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找空气》教案【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③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且具有流动性的特征。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装空气”与“放空气”时的现象,对空气特征分析判断。能对空气和水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谁和空气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发现并描述空气的特征。态度责任能够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下来,并乐于分享。【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点: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水槽、气球、水。教师:视频、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ppt:2】 1.出示小诗《空气》,和学生一起朗读。 2.提问:你对空气了解多少?关于空气你想了解什么? 朗读小诗《空气》 说一说什么是空气,对空气有哪些认识。 预设:“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让我们能呼吸。”“空气(有/没有)重量”“空气能吹风。”“空气是什么做的?”“空气从哪里来?”“空气为什么不能看见?”“空气可以用来做什么?” 引入《空气》单元 了解学生前概念。动手 【ppt:2-6】 (一)装空气 1.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有没有东西能抓住它? 2.出示网兜、塑料袋、竹篮。 提问:用什么工具来装空气? 3.指导学生用“用( )装空气,因为( );不用( )装空气,因为( )”来表达 4.展示塑料袋,请学生说一说具体怎么装。 5.进行示范,演示如何捏紧袋口装空气。现场演示/播放微课 6.组织学生去装空气(注意安全与秩序)。 预设:“有东西能抓到空气” 预设:“用网兜装空气,因为它有网眼,空气可能会进去。”“用塑料袋能抓住空气,因为空气会被袋子困住。”“用塑料袋装空气,因为它能装住空气。”“不用网兜装空气,因为网兜里的空气会跑出去。” 与教师交流用塑料袋装空气的方法。 用塑料袋装空气。 展示装的空气: 预设:这是我在(***)里装的空气。 组织学生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用塑料袋装空气。 激发学生对空气存在的兴趣,帮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方案二 提出任务:同学们,怎么把袋子快速装得大大的? 孩子试着往袋子里装东西,这时候就有孩子装空气进去了,再衔接到后面,你袋子里是空的还是装了什么?孩子们自然而然会说装空气,进而找寻证据支持自己袋子里装的是空气这一观念。证明袋子里有空气【ppt:8-12】 1.提问:袋子是“空的”还是有东西?如何证明你的观点? 2.指导学生用皮肤、听觉、视觉感知袋子里的空气。 用不同方法感知袋子里有东西。 ① 皮肤感受:我们来感觉一下。袋口对着自己的脸颊,轻轻挤压袋子,仔细感受。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什么吹到脸上了? ② 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装置—— 在鼓鼓的袋口绑一个口哨。轻轻挤压袋子,会发生什么呢?试一试。 你听到了什么?是什么让口哨响起来的? ③ 看: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袋子里有空气呢?来,我们试着将鼓鼓的袋子压到水里,然后在水下用安全图钉在袋子上扎一个孔,仔细观察现象。 3.小结:通过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新的观点? 进行感官体验:用皮肤感受气流、听口哨响、观察水中气泡。 预设: ①挤压塑料袋,我感觉到轻微的气流吹到我的脸上,我认为是空气从袋子里出来了,再碰到我的脸。 ②挤压塑料袋我听到哨声,我认为是空气通过口哨发出的声音。 ③我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来,我认为是袋子里的空气被挤到水中,再冒出水面。 交流对袋子里空气的认识。 要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真的存在于我们周围,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让学生有具体直观的感受。把空气装进袋里,然后把它放出来,再用各种感官观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观察 (一)用感官观察空气 【ppt:13-15】 1. 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呢?你会使用哪些感官怎么观察空气? 2. 实验:每个同学装一袋空气,运用感官仔细观察空气并用气泡图记录。 3. 交流:空气是什么样的? (2)探究空气的形状特征 【ppt:16-26】 1.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气球,你认为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 2.给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气球,提问:这些气球分别是什么形状,空气又是什么形状。 3.提问:用一句话总结空气的形状的特征。 4.讲解: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能用空气来做各种各样形状的东西(展示充气沙发、充气床垫、充气游泳圈、充气玩具、充气城堡等图片) 5.和学生一起完善气泡图。 回顾刚刚用不同的感官观察空气,请学生思考如何用气泡图记录。 (三)比较水和空气的特征【ppt:25-27】 1.谈话: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这里有一袋水、一袋空气,比一比空气和水还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写在记录单上引导学生用水和空气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到相似和不同之处。 3.小结水和空气的特征 预设:眼睛、鼻子、嘴巴、手等。 学生运用感官观察空气。 观察气球里的空气。 预设: 空气有时是球形的,有时是爱心形的,有时又是螺旋形的…… 预设: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完善气泡图。 比较空气和水的特性,并在记录单上做总结。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探究空气的基本特性。 理解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空气没有固定形状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生活中的应用点。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结。 这段教学主要是让孩子们练习气泡图,可以让学生说,教师手写。答案仅供参考,生成性更重要。 通过对比增强学生对空气和水的理解,帮助学生从已知事物(如水)出发,理解空气的特征。拓展 【ppt:28】 科学阅读:在水中生活的水蛛 阅读资料:水蛛。并交流想法。 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小结 【ppt:29】 1.提问:今天,我们通过“装空气”“放空气”,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小结:知道了我们周围有空气。在观察空气时,先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再借助其他物体观察,最后与熟悉的物体比一比。同学们也可以这样去认识其他物体。 分享今天学习的收获,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预设: “我装了空气,还学会了用气泡图描述空气的特征” 组织学生总结交流。教学评价 【ppt:30】 组织学生运用评价量表进行自评。 自我评价。 评价促进发展。而不是为了给学生打分。【板书】找空气空气真实存在吗? 空气的特征我们能“感受”到我们能“听”到我们能“看见”我们周围有空气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