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它们吃什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它们吃什么 教案

资源简介

2.5《它们吃什么》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通过观察动物的吃食,了解动物使用器官感知环境。
(2)观察动物的吃食,知道动物需要食物。
2.科学思维
(1)能在教师指导下,推理并分析理解动物的吃食与周围环境关系。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了解动物与环境的联系,知道动物需要食物。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对食物的反应。
4.态度责任
(1)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及蚂蚁如何搬运食物。
难点:通过对蚂蚁吃食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到动物需要食物,动物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
【教学准备】
学生:一个放大镜、面包碎屑、饼干碎屑、白糖粒、记录夹、学生活动手册(记录单)、驱蚊水。
教师:观察组号牌、动物视频或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4】 出示图片、引入故事情境: 小青蛙在水底下玩得不亦乐乎。突然,一个长长的嘴巴从水面伸进了水里,咬住了一条小鱼。 小青蛙吓了一跳,并好奇地把头探出水面,只见白鹭嘴里正叼着刚刚那条小鱼。 原来呀,生活在水边的大白鹭是以水中的鱼为食的。那生活在水中的鱼又以什么为食呢? 2.聚焦: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它们怎么吃食物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青蛙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关注情境,知道动物和我们一样都需要吃食物。 聚焦学习主题——动物吃什么。 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示动物从它们周围生活的环境中获取食物的现象,隐含了动物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 揭示本课探究的核心问题,本课的观察和讨论都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探索 【ppt:5-17】 (一)观察小鱼与蜗牛的进食 (情境)这时,小青蛙看到不远处游来了一只小虾米,鱼儿见状,动作敏捷地游向虾米,张大嘴巴,虾米便不见了。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虾米去哪了吗 鱼儿是怎么吃食物的呢?除了虾米,鱼儿还吃什么? 出示图片,告知学生:鱼是用嘴吃食物的;小鱼还会吃鱼虫(水蚤)和孑孓(蚊子的幼虫)等小虫。 (情境)小青蛙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是时候上岸到田地里去捕食它最爱的害虫了。在捕食的路上,小青蛙又遇到了蜗牛,看到蜗牛正在“家”里大口大口地吃着菜叶。 提问:蜗牛又是怎样吃食物的呢? 4.引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当蜗牛需要进食时,它会将齿舌伸出来,用上面的小齿刮擦食物表面,将食物磨碎,然后吞下去进行消化。(适时播放微课视频) (二)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及怎样搬运食物 (情境)到田地里捕捉害虫、饱餐一顿后,泥土上一个壮观的场面引起了小青蛙的注意:两只小小的蚂蚁宛如大力士,正扛着一块大面包。小青蛙不禁陷入了沉思...... 1.提问:蚂蚁是校园里最常见的小动物,蚂蚁吃什么食物呢? 2.谈话:蚂蚁是杂食性动物,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例如,饼干、面包、白糖、一些昆虫的尸体等。 3.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蚂蚁的视力很差,当它们遇到食物时,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知道是食物的? 追问并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的?当它们遇到比自己重且大很多的食物时,又会怎么搬运? 出示走出教室到校园去观察蚂蚁的任务及活动要求: 任务: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及怎样搬运食物 ·活动要求: (1)按组号寻找、确定观察地点。(教师提前为每组寻找好蚂蚁比较集中的观察地点,安放好组号牌。) (2)指导观察方法: ①到达指定观察地点后,将饼干、面包或者白糖悄悄放在正在寻找食物的蚂蚁面前; ②仔细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和怎样搬运食物; ③边观察边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①寻访时,小组在指定的区域安静地观察、记录; ②不吵闹、不影响上课班级。 ③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 ④听到老师的集合口令要及时归队。 ⑤观察到蚂蚁有其他有趣的行为也要记录下来。 ⑥注意不惊动、不伤害动物。 ⑦不能直接用手抓小动物,不要被动物伤到。 6.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观察蚂蚁。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关注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提醒学生及时记录。 7.活动结束,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并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关注情境。 预设:虾米被鱼吃掉了;鱼是用嘴巴吃食物的;除了虾米,鱼还吃饲料、小虫子...... 了解鱼的食性。 关注情境。 回顾旧知:蜗牛是用嘴里的齿舌吃食物的。 巩固旧知。 关注情境,聚焦蚂蚁。 与同学一起探讨蚂蚁的食性。 了解蚂蚁的食性。 预测:鼻子、触角...... 预测:蚂蚁是用嘴巴搬运食物的;遇到比较大的食物时,会和同伴一起搬运。 认真听讲,明确观察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回到教室,整理好记录单。 前两课中,学生观察认识了蜗牛与小鱼的身体构造和活动特征,选择熟悉的事物导入研究主题,有利于学生维持兴趣、迁移方法和经验。 把研讨的第一个问题前置,在观察前就先让学生进行预测,有利于加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同样可以为学生实地观察蚂蚁做好铺垫,使学生的观察更有方向,利于发现更多的细节,为后期的交流汇报做好准备。 蚂蚁的视力并不好,直接将食物放在蚂蚁面前,再进行观察可以大大节约课堂观察的效率。 观察蚂蚁搬运食物可能要10~15分钟,长时间的观察活动需要很大的耐心,教师一定要关注到每一小组的活动情况,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若发现有小组观察点蚂蚁较少或者没有的情况,要及时更换场地。
研讨 【ppt:18-19】 (组织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邀请学生上台展示。) 1.蚂蚁是用眼睛发现食物的吗?(适时点评、补充:蚂蚁是依靠头部的触角发现食物的。) 2.蚂蚁还有哪些有趣的行为?(适时点评、补充:蚂蚁的力气很大,可以搬起比自己重很多的食物;蚂蚁会用触角和同伴交流信息;蚂蚁们搬运食物时,排得很整齐,很有秩序,井井有条......) 简洁、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观察、记录的成果。 把观察获得的知识及有趣细节与同学分享交流,不仅可以丰富认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
拓展 【PPT:20】 (情境小结)今天,小青蛙在观察中又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动物都需要食物,动物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吃什么。 形成本课的情境闭环。 分享已知,拓展新知。 进一步拓展动物吃食的信息,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研究其他动物吃什么的兴趣。进而知道动物需要食物,理解动物和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评价 【ppt:21-22】 1.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自我评价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校园内的观察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爱护动物、观察记录”等几个评价要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2.5它们吃什么
动物名称 怎么吃 吃什么 其他发现
嘴 虾米、小虫
嘴(齿舌) 蔬菜、瓜果
嘴(口器) 杂食 用头部的触角发现食物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