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实验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实验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实验设计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实验设计方案
一、教材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知道有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三、实验器材:
蜡烛、蜡烛底座、火柴、白砂糖、金属勺、玻璃杯、玻璃片、试管夹、护目镜、白手套。
四、设计思路: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物质。因此对新物质的观察与辨别是确定化学变化的关键要素。在前几课研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会关注到物质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等,同时他们也会产生“改变颜色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吗?”“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等疑问。同时认识到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这为本课学生判断化学变化奠定了认识上的推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看过蜡烛的燃烧,但没有有意识的去关注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学生也很少去加热白糖,这两个探索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
五、实验步骤:
1.蜡烛的燃烧:
(1)点燃蜡烛;
(2)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悬空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
(3)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让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4)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加热白砂糖:
(1)向金属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
(2)将蜡烛点燃,手握勺柄并用蜡烛火焰的外焰加热白砂糖;
(3)仔细观察白砂糖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每一种变化现象。
六、实验现象及结论:
1.实验中,在蜡烛上方道口的玻璃杯,杯内壁出现水雾;玻璃片接触火焰,有炭黑产生。
结论: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在燃烧过程中,蜡烛有熔化和凝固现象,即物理变化。
2.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首先会熔化,接着颜色逐渐变黄,然后越来越深,同时产生气泡,最后变成黑色固体并伴有特殊气味。
结论: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先融化,是物理变化,不断加热,白砂糖变成黑色,并产生特殊气味,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实验记录单
实验1:蜡烛燃烧
观察与记录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物质变化
蜡烛上方倒扣玻璃杯 杯内壁出现水雾 产生水
玻璃片接触火焰 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部分变黑 产生炭黑
思考与发现 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也就是物理变化的同时产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2: 加热白砂糖
观察与记录 观察内容 状态 颜色 气味
实验现象 固体→液体→固体 白色→黄色→棕色→黑色 焦糖味→糊味
思考与发现 白砂糖在加热过程中,先融化,是物理变化,不断加热,白砂糖变成黑色,并产生特殊气味,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蓝色魔法
二、实验目的:
让学生亲眼看到两种透明的液体混合后,能变出蓝色絮状沉淀,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培养用于探索的精神。
三、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原理:
当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离子间发生“交换重组”,生成了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
五、实验设计思路:
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着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里,则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两种溶液混合,离子间发生“交换重组”。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互结合,生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合形成无色的硫酸钠溶液,由于硫酸钠可溶于水,会存在于溶液中。
六、实验创新点:
将原本常规的化学反应实验与魔法联系起来,提升实验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全新认识。
七、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滴加速度保持一致,约每秒1-2滴);
3.滴加过程中轻轻振荡试管,便于充分反应,直至出现明显蓝色絮状沉淀。
八、实验现象: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溶液中迅速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九、实验结论: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碰到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能看到蓝色絮状物出现。
十、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严格控制试剂用量,避免浪费与危险。
2.氢氧化钠有腐蚀性,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若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3.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伸入试管内,避免污染试剂。
4.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不可随意倾倒。
《蓝色魔法》实验记录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呈无色透明状。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滴加速度保持致,约每秒 1-2滴)。 刚开始滴加,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3.滴加过程中轻轻振荡试管,便于充分反应。 随着硫酸铜溶液滴入,沉淀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