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丰富的社会生活(八年级上) 课件(共25张PPT)北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丰富的社会生活(八年级上) 课件(共25张PPT)北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
1.1 丰富的社会生活
八年级 上册
 
聚焦中考
01
1.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
2.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意义。
核心知识点
02
丰富
社会
个人
社会关系
社会
社会化
生存
发展
一、本课知识框架
二、夯实重点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为什么青少年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三、知识点速填速记
1.人们在 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2. 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 。
4.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 ,塑造健康的 ,形成正确的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 。
5.亲社会行为在 和 中养成。
社会交往
个人
亲社会行为
行为习惯
人格
价值观念
接纳与认可
人际交往
社会实践
考点攻坚
03
一、锤炼真题
1.(2023·安徽)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乡村踏青、企业研学、祭奠英烈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 B )。
①感受成就,珍惜幸福生活
②正视不足,担忧前途命运
③动手实践,掌握各种技能
④培根铸魂,涵养家国情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分析题文,学校组织的乡村踏青、企业研学、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等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国家发展的成就,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祭奠英烈等活动能够培根铸魂,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故①④符合题意。这些活动更多的是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教育意义,故②不符合题意;这些活动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家国情怀,不一定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故③错误。故答案选B。
二、易混易错
1.社会关系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
改正:社会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
2.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
改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人的身份是由法律规定的。( )
改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人成长到成年阶段,就不需要再进行社会化了。( )
改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
×
×
靶向突破
04
一、选择题
1.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下列同学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 )。
A.小青周末和同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B.小王总是待在房间里,拒绝与外界交往
C.小明在操场上捡到同学的手表,拒绝归还
D.小强在观看班级篮球赛时给其他班的同学喝倒彩
2.(2024·漳州)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进行一场科学探究;走进博物馆,当一名小小讲解员;学习制作一道菜品,请家人品尝;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国情民情……。暑假期间,这些“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作业能够促使中学生( A )。
①培育科学精神,感受时代脉搏
②承担家务劳动,赚取劳动报酬
③塑造健全人格,不断完善自我
④体验不同职业,引领社会风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齐齐哈尔)“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创立以来,“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
A.守信重诺,推己及人
B.身体力行,热心友善
C.为人着想,合作谦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关系联系起来
③每个人都要学习政治,从事政治活动
④社会为个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四川雅安)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呈现出在现实中“社恐”、在网络中“社牛”的双面状态。他们线下社交意愿弱、能力差,与人面对面交流时会紧张、焦虑;而在社交网络中,他们表现欲强烈、活跃度高,能快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要避免成为社交双面人,青少年应该做到( )。
①稳定情绪,懂得社交意义,善交益友
②修炼自我,提高社交能力,表里如一
③远离网络,放弃社交需求,固守自我
④防止极端,掌握社交技巧,亲近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二、非选择题
6.(2023·云南)【悟生命意义 担社会责任】
某校七年级(1)班围绕“学榜样人物悟生命意义”开展主题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课堂分享
“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2023年6月4日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曾4次入选备份乘组,4次与飞天任务失之交臂。他曾说:“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邓清明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至少写两种品质)
答案:①热爱祖国;② 坚持不懈;③ 志存高远 (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实践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感悟,更在于践行。为此,老师布置了课后实践活动任务。
(2)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你选择该任务的理由。(至少写两点理由)
答案:选择任务1。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积极融入社会、关爱他人,提高实践和沟通能力。示例二:选择任务2。①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②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交往能力。示例三:选择任务3。①关心国家发展,培养家国情怀;②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