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一、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已建立的_______反射。2.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_______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先天性后天性3.请将对应的选项连接在一起:4.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产生过程 生来就有的 出生后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反射弧的特点 神经中枢在___________(大脑皮层以下) 神经中枢在_________刺激 事物本身(必须是该感受器的有关刺激,非条件刺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条件刺激)神经联系 反射弧是_____的 反射弧是暂时的、会消退意义 适应_____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举例 吃酸梅分泌唾液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脑干或脊髓大脑皮层永久稳定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1.大脑皮层:(1)实质:大脑表层的_____结构。(2)联系的复杂性:大脑皮层同侧及左、右半球之间以及与皮层下中枢形成多种联络。(3)作用: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控制着高级神经活动。(4)功能区:躯体运动中枢、_____________、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2.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能够对___________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灰质最高级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和文字【辨一辨】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的、能调节某一生理活动的结构,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2024·成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花花”,听到饲养员谭爷爷喊“花花,过来!”,就会摇摇晃晃地跑过来。“花花”的这一反应 ( )A.属于非条件反射 B.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D.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大熊猫“花花”听到饲养员谭爷爷喊“花花,过来!”,就会摇摇晃晃地跑过来。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花花”的这一反应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3.本题所思:条件反射必须不断强化,否则就会消失;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反射弧不完整,反射就无法完成。答案:B。(2023·怀化)考试答题是一个条件反射,与这一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谈梅止渴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吃梅止渴【解析】谈梅止渴是出生后产生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又与语言中枢有关,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A符合题意。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C、D不符合题意。A1.下列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小狗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B.马戏团里小猴表演算算术C.捕蝇草的叶受到刺激迅速合拢 D.小红看到小说的伤感情节时流下泪水A【解析】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A符合题意;马戏团的小猴表演算算术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捕蝇草的叶受到刺激时迅速合拢,是植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不属于反射,C不符合题意;小红阅读小说伤感情节时流泪,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2.下列反射活动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 )A.听相声时哈哈大笑 B.红灯停,绿灯行C.眨眼反射 D.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解析】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非条件反射,C是非条件反射。C3.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A【解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大脑。4.柳州螺蛳粉是享誉世界的美食,给人带来多种美味的冲击。人们在食用螺蛳粉时,各种味觉形成于味觉中枢,此中枢位于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D【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味觉中枢等。因此味觉形成于味觉中枢,此中枢位于大脑。课后提升 1.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B.望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一经形成就不会消退 D.非条件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反射弧A【解析】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因此条件反射需要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的完成也需要反射弧。2.搜救犬在专业训导员的训练下,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搜救犬钻火圈的反射类型及神经中枢分别是 ( )A.条件反射、脊髓 B.条件反射、大脑皮层C.非条件反射、小脑 D.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B【解析】搜救犬在专业训导员的训练下,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3.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下列关于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②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B.图中①的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图中③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D.图中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D【解析】②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①的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最高司令部,这里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图中③脑干中有可以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C正确。脑和脊髓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D错误。4.婴幼儿易在夜间发生遗尿的原因是 ( )A.膀胱小,尿液经常压迫膀胱壁,易产生尿意 B.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C.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 D.脊髓的反射功能不完善C【解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受大脑皮层控制,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不排尿。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全,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会发生夜间遗尿现象。5.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图中①是_______。(2)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填图中序号)中。(3)如果图中②受损,则膝跳反射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4)叩击韧带时能产生感觉,人体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此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反射弧感受器非条件③不能大脑皮层①→②→③→⑥→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反射类型的相关知识。(1)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不需要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参与,因此其反射类型属于非条件反射。(3)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4)叩击韧带时会产生感觉,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上行神经→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即图中①→②→③→⑥→⑧。6.如图为小明骑自行车及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示意图。有关小明骑自行车时神经系统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大脑)判断 B.呼吸频率的快慢由2(小脑)调节C.身体的平衡由3(脑干)来维持 D.脚踩踏板的速度由4(脊髓)来决定A【解析】本题结合生活情境,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等。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骑自行车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大脑判断,A正确。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可见骑自行车时呼吸频率的快慢由3脑干调节,B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骑自行车时身体的平衡由2小脑来维持,C错误。脊髓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低级中枢,脚踩踏板的速度由1大脑判断,D错误。7.生活情境 做试卷时,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小脑 C.大脑皮层 D.脑干C【解析】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因此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8.时事链接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奋勇杀敌的惨烈场景,很多观众潸然泪下,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这属于 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 ( ) A.非条件 脊髓 B.非条件 大脑 C.条件 脑干 D.条件 大脑D【解析】观众因电影场景潸然泪下,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这种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9.如图为人脑和脊髓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 B.④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C.③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D.①和④构成中枢神经系统B【解析】③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A错误。④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灰质里有许多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B正确。②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C错误。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D错误。10.科学家为研究脑的功能,先后用三只狗做了如下实验。有时,我们能看到喝醉酒的人在路上摇摇晃晃,走路不稳。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分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___和_____组成。神经元脑脊髓(2)醉酒的人是由于_____受到酒精的麻醉而走路不稳的,由此可以说该部位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人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没有意识和感觉,更不能运动。由此可以判定其脑的_____部位受到了严重损伤。(4)此实验说明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如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的最高级中枢是_________;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_________________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等大脑大脑皮层呼吸、心跳、血压【解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2)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可知醉酒时由于小脑受到酒精的麻痹而走路不稳。(3)“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不能运动,可以判断是大脑受到了损伤。(4)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11.请根据以下三个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图甲是打喷嚏的结构示意图。打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到刺激后,机体迅速作出反应的现象,有助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资料二:某同学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资料三:《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完成打喷嚏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2)自然状态下打喷嚏的过程属于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在做医学检查时,检测人员会用医学器具在受测人的鼻腔取样,受测人一般不会打喷嚏,是受到了_________的控制。(3)资料二中的同学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 _______。他的一系列反应说明脊髓具有_____和_____功能。图乙中,若此人的⑤处受损,①处被扎,他会出现的反应是__(填字母)。A.有感觉、有反应 B.有感觉、无反应 C.无感觉、无反应 D.无感觉、有反应(4)由资料三“士卒闻之,口皆出水”可知:对_________产生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布在_________。下列事例中,和该反射类型相同的是__(填字母)。A.鹦鹉学舌 B.红灯停绿灯行 C.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D.看图识字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大脑皮层先缩手反射传导B语言文字大脑皮层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打喷嚏属于反射,因此它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自然状态下打喷嚏是冷空气或异物刺激鼻黏膜后人体产生的反射,这是先天性的,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在做医学检查时,检测人员会用医学器具在受测人的鼻腔取样,受测人不会打喷嚏,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3)当手不小心受到月季花刺的刺激时,手部的①感觉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③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④缩手反射中枢,神经冲动沿着⑤传出神经传给上肢与缩手反射有关的肌肉,人体发生缩手反射。与此同时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神经冲动由脊髓传到大脑需要时间,所以会先发生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传导功能。反射弧的任意一部分发生障碍,都完成不了反射。图乙中,若此人的⑤传出神经受损,①手部的感受器被扎,他会出现的反应是有感觉,但无反应。(4)由资料三“士卒闻之,口皆出水”可知士卒由抽象刺激——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它是人类特有的,与人类的语言中枢有关,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鹦鹉学舌、红灯停绿灯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是由经验和学习后天形成的反射,但与语言中枢无关;看图识字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共48张PPT)第10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一)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一、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1.脑与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 大脑 包括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_________小脑 协调运动,_____________脑干 调节心跳、呼吸、_____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脊髓 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_____,是脑与躯干、_____之间的联系通路大脑皮层维持身体平衡血压大脑内脏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由脑发出的_______和由脊髓发出的_______。脑神经脊神经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核,②_____,③突起,④_________。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_____,产生并传导_____。3.几个重要概念:(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___________集中出现的部位。(2)神经: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3)灰质:在_____________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4)白质:大量___________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胞体轴突末梢刺激冲动神经元胞体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突起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_________对_____作出的规律性反应。2.实例: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_____,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_____。3.反射弧:(1)反射弧的结构:神经系统刺激眨眼排尿(2)反射弧各结构的功能:(3)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名称 组成或功能感受器 接受刺激后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再次产生_________传出神经 将神经冲动由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_ 由传出神经的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神经中枢传来的冲动完成反射神经冲动传入神经神经冲动神经中枢效应器效应器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辨一辨】1.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在于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而应激性不一定有。因此,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但应激性不一定是反射。2.反射和反射弧的区别和联系反射:是人体的生理功能,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1】(2024·深圳期末)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醉酒的人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人的 ( )A.大脑、小脑 B.大脑、脑干C.小脑、大脑 D.小脑、脑干【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醉酒的人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过量饮酒会导致思维混乱、口齿不清、说话语无伦次,这主要是由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脑。醉酒的人走路摇晃不稳、动作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酒精麻醉了小脑。3.本题所思:明确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答案:A。(2024·广州期末)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正确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该“生命中枢”是指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C【解析】脑干中含有调节人体心跳、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戴头盔可以保护脑干,从而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经典母题2】(2023·自贡学业考)小涵在学做灯笼时,被铁丝扎到了手,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细胞 B.被铁丝扎到后,先感觉痛然后再缩手C.若结构③受损,则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D.本反射中手指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分析正确的是。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若结构③传入神经受损,则无法完成缩手反射。3.本题所思:缩手反射的路径较短,痛觉的形成路径较长,在此过程中先缩手后感觉到痛;①感受器存在于手指皮肤中,②效应器位于上肢的肱二头肌处。答案:C。(2024·中山期末)右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1.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中枢 B.神经元C.胞体 D.神经纤维B【解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胞体和突起构成,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中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⑤④③②①【解析】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A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和脊髓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C.脑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B【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2.下列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D.脑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B、C正确。脑神经也称“颅神经”,是从脑发出的左右成对的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内;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错误。3.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一种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的生物电变化,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是 ( )A.神经冲动 B.刺激 C.信息 D.激素【解析】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作神经冲动。A4.人的手突然被热水烫到,手缩了一下,并且在缩手的同时感到又烫又痛。下列对该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现象属于反射活动 B.该现象受到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C.该现象只受到脑的调节 D.完成该现象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C【解析】缩手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缩手的同时感到又烫又痛,神经冲动的传导:手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上肢肌肉)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的神经中枢也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的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该反射活动受到脑和脊髓的调节,C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D正确。5.如图是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正确的选项是 (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C.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D【解析】图中表示出了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产生了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向②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神经中枢再发出冲动,由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所以②指的是神经中枢,①指的是反射弧,③指的是反射活动。课后提升 (2024·广州期末)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可视化表征,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效工具。下图是小明学习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后绘制的概念图,据此完成1~3题。1.对图甲所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是脑B.①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C.⑤是突起D.③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灰质在中央,呈蝶形D【解析】在大脑皮层上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如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能够调节人体的多种生命活动,所以③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故D错误。2.来自广西的小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体验了“超级冰滑梯”。下滑过程中小童双手紧握,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人体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的神经中枢是 ( )A.小脑 B.脑干 C.脊髓 D.大脑B【解析】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跳、呼吸、血压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会危及生命,B符合题意。3.图甲中,④是神经元,图乙是它的结构模式图,图中字母“a”展示的是 ( )A.树突 B.轴突 C.胞体 D.神经末梢A【解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是树突,b是胞体,c是轴突,d是神经末梢。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 )A.神经元、神经细胞 B.神经元、反射C.神经、反射 D.神经、神经细胞B【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5.某花农在采摘玫瑰时,不小心手被刺扎到而缩回。该反射过程中,其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位于图中的 ( )A.①和⑤ B.⑤和① C.②和④ D.③和④B【解析】图中④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与之相连的⑤是感受器;②是传出神经,与之相连的①是效应器;③是位于脊髓灰质内的神经中枢。6.“脑机接口”技术能帮助瘫痪病人快速显示想说的话语,结合图分析,设备中的“显示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B【解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知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设备中的“显示器”能显示出瘫痪病人想说的话语,因此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7.我国医学专家首创“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排尿障碍。患者可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促进排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的脊髓是①B.患者可以在②处形成尿意C.健康人排尿反射路径为“感受器→④→②→③→膀胱”D.术后患者的排尿反射路径为“⑤→传入神经→①→④→膀胱”D【解析】本题结合医学科技,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受损的脊髓是②,①是“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A错误;尿意是一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B错误;健康人的排尿反射路径是“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膀胱”,C错误;术后患者的排尿反射路径为“⑤跟腱部位的感受器→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膀胱”,D正确。8. 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神经元包括___________两部分,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和4是由___________集结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构成。1→2→5→4→3胞体和突起神经元突起(3)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_____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使人感觉“烫”。不过由于神经冲动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这种反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4)对“烫”这一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构是[__]_______,它由传出神经的_________与相应的___________组成。如果用麻醉剂阻断2,_____(填“能”或“不能”)感觉到烫。脊髓避免手指受伤过重3效应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不能【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1→2→5→4→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反射弧的2和4是神经元突起集结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形成的神经。(3)在完成上述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烫”,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这种反射能使人及时作出反应,其意义是避免手指受到较重伤害。(4)对“烫”这一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构是3效应器,效应器是由4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的。若2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神经中枢,因此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同时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也就不能通过传入神经经过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因此对刺激没有感觉。如果用麻醉剂阻断2,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也不会感觉“烫”。9.我国每年进行的CBA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力和体能都是很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球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___]_____,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2)运动员能快速、灵敏地进行比赛,这与遍布全身的⑤密切相关,该结构由___________集结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构成,具有_________的功能。(3)比赛中,某运动员因争抢篮球扭伤了腰部,结果出现了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这位运动员应该是扭伤了腰部的[___]_____, 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___]_____的控制。①大脑②小脑神经元突起传导兴奋④脊髓①大脑【解析】图中的①是大脑,②是小脑,③是脑干,④是脊髓,⑤是神经。(1)打篮球时,大脑的躯体运动中枢调节运动过程,小脑控制身体平衡,协调动作的准确性。(2)神经是由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具有传导功能。(3)脊髓损伤会阻断大脑与脊髓神经中枢的联系,大脑无法控制脊髓的神经活动。10.如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A、B、C、D、E为反射弧的结构),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1)反射弧是人体产生_____的结构。(2)电激(即用电刺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_______,D是_________。反射效应器传入神经(3)用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________________。(4)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可测量神经冲动传导时,电位的变化。即有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就能测到电位变化,反之则不能测到电位变化)等,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兴奋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图中的①②③为电刺激点)方法步骤:电激___处,观察__的变化,同时测量___处的电位有无变化。预期结果和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D→C→B→A①A②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称为反射弧。(2)电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而E无反应。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图中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所以B是传出神经,D是传入神经。(3)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完整传导方向: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4)实验目的是探究冲动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方法步骤:电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预期结果和结论: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则冲动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则冲动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共41张PPT)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一、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3.近视的形成及矫正:项目 症状 形成原因 成像特点 矫正方法近视 看不清_____物体 晶状体的曲度_____,或眼球的前后径_____光线在视网膜_____成像配戴_______远处过大过长前方凹透镜二、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辨一辨】视觉形成过程和听觉形成过程的比较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2024·滨州)课间活动,豆豆同学突然掷来一个沙包,你不假思索地一把抓住了。豆豆同学说:“厉害,反应真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成“沙包飞来—抓住沙包”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你在注视沙包运动的过程中,②的曲度变小C.你能听到豆豆的夸奖,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D.你对夸奖的反应与看见山楂分泌唾液同属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豆豆同学突然掷来一个沙包,你不假思索地一把抓住了。豆豆同学说:“厉害,反应真快!”。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故完成“沙包飞来—抓住沙包”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本题所思: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C耳蜗。对语言、文字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答案:A。1.(2023·荆州)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校园足球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个足球朝你迎面飞来,足球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晶状体、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视网膜C.睫状体、视网膜 D.视网膜、大脑皮层D【解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层。2.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耳对于我们感知世界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眼观六路”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有关B.“耳听八方”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C.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导致晶状体曲度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而形成近视D.远离噪音、不用尖锐物体挖耳,以及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方法C【解析】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C错误。1.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该部位是 ( )A.视网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角膜【解析】视网膜能够感受光线的刺激,形成图像,产生神经冲动。A2.兔的眼睛有红色、棕色、黑色或灰色的,通常与它们眼球某结构中色素含量有关,该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视网膜 D.巩膜B【解析】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A不符合题意。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B符合题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不符合题意。巩膜是眼球外膜的后面部分,白色、坚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3.“闻鸡起舞”讲的是古人黎明听到鸡叫,就拔剑练武,常用来比喻奋发向上的精神。古人受到鸡鸣声刺激而产生听觉的位置是 ( )A.大脑皮层 B.耳蜗 C.听神经 D.鼓膜A【解析】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符合题意。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声音的振动刺激耳蜗产生冲动,B不符合题意。听神经能将耳蜗产生的冲动传到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D不符合题意。4.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有关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图中的3B.晕车与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过于敏感有关C.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咀嚼糖果可以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进入5,引起中耳炎A【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不是3耳蜗。晕车与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过于敏感有关。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使气体由咽进入中耳,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4咽鼓管进入中耳的5鼓室,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5.请结合如图眼球结构和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1是窗户上明亮的玻璃,结构1的名称是_____。(2)看飞机降落过程,能看清飞机由远到近,由小变大,是因为眼球内的_______调节结构2_______(填名称)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_______上。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等,会导致近视,需要配戴_______加以矫正。(3)在观看电影时,热泪盈眶。这种反射必须有人类特有的_____中枢参与才可完成。角膜睫状体晶状体视网膜凹透镜语言【解析】(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1是窗户上明亮的玻璃,结构1的名称是角膜,无色透明。(2)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2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如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所以,在观看电影时,热泪盈眶,这种反射必须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参与才可完成。课后提升 (2024·广州期末)在人眼球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中,M、N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结构,据图完成1~3题:1.乙环境下,N处于缩小状态,这说明乙环境的情况是 ( )A.光线强 B.光线弱 C.空气湿度大 D.温度高A【解析】图中N是黑眼球瞳孔,瞳孔的大小与光线强弱有关,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无关,A符合题意。2.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N相应地放大或缩小,这是人体的一种反射。下列反射与它属于相同类型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吮吸反射C.望梅止渴 D.老马识途B【解析】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瞳孔相应地放大或缩小,这是非条件反射,“吮吸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3.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D【解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正确。4.(2024 深圳质检)“有声红绿灯”在城市的推广,方便了视障人士的出行。盲人朋友可以借助听觉通过不同声音来辨别红绿灯情况。下列与听觉的形成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咽鼓管D【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可维持鼓膜两侧的压力平衡,保护鼓膜,与听觉形成无直接关系。5.如图为人体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在[ ]内填图中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1)聚集在广场近距离观看燃放礼花、鞭炮的人们,有的张着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可以保持[___]_____两侧气压的平衡。⑨鼓膜(2)某同学因患慢性咽炎而引发了中耳炎,病菌是沿着[___]_______侵入中耳的。(3)歌唱家优美动听的歌声和谐悦耳。耳中感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4)用手托在[①]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①]能够_________。(5)经检查某同学耳的结构完整无损伤,但近半年他逐渐听不见声音了。从听觉的形成分析可能是_______或大脑的_________受到了损害。⑥咽鼓管⑤耳蜗收集声波听神经听觉中枢【解析】(1)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剧烈振动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⑨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⑥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2)咽通过⑥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患咽炎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3)听觉感受器位于⑤耳蜗,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4)用手托在耳郭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了,这说明耳郭能够收集声波。(5)从听觉形成的过程分析,耳的结构完整无损伤却听不到声音,有可能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伤。6.(2024·凉山州)如图,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植入的ICL晶体相当于_______;骨传导耳机中的声音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戴上耳机听音乐时,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_________。 ( ) A.凸透镜;大脑皮层 B.凸透镜;耳蜗C.凹透镜;大脑皮层 D.凹透镜;耳蜗D【解析】近视形成的原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了近视。晶状体很像一面凸透镜,睫状体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因此,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植入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耳蜗内有许多感觉细胞,能感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了听觉。因此,戴上耳机听音乐时,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耳蜗。7.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②听小骨③外耳道 ④大脑皮层⑤耳蜗 ⑥鼓膜A.③①②⑥⑤④ 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⑥②⑤①④ D.⑥③②⑤①④C【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对眼球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 )A.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光线→④→②→③→⑦→⑧→大脑皮层B.人的眼睛有蓝色、褐色,是因为①上有不同的色素C.结构⑥的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D.②的大小可以调节,来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C【解析】视觉形成的过程为外界光线→④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玻璃体→⑦视网膜→⑧视神经→大脑的视觉中枢,A正确。①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B正确。⑥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⑤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对眼的内部结构有保护作用,C错误。②瞳孔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D正确。9.在学习眼球的结构之后,生物学社的同学利用气球、铁丝圈、橡皮管、细丝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睫状体对晶状体曲度的调节,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该模型中,铁丝圈模拟睫状体,而气球模拟_______。晶状体(2)拉紧铁丝圈时,铁丝圈的直径缩小,气球的曲度变大,此时我们能看到_____(填“近处”或“远处”)的物体。当放松铁丝圈时,铁丝圈的直径扩大,则气球模拟的结构曲度复原。(3)如果睫状体长时间不能放松,则晶状体曲度无法复原,容易形成___视眼,其成像情况可用图2中___图表示。(4)除上述所示的调节,人体还可以通过调节_____的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近处近甲瞳孔【解析】(1)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看近处物体时,平滑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时则相反,故气球模拟的是晶状体。(2)拉紧铁丝圈时,相当于睫状体的直径缩小,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此时我们能看到近处的物体。(3)如果睫状体长时间不能放松,则晶状体曲度无法复原,容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变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而看不清物体,故其成像情况可用甲图表示。(4)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共47张PPT)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一、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1.嗅觉:(1)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_______。(2)嗅觉的形成:嗅细胞受到刺激产生_________,冲动沿嗅神经传入_________形成嗅觉。2.味觉:(1)感受器:主要分布于___的上表面,特别是_____和侧缘,叫作_____。(2)舌面各部分对味觉的敏感性。①舌尖对___、___最敏感。②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③舌根对___最敏感。嗅黏膜神经冲动大脑皮层舌舌尖味蕾甜咸苦二、人体还有多种其他感受器1.触觉:(1)人体的唇、_____、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2)肢体的_______比相对应的_______触觉要敏感。2.温度觉:(1)感受器:位于_____和黏膜内,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2)温度觉的特点: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___”;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___”。鼻尖腹侧面背侧面皮肤冷感受器温感受器冷温三、人体的感觉对比名称 感受器 产生部位 特点或功能视觉 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产生_____看清外界物体听觉 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_________ 产生听觉嗅觉 嗅黏膜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产生_____味觉 _____ 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 分辨_______________等触觉 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 大脑皮层的_________ 感受物体的形状、_____、光滑程度温度觉 ___________ 大脑皮层 感受皮肤和黏膜的_____变化视网膜耳蜗视觉听觉中枢嗅觉味蕾酸、甜、苦、咸触觉中枢硬度皮肤和黏膜温度【辨一辨】感觉不是在感觉器官上形成的眼、耳、鼻、舌以及皮肤都只是一些感觉器官,只是负责接受刺激,而所有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2024·汕头期末)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眼和耳都是感觉器官 B.鼻对气味十分敏感C.舌能辨别酸、甜、苦、咸 D.皮肤只能感受冷、热,是温度感受器【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3.本题所思:耳是听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对气味十分敏感;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答案:D。1.古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体现了作者对挫折的感悟。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其主要原因是 ( )A.梅花的香味本来就小 B.人的嗅觉出了问题C.嗅觉有适应性 D.闻其他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C【解析】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作感受器的适应。因此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其主要原因是嗅觉具有适应性。2.道路铺设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以刺激盲人足底皮肤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条件反射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D【解析】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冲动,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正确;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是条件反射,C正确;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D错误。1.如果空气中有刺激性气味,首先感受的是 ( )A.气管 B.咽喉 C.舌 D.嗅黏膜D【解析】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着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嗅觉。2.人们对榴莲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感受,有些人觉得香,有些人觉得臭,而不同感受主要由下列哪一部位产生 ( )A.鼻子 B.脑干 C.大脑皮层 D.小脑【解析】嗅觉在大脑皮层产生。C3.舌的味觉和鼻的嗅觉是密切相关的,感冒时闻不到食物的香味,其原因是 ( )A.鼻腔堵塞而味觉失灵B.鼻腔堵塞而味觉变得不敏感C.空气通过鼻腔太少而味觉失灵D.鼻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感受不到香味的刺激D【解析】人在吃东西时之所以能尝出不同的味道,一靠舌头,二靠鼻子。但舌头上的神经只能分辨出甜、酸、咸、苦,所有其他的味道都要靠鼻子来闻。食物的各种气味吸到鼻子里,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由嗅神经传给大脑,就能知道食物的滋味。感冒时,人的鼻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刺激,因此会闻不到食物的香味。4.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鼻 B.耳、鼻 C.眼、皮肤 D.耳、皮肤D【解析】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5.盲人“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 )A.嗅细胞 B.温感受器 C.冷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解析】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D课后提升 1.学科融合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 )A.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B.嗅中枢敏感性降低C.神经传导减弱 D.人们的心理作用A【解析】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其原因是感受器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2.人体能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下列四种感觉,主要通过舌感知的是 ( )A.好看 B.好酸 C.好香 D.好冷B【解析】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人的舌头可以尝出味道;人的鼻子可以闻出气味;人的皮肤可以感知触觉。3.“雁荡毛峰”茶叶的芽叶细嫩,味醇形美,还有淡淡的清香。感受清香气味的主要器官是 ( )A.眼 B.鼻 C.舌 D.耳B【解析】眼是视觉器官,A错误;鼻是嗅觉器官,对气味十分敏感,因此感受清香气味的主要器官是鼻,B正确;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C错误;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4.游泳时,往往刚一下水就觉得水凉,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这种感觉的变化是 ( )A.因为冷感受器产生了适应 B.因为体内的产热量逐渐增加C.因为体表散热量逐渐减少 D.因为温感受器产生了适应A【解析】由皮肤等部位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温觉信息被整合后,引起体温调节反应。皮肤等部位温度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以各种不同方式被整合后,引起体温调节反应,因此游泳时,往往刚一下水就觉得水凉,过一会儿就觉得不凉了,这种感觉的变化是因为冷感受器慢慢产生了适应。5.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的展开面积大约两平方米。人体皮肤内有温度感受器,能感知外界环境冷、热的变化。下列对温度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和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是相同的B.温度感受器感知的是皮肤的温度变化C.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D.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上升时,会感觉“温”A【解析】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和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是不同的。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冷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温感受器只对温刺激敏感,冷感受器只对冷刺激敏感,A错误,C、D正确。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B正确。6.生活情境 当我们走进食堂时,多种感觉的形成让我们享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下列感觉形成所对应的感受器分布的位置,错误的是 ( )A.饭菜的气味——嗅黏膜 B.同学的谈话——鼓膜C.饭菜的味道——舌的上表面 D.饭菜的颜色——视网膜B【解析】鼻是嗅觉器官,嗅黏膜可感受饭菜的气味,A正确;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含听觉感受器,B错误;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饭菜味道的感受器主要位于舌的上表面,C正确;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D正确。7.关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B.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C.耳是接受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D.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并形成多种感觉D【解析】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感光细胞接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会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A正确。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舌的上表面,特别是舌尖和舌两侧,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叫味蕾。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B正确。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耳是接受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C正确。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味觉中枢产生味觉,因此形成多种感觉的部位不在味蕾而是在大脑皮层,D错误。8.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立刻吐出不是一种反射 B.苦味的感受器位于大脑中C.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反射 D.经由大脑判断而得知食物中混有苦瓜D【解析】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A错误;苦味的感受器位于舌上,B错误;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感觉,不是反射,C错误;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该过程由大脑皮层参与判断,D正确。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摄取外界的五个感觉中(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83%。(1)四幅图中,与盲人在行走时通过盲杖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2)吃西瓜时觉得甜,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尤其对_____物质特别敏感。(3)闻花香时间长了,就没有原来那么香了,其原因是人的嗅觉中枢具有_______。(4)声音经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摸东西液态适应性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解析】(1)皮肤是触觉器官,摸东西与盲人在行走时总是需要借助手中的盲杖,通过盲杖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同。(2)吃西瓜是通过味觉器官,感受甜等味道。人的舌上有许多味蕾,味蕾是味觉感受器,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3)嗅觉数秒到数分钟即可适应,因此闻花香时间长了,就没有原来那么香了,其原因是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10.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舌头上约有9 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细胞(如图)。味细胞顶端呈微绒毛状的“味毛”上面有味觉“接收器”——受体蛋白,可感受“呈味物质”的刺激,行使“分子天线”的作用。研究发现,正常小鼠舌头的味蕾的味细胞膜上有蛋白C,当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而没有蛋白C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所以“脂肪味”还有“预约消化”的作用。(1)脂肪只有经过肝脏分泌的_____的乳化作用才能在小肠中被分解为_____和脂肪酸。(2)根据文中所述,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味觉形成的中枢位于_________。(3)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这属于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胆汁甘油味蕾大脑皮层非条件【解析】(1)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结合资料信息可知:舌头上约有9 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细胞,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味觉形成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这属于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11.吸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为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某警犬大队成功培训出了中国第一批缉毒松鼠。经过训练,松鼠会在找到毒品后,使用抓挠的方式告诉训导员,此处可能存在毒品。(1)松鼠的嗅觉极好,图为鼻腔内的嗅黏膜,B为嗅觉神经元的_____,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突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或树突的数量多于人类)(2)研究人员训练松鼠的过程如下。Ⅰ.取同样纱布若干,进行如下分组。a.熏染大麻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b.熏染海洛因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c.熏染冰毒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 d.熏染麻古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将4组纱布分别放入训练装置的4个旋转舱内(见图1),转动底座,只有松鼠选择带有毒品气味的纱布时,才给予食物奖励。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Ⅱ.取经四种毒品熏染过的4片纱布分别藏于4个旋转仓的小球下(见图2),当松鼠找到纱布时,给予食物奖励并记录找到毒品的种类,而后重新藏匿纱布。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①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Ⅱ的统计结果如下。毒品种类 大麻 冰毒 海洛因 麻古找到概率 65.0% 20.0% 15.0% 0%让松鼠能识别出纱布上四种毒品的气味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下一步训练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进行多次训练后即使不给食物刺激,松鼠闻到毒品味道也会进行抓挠,说明已经建立起了_____反射。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麻古的敏感度最低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条件【解析】(1)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和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神经元的这些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便于接受和传递信息。结合题图可知,B为松鼠嗅觉神经元的树突,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松鼠的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或树突的数量多于人类)。(2)①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步骤Ⅰ中,大麻、海洛因、冰毒、麻古都是毒品,与“未被熏染的纱布”作对比,该步骤共有4组对照实验。可见,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的目的是让松鼠能识别出纱布上四种毒品的气味。②根据步骤Ⅱ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65.0%),对麻古的敏感度最低(0%)。因为松鼠对麻古毒品的找到概率为0%,所以下一步训练的建议可以是: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③条件反射是人或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可见,进行多次训练后即使不给食物刺激,松鼠闻到毒品味道也会进行抓挠,说明已经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共44张PPT)第3节 激素调节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一、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重要调节物质1.内外分泌腺的比较:(1)图示。(2)比较。腺体名称 有无导管 分泌物的排出方式外分泌腺 有 经_____排出内分泌腺 ______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经_________运输导管没有血液循环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二、人体内几种主要激素的作用和异常表现激素 分泌部位 作用 缺乏症状 过多症状生长激素 ______ 促进身体的生长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________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呆小症激素 分泌部位 作用 缺乏症状 过多症状胰岛素 胰岛细胞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性激素 雌性激素 ______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雄性激素 ______卵巢睾丸【辨一辨】1.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也属于内分泌腺胰腺由两部分组成: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内分泌部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因此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2.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项目 侏儒症 呆小症相同点 患者都是幼年时期患病且身材都矮小不同点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不仅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且智力低下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2024·凉山州)如图为某健康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B.BC段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C.CD段下降是因为人体运动消耗部分葡萄糖D.E点后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不需要激素参与调节【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健康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分析错误的是。2.正确分析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饭后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BC段下降是因为血糖浓度上升使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降低了血糖浓度。CD段下降是因为人体运动消耗部分葡萄糖。3.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E点后血糖相对稳定,需要胰岛素参与调节。答案:D。1.(2024·汕头期末)下列激素与内分泌腺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肾上腺 B.胸腺激素——胸腺C.生长激素——甲状腺 D.雄性激素——睾丸C【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以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2.(2023·黄石)下列病症与激素分泌情况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侏儒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大脖子病——成年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D.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D【解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其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D正确。1.下列腺体的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的是( )A.汗腺 B.睾丸 C.唾液腺 D.皮脂腺B【解析】睾丸是内分泌腺,它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汗腺、唾液腺、皮脂腺都是外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B.是由外分泌腺分泌的C.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 D.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B【解析】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A正确、B错误。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C正确。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特殊的调节作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患相应的病症,D正确。3.如图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模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是垂体,分泌的是性激素B.②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C.⑤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D.⑥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C【解析】①是垂体,分泌的是生长激素等,能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A错误;②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没有导管,B错误;⑤是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C正确;⑥为卵巢,D错误。4.教育部发布“睡眠令”以扭转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人体生长。下列有关生长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垂体属于内分泌腺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D.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A【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垂体属于内分泌腺,A正确。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B、D错误。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C错误。5.如果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 )A.侏儒症 B.呆小症 C.糖尿病 D.坏血病B【解析】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A不符合题意;呆小症是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符合题意;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C不符合题意;坏血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D不符合题意。课后提升 1.下列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A.甲状腺、胃腺、垂体 B.唾液腺、胰腺、垂体C.胰岛、肾上腺、垂体 D.性腺、肾上腺、汗腺C【解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作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皮脂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作外分泌腺。2.下列各腺体中,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的是( )A.甲状腺 B.唾液腺 C.胰腺 D.肝脏C【解析】甲状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唾液腺和肝脏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是外分泌腺;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因此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3.幼年时,下列哪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B【解析】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巨人症,巨人症患者身材会异常高大,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4.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别称,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就有记载。若分泌不足可能会使人患该病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性激素A【解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5.某宠物犬近来食欲较平时旺盛,精神焦躁,不停吠叫,体温经常在39 ℃左右,心率为140次/分,均超出正常值的范围。经兽医诊视后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通过手术切除该犬的甲状腺,并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后,它的精神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该实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 )A.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B.能促进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C.能提高动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是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B【解析】该宠物犬近来食欲较平时旺盛,精神焦躁,不停吠叫,体温经常在39 ℃左右,心率为140次/分,均超出正常值的范围,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经兽医诊视后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通过手术切除该犬的甲状腺,并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后,它的精神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通过该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6.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将分别导致( )A.坏血病和甲亢 B.贫血和急性炎症C.侏儒症和呆小症 D.呆小症和侏儒症C【解析】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7.在山涧小溪内,科研人员有时会发现长时间不进行变态发育的蝌蚪,最可能的原因是( )A.体内生长激素合成过多 B.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较少C.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D.体内性激素分泌异常B【解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为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在山涧小溪内,科研人员有时会发现长时间不进行变态发育的蝌蚪,最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较少。8.(2024·临沂模拟)用年龄、体重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甲、乙、丙三只小狗,分别切除甲、乙某内分泌腺,丙不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得血液中激素含量如表(单位:微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甲 0.1 2.8乙 5.8 0.1丙 6 3A.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是丙狗B.甲切除了垂体,乙切除了甲状腺C.甲、乙两狗发育状况一致D.对乙定期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恢复正常生长发育C【解析】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狗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切除的是垂体;乙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切除的是甲状腺;丙狗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功能不同,缺乏症状也不相同,所以甲、乙两狗发育状况不一致,C错误。9.(2023 常德)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在空腹时所测得的数值在3.9~6.1 mmol·L-1变化都属正常。如图是某人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0点为进食点),请据图分析:(1)此人血糖正常吗 _____。(2)CD段(约饭后1~2 h)出现血糖含量下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某患者空腹血糖一直处于25 mmol·L-1上下,医生建议注射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进行治疗。在其上肢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到达下肢肌细胞至少要经过心脏__次。(4)上述糖尿病患者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请你分析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给糖尿病患者提出健康生活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消化分解,失去药效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或饮食结构要合理,不能暴饮暴食;或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运动;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预防肥胖等)【解析】(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在空腹时所测得的数值在3.9~6.1 mmol·L-1变化都属正常。据图可知,该人空腹时的血糖为5 mmol·L-1左右,血糖正常。(2)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若在其上肢皮下组织注射胰岛素,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到达下肢肌细胞的路线: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肌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所以在其上臂肌肉注射的胰岛素到达下肢肌细胞至少要经过心脏2次。(4)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被消化液消化而失去药效,所以胰岛素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5)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当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或饮食结构要合理,不能暴饮暴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运动;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预防肥胖等)。10.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大量的实践证明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保障其身体健康。了解母乳喂养的生理基础,能更科学地指导母乳喂养。 乳腺是催乳素(激素)的靶器官,它由数百万个乳腺腺泡组成,腺泡是由许多泌乳细胞排列围绕而成的小囊,泌乳细胞有分泌乳汁的功能。 排乳反射是指哺乳时,反射性地引起贮存在腺泡和乳腺导管内的乳汁迅速排出的过程。当婴儿吮吸时,从乳头传来的神经冲动,经下丘脑传到垂体,垂体分泌泌乳素,经血液运输到乳腺。下图表示人体排乳的部分调节过程。(1)参与排乳调节的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_______。(2)婴儿吮吸乳汁时,乳头中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并沿传出神经传导到垂体。从反射的结构基础分析,垂体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从反射类型分析,排乳反射属于___________。(3)垂体分泌的泌乳素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泌乳素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_,垂体属于人体的___(填“内”或“外”)分泌腺。根据上述资料,判断乳腺属于外分泌腺的依据是_______。(4)综上分析,排乳的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神经元效应器非条件反射乳腺细胞内有导管神经系统和激素【解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因此参与排乳调节的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所以,从反射的结构基础分析,垂体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排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参与即可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3)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功能为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所以泌乳素作用的靶细胞为乳腺细胞。垂体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乳腺有导管,分泌的乳汁由导管排出,属于外分泌腺。(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排乳的过程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11.人体依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维持身体内部的稳定,如图是其协同作用机制及其中部分生理结构示意图。(1)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通常作用_____(填“迅速”或“缓慢”)。如果针刺后病人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说明图中___(填数字)位点被阻断。迅速①(2)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中,人在打哈欠时,肋间外肌和膈肌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3)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甲状腺细胞会分泌激素甲直接进入_________________,经血液循环运输到体内各处细胞以维持体温的恒定,甲发挥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人在恐惧等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等特征,这说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脑干先收缩再舒张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解析】(1)神经调节速度快,激素调节速度慢。针刺后病人手能动但没有感觉,原因是图中的①位点被阻断,神经冲动无法传导到脑,所以没有感觉。(2)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加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长。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下移,使胸廓的横径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回升,使胸廓的纵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打哈欠应该是先吸气再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先收缩再舒张。(3)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其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使得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旺盛,分解的有机物多,释放的热量较多,进而维持体温恒定。(4)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12.激素调节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技术人员做了如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唾液腺、汗腺不同,甲状腺没有_____,其分泌物甲状腺激素能够直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_,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表为四个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组别 A B C D甲状腺激素含量/(ng·dL-1) 104.2 100.9 95.7 87.9已知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为100~200 ng/dL。四人中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的是______。导管毛细血管C和D(2)医生测定了正常人(对照组)和甲减患者的心率,结果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减患者心率降低,女性患者心率下降更明显(或甲减患者心率降低)(3)为了寻求治疗甲减患者心脏病的方法,科研人员对大鼠的仔鼠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项目 正常仔鼠 甲减仔鼠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1) 20.425 5.90 15.92心肌重量/ng 68.27 41.29 65.66由表可知,甲状腺激素会_____(填“促进”或“抑制”)仔鼠的心肌增长,因此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缓解甲减仔鼠的症状。促进补充甲状腺激素(4)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_________与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功能。碘是合成该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每天可从饮食中摄取100~200 μg。你认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陈代谢应该多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解析】(1)与唾液腺、汗腺不同,甲状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甲状腺激素能够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样的腺体属于内分泌腺。已知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为100~200 ng·dL-1。四人中C和D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2)由绘制的柱状图可知:甲减患者心率降低,女性患者心率下降更明显。(3)分析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心肌重量数值,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会促进仔鼠的心肌增长,可以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来缓解甲减仔鼠症状。(4)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成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心率和呼吸频率偏低、体态臃肿等症状。患者应该多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一)课件.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课件.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课件.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课件.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3节激素调节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