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九年级 上册 2.4 建设法治中国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聚焦中考011.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了解法治的要求和进程。2.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知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3.了解政府的作用和宗旨;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知道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4.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培养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核心知识点02法治法治基础蓝图法治共识道路政府厉行一、本课知识框架二、夯实重点1.法治的价值(重要性)。★★(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6.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1)作用:①管理社会生活;②提供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宗旨:为人民服务。7.依法行政的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8.怎样建设法治政府?★★(1)政府: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9.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1)指导方针: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公民: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弘扬法治精, 强化规则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10.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三、知识点速填速记1.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2.法治要求实行 。法治还要求实行 。3.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和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5.政府的宗旨是 。法治良法之治善治依法治国本质要求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人民服务6. 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8.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 、 、 、。9.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规范作用教化作用考点攻坚03一、锤炼真题1.(2023·驻马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重在( D )。①科学立法②严格执法③公正司法④全民守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题干未涉及科学立法,故排除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题干中“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主要体现的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2.(2024·四川宜宾)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髙效办成一件事”体现了政府( A )。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担当 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决心③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④依法执政,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B.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政府的宗旨。分析题文,“高效办成一件事”体现了政府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展现了担当;这也表明政府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政府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故①②③正确。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依法行政,故④错误。故答案选A。二、易混易错1.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改正:有法律制度并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2.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改正: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改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5.厉行法治是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 )改正: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6.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改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靶向突破04一、选择题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先哲很早就提出了“法”的理念。下列古语能够体现法治精神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②法不阿贵,道不绕曲③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④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B2.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汇集民智。以下关于《条例》形成的路径合理的是( )。①公民针对《条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②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条例》③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修改完善《条例(草案)》④市人大常委会公开《条例(草案)》征求意见A.②→④→①→③ 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D3.(2023·广西)2023年3月13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正式发布。在此次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些信息表明( 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权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C.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保障了公民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D.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2024·四川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该法的立法过程,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党领导立法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坚持宪法至上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保障公民当家作主④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5.(2022·四川遂宁)2022年3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从四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二是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三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四是全面提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这有利于( )。①中国共产党尽快实现我国人民同步富裕②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③建设法治政府,防范政府行政权力滥用④政府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行政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6.(2022·山东烟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①依法行政,履行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职能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让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7.(2022·江苏连云港)我国政府用“三张清单”来明确政府权责,让政府的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权力清单”要求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②“负面清单”要求政府“依法行使审判权”③“责任清单”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④“三张清单”要求政府“行使宪法监督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8.(2024·江苏镇江)为了解决下面漫画《费力寻找》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法规加以约束,但部分经营者依然我行我素。面对这一现状,需要( )。A.政府加强严格执法B.提高政府办事效率C.提高公众媒介素养D.监察机关履行职责A9.(2024·广东广州)“时代楷模”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24年,面对执行难题,他耐心“磨案子”、双脚“跑案子”,化解650件“钉子案”“骨头案”,被当地群众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可见,他( A )。①弘扬了司法为民的精神②履行了秉公办案的职责③展现了廉洁齐家的风范④坚守了义利兼顾的取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江西)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判决善意助人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这两个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司法案例说明( A )。①司法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司法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北京)2024年,我国一批法律正式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粮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这体现了( D )。A.科学立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B.每个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C.厉行法治首先需要加强法治宣传D.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12.(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家事”上升为“国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为宣传该法,某校开展了“法治进校园,家教伴成长”主题活动,以下是九年级某班制作的宣传板报,请你参与其中。(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对家庭关系和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请你运用法治与德治关系的知识,对宣传板报中【法律我知晓】的内容进行点评。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或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承载了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③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家教、家风文化”融入“国法”实施,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为依法“带娃”筑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3)请你将宣传板报中【美德我践行】的内容补充完整。①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②积极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③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④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带来的问题。13.(2023·浙江宁波)“梵净山金顶刻字案”是全国首例针对在自然、人文遗迹上刻字所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提名案例。阅读图文,回答问题。(1)请从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指出漫画中人物行为的危害。答案: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漫画中人物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世界自然遗产,损害了国家、社会和景区的利益,也对其他游客的权益造成了损害。(2)在 “惩治陋习,文明旅游”主题班会中,小宁和小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结合此案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全面、逻辑清晰)(2)答案:示例1:观点:文明旅游需要不同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理由:游客要提高道德修养,加强法治观念,加强自律,做到全民守法,做文明守法游客;公民在旅游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要勇于斗争、制止;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公正司法,依法制裁违法行为;景区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依法经营;媒体要加强宣传,营造文明旅游的社会氛围等。示例2:观点:文明旅游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理由: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一方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公正司法,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游客监督曝光、媒体宣传、网络传播,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