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第1 课时 电容器与电容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分值:100分)
温馨提示:此系列题卡,非选择题每空2分,分值不同题空另行标注
选择题1~9题,每小题9分,共81分。
对点题组练
题组一 识别电容器 电容器的充放电
1.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量的代数和
不是所有的绝缘物质都能作为电介质
电容器带电时,两个极板只有一个极板上有电荷
2.(多选)(2023·江苏盐城高二期中) 如图所示,开关S由1改接2后,电容器(  )
充电 放电
存储电能减少 电量可能不变
题组二 电容器的电容
3.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能让手机几分钟内充满电。某同学假日登山途中,用该种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能变少
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可能不变
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不带电,电容器的电容为零
4.(2023·北京丰台区高二期中)a、b两个电容器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它们的部分参数。由此可知,关于a、b两个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8∶1
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4∶5
b电容器正常工作时可容纳的电量为0.1 C
a电容器正常工作时可容纳的电量为1 C
5.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若将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对电容器来说正确的是(  )
是充电过程
是放电过程
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10-2 F
该电容器的电量变化量为0.2 C
6.(多选)某电容器的电容是30 μF,额定电压为200 V,击穿电压为400 V,对于该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为使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3×10-5 C
当电容器带1 C的电量时,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 V
该电容器在额定电压下能容纳的电量为6×10-3 C
该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
7.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若使它的电量减少1.5×10-4 C,则其电压减小为原来的,则(  )
电容器原来的带电量为9×10-4 C
电容器原来的带电量为4.5×10-4 C
电容器原来的电压为1 V
电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
题组三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8.(粤教版教材P38练习2改编)如图是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将开关S从b改接到a时,观察的是充电现象
将开关S从b改接到a后,电流计G的指针将一直偏转
将开关S从a改接到b时,观察的是充电现象
将开关S从a改接到b后,灯L的发光亮度不变
9.(多选)(2024·广东珠海实验中学期中)王老师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单刀双掷开关S原来跟2相接,从t=0开始,开关改接1,再将开关S拨向2位置,则流过电路中P点的电流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及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AB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综合提升练
10.(8分)如图甲所示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的实验装置。电源输出电压恒为8 V,S为单刀双掷开关,G为灵敏电流计,C为电容器。
(1)当开关S接________时(选填“1”或“2”),对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放电,流经G表的电流方向与充电时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2)将G表换成电流传感器,使电容器充电直至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再放电,其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计算0~0.4 s内电容器放电的电量Q=________ C。
(3)在电容器放电实验中,接不同的电阻放电,图丙中放电电流的I-t图像的a、b两条曲线中,对应电阻较大的一条是________(选填“a”或“b”)。
11.(11分)(2024·广东汕头期中)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应用广泛。使用图甲所示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路中的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可以显示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甲中直流电源电压E=8 V,实验前电容器不带电。先使S与“1”端相连给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后,使S与“2”端相连,直至放电完毕。计算机记录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
(1)图像阴影为i-t图像与对应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3分)。
(2)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1________S2(4分)(选填“>”“<”或“=”)。
(3)计算机测得S1=1 203 mA·s,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F(4分)(保留2位有效数字)。
第1课时 电容器与电容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A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A正确;电容器所带电量指任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B错误;任何绝缘的物质都能作为电容器的电介质,C错误;电容器带电时,两个极板带等量异号电荷,D错误。]
2.BC [开关S接1时,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开关S由1改接2后,电容器放电,存储电能减少,极板电量减少,B、C正确,A、D错误。]
3.B [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与电容器的电压及电荷量无关,故A、D错误;当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量减小,电能变少,故B正确,C错误。]
4.C [由题图乙可知,a电容器的电容为C1=1 000 μF,b电容器的电容为C2=10 000 μF,所以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C1∶C2=1 000∶10 000=1∶10,故A、B错误;a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最多能容纳的电量为Q1=C1U1=1 000×10-6×80 C=0.08 C,b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最多能容纳的电量为Q2=C2U2=10 000×10-6×10 C=0.1 C,故C正确,D错误。]
5.B [由Q=CU知,U降低,则Q减小,故为放电过程,A错误,B正确;电容C== F=5×10-3 F,C错误;ΔQ=CΔU=5×10-3×4 C=0.02 C,D错误。]
6.AC [ΔQ=C·ΔU=30×10-6×1 C=3×10-5 C,A正确;当Q=1 C时,U== V≈3.3×104 V,B错误;Q额=CU额=30×10-6×200 C=6×10-3 C,C正确;击穿电压为400 V,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00 V,D错误。]
7.B [由题意知C==,解得电容器原来的带电量Q=4.5×10-4 C,故B正确,A错误;因电容器的电容未知,所以无法求出电容器原来的电压,C错误;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跟电压和所带电量的变化无关,所以电容器的电容不变,D错误。]
8.A [将开关S从b改接到a时,电容器开始充电,充电电流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电流计G的指针从最大值逐渐回到零;将开关S从a改接到b时,电容器开始放电,放电电流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灯L的发光亮度逐渐变暗,故A正确。]
9.BD [开关S接1时,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毕,电流为零,再将开关S拨向2位置,开始反向放电,且放电越来越缓慢,放电完毕后,电流为零,选项A错误,B正确;开关S接1时,电容器与电源直接相连,充电结束后,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放电过程中,两极板间的电压逐渐减小,电压变化越来越慢,极板的电性不变,选项C错误,D正确。]
10.(1)1 相反 (2)8×10-4 (3)b
解析 (1)当开关S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放电,流经G表的电流方向与充电时相反。
(2)I-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容器所带电量,则0~0.4 s内电容器放电的电量为Q=10×0.2×10-3×0.4 C=8×10-4 C。
(3)当电阻越大时,电容器开始时的最大放电电流越小,放电所用的时间越长,则图像对应电阻较大的一条是b。
11.(1)电量 (2)= (3)0.15
解析 (1)i-t图像与对应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电量。
(2)S1表示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量,S2表示电容器放出的电量,所以S1=S2。
(3)该电容器的电容为C==≈0.15 F。第2 课时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8分,共88分。
对点题组练
题组一 决定电容的因素
1.莱顿瓶是一种储存静电的装置,为原始形式的电容器。莱顿瓶结构很简单,内部装食盐水,瓶口插一金属探针(忽略探针对盐水液面的影响)做电极,有一只内部装有食盐水的莱顿瓶,现要提高这只莱顿瓶储存电荷的本领(  )
往玻璃瓶中再加入一些食盐水
从玻璃瓶中再取出一些食盐水
把金属探针向上拔出一些
把金属探针向下插入一些
2.(2024·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图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前电容器已经充电,则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只将电容器a板左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只将电容器a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只人为增加极板带的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减小
题组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3.(多选)(2024·广东深圳期末)生活中有很多种类的电子秤,如图所示是用平行板电容器制成的厨房电子秤及其电路简图。称重时,把物体放到电子秤面板上,压力作用会导致平行板上层膜片电极下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称重时膜片稳定后,电流表G示数为零
上层膜片电极下移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上层膜片电极下移过程中有b到a的电流
膜片稳定后平行板上下极板均没有电荷
4.如图为某一机器人上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的简化模型图。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连接电容器的静电计会显示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能测出电容的变化,最后就能探测到物体位移的变化。保持电容器带电量不变,若静电计上的指针偏角为θ,则被测物体(  )
向右移动时,θ增加 向左移动时,θ增加
向右移动时,θ减少 向左移动时,θ不变
5.如图所示,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G是静电计,开关S闭合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使A板向左平移以增大两板间距离
在A、B两板之间插入一块陶瓷板
断开S后,使B板向左平移以减小两板间距离
断开S后,使B板向上平移以减小两板正对面积
6.(多选)(2024·广东茂名期中)电子眼系统路面下埋设的感应线可感知汽车的压力。感应线是一个压电薄膜传感器,压电薄膜在受压时两端产生电压,压力越大,电压越大,压电薄膜与电容器C、电阻R组成图甲所示的回路。红灯亮时,如果汽车的前、后轮先后经过感应线,回路中产生两个脉冲电流(如图乙所示)。电子眼会拍照,即视为“闯红灯”,则红灯亮时(  )
车轮停在感应线上时,电阻R上有恒定电流
某车轮经过感应线的过程中,电容器先充电后放电
某车轮经过感应线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上的电流大小不变
汽车前轮刚越过感应线,又倒回线内,仍会被电子眼拍照
7.(2024·福建厦门高二检测)测定压力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如图所示,A为固定电极,B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大小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电容器的电容。现将此电容式传感器连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  )
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
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阻R中没有电流
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增大
8.(2024·广东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M、N水平正对放置并接到恒压直流电源上,N板接地。P为两板间的一点,电量为-q的小球恰好静止在P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仅将N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两板所带电量减小
仅将M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P点的电势升高
仅将N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小球仍将保持静止
仅将M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小球仍将保持静止
综合提升练
9.如图所示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利用避雷针“引雷”的情景。若将云层底面和建筑物顶部简化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已知两板间距离为d,云层底面所带的电量为Q,建筑物顶部与云层面积均为S。静电力常量为k,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由以上条件可知(  )
云层的电势比建筑物高
此电容器的电容约为
两板间电势差约为
两板间电场强度大小约为
10.(2024·广东肇庆期末)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电容式风力传感器,如图所示,将电容器与静电计相连接,可动电极在风力作用下向右移动,风力越大,移动距离越大(两电极始终不接触)。若极板上电量保持不变,P点为极板间的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风力越大,电容器电容越小
风力越大,极板间电场强度越大
风力变大,P点的电势仍保持不变
风力越大,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小
11.(多选)(2024·广东惠州一中期中)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为E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量很少,可忽略,开关闭合,稳定时一带电的油滴静止于两极板间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保持S闭合,将上极板右移一小段距离后,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保持S闭合,将上极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后,P点电势升高
若断开S,将上极板右移一小段距离后,带电油滴向上运动
若断开S,将上极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后,带电油滴的电势能不变
培优加强练
12.(12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B水平放置且接在电压为60 V的恒压电源正、负极上,两极板间距离为3 cm,电容器带电量为6×10-8 C,A极板接地。求:
(1)(4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4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3)(4分)距B板2 cm的M点处的电势。
第2课时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A [根据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意义可知,要提升其储存电荷的本领,即要增大电容器的电容C。往玻璃瓶中再加入一些食盐水,相当于增大了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根据C=可知,电容增大,莱顿瓶储存电荷的本领获得提高,故A正确;从玻璃瓶中取出一些食盐水,相当于减小了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根据C=可知,电容减小,莱顿瓶储存电荷的本领被减弱,故B错误;把金属探针向上拔出一些或向下插入一些的过程中,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d和介电常数?r均没有发生变化,根据C=可知,电容不变,则这只莱顿瓶储存电荷的本领不变,故C、D错误。]
2.C [根据C=、C=可得U=,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εr增大,则U变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A错误;只将电容器a板左移,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即d增大,则U变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B错误;只将电容器a板向上平移,正对面积变小,即S变小,则U变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C正确;根据C=可知,只人为增加极板带的电量,则U变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但电容器电容不变,D错误。]
3.AC [称重时膜片稳定后,电容器不再充放电,电流表G示数为零,A正确;上层膜片电极下移,即两个极板的距离减小,根据C=知,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由于电容器一直和电源相连,电压不变,根据C=知,电容增大时,带电量增大,所以有b到a的电流,C正确,B错误;膜片稳定后,平行板与电源相连,有电压,有电荷,D错误。]
4.A [由C=可知,当被测物体带动电介质板向右移动时,导致两极板间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减小,则电容减小,根据Q=CU可知,电量不变,U增大,则θ变大,故A正确,C错误;由C=可知,当被测物体带动电介质板向左移动时,导致两极板间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大,则电容增大,根据Q=CU可知,电量不变,U减小,则θ变小,故B、D错误。]
5.D [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当B板向左平移,两板间距离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增大,根据U=知,电势差减小,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断开S,使B板向上平移,两板正对面积减小,则电容减小,根据U=知,电势差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故D符合题意。]
6.BD [车轮停在感应线上后,压力不变,则电压不变,电容器不充电,也不放电,电阻R上没有电流,故A错误;由图乙可知,当车轮经过感应线时电流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再减小,说明电容器先充电后放电,故B正确,C错误;若汽车前轮刚越过感应线,又倒回线内,则前轮两次压线,仍形成两个脉冲电流,符合拍照条件,电子眼仍会拍照,故D正确。]
7.A [当压力增大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增大,选项A正确;电容器直接与电源相连,因此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不变,选项D错误;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由Q=CU可知,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增加,电容器充电,因此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选项B、C错误。]
8.D [仅将N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d减小,由C=可知,C增大,由C=可知,U不变,Q增大,A错误;仅将M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d增大,由E=可知,U不变,E减小,UPN减小,N板电势不变,P点的电势降低,B错误;仅将N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d增大,由E=可知,U不变,E减小,小球所受电场力减小,小球将向下加速运动,C错误;仅将M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d不变,由E=可知,U不变,E不变,小球所受电场力不变,小球仍将保持静止,D正确。]
9.D [云层带负电,建筑物带正电,故云层的电势比建筑物低,A错误;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知电容器的电容约为C=,B错误;根据Q=CU可以估算出两板间电势差为U=,C错误;根据U=Ed可知云层底面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E=,D正确。]
10.D [根据题意可知,风力越大,则d越小,由C=可得,电容器电容越大,故A错误;由C=,C=,E=,联立可得E=,根据题意可知,Q保持不变,风力越大,则d越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故B错误;由U=Ed可知,由于E不变,可动极板与P点的距离减小,则可动极板与P点间电势差减小,则P点电势变化,故C错误;由C=可知,由于Q保持不变,C越大,则U越小,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小,故D正确。]
11.BCD [当开关保持闭合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保持不变,静电计指针的张角不变,A错误;当开关保持闭合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保持不变,将上极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后,根据E=知,两极板间场强增大,根据UP下极板=EdP下极板=φP-0知,P点与下极板间电势差增大,P点电势升高,B正确;当开关断开时,极板的电量保持不变,将上极板右移一小段距离后,根据C=,电容减小,根据U=,可知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根据E=,两极板间场强增大,带电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增大,带电油滴将向上运动,C正确;当开关断开时,将上极板下移一小段距离,两极板间的场强E====不变,根据UP下极板=EdP下极板=φP-0知,P点与下极板间电势差不变,P点电势不变,则带电油滴的电势能不变,D正确。]
12.(1)1×10-9F (2)2×103 V/m,方向竖直向下 (3)-20 V
解析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F=1×10-9F。
(2)两极板之间为匀强电场,则
E== V/m=2×103 V/m,方向竖直向下。
(3)M点与A板间距离为dAM=d-dBM=1 cm=0.01 m
A与M间电势差UAM=EdAM=20 V
又UAM=φA-φM,φA=0,可得φM=-20 V。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
第1课时 电容器与电容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重难点)。 3.知道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
知识点一 识别电容器 电容器的充放电
1.识别电容器
(1)电容器的组成:两个互相      、彼此    的导体,导体间可以填充    。
(2)电容器的表示
在电路中,电容器用字母“    ”及电路符号“      ”表示。
(3)电容器的作用:储存    和电场能。
(4)常见电容器,如图所示。
(5)电容器的应用
日光灯启辉器、电视机、照相机、电容式键盘、手机触摸屏中都有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放电
(1)充电、放电: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上       的过程叫充电。使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    的过程叫放电。
(2)从能量的角度区分充电与放电:充电是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储存在电容器中,放电是把电容器中的     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3)电容器的电量:其中    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思考】
1.电容器充放电时,有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吗?
                                    
                                    
                                    
2.判断正误
(1)任何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都可以看作电容器。(  )
(2)电容器只能储存同种电荷。(  )
(3)任何绝缘的物质都能作为电介质。(  )
(4)电容器带电时,两个极板只有一个板上有电荷。(  )
例1 (2024·潮州市高二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对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听课笔记                                     
                                    
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极板带正电,与电源负极相接的极板带负电,电容器带电量增多,电容器充电,电容器带电量减少,电容器放电,电容器两极间是绝缘物质,故含电容器的电路不适用欧姆定律。    
知识点二 电容器的电容
(1)1752年,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将“天电”引下来,收集到莱顿瓶中两个正对的金属板上。像莱顿瓶这种能把电荷储存起来的电学元件称为电容器,思考电容器为什么能储存电荷?
(2)如图所示,不同容器容纳液体的本领不同。均注入单位长度的液体,体积大的代表容器容纳液体的本领大。
同理,不同的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不同。电容器两板间所加电压越大,电容器容纳的电荷越多。请思考如何比较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如何用比值定义法定义这个物理量。
                                    
                                    
                                    
1.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    之比。
(2)定义式:     。
(3)单位:电容的国际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和    ,1 F=    μF=     pF。
(4)物理意义: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5)公式C=表明,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时电容器所需的电量。
2.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
(1)击穿电压:电介质不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电容器就会损坏。
(2)额定电压:电容器外壳上标的电压是工作电压(或称额定电压),也是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3)额定电压比击穿电压    。
【思考】
1.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量Q成正比,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成反比吗?
                                    
                                    
                                    
2.已带电量为Q的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例2 (多选)(2024·广东东莞高二期末)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存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辫子”,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内,可对车进行充电,充电30秒能行驶5公里以上,如图为使用“3 V 12 000 F”石墨烯纳米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电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充满电时所带电量为36 000 C
B.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电量逐渐增加,电容也逐渐增加
C.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量逐渐减少到0,电容不变
D.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量逐渐减少到0,电压不变
听课笔记                                     
                                    
                                    
训练1 对于某一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所带的电量越多,电容越大
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电容越大
C.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增加一倍,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也增加一倍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到原来的,它的电容也减小到原来的
例3 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为3 V,现使它的电量减少3×
10-4 C,于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降为原来的,则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电容器原来带的电量是多少?若将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全部放掉,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
                                    
                                    
                                    
                                    
                                    
                                    
                                    
                                    
                                    
如图所示,在Q-U关系图像中斜率代表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C====。    
知识点三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判断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两极板储存电荷的变化。
(3)探究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关系。
2.实验过程
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原理图,其中R=10 kΩ,电容器C标有“50 μF”,耐压为25 V,电源为1节干电池。实验时,将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U-t图像和I-t图像,如图乙、丙所示。

3.实验结论
项目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电压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迅速   ,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迅速    ,随后逐渐减小为    。
电流 充电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同时,电流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充电电流逐渐    ,最后为    。 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放电电流逐渐    ,最后为0。
电量 电容器所带电量     电容器所带电量    
电场 强度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    
能量 转化 电容器从电源获取的能量转化为    ,不断地储存在电容器中 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成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4.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关系
在I-t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容器所带的    。当电源干电池改用2节、3节、4节、5节时,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极板的电量Q与所加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    。
【思考】
一位同学用电流传感器观察电容器放电过程的变化情况得到的I-t图像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8 V。
怎样根据I-t图像估算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试着算一算。
                                    
                                    
                                    
例4 (2024·广东梅州期末)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在中学实验室开始普及。某同学用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做“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很快完成,充满电的电容器下极板带    电。
(2)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传感器将电流、电压信息传入计算机,经处理后得到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与i轴及t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            (选填“充满电后电容器的电量”或“充满电后电容器储存的电能”)。
(3)若电源输出电压为6 V,电容器的电容为1 000 μF,则电容器充满电后的电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
(1)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介质使两极板之间绝缘,所以充电结束后的电容器相当于断路。
(2)充电过程中,电荷定向移动,在两极板上聚集,故电路中有充电电流,而且电流流向正极板。
(3)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减少,有放电电流,且电流从正极板流出。    训练2 (2024·广东茂名市期末)由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单刀双掷开关,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把开关S接1,此时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上极板带上    (选填“正”或“负”)电荷,在该过程中,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会偏转,电压表示数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电压表示数稳定时,极板上的电量稳定,充电结束。
(2)把开关S接2,此时电容器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可以看到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直至变为零。在这一过程中,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定值电阻R中有      (选填“a经R流向b”或“b经R流向a”)方向的电流。
随堂对点自测
1.(对电容的理解)根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  )
A.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越多,它的电容C就越大,C与Q成正比
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电压U越高,它的电容C就越小,C与U成反比
D.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
2.(对电容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的各图描述的是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其电量Q、电势差U、电容C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3.(电容器的电容)(2024·广东东莞市期中)心脏除颤器是通过一个电容器放电时的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使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的仪器。如图所示,心脏除颤器的电容器电容为12 μF,充电后电容器电压为8.0 kV。如果电容器在3.0 ms时间内完成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之后,电容器的电容为零
B.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8.0 kV
C.放电之前,电容器存储的电量为96 C
D.该次放电电流越来越小
4.(电容器的充放电)(2024·广东佛山期末)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待电源向电容器充电完毕后,再使开关S与“2”端相连,直至电容器放电完毕。与传感器相连的计算机生成了电阻R(阻值为2 kΩ)两端的电压μ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记录了“峰值”及曲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由图乙可知,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该电容器的电容C=       F(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第1课时 电容器与电容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知识点一
1.(1)靠近 绝缘 绝缘物质(电介质) (2)C ┤├ (3)电荷
2.(1)等量异种电荷 中和 (2)电场能 (3)一个
[思考]
1.提示 没有电流通过。
2.(1)√ (2)× (3)√ (4)×
例1 A [开关接1时,电源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充电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上极板带正电,A正确,B错误;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通过导线放电,放电过程上极板带正电,放电后两极板都不带电,C、D错误。]
知识点二
导学 提示 (1)导体间存在电场,电荷因受静电力的作用而储存在导体上。
(2)可在电容器两板间均加单位电压,容纳电荷多的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可将电量与电压的比值定义为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知识梳理
1.(1)电量Q 电压U (2)C= (3)法拉 法  F 微法 皮法 106 1012 (5)1 V 2.(3)低
[思考]
1.提示 不是。电容器的电容只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有关,与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及两极板电压U的大小无关。
2.提示 U=。
例2 AC [该电容器充满电时所带电量为Q=CU=36 000 C,故A正确;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结构决定,与充放电无关,放电过程,电量减少,充电过程,电量增加,电容均不变,故C正确,B错误;由U=知,放电过程中Q减小,C不变,因此电压减小,故D错误。]
训练1 C [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所带电量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无关,A、B、D错误;根据C=知,对于某一电容器,它所带的电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所以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增加一倍,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也增加一倍,C正确。]
例3 150 μF 4.5×10-4 C 150 μF
解析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变化量为ΔU=(1-)U=×3 V=2 V,由C=,得C= F=1.5×10-4 F=150 μF。设电容器原来所带电量为Q,则Q=CU=1.5×10-4×3 C=4.5×10-4 C。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与是否带电无关,所以电容器放掉全部电荷后,电容仍然是150 μF。
知识点三
3.增大 减小 0 减小 0 减小 增加 减少 增大 减小 电场能 4.电量 正比
[思考] 提示 计算图线与横轴间的面积,约为40格,Q=3.2×10-3 C。
注意:“面积”的计算:计算格子数,小于半格的舍去,大于半格的算一格。
例4 (1)负 (2)充满电后电容器的电量 (3)6×10-3 C
解析 (1)根据电路连接方式可知,充满电的电容器下极板带负电。
(2)图线与i轴及t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充满电后电容器的电量。
(3)充满电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6 V,则电容器充满电后的电量Q=CU=6×10-3 C。
训练2 (1)正 变大 (2)变小 a经R流向b
解析 (1)把开关S接1,此时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上极板带上正电荷。在充电过程中,根据C=可知随着电量的增加,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
(2)在放电过程中,极板上电量减小,两极板间电压U减小,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定值电阻R中有a经R流向b方向的电流。
随堂对点自测
1.D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越多,两极板之间的电压U越大,但电容不变,故A错误;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的特性,电容器不带电时,电容并不为零,故B错误;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与电压U无关,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给定的电容器电容C一定,故C错误,D正确。]
2.CD [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与电容器所带电量Q的大小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大小无关,不能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故选项D正确,A、B错误;对给定的电容器,其所带电量与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其比值即电容器的电容,故选项C正确。]
3.D [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量无关,放电后电容器的电容不变,A错误;充电后电容器电压为8.0 kV,击穿电压大于此值,B错误;电容器存储的电量Q=CU=1.2×10-5×8×103 C=0.096 C,C错误;放电过程,电容器的电量逐渐减小,两极板间电压减小,则放电电流越来越小,D正确。]
4.相反 1.6×10-2
解析 由图乙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反向,故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方向相反;由图乙可知,在充电过程中u-t图像的面积为S=193.8 V·s,可知充满电时的电量Q== C=0.096 9 C,该电容器的电容C=≈1.6×10-2 F。(共55张PPT)
第1课时 电容器与电容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第二章 静电场的应用
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重难点)。 3.知道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
学习目标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
01
随堂对点自测
02
课后巩固训练
03
知识点
1
知识点二 电容器的电容
知识点一 识别电容器 电容器的充放电
知识点三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知识点一 识别电容器 电容器的充放电
1.识别电容器
(1)电容器的组成:两个互相______、彼此______的导体,导体间可以填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容器的表示
在电路中,电容器用字母“___”及电路符号“______”表示。
(3)电容器的作用:储存______和电场能。
(4)常见电容器,如图所示。
靠近
绝缘
绝缘物质(电介质) 
C
┤├
电荷
(5)电容器的应用
日光灯启辉器、电视机、照相机、电容式键盘、手机触摸屏中都有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放电
(1)充电、放电: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上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充电。使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______的过程叫放电。
(2)从能量的角度区分充电与放电:充电是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储存在电容器中,放电是把电容器中的_________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3)电容器的电量:其中______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等量异种电荷
中和
电场能
一个
【思考】
1.电容器充放电时,有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吗?
提示 没有电流通过。
2.判断正误
(1)任何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都可以看作电容器。( )
(2)电容器只能储存同种电荷。( )
(3)任何绝缘的物质都能作为电介质。( )
(4)电容器带电时,两个极板只有一个板上有电荷。( )
×

×

A
例1 (2024·潮州市高二期中)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对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解析 开关接1时,电源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充电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上极板带正电,A正确,B错误;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通过导线放电,放电过程上极板带正电,放电后两极板都不带电,C、D错误。
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极板带正电,与电源负极相接的极板带负电,电容器带电量增多,电容器充电,电容器带电量减少,电容器放电,电容器两极间是绝缘物质,故含电容器的电路不适用欧姆定律。    
知识点二 电容器的电容
(1)1752年,富兰克林利用风筝将“天电”引下来,收集到莱顿瓶中两个正对的金属板上。像莱顿瓶这种能把电荷储存起来的电学元件称为电容器,思考电容器为什么能储存电荷?
(2)如图所示,不同容器容纳液体的本领不同。均注入单位长度的液体,体积大的代表容器容纳液体的本领大。
同理,不同的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不同。电容器两板间所加电压越大,电容器容纳的电荷越多。请思考如何比较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如何用比值定义法定义这个物理量。
提示 (1)导体间存在电场,电荷因受静电力的作用而储存在导体上。
(2)可在电容器两板间均加单位电压,容纳电荷多的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可将电量与电压的比值定义为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1.电容
电量Q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_________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_________之比。
(2)定义式:_________。
(3)单位:电容的国际单位是______,简称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和______,1 F=_________μF=____________ pF。
(4)物理意义: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电压U
法拉

F
微法
皮法
106
1012
1 V
2.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
(1)击穿电压:电介质不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电容器就会损坏。
(2)额定电压:电容器外壳上标的电压是工作电压(或称额定电压),也是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3)额定电压比击穿电压___。

【思考】
1.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量Q成正比,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成反比吗?
提示 不是。电容器的电容只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有关,与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及两极板电压U的大小无关。
2.已带电量为Q的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AC
例2 (多选) (2024·广东东莞高二期末)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存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辫子”,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内,可对车进行充电,充电30秒能行驶5公里以上,如图为使用“3 V 12 000 F”石墨烯纳米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电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充满电时所带电量为36 000 C
B.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电量逐渐增加,电容也逐渐增加
C.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量逐渐减少到0,电容不变
D.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量逐渐减少到0,电压不变
C
训练1 对于某一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150 μF 4.5×10-4 C 150 μF
知识点三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判断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两极板储存电荷的变化。
(3)探究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关系。
2.实验过程
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原理图,其中R=10 kΩ,电容器C标有“50 μF”,耐压为25 V,电源为1节干电池。实验时,将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U-t图像和I-t图像,如图乙、丙所示。
3.实验结论
项目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电压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迅速______,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迅速______,随后逐渐减小为___。
电流 充电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同时,电流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充电电流逐渐______,最后为___。 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放电电流逐渐______,最后为0。
增大
减小
0
减小
0
减小
电量 电容器所带电量______ 电容器所带电量______
电场 强度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______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______
能量 转化 电容器从电源获取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不断地储存在电容器中 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成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增加
减少
增大
减小
电场能
4.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关系
在I-t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容器所带的______。当电源干电池改用2节、3节、4节、5节时,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极板的电量Q与所加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______。
电量
正比
【思考】
一位同学用电流传感器观察电容器放电过程的变化情况得到的I-t图像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8 V。
怎样根据I-t图像估算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试着算一算。
提示 计算图线与横轴间的面积,约为40格,Q=3.2×10-3 C。
注意:“面积”的计算:计算格子数,小于半格的舍去,大于半格的算一格。
例4 (2024·广东梅州期末)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在中学实验室开始普及。某同学用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做“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很快完成,充满电的电容器下极板带________电。
(2)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传感器将电流、电压信息传入计算机,经处理后得到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与i轴及t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充满电后电容器的电量”或“充满电后电容器储存的电能”)。
(3)若电源输出电压为6 V,电容器的电容为
1 000 μF,则电容器充满电后的电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负 (2)充满电后电容器的电量 (3)6×10-3 C
解析 (1)根据电路连接方式可知,
充满电的电容器下极板带负电。
(2)图线与i轴及t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充满电后电容器的电量。
(3)充满电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6 V,
则电容器充满电后的电量Q=CU=6×10-3 C。
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
(1)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介质使两极板之间绝缘,所以充电结束后的电容器相当于断路。
(2)充电过程中,电荷定向移动,在两极板上聚集,故电路中有充电电流,而且电流流向正极板。
(3)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减少,有放电电流,且电流从正极板流出。    
训练2 (2024·广东茂名市期末)由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单刀双掷开关,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把开关S接1,此时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上极板带上
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在该过程中,可以
看到电流表指针会偏转,电压表示数逐渐_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电压表示数稳定时,极板上的电量稳定,充电结束。
(2)把开关S接2,此时电容器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可以看到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直至变为零。在这一过程中,极板间的电场强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定值电阻R中有____________(选填“a经R流向b”或“b经R流向a”)方向的电流。
答案 (1)正 变大 (2)变小 a经R流向b
(2)在放电过程中,极板上电量减小,两极板间电压U减小,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定值电阻R中有a经R流向b方向的电流。
随堂对点自测
2
D
A.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越多,它的电容C就越大,C与Q成正比
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电压U越高,它的电容C就越小,C与U成反比
D.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
解析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越多,两极板之间的电压U越大,但电容不变,故A错误;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的特性,电容器不带电时,电容并不为零,故B错误;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与电压U无关,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给定的电容器电容C一定,故C错误,D正确。
CD
2.(对电容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的各图描述的是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其电量Q、电势差U、电容C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与电容器所带电量Q的大小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大小无关,不能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故选项D正确,A、B错误;对给定的电容器,其所带电量与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其比值即电容器的电容,故选项C正确。
D
3.(电容器的电容) (2024·广东东莞市期中)心脏除颤器是通过一个电容器放电时的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使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的仪器。如图所示,心脏除颤器的电容器电容为12 μF,充电后电容器电压为8.0 kV。如果电容器在3.0 ms时间内完成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之后,电容器的电容为零
B.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8.0 kV
C.放电之前,电容器存储的电量为96 C
D.该次放电电流越来越小
解析 电容器的电容与所带电量无关,放电后电容器的电容不变,A错误;充电后电容器电压为8.0 kV,击穿电压大于此值,B错误;电容器存储的电量Q=CU=1.2×10-5×8×103 C=0.096 C,C错误;放电过程,电容器的电量逐渐减小,两极板间电压减小,则放电电流越来越小,D正确。
4.(电容器的充放电)(2024·广东佛山期末)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待电源向电容器充电完毕后,再使开关S与“2”端相连,直至电容器放电完毕。与传感器相连的计算机生成了电阻R(阻值为2 kΩ)两端的电压μ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记录了“峰值”及曲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由图乙可知,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该电容器的电容C=____________ F(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相反 1.6×10-2
课后巩固训练
3
A
题组一 识别电容器 电容器的充放电
1.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对点题组练
A.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B.电容器所带的电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量的代数和
C.不是所有的绝缘物质都能作为电介质
D.电容器带电时,两个极板只有一个极板上有电荷
解析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A正确;电容器所带电量指任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B错误;任何绝缘的物质都能作为电容器的电介质,C错误;电容器带电时,两个极板带等量异号电荷,D错误。
BC
2.(多选)(2023·江苏盐城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开关S由1改接2后,电容器(  )
A.充电 B.放电
C.存储电能减少 D.电量可能不变
解析 开关S接1时,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开关S由
1改接2后,电容器放电,存储电能减少,极板电量
减少,B、C正确,A、D错误。
B
题组二 电容器的电容
3.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能让手机几分钟内充满电。某同学假日登山途中,用该种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B.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能变少
C.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可能不变
D.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不带电,电容器的电容为零
解析 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与电容器的电压及电荷量无关,故A、D错误;当该电容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容器存储的电量减小,电能变少,故B正确,C错误。
C
4.(2023·北京丰台区高二期中)a、b两个电容器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它们的部分参数。由此可知,关于a、b两个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8∶1
B.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4∶5
C.b电容器正常工作时可容纳的电量为0.1 C
D.a电容器正常工作时可容纳的电量为1 C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a电容器的电容为C1=1 000 μF,b电容器的电容为C2=10 000 μF,所以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C1∶C2=1 000∶10 000=1∶10,故A、B错误;a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最多能容纳的电量为Q1=C1U1=1 000×10-6×80 C=0.08 C,b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最多能容纳的电量为Q2=C2U2=10 000×10-6×10 C=0.1 C,故C正确,D错误。
B
5.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若将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对电容器来说正确的是(  )
A.是充电过程
B.是放电过程
C.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10-2 F
D.该电容器的电量变化量为0.2 C
AC
6.(多选)某电容器的电容是30 μF,额定电压为200 V,击穿电压为400 V,对于该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使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3×10-5 C
B.当电容器带1 C的电量时,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 V
C.该电容器在额定电压下能容纳的电量为6×10-3 C
D.该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
B
A
题组三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8.(粤教版教材P38练习2改编)如图是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开关S从b改接到a时,观察的是充电现象
B.将开关S从b改接到a后,电流计G的指针将一直偏转
C.将开关S从a改接到b时,观察的是充电现象
D.将开关S从a改接到b后,灯L的发光亮度不变
解析 将开关S从b改接到a时,电容器开始充电,充电电流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电流计G的指针从最大值逐渐回到零;将开关S从a改接到b时,电容器开始放电,放电电流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灯L的发光亮度逐渐变暗,故A正确。
BD
9.(多选)(2024·广东珠海实验中学期中)王老师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单刀双掷开关S原来跟2相接,从t=0开始,开关改接1,再将开关S拨向2位置,则流过电路中P点的电流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及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AB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开关S接1时,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毕,电流为零,再将开关S拨向2位置,开始反向放电,且放电越来越缓慢,放电完毕后,电流为零,选项A错误,B正确;开关S接1时,电容器与电源直接相连,充电结束后,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放电过程中,两极板间的电压逐渐减小,电压变化越来越慢,极板的电性不变,选项C错误,D正确。
综合提升练
10.如图甲所示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的实验装置。电源输出电压恒为8 V,S为单刀双掷开关,G为灵敏电流计,C为电容器。
(1)当开关S接________时(选填“1”或“2”),对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放电,流经G表的电流方向与充电时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2)将G表换成电流传感器,使电容器充电直至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再放电,其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计算0~0.4 s内电容器放电的电量Q=________ C。
(3)在电容器放电实验中,接不同的电阻放电,图丙中放电电流的I-t图像的a、b两条曲线中,对应电阻较大的一条是________(选填“a”或“b”)。
答案 (1)1 相反 (2)8×10-4 (3)b
解析 (1)当开关S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
与电源相连,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电容器
放电,流经G表的电流方向与充电时相反。
(2)I-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容器所带电量,则0~0.4 s内电容器放电的电量为Q=10×0.2×10-3×0.4 C=8×10-4 C。
(3)当电阻越大时,电容器开始时的最大放电电流越小,放电所用的时间越长,则图像对应电阻较大的一条是b。
11.(2024·广东汕头期中)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应用广泛。使用图甲所示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路中的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可以显示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甲中直流电源电压E=8 V,实验前电容器不带电。先使S与“1”端相连给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后,使S与“2”端相连,直至放电完毕。计算机记录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
(1)图像阴影为i-t图像与对应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1________S2(选填“>”“<”或“=”)。
(3)计算机测得S1=1 203 mA·s,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F(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电量 (2)= (3)0.15
解析 (1)i-t图像与对应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电量。
(2)S1表示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量,S2表示电容器放出的电量,所以S1=S2。第2课时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能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重点)。2.掌握平行板电容器两类动态变化问题的分析方法(重难点)。3.学会分析平行板电容器中的力学问题(重点)。
知识点一 决定电容的因素
1.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静电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2.如图,实验中待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是否变化?实验中怎样知道电容器电容变大还是变小?
                                    
                                    
                                    
3.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保持Q和S不变,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请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2)如图乙所示,保持Q和d不变,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请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3)如图丙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分析电容C的变化。

                                    
                                    
                                    
1.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     ,与两极板间的距离d成    ,并与两极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εr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常量。当两极板间是真空时,εr=    ,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十分接近1。
3.静电计
(1)静电计是由验电器改装而成的。验电器的作用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相对数量。静电计能粗略测量两导体间电势差的大小。
(2)静电计的金属杆和金属外壳间有电势差时,指针偏角越大,电势差越大。
【思考】
在平行金属板间插入另一金属板,其容纳电荷的本领如何变化?
                                    
                                    
                                    
例1 (2024·揭阳市高二月考)如图是电容式键盘,每个键下面有一块可上下移动的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固定的小金属片。这样两块金属片就组成一个小平行板电容器。当键被按下时,引起电容改变的因素是(  )
A.两块金属片间的电压
B.两块金属片上的电量
C.两块金属片间的距离
D.两块金属片的正对面积
听课笔记                                     
                                    
例2 (2024·中山市高二月考)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有关,S越大,C越小
B.跟两极板的间距d有关,d越大,C越小
C.跟两极板上所加电压U有关,U越大,C越大
D.跟两极板上所带电量Q有关,Q越大,C越大
听课笔记                                     
                                    
                                    
1.公式C=和C=的比较
C= C=
特点 定义式 决定式
意义 对某电容器Q∝U,但=C不变,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反映了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适用范围 任何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
2.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由来量度,由本身的结构(如平行板电容器的εr、S、d等因素)来决定。    
知识点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1.两类基本问题
(1)电容器始终与电池两极相连,让电容器的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求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处理原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
(2)电容器和电源连接后再断开,电容器不充、放电而让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求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处理原则: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
2.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
抓住不变量,分析变化量,紧抓三个公式:
C=、E=和C=
角度1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不变
例3 (多选)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E、电阻R和电流表相连接,接通开关S,电源即给电容器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S接通,使两极板错开一些(仍平行),则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B.保持S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电流表中有从左到右的电流流过
C.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金属板,则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板,则电容器的电量减小
听课笔记                                     
                                    
                                    
U不变的情形
由C=→C∝,可知C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Q=CU=U→Q∝,可知Q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E=→E∝,可知E随d的变化而变化    
角度2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不变
例4 (多选)(2023·湖北武汉高二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充电后的平行板(相互正对)电容器的A极板与灵敏静电计的金属球相接,极板B接地,若要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仅将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
B.仅将极板B稍向下移动一点
C.仅将极板B稍向右移动一点
D.仅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
听课笔记                                     
                                    
                                    
Q不变的情形
由C=→C∝,可知C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U==→U∝,可知U随d、S、εr的变化而变化
由E===→E∝,可知E随S、εr的变化而变化,但与d无关,不随d的变化而变化    
例5 (多选)(2024·揭阳市揭东二中高二期末)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用E表示两极板间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E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U变小,E不变 B.E变大,Ep不变
C.U变小,Ep不变 D.U不变,Ep不变
听课笔记                                     
                                    
                                    
1.确定极板间某点的电势:根据该点与接地极板间电势差的变化情况确定该点电势的变化情况。
2.确定电荷的电势能:根据Ep=qφ确定电荷电势能的变化情况,要注意正负电荷电势能的变化情况不同。    
随堂对点自测
1.(平行板电容器)(粤教版教材P38资料活页改编)目前智能手机普遍采用了电容屏。电容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当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屏的夹层工作面形成一个电容器,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电流通过电容器分别从屏的四个角的电极中流出 ,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对于触摸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绝缘笔,在电容屏上也能进行触控操作
B.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小
C.电容触摸屏需要压力即能产生位置信号
D.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变大
2.(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保持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Q不变,极板A与静电计外壳均接地,极板B与一个灵敏静电计相接。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的电容C、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  )
A.C不变,U不变,E变小 B.C变小,U不变,E不变
C.C变小,U变大,E不变 D.C变小,U变大,E变小
3.(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定值电阻R、电源E相连,用绝缘细线将带电小球q悬挂在极板间,闭合开关S后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有(  )
A.保持开关S闭合,将A板向右平移,θ不变
B.保持开关S闭合,将A板向左平移,θ变小
C.断开开关S,将A板向右平移,θ不变
D.断开开关S,将A板向右平移,θ变小
4.(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如图所示,电容式麦克风的振动膜是利用超薄金属或镀金的塑料薄膜制成,它与基板构成电容器。工作时,振动膜随声波左右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膜不振动时,电容器不带电
B.振动膜向右运动时,电阻上有从a到b的电流
C.振动膜向右运动时,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D.振动膜向左运动时,电容器充电
第2课时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知识点一
导学
1.提示 反映两极板之间的电压,电压越大,静电计的指针偏转的角度就越大。
2.提示 实验中待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保持不变。静电计的指针偏转角度变大说明电容器电压变大,由C=知,电容减小,反之亦然。
3.提示 (1)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2)S减小,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知识梳理
1.正比 反比 2.1 
[思考] 提示 变大
例1 C [当键被按下时,其下方金属片与另一块固定的小金属片之间距离减小,电容C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
例2 B [由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有关,S越大,C越大,A错误;由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与两极板的间距d有关,d越大,C越小,B正确;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上所加电压U及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均无关,C、D错误。]
知识点二
例3 BC [保持开关S接通,电容器上电压U保持不变,正对面积S减小时,由E=可知U和d都不变,则场强E不变,A错误;减小距离d时,由C=可知电容C增大,又开关S接通,U不变,由Q=CU知电量Q将增大,则电容器充电,电路中有充电电流,即电流表中有从左到右的电流流过,B正确;保持开关S接通,电容器上的电压U保持不变,当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金属板,即板间距离d减小,根据E=知,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增大,C正确;插入电介质,εr增大,电容C增大,因为U不变,由C=知电量Q将变大,D错误。]
例4 AB [根据C=可知,仅将极板B稍向上或向下移动一点,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C减小,当Q一定时,根据Q=CU可知,U变大,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选项A、B正确;仅将极板B稍向右移动一点,则两极板间距d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C变大,当Q一定时,根据Q=CU可知,U变小,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选项C错误;增大介电常数(如插入有机玻璃等)都可以增大电容,当Q一定时,根据Q=CU可知,U变小,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选项D错误。]
例5 AC [由于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说明电容器所带电量不变,正极板向负极板移近时,根据C=可知,电容C增大,又由U=可知U减小;由E===,可知电场强度E不变,由于E不变,P点到负极板的距离不变,可知P点的电势不变,则正电荷的电势能Ep=qφP不变,故A、C正确。]
随堂对点自测
1.D [据题意知,绝缘笔与工作面不能形成一个电容器,所以不能在电容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故A错误;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大,故B错误;电容触摸屏需要触摸,由于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就能确定手指的位置,无需要手指有压力,故C错误;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将变大,故D正确。]
2.C [电容器所带电量不变,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C=知,当间距d增大时,电容C减小;根据电容定义式C=知,Q不变,C减小,则U变大;场强大小E===,各量均不变,则场强E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3.BC [保持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将A板向右平移,d减小,则由E=知电场强度增大,带电小球所受电场力增大,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知,θ角变大,反之向左平移A板,θ角变小,故A错误,B正确;断开开关S,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根据C=,E=,C=,联立解得E=,故电场强度大小与两极板间的距离无关,即电场强度不变,所以移动A板,θ角不变,故C正确,D错误。]
4.B [由题图可知,振动膜不振动时,电容器的电容不变,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A错误;振动膜向右运动时,可知振动膜与基板间的距离d减小,由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由于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由C=,可知电容器的电量增大,则电阻上有从a到b的电流,B正确,C错误;振动膜向左运动时,可知d增大,由C=,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由C=,可知电容器的电量减小,电容器放电,电阻上有从b到a的电流,D错误。](共58张PPT)
第2课时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第二章 静电场的应用
1.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能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重点)。2.掌握平行板电容器两类动态变化问题的分析方法(重难点)。3.学会分析平行板电容器中的力学问题(重点)。
学习目标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
01
随堂对点自测
02
课后巩固训练
03
知识点
1
知识点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知识点一 决定电容的因素
知识点一 决定电容的因素
1.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静电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反映两极板之间的电压,电压越大,静电计的指针偏转的角度就越大。
2.如图,实验中待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是否变化?实验中怎样知道电容器电容变大还是变小?
3.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分析电容C的变化。

提示 (1)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2)S减小,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1.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______,与两极板间的距离d成______,并与两极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正比
3.静电计
(1)静电计是由验电器改装而成的。验电器的作用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相对数量。静电计能粗略测量两导体间电势差的大小。
(2)静电计的金属杆和金属外壳间有电势差时,指针偏角越大,电势差越大。
反比
1
【思考】
在平行金属板间插入另一金属板,其容纳电荷的本领如何变化?
提示 变大
C
例1 (2024·揭阳市高二月考)如图是电容式键盘,每个键下面有一块可上下移动的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固定的小金属片。这样两块金属片就组成一个小平行板电容器。当键被按下时,引起电容改变的因素是(  )
A.两块金属片间的电压 B.两块金属片上的电量
C.两块金属片间的距离 D.两块金属片的正对面积
解析 当键被按下时,其下方金属片与另一块固定的小金属片之间距离减小,电容C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
B
例2 (2024·中山市高二月考)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有关,S越大,C越小
B.跟两极板的间距d有关,d越大,C越小
C.跟两极板上所加电压U有关,U越大,C越大
D.跟两极板上所带电量Q有关,Q越大,C越大
知识点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1.两类基本问题
(1)电容器始终与电池两极相连,让电容器的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求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处理原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
(2)电容器和电源连接后再断开,电容器不充、放电而让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求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处理原则: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
BC
角度1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不变
例3 (多选)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E、电阻R和电流表相连接,接通开关S,电源即给电容器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S接通,使两极板错开一些(仍平行),则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B.保持S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电流表中有从左到右的电流流过
C.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金属板,则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板,则电容器的电量减小
U不变的情形
角度2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不变
例4 (多选)(2023·湖北武汉高二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充电后的平行板(相互正对)电容器的A极板与灵敏静电计的金属球相接,极板B接地,若要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仅将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
B.仅将极板B稍向下移动一点
C.仅将极板B稍向右移动一点
D.仅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
AB
AC
例5 (多选)(2024·揭阳市揭东二中高二期末)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用E表示两极板间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E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U变小,E不变
B.E变大,Ep不变
C.U变小,Ep不变
D.U不变,Ep不变
1.确定极板间某点的电势:根据该点与接地极板间电势差的变化情况确定该点电势的变化情况。
2.确定电荷的电势能:根据Ep=qφ确定电荷电势能的变化情况,要注意正负电荷电势能的变化情况不同。    
随堂对点自测
2
D
1.(平行板电容器)(粤教版教材P38资料活页改编)目前智能手机普遍采用了电容屏。电容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当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屏的夹层工作面形成一个电容器,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电流通过电容器分别从屏的四个角的电极中流出 ,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对于触摸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绝缘笔,在电容屏上也能进行触控操作
B.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小
C.电容触摸屏需要压力即能产生位置信号
D.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变大
解析 据题意知,绝缘笔与工作面不能形成一个电容器,所以不能在电容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故A错误;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大,故B错误;电容触摸屏需要触摸,由于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就能确定手指的位置,无需要手指有压力,故C错误;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将变大,故D正确。
C
2.(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保持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Q不变,极板A与静电计外壳均接地,极板B与一个灵敏静电计相接。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的电容C、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  )
A.C不变,U不变,E变小
B.C变小,U不变,E不变
C.C变小,U变大,E不变
D.C变小,U变大,E变小
BC
3.(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定值电阻R、电源E相连,用绝缘细线将带电小球q悬挂在极板间,闭合开关S后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有(  )
A.保持开关S闭合,将A板向右平移,θ不变
B.保持开关S闭合,将A板向左平移,θ变小
C.断开开关S,将A板向右平移,θ不变
D.断开开关S,将A板向右平移,θ变小
B
4.(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如图所示,电容式麦克风的振动膜是利用超薄金属或镀金的塑料薄膜制成,它与基板构成电容器。工作时,振动膜随声波左右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膜不振动时,电容器不带电
B.振动膜向右运动时,电阻上有从a到b的电流
C.振动膜向右运动时,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D.振动膜向左运动时,电容器充电
课后巩固训练
3
A
1.莱顿瓶是一种储存静电的装置,为原始形式的电容器。莱顿瓶结构很简单,内部装食盐水,瓶口插一金属探针(忽略探针对盐水液面的影响)做电极,有一只内部装有食盐水的莱顿瓶,现要提高这只莱顿瓶储存电荷的本领(  )
对点题组练
题组一 决定电容的因素
A.往玻璃瓶中再加入一些食盐水
B.从玻璃瓶中再取出一些食盐水
C.把金属探针向上拔出一些
D.把金属探针向下插入一些
C
2.(2024·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图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前电容器已经充电,则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B.只将电容器a板左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只将电容器a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只人为增加极板带的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减小
AC
题组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3.(多选)(2024·广东深圳期末)生活中有很多种类的电子秤,如图所示是用平行板电容器制成的厨房电子秤及其电路简图。称重时,把物体放到电子秤面板上,压力作用会导致平行板上层膜片电极下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重时膜片稳定后,电流表G示数为零
B.上层膜片电极下移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C.上层膜片电极下移过程中有b到a的电流
D.膜片稳定后平行板上下极板均没有电荷
A
4.如图为某一机器人上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的简化模型图。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连接电容器的静电计会显示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能测出电容的变化,最后就能探测到物体位移的变化。保持电容器带电量不变,若静电计上的指针偏角为θ,则被测物体(  )
A.向右移动时,θ增加
B.向左移动时,θ增加
C.向右移动时,θ减少
D.向左移动时,θ不变
D
5.如图所示,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G是静电计,开关S闭合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A.使A板向左平移以增大两板间距离
B.在A、B两板之间插入一块陶瓷板
C.断开S后,使B板向左平移以减小两板间距离
D.断开S后,使B板向上平移以减小两板正对面积
BD
6.(多选)(2024·广东茂名期中)电子眼系统路面下埋设的感应线可感知汽车的压力。感应线是一个压电薄膜传感器,压电薄膜在受压时两端产生电压,压力越大,电压越大,压电薄膜与电容器C、电阻R组成图甲所示的回路。红灯亮时,如果汽车的前、后轮先后经过感应线,回路中产生两个脉冲电流(如图乙所示)。电子眼会拍照,即视为“闯红灯”,则红灯亮时(  )
A.车轮停在感应线上时,电阻R上有恒定电流
B.某车轮经过感应线的过程中,电容器先充电后放电
C.某车轮经过感应线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上的电流大小不变
D.汽车前轮刚越过感应线,又倒回线内,仍会被电子眼拍照
解析 车轮停在感应线上后,压力不变,则电压不变,电容器不充电,也不放电,电阻R上没有电流,故A错误;由图乙可知,当车轮经过感应线时电流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再减小,说明电容器先充电后放电,故B正确,C错误;若汽车前轮刚越过感应线,又倒回线内,则前轮两次压线,仍形成两个脉冲电流,符合拍照条件,电子眼仍会拍照,故D正确。
A
7.(2024·福建厦门高二检测)测定压力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如图所示,A为固定电极,B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大小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电容器的电容。现将此电容式传感器连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  )
A.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
B.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C.当待测压力增大时,电阻R中没有电流
D.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增大
D
8.(2024·广东惠州期末)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M、N水平正对放置并接到恒压直流电源上,N板接地。P为两板间的一点,电量为-q的小球恰好静止在P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仅将N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两板所带电量减小
B.仅将M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P点的电势升高
C.仅将N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小球仍将保持静止
D.仅将M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小球仍将保持静止
D
9.如图所示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利用避雷针“引雷”的情景。若将云层底面和建筑物顶部简化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已知两板间距离为d,云层底面所带的电量为Q,建筑物顶部与云层面积均为S。静电力常量为k,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由以上条件可知(  )
综合提升练
D
10.(2024·广东肇庆期末)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电容式风力传感器,如图所示,将电容器与静电计相连接,可动电极在风力作用下向右移动,风力越大,移动距离越大(两电极始终不接触)。若极板上电量保持不变,P点为极板间的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越大,电容器电容越小
B.风力越大,极板间电场强度越大
C.风力变大,P点的电势仍保持不变
D.风力越大,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小
BCD
11.(多选)(2024·广东惠州一中期中)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为E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量很少,可忽略,开关闭合,稳定时一带电的油滴静止于两极板间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S闭合,将上极板右移一小段距离后,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B.保持S闭合,将上极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后,P点电势升高
C.若断开S,将上极板右移一小段距离后,带电油滴向上运动
D.若断开S,将上极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后,带电油滴的电势能不变
培优加强练
12.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B水平放置且接在电压为60 V的恒压电源正、负极上,两极板间距离为3 cm,电容器带电量为6×10-8 C,A极板接地。求: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3)距B板2 cm的M点处的电势。
答案 (1)1×10-9F (2)2×103 V/m,方向竖直向下 (3)-20 V
解析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3)M点与A板间距离为dAM=d-dBM=1 cm=0.01 m
A与M间电势差UAM=EdAM=20 V
又UAM=φA-φM,φA=0
可得φM=-20 V。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