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知识体系构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知识体系构建

资源简介

选必三知识体系构建
一、宏观把握:--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增强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政治认同。
1.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相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2.“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是对必修四课程模块的延伸和拓展。如认识与思维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否定等,在本册教材中作了较为深人的阐释。但不是对所涉问题作全面的说明,而是将关注点聚焦于思维方法。
3.四个单元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了“1+2+1”即“一总+二分+运用”的逻辑结构。第一单元是总论,是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分别介绍了科学思维的两种必要方法,即逻辑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第四单元是对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思维的运用。
二、中观视角:--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视域下的科学思维。
第一单元:主题: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本单元是总论部分,主要讲述逻辑与思维的基本概念,以及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也是为科学思维“立标”的部分。阐明该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增强逻辑意识,区分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进而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在本单元中,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领悟形式逻辑三个基本规律,把握逻辑思维的要义,懂得社会实践对正确思维的决定性作用等,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第二单元:主题:遵循路基思维规则 本单元是分论之一,围绕概念准确、判断正确和推理有效与可信的主题,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旨在引导学生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力争实现由自发的逻辑思维向自觉的逻辑思维转变,在自觉地遵循逻辑思维要求的基础上,运用所学逻辑知识评析常见的思维错误,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在本单元中,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掌握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明确概念的方法,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的规则,懂得辨析有效与无效的演绎推理,明晰把握正确进行归纳和类比推理的条件,提高归纳和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方法等,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第三单元:主题: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本单元是是分论之二,主要介绍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及基本方法。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一部分,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在本单元中,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和综合方法及其辩证关系,在理解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发展的质变与量变的统一性,在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基础上把握认识的适度原则,在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简单否定一切的危害的基础上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进而体会认识发展经由“感性具体一思维抽象一思维具体”的历程,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第四单元:主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本单元是运用部分,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在本单元中,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和想象的运用,把握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方法,领悟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培养超前思维意识,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三、微观重点:--关注课本,强化重点,注意关键字词和典型事例,并以点带面、构建微观体系。
1.思维的特征(P4)、科学思维的特征(P15),思维形态的分类(P5)、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P6)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P10)、矛盾律(P11)、排中律(P13)
3.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P24-25),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及常见错误(P26-27),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及常见错误(P28-29)
4.性质判断的种类及逻辑规则(P33-34),关系判断及分类(P35),联言判断及逻辑性质(真假值P37),选言判断的分类及真假值(P38-39),假言判断及真假值(P40-42).
5.演绎推理:性质判断的换质、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P46-48),三段论推理及常见错误(P49-5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P51-5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P52-5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P54-57)
6.归纳推理的分类及方法(P60-63),类比推理及其方法(P64-67)
7.辩证思维的特征(P74-76),分析(P77)与综合(P78)及二者的关系(P79);质量互变规律(P81)、及其要求(P81-82),掌握适度原则(P83-8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P87),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P87-91)
8.创新思维的特征(P97-98),联想思维的特征(P100)与方法(P101-103);发散思维的技法(P105-107),聚合思维的方法(P108),逆向思维的方法(P109-110)
9.创新思维的特征(P115)与方法(P116-117)
四、模块融合:--横向内在联系,重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
1.第三单元辩证思维与必修四“辩证法”、“认识论”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创新思维与辩证法之发展观、辩证否定观等内容。
2.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特征、方法等内容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选必二《法律与生活》等具体案例中的体现。
3.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特征、方法等内容在领导人重要论断、重大时政热点等等具体案例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