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河南)(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教材梳理(河南)(2课时)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时8 维护公平正义(第八课)
河南中招考什么
河南中招怎么考
河南中招考什么
考点1 公平(5年1考)
1.公平的含义、具体要求。(P109~P110)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
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具体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
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
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易混易错巩固
公平让所有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
×
理由:公平就是所有人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2.公平的价值。(P110)
(1)对个人: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
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
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社会: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
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
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
动社会持续发展。
3.怎样坚守公平?(P115~P116)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
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
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
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
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易混易错巩固
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公平。( )
×
理由: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了追求理想
的公平,我们需要进行不懈努力。
考点2 正义(5年3考)
1.正义的内涵、重要性。(P111~P113)
内涵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
行为
重要性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
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对我们有哪些要求?(P112)
(1)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3.正义与社会制度的关系。(P113)
【变式设问】 如何理解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1)正义和制度的关系: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
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2)正义制度的作用: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
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3)正义对法律的要求: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
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4.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P113)
(1)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
动力。
5.守护正义的必要性。(P116)
(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2)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3)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6.如何守护正义?(P116~P118)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
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并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
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司法
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
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
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
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①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的干涉。(见本书P150)
②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见本书 P151)
易混易错巩固
立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防线。( )
×
理由: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7.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美好社会的必要性及要求。(P119)
(1)必要性: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
值;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2)要求:要明辨是非,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心怀正义,自觉抵制不公
平和非正义行为,从点滴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1.列举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非正义现象谈谈其危害。面对这些现象,
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不公平、非正义现象:就业歧视、性别歧视、以权谋私、任人唯亲、
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假冒伪劣等。
(2)危害:①影响个人情绪,容易导致报复行为的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
定;②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③不利于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做法:同破坏公平正义的行为作斗争,学会用合法手段解决问题,对受
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国家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采取了哪些措施
(1)法治方面: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司法救济
制度,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等等。
(2)文化教育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改造;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等。
(3)民生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关
爱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个税起征点;跨省异地就医住
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
疗事业;等等。
(4)均衡发展方面:西部大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
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等。
河南中招怎么考
1.(2024河南,12题,2分)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新员工;
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和窗口;义务教育“两
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有利于
( )
B
A.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 B.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C.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D.保障人们各方面权益
选择题——不符合题意类
【试题特点】 ①选项中出现一些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或设问限定词无
关的表述。②选项对题目主旨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高效备考】 ①吃透基础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区分易混点,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排除无关选项;②注意设问限定词,看选项是否符合设问要求。
2.(2023河南,6题,2分)如图漫画《给正义撑腰》表明( )
A
A.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有力支持见义勇为行为
B.如果没有司法撑腰,见义勇为者将寸步难行
C.有了司法的认可,人人都应不顾一切见义勇为
D.维护正义者品德高尚,一定会受到表彰和嘉奖(共19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1.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法治的基本精神。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易错点]
3.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易错点]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
原则之一。
5.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重要性]
6.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重要性]
7.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
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8.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9.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易错点]
课时7 尊重自由平等(第七课)
河南中招考什么
河南中招考什么
考点1 自由
1.自由的含义、在法律上的体现及意义。(P99~P100)
(1)含义: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在法律上的体现: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P99~P100)
【变式设问】 自由的真谛。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
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都要遵守
法律。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
【变式设问】 为什么说“无法治不自由”?
(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
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3)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
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4.珍视自由的做法。(P104)
【变式设问】 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
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教材栏目精解
(P98·运用你的经验改编)热点情境辨析
相关数据表明,当事故发生时,骑行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
减震的保护作用,2023年7月1日起,河南强制执行新国标,对骑行者不戴
头盔的行为进行处罚。
对此,有网友说,生命虽是宝贵的,但是否戴头盔是公民的自由。请你结
合相关知识,对该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该网友观点错误。
(1)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珍视生命、
敬畏生命,增强安全意识,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2)头盔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佩戴头盔是维护自身生命
安全的需要,也是法律规定。
(3)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不戴
头盔的行为会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超越了法律或规
则的界限,会失去骑电动车的权利和自由。
(4)开展戴头盔专项整治活动,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维
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保障公民安全出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等。
(5)因此,我们要珍视生命,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佩
戴头盔,依法行使自由。
考点2 平等
1.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P101)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
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为什么要保障人们平等的权利?(P101)
【变式设问】 平等的意义/重要性。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基本原则之一。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P102~P103)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
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
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如何践行平等 (P105~P107)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
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
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
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
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5)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国家严惩贪污腐败,这说明了什么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都一律平等地
依法予以追究。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4)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名言哲语
1.天下无纯粹之自由,亦无纯粹之不自由。
名言释义:天下没有哪个人能得到完全的自由,也没有哪个人能被完全地被
束缚。
知识链接: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名言释义:每个人都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平等的社会制度
下,就是大同社会了。
知识链接:平等对待他人,维护平等;与人为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