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九单元 溶液序号 单元目标 核心素养01 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化学观念02 能设计简单实验,探究溶解过程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科学探究与实践03 通过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会数据处理的方法 科学思维04 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 科学态度与责任05 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说明固体溶解度的含义;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化学观念06 学会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设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科学思维07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科学探究与实践08 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一、溶液的形成1.定义: ,形成的 ,叫作溶液。 2.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 。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相同析出固体3.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1)溶剂的定义: 。 (2)溶质的定义: 。 (3)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 。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形成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与加入溶质前溶剂的温度相比会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几种典型物质如 溶于水时会放热,溶液温度 ; 等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溶液温度 ; 等溶于水时会吸热,溶液温度 。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氢氧化钠、浓硫酸升高氯化钠、蔗糖无明显变化硝酸铵降低三、溶液的应用1.应用的范围: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等领域。2.作用: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3.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区别。状态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本质区别) 分子或离子 小液滴 固体小颗粒分散物原状态 固体、液体、气体 液体 固体宏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实例 食盐水、糖水 牛奶、豆浆、油水混合物、合成树脂乳液 泥水、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素养提升]1.区分溶剂和溶质。(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2)液体与液体混合时,规定液体少的为溶质,液体多的为溶剂,但当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该溶液中的溶剂。(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2.常见物质生石灰遇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溶解放热,其本质是发生化学反应放热。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4.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溶解速率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的快慢,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和是否搅拌等。(1)一般溶剂的温度越高,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越快。(2)固体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3)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知识点一 溶液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D.将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浓度均相同解析: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B错误;氯化钠难溶于植物油中,不能形成溶液,故C错误;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将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浓度均相同,故D正确。答案:D1.[劳动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化合物B.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C.长时间放置,溶液会分层D.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B知识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悬浊液和乳浊液2.请将下面相关说法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从而将油污洗掉d.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e.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1)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 解析:(1)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是因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e。答案:(1)e(2)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 (3)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4)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5)用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解析:(2)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是因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b。答案:(2)b (3)a (4)d (5)c(3)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故选a。(4)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故选d。(5)用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故选c。2.(2024连平检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装置,往烧杯中加入的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C.蔗糖 D.食盐B1.(2024湖南)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颜色不同,这种溶液是( )A.硝酸钾溶液 B.硫酸钠溶液C.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2.(2023永州)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稀硫酸B.生理盐水C.蔗糖溶液D.碘的酒精溶液DD3.(2023邵阳)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生石灰 D.氯化钠4.下列洗涤方式利用溶解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食物残渣C.用热水洗掉油污D.用盐酸洗水垢BA5.(2024鹤山月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B.小丁: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溶质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小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既节省农药,又提高药效6.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形管中a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说明集气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用硝酸铵代替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中a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C下降增大上升1.(2023青岛)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面粉C.泥沙 D.花生油2.(2024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AA3.(2024乐昌月考)将蔗糖放入水中,蔗糖会“消失”,最后形成均一、稳定的蔗糖溶液。关于蔗糖溶解过程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分子是构成蔗糖的最小粒子B.蔗糖分子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说明水分子之间有间隔C.蔗糖不断向水中扩散,说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断运动D.形成溶液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不再运动D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编号 溶液 溶质化学式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③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④ 42°白酒 Ca(OH)2KMnO4NaClC2H5OH5.将一块油污抹布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的溶有少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加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滴,如图所示。(1)10 min后分别用小洗衣机洗涤20 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 (填字母)中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 . 。 (2)由上述实验得到启示:洗餐具时应 。 D温度升高,洗涤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相同温度下,D烧杯中洗涤剂的浓度较大,洗涤效果最佳向热水中加洗涤剂6.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溶液用途的是( )A.实验室用于反应 B.农业上配制营养液C.洗涤剂清洗油污 D.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7.(2023苏州)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CB振荡前 振荡静置后8.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C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⑤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X 稀盐酸 水 水 过氧化氢溶液 水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9.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碘也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①假设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分析 (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碘汽油烧杯底部的颜色较深甲10.为了探究常见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甲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室温下,往反应釜(一种容器)中加90 mL的蒸馏水,再往反应釜中加入0.400 g NaOH固体;②立刻盖上反应釜的盖子,开启磁力搅拌器和数据采集器,采集反应釜内的温度数据,持续100 s;③清洗反应釜,然后用下表所示的其他种类试剂及其对应的质量更换下一种试剂,重复步骤①②,直到所有试剂采集结束。实验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1)分析图乙可知,当时的室温约为 ℃。 (2)根据探究的目的,反应釜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种即可)。 (3)在探究过程中,每次加入的试剂质量都不一样。请你说说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探究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 种类 质量/gNaOH 0.400NaCl 0.585NH4Cl 0.535KCl 0.745H2O 0.50020.3能隔热不影响,因为实验只需要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变化,与所加试剂的质量无关,不会影响探究的结论(共19张PPT)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3.意义: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表示溶液中溶质相对含量越大,溶液越浓。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二、溶液稀释或浓缩1.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所含 的质量不变。 (1)加水稀释。(2)加稀溶液稀释。2.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添加溶质前后, 的质量不变。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蒸发溶剂前后, 的质量不变。 (3)与浓溶液混合。①新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②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质溶剂溶质[素养提升]4.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浓缩或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即m(浓)·w(浓)=m(稀)·w(稀)或m(浓)·w(浓)=[m(浓)+m(水)]·w(稀)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2024和平模拟)下面是某过氧化氢消毒溶液的标签。(1)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250 mL品名:过氧化氢 化学式:H2O2相对分子质量:34 密度:1.08 g·mL-1溶质质量分数:10%答案:(1)250 mL×1.08 g· mL-1×10%=27 g(2)现要配制1 080 g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作消毒剂,需要量取上述溶液及加入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对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作出下列图示。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A.98 g B.20 g C.19.6 g D.10 g2.(2024云南)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C.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6 g KCl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BD1.(2024潮州模拟)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A.95 g B.90 g C.20 g D.5 g2.压强为101 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C温度/ ℃ 10 20 30 60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溶解度/体积 NH3 70 56 44.5 20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2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C.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3.(2023包头)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 ℃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NaCl 35.7 36.0 36.6 37.3 38.4(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40 ℃时,向两只各盛有100 g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 g NaCl和50 g KNO3固体,充分溶解,能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此时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 KNO3(或硝酸钾)NaCl(或氯化钠)<4.(2023锦州)如图是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1)40 ℃时,KCl的溶解度是 g。 (2)KNO3中混有少量KCl,提纯KNO3的方法是 。 (3)40 ℃时,将KNO3和KCl的固体各20 g分别加入各盛有5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KNO3 (填“<”“>”或“=”)KCl;欲增大该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0冷却热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5.(2024南海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答案:(1)4.4(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健康教育]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 9∶1 000C.每输入100 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0.9 g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2.(2024三水检测)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 ℃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盛有10 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A.再加入少量的水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 ℃C.升高温度到40 ℃D.加40 ℃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3.向100 g 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2.5 g NaCl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5% B.20%C.22.5% D.25%CB4.(2024陕西)小明同学在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用两只烧杯各取80 g待测溶液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1)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 (2)20 ℃时,A1、A2中的溶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1、B2中的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填“相等”或“不相等”)。 (4)x的值等于 。 (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待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6不饱和相等2.425%5.(2024香洲三模)在天宫一号飞行器上,航天员用饱和醋酸钠溶液演示“冰雪”实验。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能使P点醋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40 ℃时,50 g水中加入40 g醋酸钠,可得90 g溶液C.40 ℃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D.将A点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A6.(2023河北)20 ℃和60 ℃时KCl的溶解度分别为34.0 g和45.5 g,如图所示为对KCl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中溶液为KCl的饱和溶液B.②中溶液的质量为25.0 g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D7.(2024滨州)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轴承、齿轮等机器零件。为回收黄铜中的铜,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黄铜样品粉末32.5 g,放入烧杯中,然后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g。 答案:(1)26(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共20张PPT)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 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温度继续溶解温度继续溶解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情况)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温馨提示:对少部分物质如氢氧化钙来说,有以下转化关系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三、结晶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 形式析出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二是 。 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素养提升]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应指明三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溶解的溶质。(2)改变溶液的温度和溶质、溶剂的质量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不过要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如熟石灰)。(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没有必然联系。知识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 g水有固体析出B.加入少许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C.把溶液降温到5 ℃,有固体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均可解析:蒸发溶剂后有固体析出,无法证明原溶液一定饱和;加入固体后不再溶解,能证明该物质是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 ℃后有固体析出,无法证明原溶液一定饱和。答案:B1.(2024广元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⑥2.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得到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的下列方法是( )A.冷却热饱和溶液 B.蒸发溶剂C.过滤 D.蒸馏DA1.(2024滨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2.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向配好的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 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再加入10 g 水后,晶体全部溶解。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晶体前溶液一定不饱和B.加水前溶液一定饱和C.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D3.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很浓的溶液B.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但饱和溶液不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B4.(2024高州模拟)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C5.工业上采用如图所示的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精盐:(1)上述流程中Ⅰ、Ⅱ、Ⅲ中对氯化钠来说溶液的状态分别是 、 、 (均填“饱和”或“不饱和”)。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利用了 的方法,使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不饱和饱和饱和蒸发溶剂1.感染流感可服用感冒药,食用前需要将药粉倒入水中充分溶解。下面几个选项中能作为判断溶解后的感冒药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该溶液颜色很深B.该溶液味道很苦C.感冒药溶解得很快D.感冒药固体有剩余D2.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表示均一、稳定B.乙表示溶剂C.丙方法可为蒸发溶剂D.丁方法可为增加溶质C3.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D.放入冰箱前溶液中溶质比放入冰箱后多A4.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1)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操作a的名称是 。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海水进入储水池,海水中水的质量几乎不变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C.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蒸发过滤AD5.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取100 mL水,加入2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再加10 g硝酸钾,搅拌,还有3.4 g固体不溶 得溶液②(1)溶液②的质量为 g,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若将溶液降温到20 ℃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看到20 ℃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 131.6①塑料板下沉,有晶体析出加入其他可溶性固体物质6.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甲、乙、丙C7.20 ℃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三种固体,充分溶解。A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② C.③ D.①②③温度/℃ NaCl KNO3 NaNO320 36.0 g 31.6 g 88 g60 37.3 g 110 g 125 g8.[科学思维]利用20 ℃时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见图Ⅰ,进行下面实验:①加入NH4NO3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Ⅱ;②加入NaOH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Ⅲ。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B.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大C.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图Ⅲ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9.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 。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 。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 。 不变变大变小10.(2024阳西期中)某同学在学习溶液时进行了如图甲实验探究:(1)上述①②③烧杯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烧杯编号)。 (2)若要使烧杯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除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3)如图乙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共13张PPT)单元综合回顾1.(2024龙川期中)向50 g稀硫酸中加入16%的硫酸溶液150 g,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 B.8%C.12% D.32%D两溶液混合后错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时因把混合后溶质的质量计算错误而导致出错。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质量是两溶液的质量和,溶质是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50 g水中加50 g A物质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将t3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90利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液、溶剂、溶质质量分数B>A>C固体的溶解度曲线(1)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1.(2023辽宁)厨房里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C.植物油 D.辣椒面2.(2024乐昌模拟)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小凯: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BC3.(2024惠阳区月考)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等B.计算:需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16 gC.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装瓶: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4.(2024新疆)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t1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2 ℃时,在50 g水中加入40 g KNO3固体,能得到90 g KNO3溶液C5.为探究K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20 40 90溶解度/g 34 40 54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3%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②的溶液降温到20 ℃时会析出固体D.③的溶液质量是77 g6.(2024广东)硫酸铝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铝饱和溶液从10 ℃升温至40 ℃,仍是饱和溶液B.20 ℃时,将16.0 g硫酸铝加入50.0 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C.30 ℃时,硫酸铝的溶解度为36.4 gD.40 ℃时,硫酸铝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B7.(2023葫芦岛)如图Ⅰ所示,t1 ℃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升温至t2 ℃。图Ⅱ是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1)图Ⅰ烧杯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t2 ℃时,烧杯乙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3。 (4)t3 ℃时,将50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KCl不饱和冷却热饱和溶液50%(共5张PPT)1.“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A.试管 B.玻璃棒 C.漏斗 D.蒸发皿A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涉及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时,将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B.溶解时,振荡烧杯加速粗盐的溶解C.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D.称量时,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C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在称量粗盐时,应将粗盐放在天平的右盘B.操作Ⅲ过程应不断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C.操作Ⅳ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操作Ⅴ过程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C4.(2024三乡模拟)如图所示为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1)如图所示的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改正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操作C中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步骤中,不该出现的是 (填字母)。 CDACB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d(5)操作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未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2.0 g,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为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6)制得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B.蒸发时有液体溅出C.所得精盐比较潮湿D.过滤时未进行洗涤操作80%BD(共4张PPT)1.(2024扬州)实验室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 g 15%的NaCl溶液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坩埚钳2.(2023安徽)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读取水的体积D实验活动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C3.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0 g,水的质量为90 g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C.在量筒中将浓硫酸和水混匀D.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4.(2024河南)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BA5.(2024开平模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仪器a的名称: 。图①③⑤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 (2)①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水 mL,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 量筒烧杯595100 mL②称量过程中,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右,此时应该 (填字母)。 A.调节游码和砝码 B.调节平衡螺母C.减少氯化钠固体 D.增加氯化钠固体(3)上述步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改正错误后,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4)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字母)。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有少量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有少量溅出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D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④②③⑤①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A(共4张PPT)跨学科实践活动8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2024太原期末)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的总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的海洋强国。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参观场馆、采访专家、实验模拟等形式,就“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一:认识海洋资源[参观场馆] 同学们走进山西某海洋馆,认真学习了有关海洋资源的知识,参观结束时海洋馆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赠送了海水样品。[归纳总结] (1)海洋除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外,还可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是 . (写一种)。 化学资源(或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海水中的氯、钠、镁、钾、溴等11种 (填“元素”“原子”或“单质”),占海水所溶解物质总质量的99.8%以上,从中可以提取50多种化学物质。 活动二:了解海水淡化[采访专家] 同学们来到某大学,聆听有关专家介绍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有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除盐率可高达96%。[交流心得] (3)将海水蒸发淡化的过程属于 变化。 (4)淡化后的海水属于软水,其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活动三:模拟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NaCl。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海水样品模拟海水晒盐。[实验模拟] 取少量海水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海水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海水,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元素物理减小[实验分析] 同学们利用海水中两种主要物质的溶解度表(如下),对海水晒盐的过程进行分析。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CaCl2 30.1 37.8 51.7 103.3 111.0 120.1(5)海水晒盐过程中析出的主要物质是 ,原因是 .. ;剩余海水为这种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实验停止后,剩余海水温度恢复至 20 ℃,此时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氯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蒸发过程中结晶析出,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故蒸发过程中,氯化钙溶解在水中,不易析出饱和26.5%(7)若将海水完全蒸干反而不利于制盐,原因是 . 。 [成果分享] 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要学好知识,用好知识,真正认识世界,合理开发资源,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若将海水完全蒸干,氯化钙等杂质会留在所得氯化钠固体中,导致得到的盐不纯,增加了分离它们的难度和成本(共27张PPT)第二课时 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 、 本身的性质。 (2) 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度溶质溶剂温度3.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物质分为四大类。①为 ;②为 ;③为 ;④为 。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 时的气体体积。如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表示氮气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为 0 ℃ 时, 水里最多能溶解 的氮气。 2.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难溶微溶可溶易溶饱和状态1体积0.024体积(2)外界因素。①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 ②压强: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 。 三、溶解度曲线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将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种反映物质的 随 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表示 的变化情况。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减小增大溶解度温度溶解度温度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3)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 。 (5)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 ,且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素养提升]1.溶解度的要素。(1)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此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出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溶解度才有意义。(2)100 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 100 g。(3)饱和状态:即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度达到了最大值。(4)单位:克(g)。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大多数固体物质(如硝酸钾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很小。(3)极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溶解度曲线点、线、面的意义。知识点一 溶解度1.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溶解度/g 甲 30 33 35 38 41乙 21 31 45 65 88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2)在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5 g,即在该温度下,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35 g甲,则在 30 ℃时,100 g水中加入50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35 g。(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的取值范围是 33答案:(1)乙 (2)135 (3)33(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在30 ℃时,100 g水中加入50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的取值范围是 。 (4)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烧杯中加入的是乙 ②w取值为50 ③40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 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4)②③④1.(2024深圳)下面是Ca(OH)2、K2CO3溶解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 ℃时,将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得到100.14 g溶液B.4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C.40 ℃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D.40 ℃时,Ca(OH)2溶解度比K2CO3溶解度大A知识点二 溶解度曲线2.(2023齐齐哈尔)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1 ℃时,将40 g丙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解析:(1)由图可知,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2)由图可知,t1 ℃时,丙的溶解度为30 g,则将40 g丙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30 g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 g+100 g=130 g。答案:(1)甲>乙>丙 (2)130(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3 ℃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C.将t3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解析:(3)由图可知,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则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4)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则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A正确;t3 ℃时,溶解度:甲>乙>丙,则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溶剂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B正确;由于不确定甲、乙溶液的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固体的质量,C不正确。故选AB。答案:(3)冷却热饱和溶液 (4)AB2.(2023大连)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 (2)要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外,还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3)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100 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较小升温200冷却热饱和溶液1.(2024新兴检测)某同学发现含KNO3和NaCl都接近饱和的热溶液,在降到室温时不析出NaCl是因为( )A.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B.NaCl溶解度比KNO3大C.NaCl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D.NaCl的化学性质不活泼A2.(2024成都)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C3.(2024翁源检测)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B.在20 ℃时,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C.在20 ℃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D.在3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 并恰好饱和,则3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D4.(2024河源模拟)如图为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溶解度:S(MgCl2)>S(KCl)>S(MgSO4) B.T2℃时,将MgSO4、MgCl2固体各30.0 g分别溶于50.0 g水,均形成不饱和溶液C.T3℃时,将KCl、MgSO4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均有晶体析出D.T1℃时,将等质量的KCl、MgCl2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KCl>MgCl2D5.(2023河南)如图是硝酸钾、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30 ℃时,3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10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t不饱和小于1.(2024化州月考)打开汽水瓶瓶盖,当大量气泡冒出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瓶中溶液的溶质减少B.瓶中溶液的质量减少C.瓶中CO2气体的溶解度不变D.瓶中溶液是CO2的饱和溶液C2.(2023扬州)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D3.(2023乐山)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 101 kPa 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 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于乙D.T ℃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 gC4.(2024湖南)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天工开物·作咸》记载“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固体,结合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半日晒出盐霜”中的“晒”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 结晶。36.0增大蒸发5.(2024甘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T1 ℃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填一种)。(4)T3 ℃时,将35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乙T2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加入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806.(2023成都)溶解氧一般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用实验装置测定河水、喷泉水及自来水的溶解氧数据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D实验装置不同种类的水A.a为自来水,b为喷泉水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影响溶解氧的含量C.自然界里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发生改变D.管材选择可能会影响自来水输送中溶解氧的含量7.(2024赤峰)我国北方盐碱湖地区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结合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大B.t2 ℃时,将20 g Na2CO3加入50 g水中,得到70 g不饱和溶液C.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D.“夏天晒盐”得到的是Na2CO3,“冬天捞碱”得到的是NaClB8.(2024云溪模拟)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KNO3、NH4Cl、水等。(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也出现了晶体。除上述方法外, 也能使樟脑从溶液中结晶。 (2)如图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t3 ℃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 (填“>”“<”或“=”)NH4Cl。 弱于蒸发<(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小敏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据图回答问题。X是 ,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X的质量更大的是 (填“②”或“③”)。 硝酸钾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综合回顾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金属材料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跨学科实践活动8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件.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