增大;δ=1,个体数目不变,种群密度稳定;δ<1,个体数目减少,种群密度减小。t1和t4时刻,δ=1,种群密度各自稳定但不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δ的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8.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和T4时草鱼种群数量相等且都将逐渐上升B.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准确掌握该池塘内的草 鱼数量C.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 有所增大D.为保证最大经济效益可在T2时收获一定量的草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T2和T4时草鱼的种群增长速率相等,但是T2时的种群数量小于T4时的种群数量,T2和T4时草鱼种群数量都将逐渐上升,A错误;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只能粗略估计某种群的个体数量,B错误;增加饵料的投放,补充了食物,则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T3时草鱼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保证最大经济效益可在大于T3时收获一定量的草鱼,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T3左右,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9.如图所示为一个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 种群的出生率为0B.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的生 存阻力最小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在a、b、c、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图示可知,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稳定,A错误;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之前的生存阻力较小,此后的生存阻力增大,B错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数量,C错误。2510.(2024·金华高二期末)如图为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三点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图中c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接近零C.图中19.8 ℃条件下,藻类数量的增长不 属于逻辑斯谛增长D.由图示可知,在环境温度最适宜时该藻类种群呈指数增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图中实线呈“S”形增长,b点时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图中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死亡率,但并非均接近零,B错误;图中19.8 ℃条件下,由于空间、资源有限,藻类数量的增长属于逻辑斯谛增长,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环境温度最适宜时,由于空间、资源有限,该藻类种群不会呈指数增长,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1.(2024·杭州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作为人类判断该生物有益或有害的依据C.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内源性因素D.性成熟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不同,会造成不同种类动物 出生率有差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外源性因素,C错误。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2023·浙江1月选考,14)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25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有害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若有害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对各日龄阶段有害昆虫侵袭程度应一致,A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若有害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对各日龄阶段有害昆虫消杀程度应一致,B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若有害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有害昆虫受影响较大,C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有害昆虫数量变化较大,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3.如图为1932-1962年甲、乙两地某种苍鹭的数量相对值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 动都为非周期性波动B.苍鹭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甲、乙两地苍鹭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30年间乙地苍鹭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年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不影响死亡率,B错误;因为甲、乙两地的苍鹭是同一个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2514.(2024·湖州高二期末)当小麦的相对湿度为14%时,米象(一种主要的仓库害虫)在最适温度下产卵最多,偏离此温度,产卵数降低。此外,产卵数与昆虫的密度有关,同一温度下,密度低时,其产卵量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米象卵的密度B.米象产卵总数最多时,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最大C.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米象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D.米象种群密度低时通过提高产卵量来提升环境容纳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5米象种群密度低时通过提高产卵量来提高种群数量,但不能提升环境容纳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515.(2023·嘉兴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种群的迁入 和迁出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 的孵化率C.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减少D.某些昆虫在遭受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的时间非常稳定,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即影响种群的迁入和迁出,A正确;昆虫的孵化是由胚胎发育转为胚后发育的过程,母体提供的营养已用完,自身从外界获取的能力很弱,适应外界的能力很弱,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降低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许多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下降,但却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6.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 形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题中Nt+1/Nt表示种群数量增长倍数λ,若Nt+1/Nt>1,种群数量增加;若Nt+1/Nt<1,种群数量下降;若Nt+1/Nt=1,种群数量不变。据题图可知,甲种群在0~t3段的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t3段的种群数量仍在下降,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7.(2024·丽水高二期末)生态学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某动物种群进行调查,并绘制2016、2017年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2016年6月,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2016年6月,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80个C.2017年6月,该种群中有70个个体丧失了 生殖能力D.2016—2017年间,影响该种群的生态因素可能发生了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据图可知,2016年6月,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还在增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应大于180个,B错误;2016—2017年间,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影响该种群的生态因素可能发生了变化,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023·嘉兴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8~20小题。人们将绵羊引入某海岛后,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8.1840年绵羊种群的增长处于A.开始期 B.加速期C.转折期 D.饱和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据图分析可知,绵羊迁入该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在1840年,个体数达到K/2,处于转折期,C符合题意。2519.1860年以后,绵羊数量基本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860年后,某些年份的种群自然增长率可 能是负值B.1860年后,种群数量能达到最大值是因为 种内竞争最小C.18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与衰退型交替出现D.若初始引入的绵羊数量加倍,则1860年能达到的种群数量也会加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处于动态平衡,某些年份的种群自然增长率可能是负值,A正确;1860年后,种群达到最大数量,种内竞争最激烈,B错误;186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C错误;1860年能达到的种群数量与环境容纳量有关,与初始引入的绵羊数量无关,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0.影响绵羊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传染病属于外源性因素B.食物属于内源性因素C.当地的年降水量属于外源性因素D.羊群的领域行为属于内源性因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食物属于外源性因素,B错误。2521.(2023·绍兴高二月考)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研究人员对桫椤种群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桫椤种群和所处群落的特征,可采用样方法,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____________调查取样。桫椤是一种植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可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取样。等距取样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三个种群中桫椤的树龄大小,绘制成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注:Ⅰ.幼苗阶段;Ⅱ.幼株阶段;Ⅲ.小型植株;Ⅳ.中型植株;Ⅴ.中大型植株;Ⅵ.大型植株。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①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桫椤种群甲、乙、丙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量增长型衰退型增长型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通过分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图甲和图丙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居多,所以是增长型,图乙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较少,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数较多,所以是衰退型。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桫椤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长此下去,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成______型。幼苗阶段→幼株阶段衰退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题图可知,从幼苗阶段到幼株阶段的过程中,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出现死亡高峰,说明幼株阶段的成活率较低,而中大型植株到大型植株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幼年植株逐渐减少,中大型植株越来越多,年龄结构将变成衰退型。2522.回答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问题:(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个。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__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样方法8随机取样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样方法。对于压线的植物个体要遵照“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所以图中应记录的数目为8个;在取样的时候需要做到随机取样。25(2)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①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越来越大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题图可知,图中的A类型生殖后期个体较少,生殖前期个体较多,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属于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密度会逐渐增大。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②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农业生产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目的是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2523.(2024·杭州高二期中)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 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被标志个体容易在种群中均匀分布)不能25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由于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被标志个体容易在种群中均匀分布),故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并未改变环境条件,故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上世纪初,为保护某濒危物种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____”形。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只。S2 00025由图甲中数据可知,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大致呈“S”形。据图甲可知,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2 000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为________;第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年。增长型20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前5年λ>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10年至第20年间λ值<1,种群数量减少,故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2524.如图1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图1中的 对应图2中的____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为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的定值。a大于25(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____点进行捕捞。不一定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b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和改善它的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其种群数量自然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度放牧会影响牛羊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不仅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2525.东方田鼠入侵洞庭湖地区后,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连续多年调查其种群数量获得如表数据。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时间/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数量/只 105 107 106 108 107 1010 109 108 1012 1011(1)可以利用__________法估算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分析数据可知,在东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几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__增长。标志重捕“S”形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东方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可以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其种群数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东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几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时间/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数量/只 105 107 106 108 107 1010 109 108 1012 101125(2)某学者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①社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_______细胞,使其分泌的激素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导致东方田鼠低血糖、休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胰岛β增加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导致东方田鼠低血糖、休克。25②社群压力导致生长代谢障碍,从而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减少,抵抗力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效应B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25③社群压力使垂体产生的__________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繁殖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促性腺激素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多种促激素,其中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繁殖能力。25④综上所述,种群数量过多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直接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数量减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神经、体液、免疫出生率和死亡率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据题图分析可知,种群数量过多时,可通过神经(下丘脑等参与)、体液(生长激素等参与)、免疫(抗体等参与)的调节方式,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减少。25(3)对于洞庭湖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阐明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不赞成;高毒性灭鼠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导致鼠的天敌死亡,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检测试卷(一).docx 章末检测试卷(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