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做守法的公民(八年级上) 课件(共54张PPT)北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做守法的公民(八年级上) 课件(共54张PPT)北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
2.5 做守法的公民
八年级 上册
 
聚焦中考
01
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
2.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3.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知道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5.学会依法求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敢于并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核心知识点
02
守法
治安管理
民事活动
犯罪
犯罪危害
不良行为
法治观念
法律
法律服务机构
法律救济
诉讼
有勇有谋
一、本课知识框架
二、夯实重点
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犯罪。
2.怎样自觉遵章守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3.犯罪的含义和三个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
(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3)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
4.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青少年应如何预防犯罪 ★★
(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6.诉讼的地位。★★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7.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知识点速填速记
1.法律是__________的社会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人们行为的底线。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最刚性
不违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5.犯罪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主刑
附加刑
7.诉讼是_____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8.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______。
9.同___________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民法院
最正规
最权威
最后屏障
违法犯罪
考点攻坚
03
一、锤炼真题
1.(2023·安徽)某网站未经李某同意擅自将其作品发表,并拒绝支付稿酬。李某与该网站多次沟通无果,遂将网站告上法庭。某班准备根据此案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B )。
A.模拟刑事法庭审理此案
B.模拟民事法庭审理此案
C.拟设该网站为原告,李某为被告
D.拟判处该网站法定代表人行政拘留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题干表述的案例不属于刑事案件,故A说法错误;李某将某网站告上法庭,李某是原告,某网站是被告,故C说法错误;题干表述的案例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该网站应承担民事责任,而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承担的是行政责任,故D说法错误;李某和某网站之间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所以应该模拟民事法庭审理此案,故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2022·绥化)金某拾得董某遗失的新手机并将其占为己有。董某报案后经查看监控找到了金某,要求其返还,金某拒绝归还。董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金某限期归还手机。金某的行为属于( C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金某的行为不属于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故AB排除。金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故D排除。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二是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三是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由题干信息可知,金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C正确。故本题选C。
二、易混易错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改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只有犯罪行为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改正: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
改正: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
改正: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
×
×
×
5.刑法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
改正: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6.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
改正: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7.不良行为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
改正: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
×
×
8.法律援助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
改正: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
靶向突破
04
一、选择题
1.(2023·齐齐哈尔)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C
2.(2024·银川)下列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
A.谎报险情—刑事责任
B.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责任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刑事责任
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行政责任
3.(2024·山东莱芜)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4.(2023·黑龙江七台河)2022年5月,王女士在某跆拳道馆充值年卡后,该馆搬迁,因无法继续到新址场馆消费,她要求退回预付款,遭到商家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王女士依法维权的途径有( )。
①聚集亲朋到场馆强行索赔
②拨打12315热线求助
③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
④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5.下面的漫画说明( )。
①公民需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③国家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法律保障
④公民个人信息权不再受到侵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6.(2024·桂林)充电宝是居家旅行常用的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将植入木马程序的充电宝免费给路人扫码使用,以盗取个人信息。面对免费充电宝,我们应该( )。
A.不问来历,直接扫码使用
B.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C.不假思索,跟随他人选择
D.保持警惕,谨防个人隐私被侵犯
D
7.(2022·南京)下图是满15周岁的李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下面最可能是李某的违法行为的是( )。
A.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B.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C.殴打他人,致其死亡
D.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B
8.(2023·钦州)2021年2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某受贿案,对被告人陈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陈某受到的处罚属于(C)。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刑罚处罚 D.行政处罚
9.(2022·泉州)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小明认为:“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①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②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③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实施犯罪行为的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违法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0.(2023·浙江金华)份份关爱,守护成长之路。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课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提案中【探究分析】任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工作的提案(部分)
【提案人】模拟政协小组
【提案背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尚有改进的空间
【调研情况】部分调研信息摘录
信息一:行的平安
从有关部门获悉,有家长未戴头盔骑
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
信息二:食的健康
有同学挑剔学校饭菜,到校外无证摊
贩处购买“三无”食品……
信息三:爱的碰撞
家访了解到,有的家庭亲子双方在有些问题上存在不一致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探究分析】
(1)结合法律链接评析信息一中“未戴头盔”的行为。
答案:未戴头盔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应受到行政处罚。
(2)针对信息二中的现象,各方可为“食的健康”作出哪些努力 (任选两个角度)
答案:①经营者角度:诚信、合法经营;②政府角度:依法行政,加强监管;③学校角度:履行学校保护职责;④个人角度: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珍爱生命;等等。
(3)分析信息三中“不和谐”的原因,并运用经验说说你是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的。
答案:原因:①父母角度,如缺乏尊重、过多干涉等;②孩子角度,如自我意识增强、质疑父母等。经验:学会沟通理解、接纳父母等。(言之有理即可)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菏泽)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C
2.(2024·云南)下列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
A.谎报险情—刑事责任
B.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责任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刑事责任
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行政责任
3.(2024·山东烟台)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4.(2023·黑龙江牡丹江)2022年5月,王女士在某跆拳道馆充值年卡后,该馆搬迁,因无法继续到新址场馆消费,她要求退回预付款,遭到商家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王女士依法维权的途径有( )。
①聚集亲朋到场馆强行索赔
②拨打12315热线求助
③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
④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5.下面的漫画说明( )。
①公民需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③国家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法律保障
④公民个人信息权不再受到侵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6.(2024·广西)充电宝是居家旅行常用的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将植入木马程序的充电宝免费给路人扫码使用,以盗取个人信息。面对免费充电宝,我们应该( )。
A.不问来历,直接扫码使用
B.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C.不假思索,跟随他人选择
D.保持警惕,谨防个人隐私被侵犯
D
7.(2022·海南)下图是满15周岁的李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下面最可能是李某的违法行为的是( )。
A.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B.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C.殴打他人,致其死亡
D.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B
8.(2021·广西柳州)2021年2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某受贿案,对被告人陈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陈某受到的处罚属于(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刑罚处罚 D.行政处罚
C
9.(2022·海南)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小明认为:“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①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②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③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实施犯罪行为的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违法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0.(2023·浙江金华)份份关爱,守护成长之路。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课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提案中【探究分析】任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工作的提案(部分)
【提案人】模拟政协小组
【提案背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尚有改进的空间
【调研情况】部分调研信息摘录
信息一:行的平安
从有关部门获悉,有家长未戴头盔骑
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
信息二:食的健康
有同学挑剔学校饭菜,到校外无证摊
贩处购买“三无”食品……
信息三:爱的碰撞
家访了解到,有的家庭亲子双方在有些问题上存在不一致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探究分析】
(1)结合法律链接评析信息一中“未戴头盔”的行为。
答案:未戴头盔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应受到行政处罚。
(2)针对信息二中的现象,各方可为“食的健康”作出哪些努力 (任选两个角度)
答案:①经营者角度:诚信、合法经营;②政府角度:依法行政,加强监管;③学校角度:履行学校保护职责;④个人角度: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珍爱生命;等等。
(3)分析信息三中“不和谐”的原因,并运用经验说说你是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的。
答案:原因:①父母角度,如缺乏尊重、过多干涉等;②孩子角度,如自我意识增强、质疑父母等。经验:学会沟通理解、接纳父母等。(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