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考点1 日本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1.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2.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例1 近年来,俄罗斯在开发矿产资源时,也在努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日本在追求经济效益时,也注重发展绿色产业。两国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资,以实现产业升级。下图示意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分布。读图,完成(1)~(2)题。(1) 由图可知,影响两国主要工业区分布的共同因素是 ( ) A. 资源 B. 市场 C. 科技 D. 交通(2) 日本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的商品最有可能是 ( )A. 家用电器 B. 石油、天然气C. 咖啡、可可 D. 海产品考点2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气候与农业生产2. 河流与城市分布例2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我国与东南亚的联系更加密切。读中南半岛部分区域简图,完成(1)~(3)题。(1) 东南亚盛产稻米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B. 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C. 气候湿热,土壤肥沃D. 气候干旱,光照充足(2) 根据图中城市分布,可以发现中南半岛的城市大多 ( )A. 沿河流分布 B. 沿海岸分布C. 分布在南部平原 D. 分布在北部山地(3) 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中老铁路输往中国的农产品最不可能是( )A. 椰子 B. 棕榈油 C. 苹果 D. 榴莲考点3 印度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3 区域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关系密切。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完成(1)~(2)题。(1) 有关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棉花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 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C. 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及印度半岛沿海地区D. 黄麻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2) 下列关于印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产品种类单一 B. 耕地面积大C. 人均耕地面积大 D. 人均粮食产量大 (2024·山东菏泽)图1为俄罗斯简图,图2为日本局部简图。读图,完成1~2题。1. 日本和俄罗斯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 都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B. 以白种人为主C. 主要工业区在内陆地区D. 森林资源丰富2. 与日本相比,俄罗斯发展工业的最大优势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B. 科学技术发达C. 海洋运输便利D. 资金力量雄厚 (2024·山东潍坊)中南半岛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也是热带农作物重要产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下图示意中南半岛主要粮食作物产区。据此完成3~4题。3. 湄公河沿岸 ( )A. 黑色人种居多B. 有居民居住在水上村庄C. 基督教堂众多D. 居民多用阿拉伯语交流4. 甲地粮食种植的不利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地形崎岖C. 降水季节变化大 D. 劳动力资源不足5. (2024·山东泰安)气候深受季风影响,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印度旱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少B. 印度雨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多C. 东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D. 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2024·云南)大豆喜温、需水较多,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工业。近年来,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大豆进口和出口量也在持续增加,形成西部地区进口、东部地区出口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图为俄罗斯大豆主产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 俄罗斯大豆主产区 ( )① 纬度较低,可一年两熟 ② 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 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 ④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 俄罗斯大豆形成西部地区进口、东部地区出口贸易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① 西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大豆市场需求量大② 东西两大豆产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③ 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 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大型机械化生产,产量大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 (2024·四川广安)《西游记》中唐代高僧玄奘经历了千辛万苦西行赴天竺取经。读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8~9题。8. 玄奘取经的路线都位于亚洲。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四面环洋B. 亚洲面积广大,只跨温带和热带C.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D. 亚洲有许多世界之最,其中阴影区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9. 下列对玄奘取经地天竺描述正确的是 ( )A. 此地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B. 此地所指的国家是古印度C. 此地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旱涝灾害频发D. 此地现今的软件产业发展迅速,被称为“世界工厂”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知识体系构建]北海道 四国 平原 板块交界 短缺 进口 出口 太平洋 濑户内海 中南 马来 马六甲 热带季风 高温 水稻 橡胶树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大河 大 多 恒河 水旱 水稻 小麦 最大 温带大陆性 西南 石油 天然气 亚欧大陆桥 欧洲 莫斯科 稀疏 密集 稀疏[重难考点精讲]例1 (1) D (2) B 例2 (1) C (2) A (3) C 例3 (1) C (2) B[中考真题体验]1. D 2. A 3. B 4. C 5. D 6. C 7. A 8. C 9.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