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观察一种动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观察一种动物 教案

资源简介

2.2《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反应、吃食和运动,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认识到形态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科学思维
(1)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2)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
4.态度责任
(1)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所适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
学生:2-3只蜗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寻找蜗牛带来)、1个托盘、1片新鲜菜叶、1根棉签、1个饲养盒、1块透明塑料片、1根竹筷、1根线绳、学生活动手册(记录单)。
教师:蜗牛视频或图片资料、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5】 出示图片,引入单元故事情境:(上一节课)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青蛙已经了解了自然界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但对每种动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动物大家庭,小青蛙作出了第一个计划:详细地观察一种动物。此时,正好草丛中爬出了一只蜗牛,引起了小青蛙的注意,小青蛙发现蜗牛的行动十分缓慢,有助于自己细致地进行观察。 2.组织学生出示自己抓到的蜗牛(上一课布置的课后作业),谈话: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找到蜗牛的?你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3.聚焦学习主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青蛙一起细致地来观察、认识蜗牛吧! 关注情境。 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战绩”,简单地描述蜗牛的生存环境及外部形态特征,预设:在(草)地上找到的,它的背上有一个壳,身体软软的,头上有两只眼睛...... 明确本课的学习对象是蜗牛。 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仍有学生对蜗牛有抵触情绪,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亲近蜗牛、爱护蜗牛。 呈现蜗牛背着壳在草丛中慢慢爬行的图片,隐含了蜗牛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 揭示本课探究的核心问题,指向对蜗牛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探索 【ppt:6-29】 蜗牛有什么特点 出示材料及任务: 任务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将蜗牛轻轻地放在托盘中的菜叶上(每组观察2-3只蜗牛,若小组内学生自己带来的蜗牛数量不足,则由教师补充提供),观察蜗牛的身体,并用画图的方式把蜗牛的外形特点记录下来。 温馨提醒: 观察过程中,不打扰蜗牛,安静观察。 观察要有顺序:先用肉眼观察蜗牛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局部的细节。注意放大镜不要碰到蜗牛! (3)看得仔细,画得真实,及时记录。 任务二:观察蜗牛的反应 蜗牛对食物的反应:它吃菜叶吗? 蜗牛对声音的反应:采用说话、击掌等方式对蜗牛发出声音,看看蜗牛的反应。 蜗牛对触碰的反应:用棉签轻轻地触碰蜗牛的身体,看看蜗牛的反应。 温馨提醒: ①不能用拍桌子等会让蜗牛感受到震动的方式发出声音。 ②触碰蜗牛的身体时使用柔软的棉签,动作会比直接用手触碰更隐蔽,便于更清晰地观察蜗牛的反应。 ③触碰蜗牛的身体时动作要轻缓,要爱护小动物。 ④耐心、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2.组织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特征,巡视指导。(观察到学生在画蜗牛简图时,可发放任务二的棉签。) 3.组织学生整理器材,将菜叶及蜗牛装入饲养盒,放进抽屉,专心进行汇报讨论(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班级记录单): ·蜗牛的身体: 图示蜗牛,让学生指着说一说蜗牛的身体部位,结合学生的汇报提供科学的词汇:壳、眼睛、触角、口、腹足。 (2)提问:你画的蜗牛是怎样的?请指认简图上蜗牛的身体结构名称,并说出主要特点。(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记录单,其他同学评价画得像不像、说得对不对。) (3)小结并补充:蜗牛的身体结构主要包括壳、头、腹足等。 ①壳:蜗牛的背部有一个硬硬的壳,可以保护蜗牛柔软的内部结构。 ②头:蜗牛的头部包含眼睛、触角、口。 眼睛:蜗牛的眼睛位于较长的那对触角的顶端,视力不佳,能辨别光线、感知周围环境。 触角: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有嗅觉作用。较短的一对触角还能触探地面和食物,有触觉作用。 口:蜗牛的口内有齿舌。蜗牛的牙齿藏在舌头上,这个特殊的舌头就叫做“齿舌”。蜗牛的牙齿总数可达数千颗甚至上万颗。 ③腹足:是蜗牛移动的主要器官,形状扁平而宽阔,由肌肉组成。 ·蜗牛的反应: (1)邀请学生在实物展台上进行演示并介绍蜗牛的应激反应(对食物、声音、触碰的反应)。 (2)小结并拓展(适时播放微课视频): ①蜗牛会吃菜叶:当蜗牛需要进食时,它会将齿舌伸出来,用上面的小齿刮擦食物表面,将食物磨碎,然后吞下去进行消化。 ②蜗牛无法听到声音:蜗牛没有耳朵或其它专门用于接收声音的器官,无法听到声音。 ③蜗牛会感知危险:触碰蜗牛时,蜗牛感知到危险,它的触角会收缩,身体会缩进壳里。 观察蜗牛的运动 谈话:众所皆知,蜗牛的行动十分缓慢,蜗牛是运用独特的腹足来爬行的,腹足在蜗牛运动中会怎样变化呢? 出示材料及任务: 任务三:观察蜗牛运动时腹足的变化。 让蜗牛在透明塑料片上运动,从壳的上方、塑料片下方、或将塑料片翻过来看腹足的运动。 轻轻地将蜗牛分别转移到筷子及线绳上,将筷子及线绳竖起来,想办法让蜗牛往上爬,观察腹足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饲养盒中拿出蜗牛,开展观察活动,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邀请学生在实物展台上进行演示并介绍蜗牛是怎样在不同的表面上运动的。 小结(适时播放微课视频):当蜗牛想要移动时,它会分泌一种黏黏的液体来润滑爬行面,这种黏液使得蜗牛能够更好地在各种表面上滑行,包括垂直的表面。蜗牛通过控制腹足的肌肉来产生推动力,使自己向前移动。 认真听讲,明确观察任务及注意事项。 部分初次近距离接触蜗牛的学生明白使用棉签触碰蜗牛,并不是因为蜗牛会伤害我们,消除顾虑,亲近蜗牛。 有序领取材料,预设: 任务一:运用眼睛、使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蜗牛的触角、眼睛、口等部位,及时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任务二: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进食,想办法制造声音,使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 按要求整理器材。 指认蜗牛的身体结构名称,对比自己是否观察到了较完整的蜗牛身体部位,掌握科学词汇。 汇报观察及记录结果,强化对蜗牛身体部位的认识。预设能说出主要特点,如:壳是硬硬的,身体是湿湿的、软软的,触角会伸缩,腹足会分泌黏黏的液体等。 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全面地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简单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全面地认识蜗牛的应激反应。 思考问题,回忆自己是否曾经仔细观察过蜗牛的运动。 认真听讲,明确观察任务及注意事项。 兴趣盎然地探索腹足的秘密。 预设:蜗牛的腹足能吸附在光滑的面上,还能卷住筷子和线绳;蜗牛爬过后有黏黏的东西留下;爬行时触角挥来挥去好像在探路...... 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全面地认识蜗牛的腹足。 提前将蜗牛放在菜叶上,有利于任务二中学生观察到蜗牛正在啃食菜叶,避免因为等待而浪费课堂时间。 棉签将在任务一接近完成时才发放,否则容易给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年级孩子对于带到课堂上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兴奋有余,教师要注意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在汇报环节,先出示图片让学生指认蜗牛的身体部位,同时提供科学词汇,是为了让学生在认识蜗牛的身体部位上达成共识。 此环节旨在启发学生发现,不管在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表面,水平的还是竖立的表面,蜗牛都能运动自如,这跟蜗牛的腹足有密切的联系。
研讨 【ppt:30-33】 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2.我们会模仿它的特点吗? 3.蜗牛遇到危险时怎么反应?它有哪些本领? (情境小结)今天呀,小青蛙和同学们一样,收获了许多新知识!不仅如此,在小青蛙默默地观察蜗牛的过程中,蜗牛也关注到了青蛙的存在,并热情主动地和好学的小青蛙交了朋友,小青蛙开心极了...... 预设能说出主要特点,如:背上有壳,壳是硬硬的,身体是软软的;头上有眼睛、会伸缩的触角,还有会吃食物的口;腹足会分泌黏黏的液体等。 预设:我们可以举起手臂模仿蜗牛的触角;可以趴在垫子上模仿蜗牛用腹足缓慢爬行;可以背着空纸箱模拟蜗牛的壳...... 预设:蜗牛遇到危险时触角收缩,身体缩进壳里。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上爬行。 形成本课的情境闭环。 教科书上研讨环节的部分问题已经有机地融合在了课堂活动中,此环节可由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来进行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用动作模仿,意在深化对蜗牛形态特点的认识,同时为最后一节课动物表演活动做铺垫。 为下一课的学习做情境铺垫。
拓展 【PPT:34】 1.出示图片:看一看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 2.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饲养并坚持观察蜗牛,下节课再次把蜗牛带来学校。 观察发现这几种动物有着相似的特征和生存需求。 课后继续饲养并观察蜗牛。 此环节隐含着给相似特征的动物分类的意图,学生在后续的活动中会继续经历类似的活动。
教学评价 【ppt:35】 1.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自我评价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2.2观察一种动物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