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 -2025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 -2025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导入新课
01
课堂小结
03
新课讲解
02
课堂练习
04
导入新课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人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体现在中华优秀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自学目标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
生活观察
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楚辞》中“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等语句说明了屈原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做人的品格。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楚辞》中“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等语句彰显了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可以教育人如何做事。
生活观察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课堂笔记
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2024年10月9日,《中国好人》特别节目在央视总台首播。12位身边好人动情讲述了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故事。
微光成炬,彰显榜样力量。徒手爬楼救下
火灾中被困女孩的退役军人许亮、纵身跃下12米高大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在他人危难之际出手相助,在紧急关头挺身而上,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含义,传递着温暖和力量。用皮影帮扶残疾人就业的王丽娟、义务理发55年的八旬老党员赵晓凤,以爱心传递温暖,以善举传递力量。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哪怕只有一分热,也要发一分光,把爱洒向生活,把希望传遍四方。
材料分析
榜样的力量鼓舞你我,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主席寄语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探究与分享
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1、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2、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3、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表现:中华民族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要求: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知识理解
社会和谐的主要表现
(1)人与人之间: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与人为善等。
(2)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平等和谐,兼
容而不冲突、协作而不对立、制衡而不掣肘、有序
而不混乱。
(3)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和谐共生。
知识理解
事例一:20世纪60年代,名校毕业的王万青离开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只身从上海来到玛曲,从此扎根草原55年,妙手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牧民群众。55年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荣誉等身的王万青,却终身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扎根草原,奋斗于此、奉献于此、终老于此。
事例二:“我老了,干不动了,这应该是我捐的最后一笔钱了。”这是白方礼爷爷最后一次捐款时说的话。他70多岁开始蹬三轮车挣钱,平日就吃馒头、喝白水,用了近20年,攒下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孩子的上学梦。他用自己的善良,给孩子们带去希望。
思考:从上述两个人物事例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人物故事
“新时代好少年”每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好少年,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体现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宝贵品格和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代青少年身边的榜样,是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的先锋。
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与分享
榜样的力量
“新时代好少年”传递榜样的力量
伍泽恺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和广播站站长,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获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法治演讲比赛湖南省特等奖,在“湖湘少年说”演讲比赛中获“最佳思辨少年”称号。他多次参加公益活动,获“长沙市雷锋章”。
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结合以上视频和材料,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向榜样学习?
(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知识理解
如何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向榜样学习,汲取他们的力量。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
知识理解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
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我们要积极进取,择善而行,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课堂笔记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要求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要求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课堂小结
某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适用的有( )
①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②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④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是( )
A.与人发生冲突时,逼迫对方让步
B.参加班级劳动时,袖手旁观
C.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D.不听父母劝告,沉迷网络游戏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