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一、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区年级 五年级 案例所属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案例所属单元主题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作业设计说明、单元教学内容说明单元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单元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目标(5-6)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了解和识别性侵害、欺凌行为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和寻求帮助,预防和远离性侵害、欺凌和拐骗法治教育——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认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初步了解危害国家安全特别是社会安全的行为及防范措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中,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社会参与——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2条“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第3条“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第5条“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第6条“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和第7条“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单元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前五个年级的教材以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将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课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法治、法律等概念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本册书的前三个单元,学生更为集中地学习相关知识,对法治体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能够从法律的角度认知日常生活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在此前的阶段,学生逐步学习“有哪些法律规定”和“法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了解宪法的地位与内容,认识公民身份和国家机构。本单元更加重视法律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于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的了解,以及对于“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一概念的深化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运行机制,从而对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产生更深的认同,打上法治思维的烙印。本单元阐释重要的民事权利,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依法维权和滥用权利的区别,学习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形成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初步认知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意识到其危害,了解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培养法治观念打下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编写时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行为表现,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一定的拓展。本单元共两课,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为逻辑主线。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法律属性有所认知,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别关怀,制定专门法律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将视野从未成年人扩大到一般公民,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帮助学生用好法律、维护权利,让学生了解维护权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课时分配: 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 3课时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3课时单元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前五个年级的教材以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将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课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法治、法律等概念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本册书的前三个单元,学生更为集中地学习相关知识,对法治体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能够从法律的角度认知日常生活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在此前的阶段,学生逐步学习“有哪些法律规定”和“法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了解宪法的地位与内容,认识公民身份和国家机构。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儿童虽然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但其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大多数的六年级儿童内心向往快快长大,并勇于尝试从家庭、社会、学校这类首属群体和个人性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开始对公共生活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参与意识。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体会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理解其重要意义,学习相关法律规则。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知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掌握维权途径,懂得自我保护,学会收集证据。学习重点和难点: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理解其重要意义,学习相关法律规则。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知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单元整体教学框架(流程图)、单元整体作业设计1.作业目标:通过课前调查作业,开展调研、访谈、资料搜集、预习等,为课堂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提前进入课堂,做到先学后教,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问难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法治社会的体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基础作业的完成,了解学生是否树立自己是未成年的意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理解其重要意义,学习相关法律规则、体会到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通过实践作业促使知行合一,能够面对生活中的新问题,学会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2.作业类型: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作业、配套基础作业、课前调查作业、实践作业、时事热点剖析作业。3.作业使用及时长:课前调查作业:在新课学习前进行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分组完成。时长在10-15分钟左右。配套基础作业:在课堂学习中使用。此类型作业侧重于巩固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紧扣当堂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或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达成本课时必须的基础目标。学习后使用,一般8分钟左右可以完成。实践作业:在学习后使用,设计具有适度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和背景,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解读、评价社会现象,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注重整合知识、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实践作业为长周期作业,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于寒假期间完成。时事热点剖析作业:在扩展部分使用,旨在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将所学和社会上真实发生的事件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作业: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相应知识脉络体系,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融合达成,帮助学生查找单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知识理解,促进知识应用。三、详细作业设计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作业设计主题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1.作业目标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国情确定相应的成年年龄2.作业内容课前调查作业:调查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思考不同国家和地区确定成年年龄的原因。分层布置,有时间精力的同学乐意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时间精力有限的同学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完成或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分享。第二课时1.作业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为未成年人制定法律的重要意义,并了解这些法律的主要内容。2.作业内容时事热点剖析作业:2009年12月25日银杏乡发生一起涉嫌故意伤害案,当事一方为五名青少年,这五人中有两名初中生两名高中生。其中最小的当事人不到13岁,最大的年仅17岁。张桂梅在一次高三的家访中,他家两个孩子,女儿在读高三,儿子还小才初二,结果他把高三的姑娘留在家里干活,把小学初二的儿子送到县城去补习。第三课时1.作业目标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巩固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作业内容课前调查作业:找到身边对未成年的关爱,分层布置,有时间精力的同学乐意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时间精力有限的同学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完成或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分享。配套基础作业:课题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一课时:作业目标知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力。作业内容时事热点剖析作业:第二课时:1.作业目标认识到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2.作业内容课前调查作业:从青少年普法网中找到一则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处罚的新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分层布置,有时间精力的同学乐意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时间精力有限的同学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完成或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分享。第三课时:作业目标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在实际中运用。巩固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相应知识脉络体系作业内容实践作业:假期里如果身边的人碰到关于需要依法维权的事件,可以帮助他出谋划策,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配套基础作业: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作业四、作业实施过程(一)作业设计与实施说明1.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和不同梯度的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和分层作业, 内容上,突出作业的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具体形式分为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作业、配套基础作业、课前调查作业、实践作业、时事热点剖析作业。2.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通过选做、难易结合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来完成作业并有所提高。提高作业评价的合理性,采取多样的评价形式,激发做作业的热情,原则让学生在作业上都能体验到成就感。留作业之前先明确作业要求,教给学生提高作业效率的方法,完善作业的奖惩措施。对于一致认为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再各自整理;学困生由小组帮助解决。(二)特色与亮点1.作业形式多样,布置作业利用并创建丰富的教育情境,指引和帮助学生亲自经历与感悟,在获取感情体验的同时,深入思想认识。同时为学生供给直接参加实践的时机,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2.分层作业,体现梯度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作业,同时将自主选择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作业难易程度。帮助不同梯度的学生通过作业进行自我提升。3.多媒体点评,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相结合。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小组评比,以小组为单位,从学生作业呈现效果,活动参与积极性等多维度多角度去评价,采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