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易错精选题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易错精选题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易错精选题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潸潸(shān)温馨(xīng) B.缥缈(miǎo)惆怅(zhàng)
C.咔嚓(cā) 原谅(liàng) D.消逝(shì) 急遽(jù)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B.烈火焚烧若等闲(轻易)
C.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D.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你)
3.“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句子中“臭味相投”上面的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否定 D.表示引用的部分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D.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5.“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
C.这句话写出了作者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D.这句话作者是说人要赤裸裸地来到世界,也要赤裸裸地离开世界。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是( )
A.这两句诗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诗句采用了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
D.这两句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二、书写
7.看拼音,写词语。
(1)母亲一边 qīn wěn着我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背。
(2)解放军战士几次三番粉碎了敌人的突然xí jī。
(3)漫山遍野的枫叶好像一片 rán shāo的火。
三、填空题
8.比一比,再组词。
惆( ) 绊( ) 谅( ) 绽( )
稠( ) 拌( ) 惊( ) 淀( )
9.填上合适的词语。
资源( ) 友谊( ) ( )险情
恭敬地( ) 严肃地( ) 敬爱的( )
碧蓝的( ) 清脆的( ) ( )的山洞
10.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1)向好友倾诉了愁闷( ),心里就舒服( )多了。
(2)看着文明( )在渐渐消失,他感到有些绝望( )。
11.积累几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1)明日复明日, !
(2)少壮不努力, 。
(3)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 。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四、语言表达
12.班级组织“读名著,看世界”读书辩论赛中,反方认为应该多读流行读物,流行读物用富有现代气息的语言讲述故事,表达感情,能激发人们的情感,读起来轻松,吸收也快。如果你是正方辩手,如何反驳这个观点?请结合本学期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作品写一写。
五、诗词曲鉴赏
13.古诗词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 的品质。
(3)最后一句诗中的“ ”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4)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 (多选)
A.《墨梅》 B.《惠崇春江晚景》
C.《滁州西涧》 D.《江南春》
六、现代文阅读
14.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他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这段话选自课文《 》,原著是 的《 》。
(2)选文中体现作者心情的短语是 ,句子是 。
(3)母亲买菜的这段时间,作者是怎么挨过去的?
(4)“我”翻看画报后的一系列想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有可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5.选文的作者是
16.“?”指 ;“!”指 ;划横线部分的理解:
17.在选文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18.科学真理发现的条件是 。
19.文中引用华罗庚的话,有什么作用?
20.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写出你的理解。
七、书面表达
21.台
生活中一定会有让你高兴,让你难过,让你烦恼,让你后悔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有的如过眼云烟,也许你早就忘记;有的却恍如发生在昨天,让你永生难忘……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期中易错精选题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B C D B
1.D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温馨(xīng)——xīn;
B.惆怅(zhàng)——chàng;
C.咔嚓(cā)——chā。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B.“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指平常,随便。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语境进行作答。“臭味相投”本属贬义词,这里运用反语,指彼此意趣相投,很合得来,有戏谑的意味,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4.C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第一和第四个句子是夸张句。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可知第二个句子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因而答案选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5.D
【详解】D.作者写这句话感慨时光如飞,自己还没有作什么贡献,担心白白来世上一遭。并不是说人要赤裸裸地来到世界,也要赤裸裸地离开世界。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本句诗出自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7.(1)亲吻
(2)袭击
(3)燃烧
【详解】本题主要利用拼音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根据语境在田字格中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书写“吻、袭”时笔画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8. 惆怅 羁绊 原谅 绽放 黏稠 拌嘴 惊吓 淀粉
【解析】略
9. 匮乏 深厚 排除 行礼 批评 老师 天空 铃声 巨大
【解析】略
10. 喜悦 难受 野蛮 希望
【解析】略
11. 明日何其多 老大徒伤悲 所以应该爱惜光阴
【详解】考查日积月累。
12.我方认为应该多读经典文学著作。理由如下:第一,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闪耀着光芒,而且历久弥新,如古典四大名著和《鲁宾逊漂流记》等。第二,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感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如《爱的教育》读后使我们认识到要爱祖国、爱父母、爱同学,培养我们的仁爱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观点表述的能力。
辩论的目标是否定对方论点,肯定自己的论点。论证时要符合辩论模式,用“我认为”或其他表明观点的语句,并用相应的材料做依据。
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要素:一是自己是正方辩手,即“应该多读经典文学著作”。二要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体会来佐证观点。
如:我方认为应该多读经典文学著作。理由如下: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比如《论语》教会了我们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13.(1)D
(2)坚忍、顽强
(3)任
(4)AB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的作用。
“咬定青山不放松” 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故选D。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作者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赞美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3)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任”的意思是任凭,无论的意思。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理解。
A.《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B.《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C.《滁州西涧》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
D.《江南春》这首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这首诗不是题画诗。
故选AB。
14.(1)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务虚笔记
(2) 空空落落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3)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4)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侧面表达了“我”此时失望的心情。
【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这段话选自课文《那个星期天》,原著是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感情世界,以及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和句子的理解。
从文中“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可知,这句话写出了两种复杂心理的交织,写荒草丛见到绿芽这代表着希望,但院子很大,空空落落的有引出了失落寂寞的心情。其中“空空落落”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空虚。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篇短文主要写了母亲买菜的这段时光,作者焦急等待母亲回来的情景。作者说“这段时光不好挨”,他就“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作者等待母亲无奈的心情只有自找乐趣,消磨时间。
(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他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可知,这是“我”翻看画报后的一系列想象,表现“我”的耐心等待,衬托出“我”内心的失落与空虚。
15.叶永烈 16.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用直观抽象的方式表述,把“?”拉直变成“!”,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7.只要 就 如果 那么 18.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 19.引用名人名言, 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20.真理的发现并非偶然,它需要人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于思考、不断探索。
【解析】1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本篇文章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第①段“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指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划横线部分是“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指的是用直观抽象的方式表述,把“?”拉直变成“!”,既生动又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7.本题考查关联词。
第②段“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和“有可能发现真理”之间是条件关系,因此填写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第③段“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和“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是假设关系,因此填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那么……”。
1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联系第②段“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科学真理发现的条件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谨慎全面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
19.本题考查词句的分析。
联系文章第③段“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可知,引用华罗庚的话在这里的作用是进一步证明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理解。
根据文章第第②段“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科学真理的诞生,需要不断发问,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因此,我们作答时可以围绕科学发现的条件来说。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中发现真理。
21.范文:
那件事我铭记于心
生活中有无数件琐碎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串起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小事已经渐渐消失在记忆的星空中。然而,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可是现在想起来,依旧是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和妈妈出去骑车兜风。
正当我春风得意哼着小曲一路畅通的时候,“咔嚓”一声——自行车“罢工”了。我下车一看,原来是车链子掉了。“哎呀,这可怎么办才好啊!”我和妈妈试图把链条安上去,可它就是不听使唤,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没有将它“降服”。后来,我彻底地对这辆“破”自行车失去了耐心,又急又气,真恨不得把它揍扁,然后再踹上几脚以发泄我心中的烦躁。
“怎么了?小姑娘,车坏了?”我抬头一看,只见路边一位衣衫褴褛的老爷爷正在和我们搭讪。我心想:看老爷爷穿的衣服真破,他会不会跟我要钱?“修车啊?我以前干过,肯定能修好!”我和妈妈将信将疑地把自行车交给了老爷爷。他把自行车推到路旁,先修整好掉下来的链条,再一节一节挂上去。但链条像个顽皮的孩子,挂了这头,又掉了那头。十分钟过去了车依旧没有修好。
此时,老爷爷一边擦着汗,一边嘟囔:“咦?奇怪了,今天是咋了?链条咋不听使唤了?这种新式自行车就是不好整。”说着,老爷爷一用力,却不小心把手夹在齿轮和链条中间了。这时,殷红的鲜血不断地从他的手指上渗出来。我吓得不知所措地大叫:“老爷爷,您的手!”他不慌不忙地从上衣的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把手指上的鲜血擦了擦,用大拇指摁着伤口,说:“不怕,孩子,咱农村人,这种事多了,不算啥!”我忐忑不安地看着老爷爷说:“算了,别修了,我把自行车推到修车摊上去修吧!”“没事!”老爷爷头也不抬,仍旧与自行车努力“奋战”。终于,自行车修好了!老爷爷长吁了一口气,想站起来,却一个踉跄坐在了地上。我赶忙过去扶他,他摆摆手,说:“没事!”不知怎么的,我的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是因为修好了自行车而开心?是因为老爷爷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动容?还是因为刚才丑陋的想法让我羞愧?我心里顿时五味混杂……
至今,我还是忘不了那佝偻的身影和那双粗糙的渗着鲜血的手。
【详解】本次习作是自命题作文。
要求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生活中一定有事情会让你高兴、让你难过、让你烦恼、让你后悔……选择你最难忘的事去写,想想为什么让你难忘,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所要表达的主题,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把能体现人物闪光点的事写具体,突出他的特点。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
正文: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让你难忘的内容,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