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A卷基础夯实)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AB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A卷基础夯实)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AB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A卷基础夯实)—高二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AB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恩格斯曾说:“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恩格斯的这一名言主要说明辩证思维( )
①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②用静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③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④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了揭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奥秘,科学家们首先把动植物分解为最小单位——细胞,进而把细胞解剖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研究它们对遗传的影响,发现影响遗传的主要部分在细胞核。接着,科学家们又把细胞核分解为DNA和RNA,发现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奥秘就这样解开了。这一过程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
①在解剖细胞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②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运用分析方法把握该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原因
④综合方法在揭示奥秘的过程中起到基础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巴以冲突带来的影响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成千上万鲜活的人倒在了血泊中,一座座繁华的城市沦为废墟,世界地缘政治发生剧变,惨烈的能源危机、残酷的粮食危机以及愈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下与材料体现的思维方法一致的是( )
①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干部进行考察
②把植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来逐一研究
③语文课上老师阐释文章的主题和总体层次结构
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饭点到了,买一瓶代餐奶昔;没空就餐,来一根蛋白棒;计划减肥,定制一周低脂套餐……近年来,吃代餐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我们应该看到,作为控制能量摄入的方式,代餐可以成为平衡膳食的一种补充,但仅靠食用代餐产品并不足以控制体重、吃出健康,甚至可能出现危害健康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需要科学认识代餐的功效
②国家要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以推动代餐行业实现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
③科学减肥既需要坚持适度原则控制能量摄入,又要注重各类营养均衡
④拥有健康的体魄需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合理制订膳食和运动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区间调控”主要是对影响经济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确定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所处的合理区间,将其作为科学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目标定向。当经济运行超出合理区间,政府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为了优化经济结构,政府可以采取定向调控的方式,不需要“大水漫灌”式的全面调控。这告诉我们( )
①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
②想问题、做事情要“得中”而处之,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③把握辩证分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和揭示事物整体
④要积极超越客观条件,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发展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2023年7月,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突破,走过了从“0”到“1”的“拓荒”阶段,进入拼硬实力的成长阶段。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商业航天”与“航天”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
②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③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应以航天“国家队”为主,坚持底线思维
④不论是国有航天,还是民营航天,都是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
②要为事物的质变积极创造条件
③发展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教育严厉程度与教育良性效果的关系如图所示。这启示我们,教育要坚持( )
A.折中主义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宽严适度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下列选项与漫画《那些你没看到的》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②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③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④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图表示的是压力与绩效的关系。根据下图中压力与绩效的关系,我们要( )
①坚持“得中”而处之思维
②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③保持适度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绩效
④注重压力的积累,推动绩效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2年10月,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中国空间站三舱主体舱段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快速交会对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属于中国人的空间站时代到来。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是(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④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邓宁一克鲁格效应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以下对邓宁一克鲁格效应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在度的范围内促成飞跃可跨越愚昧之巅
②绝望之谷是包含着自我否定的自我更新
③开悟之旅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积累的过程
④曲线反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上述发展思路的提出体现了:( )
①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把握产业发展的本质
②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
③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出推动西部发展的正确路径
④坚持用动态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部署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新词一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这一概念表述( )
①利用了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②通过思维抽象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④在思维上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1000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根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分为16部,包括60类,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丰富了本草学知识。材料表明( )
①要坚持辩证否定,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
②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了本草学知识的发展
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当元宇宙概念刚出现时,人们首先感受到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行走、与他人互动、参加各种虚拟活动等场景。接着,人们开始思考,认识到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依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融合。经过对元宇宙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探索,人们能够综合地看待元宇宙的发展,既看到它的潜力和机遇,也意识到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们能综合看待元宇宙的发展,实现了感性其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②人们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支撑要素。体现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③人们对虚拟世界令人震撼的场景的全面感受,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
④人们对元宇宙的认识过程以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为客观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我们迈上了新征程,致力于使全体人民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彻底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和新范例,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各项工程迎来“关键时刻”:中国文保机构与多国开展古迹保护修复合作;中国原创电影日益受到外国观众欢迎……中华文明不断走向世界,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一代代长征运载火箭点火起飞,让我们的卫星环绕地球,嫦娥奔赴月球,天问探访火星,航天员进驻天宫。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问天、梦天实验舱等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时代航天人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根据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说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6分)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稻子、小麦等谷物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
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
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大食物观”发展过程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正是这种彼此契合为“结合”奠定了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等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理论创新根深叶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要守好魂脉和根脉,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结合材料,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谈谈在“两个结合”中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讲的是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③④符合题意;①讲的是辩证思维整体性特征,不符合题意;②中“静态”应为“动态”。故选D。
2.答案:C
解析:为了揭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奥秘,科学家们首先把动植物分解为最小单位一一细胞,进而把细胞解剖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发现影响遗传的主要部分在细胞核,又把细胞核分解为DNA和RNA,发现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这是运用分析方法把握该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原因,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材料未涉及定量分析,①排除。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④说法错误。故选C 。
3.答案:A
解析:材料采用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俄乌冲突,③④是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法。与材料不一致,故不选。故选A。
4.答案:D
解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一定是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①说法错误。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相互转化,②说法错误。代餐可以成为平衡膳食的一种补充,但仅靠食用代餐产品并不足以控制体重、吃出健康,甚至可能出现危害健康的情况,可见科学减肥既需要坚持适度原则控制能量摄入,又要注重各类营养均衡,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合理制订膳食和运动计划,③④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区间调控”主要是将宏观经济指标所处的合理区间作为科学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目标定向,说明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想问题、做事情要“得中”而处之,以达到最佳的状态,①②符合题意。把握辩证分合,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③错误。客观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超越,只有立足实际,④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商业航天”与“航天”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①说法错误。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突破,走过了从“0”到“1”的“拓荒”阶段,进入拼硬实力的成长阶段,这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底线思维,③排除。不论是国有航天,还是民营航天,都是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人类更好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④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B
解析: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五劳所伤”体现了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因此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适得其反,①④符合题意。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当我们不希望事物朝着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变化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将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质变的发生,②不符合题意。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③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曲线图可以看出,适度的严厉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当严厉值达到一定程度时,教育良性效果达到最好,严厉过度则会降低教育良性效果,这启示我们教育要坚持宽严适度原则,C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材料中曲线强调的是适度原则,A排除。该曲线图强调教育要坚持宽严适度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均无关,B、D排除。故选C。
9.答案:B
解析:漫画《那些你没看到的》蕴含的哲理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努力和默默付出,强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年老时才取得成功,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正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意思是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未涉及重视量的积累,②不选。“美酒饮救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大意是好酒饮到似醉非醉的时候,就要停止,美丽的花要在半开时去欣赏。这是说事物都有个限度,以不超过限度为好,超过了限度,就走向了反面,这强调了要坚持适度原则,与题意不符,③不选。“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意思是,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这句诗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体现了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④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题干表明保持适度的压力可以实现高效工作,进行压力管理,提高工作绩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提高工作绩效,①③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②错误。由于压力与绩效是一种由低效到高效再到低效的倒U关系,所以人们要控制量变,防止发生不利的质变,“注重压力的积累,推动绩效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题目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属于中国人的空间站时代到来。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①④符合题意。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是有条件的,当部分优化组合进行运行时,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②表述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未涉及辩证的否定具有背定与否定的双重性,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因此,在度的范围内不会发生飞跃,不会跨越愚昧之巅,①错误。感性具体是只停留在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而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从巨婴到智慧再到大师的认知变化过程不能反映出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变化,④不选。愚昧之巅—绝望之谷—自信重建,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正确。从图示可以发现,开悟之坡是一条缓慢连续不断的上升曲线,说明开悟之旅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积累的过程,③正确。故选C。
13.答案:C
14.答案:C
解析: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通过思维抽象得出的,深化了人们对当今时代新的生产力特点的认识,②符合题意。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体现了对传统生产力的继承和否定,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超前思维,①排除。形象思维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材料涉及的概念体现的是抽象思维,③排除。故选C。
15.答案:B
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神农本草经》分类法的批判继承,既肯定又否定,①符合题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②说法错误。根据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进行科学分类,表明坚持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丰富本草学知识,③符合题意。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并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中,④说法错误。故选B。
16.答案:D
解析:人们能够综合地看待元宇宙的发展,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①错误。人们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支撑要素,应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②错误。人们对场景的全面感受是直观的,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③正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以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为客观依据,因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正确。故选D。
17.答案:①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4分)②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为综合做准备。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分析把握五个重大原则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是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崭新模式与选择。(5分)
解析:辩证分合的思维要求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分析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综合),是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崭新模式与选择。
18.答案: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奉献和积累。(6分)
②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新时代航天人站在新的起点上,又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6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设问要求说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调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奉献→可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②:新时代航天人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可联系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9.答案:①“大食物观”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4分)②传统粮食观中,认为食物仅指主粮,这是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4分)③伴随实践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的本质,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4分)④在此基础上,人们拓展了“食物”的外延、延伸了开发食物资源的途径和领域,形成了大食物观,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实现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4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对“大食物观”发展过程的认识,需要调用认识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可联系认识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关键词②: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稻子、小麦等谷物主粮→可联系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关键词③: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可联系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关键词④: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可联系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实现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答案: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要求我们坚持辩证否定观。(5分)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否定中包含着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是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的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5分)③在“两个结合”中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要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5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在“两个结合”中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结合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关键词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联系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着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关键词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理论创新根深叶茂→可联系肯定中包含否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