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 基础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 基础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2分,满分28分)
1.蜡烛燃烧时,产生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 等现象。
2.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振荡,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 ,说明燃烧的过程中有 生成。
3.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 。遇到 、 等,这种现象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 、 、 等技术。
4.铁在 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防止铁生锈可以采用 、 和烤蓝等技术。
5.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铁生锈是 的变化。
二、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每小题1分,满分8分)
6.大米加热做成米饭,切开的水果变色,打开冰箱冷冻门会出现“白气”等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7.面粉蒸熟做成馒头、大米煮熟做成米饭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
8.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反应。 ( )
9.虽然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但是铁与铁锈一样都能被磁铁吸引。( )
10.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铁生锈只与空气有关。 ( )
11.在“小麦磨成面粉”和“铁熔化”的过程中都生成了新物质。 ( )
12.防止铁生锈,可以采用涂油、喷漆、烤蓝等技术。( )
13.烤蓝是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技术。(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4.下列不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是( )。
A.浸入盐水中 B.涂油 C.喷漆
15.下列方法中,适合用于菜刀防锈的方法是( )。
①涂油漆 ②擦干水 ③不锈镀层处理 ④以上都可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在下列环境中铁质品容易生锈的是( )。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干燥的高原
17.实验探究证明: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的铁钉,更容易生锈的是( )。
A.水与空气相接的地方 B.露在空气中的部分 C.浸入水中的部分
18.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取两枚相同的铁钉,分别滴上同样多的水和盐水,放置在同一张桌子上,几天后观察铁钉的生锈情况。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水中有盐是否更容易使铁钉生锈 B.空气和水是否会影响铁钉生锈
C.温度是否会影响铁钉生锈
19.下生成了新物质的是( )。
A.玻璃破碎 B.蜡烛融化 C.切开的苹果变色
20.灯泡没有发明之前,蜡烛为我们的夜晚带来了光明。有了电灯,蜡烛仍然在科学实验中发挥作用。请分析下列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的实验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是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
B.蜡烛熔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C.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1.下列句子中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四、注意审题,细心实验。(满分20分)
22.探究蜡烛的燃烧。
(1)扣上玻璃杯后,看到( )号蜡烛先熄灭,( )号蜡烛燃烧的最久。原因是( )。
(2)在2号和3号的玻璃杯内可以看到烧杯壁上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将2号玻璃杯翻转后,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振荡,可以发现石灰水变( ),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
23.小科发现教学楼一楼的铁门生锈了,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小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 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 和 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注意思考,正确回答。(满分15分)
24.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会有什么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5.小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结合以上实验的探究结果,他想用所学到的新知识保护自行车使它不生锈,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26.生活中有哪些防锈技术?(至少写出3条)
六、综合实践题。(满分15分)
27.回忆实验“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回答以下问题:
(1)砖块为什么不能被点燃?
(2)为什么纸条能很快被点燃,而木棒不能马上被点燃?
(3)盖上灯帽,酒精灯为什么会熄灭?
参考答案
1. 发光 发热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蜡烛燃烧时,产生了化学变化,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
2. 浑浊 二氧化碳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振荡,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生锈 醋 盐水 涂油 刷漆 电镀
详解: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所以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在有盐和醋的情况下,生锈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涂油、刷漆、电镀等技术。
4. 潮湿 涂油 刷漆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做铁锈。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人们常用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涂油、刷漆、喷塑、烤蓝等。
5.产生新物质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6.×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大米加热做成米饭,切开的水果变色,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打开冰箱冷冻门会出现“白气”等现象,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7.×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面粉蒸熟做成馒头、大米煮熟做成米饭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8.×
详解: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像食盐这样的变化属于可逆变化。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9.×
详解:通过观察比较铁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题目说法错误。
10.×
详解:通过对比实验可知,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导致铁生锈的条件充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1.×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在“小麦磨成面粉”和“铁熔化”的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2.√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涂油、刷油漆,烤蓝等。
13.√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防锈就是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烤蓝是钢铁防锈处理的一种方法,通过特殊工艺让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层,隔绝空气和水的接触,从而达到防锈的效果。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4.A
详解: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隔绝空气和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烤蓝、镀锌等可能够有效防止生锈。将铁制品浸入盐水中,不但不能防止生锈,反而更容易生锈。故A符合题意。
15.B
详解: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铁或者其他金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导致的,简单的说,被空气氧化了,生成了铁锈这种新的化学物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防锈的办法主要是根据生锈的机理,阻断铁与空气等外部环境的接触从而避免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就不会生锈了。适合用于菜刀防锈的方法是擦干水,不锈镀层处理,B是正确的选项;涂油漆不适合菜刀防锈。
16.B
详解: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干燥的沙漠、干燥的高原、干燥的平原缺少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水分,铁窗不容易生锈;潮湿的热带海边有空气和水分与铁接触,且空气中的盐分较多,铁容易生锈。
17.A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根据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的铁性,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空气和水交界处,这里的生锈条件最充分。
18.A
详解: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盐,所以研究的是水中有盐是否更容易使铁钉生锈。
19.C
详解:没有产生新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玻璃破碎、蜡烛融化都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切开的苹果变色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20.A
详解:空气中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氧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A选项错误。蜡烛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选项、C选项正确。故选A。
21.C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产生新物质。
22. ②号 ①号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②号玻璃杯最小,里面的氧气最少,因此先熄灭。 水雾 水 浑浊 二氧化碳
详解:燃烧需要可燃物、一定的温度、空气(氧气)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
(1)燃烧需要可燃物、一定的温度、空气(氧气)三个条件。扣上玻璃杯后,看到②号蜡烛先熄灭,①号蜡烛燃烧的最久。说明燃烧需要氧气,②号玻璃杯最小,里面的氧气最少,因此先熄灭。
(2)在2号和3号的玻璃杯内可以看到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将2号玻璃杯翻转后,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 并振荡,可以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23. 甲 乙 丙 空气 水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详解:(2)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题干信息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空气接触。由此判断一星期后,观察会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乙和丙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现象。
(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铁钉在与水和空气接触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24.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溶解在水中的食盐通过蒸发后仍可以分离出来。
详解: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溶解在水中的食盐通过蒸发后仍可以分离出来。
25.用干布擦干净后,涂上一层油,并放在干燥的环境中。(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打破生锈条件就能有效防止铁生锈。比如在容易生锈的部位用干布擦干净后,涂抹一层黄油,并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能够有效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达到防锈目的。
26.防止铁生锈可以采用涂油、喷漆、烤蓝等技术。
详解: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铁或者其他金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导致的。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遇到醋、盐水等,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隔绝水、空气可以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可以采用涂油、喷漆、烤蓝等技术。如对易起锈迹的瓷砖进行部分的抛光、覆膜、涂油脂、防锈油,铁制品尽量避免放在潮湿的环境里;暖气管上涂上铝漆,房顶上的白铁皮表面镀了一层锌等。
27.(1)因为砖块不是可燃物,在空气中一般不会燃烧。
(2)物体燃烧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纸条的燃点比木条低,能很快被点燃。
(3)氧气能支持燃烧,盖上灯帽,就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酒精灯就会熄灭。
详解: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一定的温度等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
(1)砖块不能被点燃是因为砖块不是可燃物,在空气中一般不会燃烧。
(2)纸条能很快被点燃,而木棒不能马上被点燃,因为物体燃烧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纸条的燃点比木条低,能很快被点燃。
盖上灯帽,酒精灯会熄灭的原因是氧气能支持燃烧,盖上灯帽,就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酒精灯就会熄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