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科学第1~3章综合训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科学第1~3章综合训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科学第1~3章综合训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被子植物和人体的受精分别在什么地方进行 (  )
A.胚珠,输卵管 B.花粉管,输卵管
C.子房,子宫 D.花粉管,子宫
2.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3.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品腐败、伤口化脓,所以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5.下列有关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7.如图为桃花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中只有一颗⑥,意味着结果后只能有一颗种子
B.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都会凋落
C.这朵花的雄蕊由①②③组成
D.开花时期雨天过多,会影响花的传粉
8.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O2 B.H2 C.H2O D.Ca(OH)2
10.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1.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发出耀眼的强光 C.放出大量热 D.生成黑色固体
12.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1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N2—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②个钙离子 ③O2—2个氧原子④Na—钠离子 ⑤2H2O——2个水分子 ⑥2H——2个氢元素 ⑦FeCl2—氯化亚铁
A.①②⑤⑦ B.②③④⑦ C.①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4.磷酸锰铁锂[LiMnxFe(1﹣x)PO4]电池是最近三年来电池业内一大公认的发展方向,该物质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
A.Li B.Mn C.P D.Fe
15.对 Mg和Mg2+认识正确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种元素 B.Mg和Mg2+化学性质不同
C.Mg2+比Mg少两个质子 D.Mg2+比Mg多两个电子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甲、乙、丙、丁、戊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比图甲多了一个   期。(填名称)
(2)丁图中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其中受精后的   能够发育成种子。
(3)莲农常采用种藕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繁殖。
17.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粒子穿过金属管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3)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粒子质量相当
18.下列物质:①)盐水②液氧③水④干冰⑤硫酸铜晶体⑥铜锌合金,其中属于:
(1)单质的是   (填数字,下同),
(2)化合物的是   
19.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填状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面对流感,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21.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她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她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22.小明测色拉油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油和杯子的总质量.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总质量为    g,将杯中的部分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则量筒中油的体积为    cm3,用天平测出剩余油和被子的总质量为28g,油的密度为    kg/m3.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小王在实验室里练习使用天平,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
(1)要将天平调平衡,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盐水的密度.天平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60cm3,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m为10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其总质量是    g,则他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    g/cm3.
(3)测量溢出液体的质量.把一物体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g/cm3)的杯中时,用天平测出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8g.若将该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用天平测出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实验时小王忘记填写溢出水的质量,我们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刚才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可能与8g的关系是   (填出全部可能).
24.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25.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空盒子里装入土;
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
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
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区域 甲 乙 丙 丁
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26. 已知,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某班学生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
①甲桶中装入60个黄球,乙桶中装入白球与黄球各30个,分别摇匀。
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黄球与黄球组合用A 表示,黄球与白球组合用B表示)。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
③重复②步骤50次。
全班共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组合) 1 2 3 4 5 6 7
A(黄球与黄球组合) 24 27 25 21 28 30 19
B(黄球与白球组合) 26 23 25 29 22 20 31
(1)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   (填“精子”或“卵细胞”)。 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
(2)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如何处理以上数据    。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的机会   。
27.钾原子与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图:
(1)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   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____。
A.m═n B.m═n+x C.m═n-x D.m═x-n
(3)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离子的符号为B3+,则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四、解答题(共5小题,共35分)
28.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
(2)图甲中,桃花的花瓣大而鲜艳,整朵花有芳香的气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测出桃花属于   (填“风媒花”或“虫媒花”)。桃花的花粉是在[   ]   中产生的。
(3)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做   。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④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   。
(4)桃子的食用部分⑦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的。
29.现在许多建筑的墙壁都用空心砖来砌。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观总体积的比例。现某砖厂生产的一种规格为250毫米×120毫米×100毫米的长方形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质量为4.2千克。试计算:
(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多大
(2)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千克材料
30.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镓是银白色金属,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这种金属很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   (选填“熔化”或“液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这一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为了测出金属镓的密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⒉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左盘放好被测金属,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D.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⒊接着记录金属的质量为    .
31.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分析其原因。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改进方案中,   更合理。
32.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一】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1)【举例及分析一】
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   。
中氢、氧、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说明推测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显   价。
(2)【提出问题二】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吗
推测一: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推测二:   。
(3)【举例及分析二】
(1)由等物质中钠元素都显+1价,得出推测一成立。
由等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同,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得出推测二成立。
(4)【结论】通过上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科学第1~3章综合训练测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被子植物和人体的受精分别在什么地方进行 (  )
A.胚珠,输卵管 B.花粉管,输卵管
C.子房,子宫 D.花粉管,子宫
【答案】A
【解析】被子植物的卵细胞位于胚珠内,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内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因此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发生在胚珠。
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是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壶腹部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 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哺乳动物的卵子与精子在输卵管进行。
故选:A。
2.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解析】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3.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品腐败、伤口化脓,所以细菌都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A、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应用广泛,如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不符合题意。
C、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病毒也是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如感冒病毒等病原体可以使人或动物得病,有些噬菌体则是有益的,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它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它可以吞噬细菌。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细菌的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一些附属结构如鞭毛和荚膜等,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等,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所以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B
【解析】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A错误;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片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答案】B
【解析】A、 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不符合题意;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不符合题意;
C、 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转动 ,不符合题意;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 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答案】B
【解析】A.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该反应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如图为桃花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中只有一颗⑥,意味着结果后只能有一颗种子
B.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都会凋落
C.这朵花的雄蕊由①②③组成
D.开花时期雨天过多,会影响花的传粉
【答案】C
【解析】A、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一个胚珠,只能发育成一颗种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都会凋落,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故B不符合题意;
C、雌蕊只有一枚,这朵花的雌蕊由①②③组成,故C符合题意;
D、开花时期雨水过大,不利于花粉传播,会影响传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B、D为单质,C为混合物,不符和题意,A为化合物,
故选A。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O2 B.H2 C.H2O D.Ca(OH)2
【答案】B
【解析】A、H2O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
B、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故B正确;
C、H2O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Ca(OH)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10.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镍,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表示原子序数为2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是2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1.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发出耀眼的强光
C.放出大量热 D.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根据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新的)物质生成,因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
故选:D。
12.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答案】C
【解析】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
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N2—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②个钙离子 ③O2—2个氧原子④Na—钠离子 ⑤2H2O——2个水分子 ⑥2H——2个氢元素 ⑦FeCl2—氯化亚铁
A.①②⑤⑦ B.②③④⑦ C.①④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A
【解析】 ①单质化合价为零,所以—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①正确;
②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所以2Ca2+—2个钙离子,故②正确;
③O2—1个氧分子、氧气,故③错误;
④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④错误;
⑤2H2O—2个水分子,故⑤正确;
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2H—2个氢原子,故⑥错误;
⑦FeCl2—氯化亚铁,故⑦正确。
则正确的是①②⑤⑦。
故选A。
14.磷酸锰铁锂[LiMnxFe(1﹣x)PO4]电池是最近三年来电池业内一大公认的发展方向,该物质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
A.Li B.Mn C.P D.Fe
【答案】C
【解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
[LiMnxFe(1﹣x)PO4]是由锂、锰、铁、磷和氧元素组成,其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磷、氧。
故答案为:C。
15.对 Mg和Mg2+认识正确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种元素 B.Mg和Mg2+化学性质不同
C.Mg2+比Mg少两个质子 D.Mg2+比Mg多两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
A、Mg和Mg2+的质子数相同,属于一种元素,故A错误;
B、Mg和Mg2+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Mg比Mg2+的质子数相同,故C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所以Mg2+比Mg少两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甲、乙、丙、丁、戊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比图甲多了一个   期。(填名称)
(2)丁图中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其中受精后的   能够发育成种子。
(3)莲农常采用种藕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繁殖。
【答案】(1)蛹
(2)④
(3)营养
【解析】(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甲经过A受精卵、B若虫、C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经过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看出,③子房发育成果实,④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丁图中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其中受精后的④(填写图中代号)能够发育成种子。
(3)“莲农常采用种藕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属于营养繁殖。
17.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粒子穿过金属管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3)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1)原子核(2)C(3)A
【解析】(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是和D相似,向上偏转。
(3)粒子带正电荷,而金原子靠近时,二者发生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金原子核带正电荷,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下列物质:①)盐水②液氧③水④干冰⑤硫酸铜晶体⑥铜锌合金,其中属于:
(1)单质的是   (填数字,下同),
(2)化合物的是   
【答案】(1)②
(2)③④⑤
【解析】(1)②液氧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2)③水、④干冰、⑤硫酸铜晶体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①盐水、⑥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
19.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填状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固液共存
(2)增大;不变
【解析】(1) 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0-10分钟属于固态,10-20分钟是固液共存态,20-30分钟是液态;
(2)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加,因为正在熔化的物质中会吸热,冰水混合物被吸热,水结成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热并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不变 ;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增大;不变
20.面对流感,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答案】(1)①
(2)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
【解析】(1)易燃性是必须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汽化吸热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21.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她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她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答案】冷;内;凝华
【解析】(1)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而冷水管的温度较低,则水蒸气在冷水管表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小水滴,则有水滴的是冷水管。
(2)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则屋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小冰晶。
22.小明测色拉油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油和杯子的总质量.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总质量为    g,将杯中的部分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则量筒中油的体积为    cm3,用天平测出剩余油和被子的总质量为28g,油的密度为    kg/m3.
【答案】52;30;0.8×103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油和杯子的总质量m总=50g+2g=52g;(2)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30mL=30cm3;(3)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总﹣m剩=52g﹣28g=24g,
液体的密度:
ρ= = =0.8g/cm3=0.8×103kg/m3.
故答案为:52;30;0.8×103.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小王在实验室里练习使用天平,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
(1)要将天平调平衡,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盐水的密度.天平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60cm3,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m为10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其总质量是    g,则他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    g/cm3.
(3)测量溢出液体的质量.把一物体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g/cm3)的杯中时,用天平测出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8g.若将该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用天平测出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实验时小王忘记填写溢出水的质量,我们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刚才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可能与8g的关系是   (填出全部可能).
【答案】(1)左
(2)76;1.1
(3)大于或等于8g
【解析】解:(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所以无论是左端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翘的左端移动.(2)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50g+20g+5g+1g=76g,
盐水的质量m=m总﹣m杯=76g﹣10g=66g,
该盐水的密度ρ= = =1.1g/cm3,(3)①当物体在酒精中漂浮或悬浮时,物重等于浮力,则物体的质量等于排开酒精的质量,故物体的质量为m=8g;把物体放入水中,则物体在水中漂浮,物重等于浮力,则物体的质量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故排开水的质量为8g;②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物体在水和酒精中均下沉,所以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排开酒精的体积= = =10cm3;
物体在水中下沉,则物体排开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1g/cm3×10cm3=10g;③若物体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排开酒精的重力要小于物体的重力,即物体排开酒精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此时该物体在水中是漂浮的,则物体的质量等于其排开水的质量,故此时物体排开水的质量大于8g;
综上所示,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大于或等于8g.
故答案为:(1)左;(2)76;1.1;(3)大于或等于8g.
24.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随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得到:x+(-2)×2=-1,解得:x=+3价。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25.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空盒子里装入土;
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
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
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区域 甲 乙 丙 丁
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
(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答案】(1)具有完整的胚
(2)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3)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4)晒干后储存
【解析】【分析】(1)种子的胚被破坏,即使条件适宜也不能萌发,所以要确保种子的胚完整。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根据变量判断假设。
(3)甲和丙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可知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
(4)由(3)得出的结论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
【解答】(1)种子的萌发受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影响,种子应不在休眠期、饱满,完整。
(2)甲乙的变量是光照,可知基于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3)甲和丙的变量是水分,丙中未加水,只有一颗种子萌发,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4)由研究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所以储存种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让种子保持干燥,即晒干后储存。
26. 已知,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某班学生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
①甲桶中装入60个黄球,乙桶中装入白球与黄球各30个,分别摇匀。
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黄球与黄球组合用A 表示,黄球与白球组合用B表示)。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
③重复②步骤50次。
全班共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组合) 1 2 3 4 5 6 7
A(黄球与黄球组合) 24 27 25 21 28 30 19
B(黄球与白球组合) 26 23 25 29 22 20 31
(1)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   (填“精子”或“卵细胞”)。 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
(2)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如何处理以上数据    。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的机会   。
【答案】(1)精子;X
(2)求全班7 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 组的数据总和)
(3)均等(相同)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 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
(2)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球再放回原桶,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 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应增加实验材料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因此,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求全班7 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组的数据总和。
(3)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27.钾原子与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图:
(1)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   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____。
A.m═n B.m═n+x C.m═n-x D.m═x-n
(3)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B离子的符号为B3+,则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稳定;离子
(2)B
(3)BA3
【解析】(1)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稳定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核外的电子数是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mnx的关系是:m=x+n,所以,B正确
(3)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B离子的符号为B3+,化合价为+3价,则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3。
四、解答题(共5小题,共35分)
28.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
(2)图甲中,桃花的花瓣大而鲜艳,整朵花有芳香的气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测出桃花属于   (填“风媒花”或“虫媒花”)。桃花的花粉是在[   ]   中产生的。
(3)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做   。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④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   。
(4)桃子的食用部分⑦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的。
【答案】(1)器官
(2)虫媒花;⑤;花药
(3)传粉;受精
(4)③;子房壁
【解析】(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2)虫媒花依靠昆虫传送花粉的花,叫做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花冠大而显著,颜色鲜明,花朵具有芳香的气味或有臭味,有昆虫帮助传粉。桃花花冠大而显著,颜色鲜明,花朵具有芳香的气味,它应该属于虫媒花。花粉成熟后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
(3)花粉从⑤花药落到①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受到①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④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该过程称为受精。
(4)一朵花结构除法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结构⑦果皮是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成。
29.现在许多建筑的墙壁都用空心砖来砌。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观总体积的比例。现某砖厂生产的一种规格为250毫米×120毫米×100毫米的长方形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质量为4.2千克。试计算:
(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多大
(2)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千克材料
【答案】(1)空心砖的体积为:V砖=250mm×120mm×100mm=3×106 mm3=3×10﹣3 m3
空心砖的平均密度:
答: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 1.4×103kg/m3
(2)空心砖实心部分所占的体积:V实=(1﹣30%) V砖=0.7×3×10﹣3m3=2.1×10﹣3m3
做成空心砖的材料的密度:
如果做成实心,它的总质量应为 m总=ρ材V砖=2×103kg/m3×3×10﹣3m3=6kg
则空心砖比实心砖节省的材料质量为 6kg﹣4.2kg=1.8kg
答: 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1.8kg材料
30.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镓是银白色金属,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这种金属很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   (选填“熔化”或“液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这一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为了测出金属镓的密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⒉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左盘放好被测金属,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D.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⒊接着记录金属的质量为    .
【答案】(1)熔化;化学变化
(2)右;B;106.4g
【解析】(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熔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①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那么左盘重,右盘轻,则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故选B。
(3)根据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00g+5g=105g,游码的质量为1.4g,那么物体的质量为:105g+1.4g=106.4g。
31.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分析其原因。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改进方案中,   更合理。
【答案】(1)小红
(2)大于
(3)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蒸发散失的热量,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
(4)方案2
【解析】(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大烧杯中的水在沸腾,水的沸点是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18分钟以后,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没有达到水的沸点,小烧杯中的水不沸腾,所以小烧杯中的水温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故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
(2)本实验是利用“水浴法”给小烧杯中的水加热,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之所以升高是由于从大烧杯中温度高的水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所以,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不变,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所以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
(4)要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据此可知:实验中应使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符合这个条件的装置是合理的;
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方案1是只在小烧杯加盖,方案2是在大烧杯加盖;比较方案1、2可知:方案1中,大烧杯中的水和小烧杯中的水,水的表面气压会不相同;方案2中,大烧杯中的水和小烧杯中的水,水的表面气压相同,所以,方案2中大烧杯中的水和小烧杯中的水,若沸腾则它们的沸点相同,所以方案2更合理。
32.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一】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1)【举例及分析一】
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   。
中氢、氧、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说明推测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显   价。
(2)【提出问题二】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吗
推测一: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推测二:   。
(3)【举例及分析二】
(1)由等物质中钠元素都显+1价,得出推测一成立。
由等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同,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得出推测二成立。
(4)【结论】通过上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
【答案】(1)金属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大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不成立;负
(2)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有多种化合价
(3)+4
(4)在化合物中,一些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
【解析】(1)金属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推测二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而H2O、SO2、CO2中氢、氧、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4,说明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既有负价也有正价,即推测二不成立。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2)根据【提出问题二】及推测一可知推测二为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有多种化合价。
(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由H2S、SO2、SO3、H2SO3等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4、+6、+4,得出推测二成立。
(4)通过题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在化合物中,一些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
故答案为:(1)金属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大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不成立;负;(2) 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有多种化合价 ;(3)+4;(4) 在化合物中,一些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