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

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
一、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区
年级 四年级 案例所属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
案例所属单元主题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二、作业设计说明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3-4年级)课程目标提出: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身边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教学内容及思路分析
研读课标、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同伴交往”“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四个单元共12课。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从风俗,民间艺术的角度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并从家乡整体发展的角度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共三课。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家乡风俗入手,引导他们了解当地的风俗及其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全国各地和当地的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并能够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立足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能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又能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3.教学目标
1. 了解节日风俗,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的情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传统美德。
2.关注风俗的变化,学会理性的对待风俗的演变。
3.初步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探究与民间艺术产生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为保护民间艺术做贡献。
4.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关心和了解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物产、自然风光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丰富和深化对家乡的认识,全面地了解家乡,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又能发现和关注家乡发展中的问题,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主题。风俗,尤其是学生身边的风俗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很多风俗也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因而风俗可以成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应该被淘汰;有些风俗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被遗忘。
(三)作业目标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从风俗,民间艺术的角度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并从家乡整体发展的角度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详细作业设计
(一)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二)具体课时作业设计
1.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作业内容:
风俗知多少
风俗 时间 地点 意义
剃胎发 小孩满月 北方地区 祈求宝宝圆满、毛发浓密的祝福之意。
作业完成时间:课前10-15分钟
作业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感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有着不同的意义,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学生感受的风俗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第二课时作业内容:
身边风俗的变化
环境污染名称
风俗的名称
调查的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变革的理由
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作业完成时间:课前15分钟
作业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风俗的演变,知道社会文化的进步引起的风俗的变化。
2.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作业内容:
各地区的民间艺术
搜集资料或采访家人,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课上进行分享。
地点 民间艺术名称 民间艺术特点 (可以用图片、音频、视频、故事补充。时长不超过1分钟。)
作业完成时间:课前10分钟
作业设计意图:了解各地区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精彩纷呈,种类丰富。
第二课时作业内容:
民间艺术的保护故事分享会
惠山泥人的传承
衰落与保护
衰落的原因 保护的措施
作业完成时间:课后10分钟
作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
3.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
第一课时作业内容:
寻找家乡的变化
作业完成时间:课后10分钟
作业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等多种方式,多方面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第二课时作业内容:
家乡建议倡议书
作业完成时间:课后10分钟
作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四、作业设计特色和亮点
本单元作业设计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作业设计包括课前和课后作业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了解风俗、民间艺术、以及家乡变化等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给予了解和有进一步的思考和巩固。
作业的设计也力求做到灵活,易操作、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