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认识一个地理区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2)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地势: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高低等说明②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温和降水等方面的特征③河流: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3)经济发展:农业、工业、交通、旅游业等(4)人口与文化:人种、语言、民族、宗教;城市分布第六章 亚洲(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②纬度位置:亚洲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③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④相对位置: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接壤,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南与大洋洲相邻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2.亚洲分区: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6个地区3.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下图中指认主要地形区)①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地势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夏季风 太平洋(东亚)、印度洋(南亚) 偏南风(东亚:东南风;南亚:西南风) 温暖湿润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偏北风(东亚:西北风;南亚:东北风) 寒冷干燥4.亚洲的气候(在下图中辨认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5.亚洲河流特点: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四周海洋。(图中认亚洲的河流)6.地理之最集锦: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国最大平原:东北平原;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北亚);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7.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图中指认)①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②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③海陆位置:位于美洲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极圈④相对位置: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邻8.北美洲地形地势①地形特征:呈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带: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山地②地势特征:东西两侧高,中部低9.北美洲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类型多样,地域差异大。10.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②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畅通无阻,能够到达墨西哥湾沿岸。11.北美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北美洲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向东流,东侧支流向西流,干流自北向南流。12.亚洲人口的变化:①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②亚洲的人口增长率略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长率;③亚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亚洲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比重大。13.亚洲人口分布:亚洲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东南亚),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中低纬度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②农业开发历史悠久;③水陆交通便利。14.经济发展快,地区差异大:①亚洲经济经济总量排名第一;②亚洲人均经济收入远低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原因:人口数量大);③亚洲经济发展快,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大。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日本1.日本的地理位置:(图中指认)①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②纬度位置:位于北温带(约位于23°N-46°N)③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④相对位置:是太平洋的西北部的岛国。西隔日本海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2.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促进了日本渔业、造船业、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与国外的联系3.日本的自然环境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最大平原———关东平原)②气候:温带季风(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海洋性特征明显,夏秋季常受台风袭击。③河流:河流众多,流程短、水流急,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④“地震国”:多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著名活火山,日本最高峰)。4.中国可以从日本借鉴的防震措施:①提高建筑防震标准(多使用轻质材料,结构设计耐震、减震能力强);②加强防震教育,提升民众自救能力(抗震手册、防震演习);③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5.火山多发的利与弊:利:①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②可以发展旅游业;③火山灰可做农业肥料及美容产品弊:①火山灰会造成航班延误,部分道路禁止车辆通行②使农作物减产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日本的经济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二战以后)(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多优良港湾,便利的海运; ②科技发达; ③资金雄厚; ④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2)不利条件:①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强;②国内市场狭小。(3)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这里沿海平原集中,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海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4)日本的经济特点: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近年海外投资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减少;日本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大海外投资7.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1)产生原因:①工作收入不稳定;②预期收入下降;③育儿负担加重;④育儿意愿不强;⑤医疗技术改善;⑥平均寿命延长(2)产生影响:①劳动力短缺;②国防兵力不足;③社会保障负担加重;(3)采取措施:②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增办托儿所、提供生育津贴、增加育儿假期、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等);②延迟退休(增加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发展无障碍基础设施,提高养老金额、加强老年护理等)(4)其他:绝大部分为大和族,通用日语,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8.以寿司这一饮食习俗为例,说明当地自然条件对它的影响。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适合高产作物水稻生长,因此寿司以米饭为主;日本山地多平地少,耕地少,粮食不足,但临海,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因此,寿司中加有大量鱼虾,而用紫菜包裹。第二节 东南亚9.东南亚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10°N-25°N,位于低纬度,主要在热带。(2)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3)交通位置: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10.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十字路口”的核心)11. 地形、气候:①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②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地形崎岖,山岭多,多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12.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重要稻米生产国——————泰国、越南)(1)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全年高温,降水丰沛;(3)河流众多,水源充足(4)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5)东南亚人喜食大米饭;(6)种植历史悠久。13.东南亚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天然橡胶(泰国),棕榈油和椰子(印度尼西亚),蕉麻(菲律宾)14.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原因 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城市沿河分布的利与弊 利: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筑用地;水运便利,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为城市工农业和生活提供水源;美化城市环境等弊:河流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生产生活用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等。15.东南亚的主要河流:(在下图中指认)元江一红河;澜沧江一湄公河:依次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东方多瑙河”。湄南河;怒江一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16.拓展:东南亚的旅游胜地:(课本55页跨学科主题学习)(1)主要旅游胜地:①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婆罗浮屠;③柬埔寨的吴哥窟④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⑤越南的下龙湾⑥花园城市--新加坡。(2)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①距离近,交通便利;②热带自然风光等自然人文景观与我国有较大差异,旅游具有新异性;③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语言沟通障碍小;④生活习俗相近、经济发展水平适中,旅游性价比高第三节 印度17.位置:(1)纬度位置: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低纬度地区(约在88°N-35°N之间)(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3)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18.地形:分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19.河流: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水量大,无结冰期,被尊为“圣河”(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20.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多的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人口多的劣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21.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 月份 季风 风向 降水旱季 10月-次年5月 东北季风 陆地吹向海洋 降水偏少雨季 6-9月 西南季风 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丰沛西南季风不稳定:有时来的早,退得晚,风力强,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有时来的晚,退得早,风力弱,常造成旱灾。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影响大。22.农业:实行两次“绿色革命”,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自足。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23.工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世界办公室)(1)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2)工业布局:工业中心接近原料产地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分布 地位新德里 棉纺织工业 附近盛产棉花 印度首都,第二大城市孟买 棉纺织工业 附近盛产棉花 最大城市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 麻纺织、钢铁工业 东北黄麻产区、煤铁锰产地 最大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 软件外包产业 高科技产业中心 软件出口居世界第二(3)印度最初的软件外包产业为什么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 软件设计人才众多,技术发达。第四节 俄罗斯1.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①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俄罗斯全部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俄罗斯地跨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②纬度位置:俄罗斯主要位于50°N~70°N,北回归线(特殊纬线)穿过俄罗斯,俄罗斯地跨 热带和北温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③海陆位置:俄罗斯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2.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①地形特点: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 、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西部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②主要河流、湖泊:A、流经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它流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与其它五海通航。B、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C、西伯利亚地区有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③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俄罗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3. 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以及森林的蓄积量、淡水资源的存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天然气大量出口:主要出口欧洲国家,以及我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近年来,俄罗斯为了改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的状况,增加对高技术产业(核工业与航空航天工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使经济稳定增长。4. 西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①铁路:欧洲部分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较稀疏且集中于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是世界最长的铁路,全长9 288千米。②管道:管道是俄罗斯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方式油气管道被称为“俄罗斯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